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毕业论文题目: 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集体教学为例院 (系): 师范院教育系 专 业: 学前教育 学 号: 2009010042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 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 words 2第一章 引言2(一)研究缘起2(二)研究目的和意义2(三)核心概念的界定3(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第二章 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一)从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角度出发,目标理解存在偏差4(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过于追求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5(三)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普遍多为模式化教学5(四)从教学材料的角度出发,材料较为固定单一6(五)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出发,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7第三章 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8(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8(二)教学内容应该“精而简”8(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8(四)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画面9(五)发挥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评价活动的有效性10结语10参考文献10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集体教学为例摘要幼儿美术能给幼儿美的感受,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极大丰富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的成长。然而,在美术教学中,却可以发现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思考怎样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关键词 幼儿 美术教学 集体教学Abstract Preschool art to give children a feeling of beauty, cultivate children character, improving children ability of practice, greatly enriched the imagination of children, promote children's growth. However, in art teaching, but you can find there are more problems, which we need to study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hink about how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ren Art teaching Collective teaching 第一章 引言(一)研究缘起对于幼儿美术教育,卡尔·威特曾说过:“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孩子能在绘画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在绘画中耐心和自信。”因此,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笔者实习期间,却发现了很多美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形成、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害而无益的。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这些问题拿出来一一研究,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对教师的借鉴意义。本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就是幼儿教师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仔细观察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从一点一滴分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这样有助于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并反思自己的问题,而对应的解决方法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样对幼儿教师自身成长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2对自己的指导意义。笔者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以后肯定是要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笔者通过这次的观察与分析,对以后要从事的工作中美术教师这一角色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也能有较大的信心。本研究对自己以后的美术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引导笔者如何去做一名让幼儿喜爱、家长放心且能教给幼儿较多美术知识的幼儿教师。 3对幼儿的发展意义。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最终受益的是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美术能力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如何去理解美术教育呢?美术教育是美术教师对儿童美术活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适宜引导和影响,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J美术时空美术教育承担着启蒙孩童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重要任务。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在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刘延梅幼儿园集体教学J学前教育,2003(3)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活动。所以,以集体教学为例为出发点,对幼儿美术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对S大附属幼儿园中一班课堂教学进行4次观察并记录。采取非参与式观察法。在美术教师教学过程中,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详细记录下幼儿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材料、教学评价、师幼互动等内容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二章 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从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角度出发,目标理解存在偏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确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关注幼儿园知识技能的学习,又要关注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既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力求涵盖这三个方面。但是在观察中,我发现教学活动目标设置有点超越幼儿的掌握范畴。例如:中班案例(一)教学名称:美丽的颜色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调出的三间色。2能够大胆尝试探索,感受颜色的乐趣和美感。教学材料:每人三个一次性杯子(内有三原色水)、蜡笔、画纸教学过程过程一:通过“三原色棉花”故事导入三原色。过程二:幼儿将面前三小杯红、黄、蓝色水两两混合,用蜡笔画出合成后的色彩。得出结论。过程三:由“红+蓝=紫、红+黄=橙、黄+蓝=绿”中得到的紫、橙、绿是“三间色”。过程四:教师将红色圆形、蓝色方形相交,重叠部分得到紫色。幼儿自己用别的颜色试验。过程五:幼儿将自己得到的颜色展示。过程六:全班跳“颜色歌”舞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目标设置为: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调出三间色;能够大胆尝试探索,感受颜色的乐趣和美感。中班幼儿认知水平和记忆力都还无法达到将“三原色”和“三间色”全部记忆下来的程度,甚至还会将六种颜色混在一起;“大胆尝试探索”则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幼儿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用限定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活动,并没有出现自由调配颜色的场景。(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过于追求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诚然,幼儿园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这并不是指课堂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多,而是指内容要充实有益、形式要多样有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的目的。幼儿园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一节课里安排较多的集中教育活动,势必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老师经常手忙脚乱地结束一个环节准备进入另外一个环节;第二,幼儿难以消化理解所学内容,无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中班案例(二)教学名称:竹林里的大熊猫教学目标1认识大熊猫,学会拼贴大熊猫。2了解大熊猫是我国“国宝”,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爱护它。3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过程过程一:从谜语“说猫不是猫,眼是黑圈包,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引入大熊猫。过程二:播放大熊猫视频,定格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大熊猫。过程三:幼儿每人两个大白圈纸、八个小黑圈纸,用固体胶在白纸上粘贴出大熊猫,用黑笔画出鼻子和嘴。过程四:教师带领幼儿跳“三只小熊”舞蹈。过程五:八个小孩为一组,共同拼出四幅大熊猫拼图:大熊猫小时候的样子。展示图片。展示大熊猫的食物除了“箭竹”还有“竹鼠”。熊猫是我国“国宝”,我们要保护它。奥运吉祥物里面的大熊猫“晶晶”。过程六:展示“5.12”大地震后的大熊猫,引导幼儿如何帮助它们。过程七:全班跳“爱的使者”舞蹈。在这个有关大熊猫的主题活动里,短短的30分钟内,教师分别组织进行了视频欣赏、粘贴画、舞蹈、拼图等活动,幼儿还没做完上一项活动,就紧跟着老师进行下一项活动,幼儿后期大都表现为精神不够集中,课堂秩序较为混乱。(三)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普遍多为模式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一般往往由老师先在黑板上将要学的画画出来,然后再让幼儿依照老师的画法“照葫芦画瓢”,机械的模仿。这种模式化教学法,是以幼儿习得美术技能为目标,只重视临摹训练,把幼儿视为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教的重点是一个一个的具体图像,以模仿的像不像作为衡量幼儿作品的标准,这种方法叫做框架式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这种教学方法传授了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但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开发,必然会产生消极影响,扼杀掉幼儿的兴趣,甚至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话,通过幼儿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这一目的就成了空谈。如“大熊猫”主题活动中,教师将最早正确完成的幼儿作品贴到黑板上,要求其他幼儿根据范例进行模仿和调整。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大熊猫本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姿势,但是在这种模式化的教学下一幅幅类似的作品就出现了,没有了幼儿的思考与想象的作品,就没有了童趣和自然之美.(四)从教学材料的角度出发,材料较为固定单一 俗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美术教育来说,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那么成熟,在塑形方面不可避免的有些困难,但是材料和色彩是他们特别喜欢和追求且可以得心应手的。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都是他们的常用工具。但在实际观察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误区。例如:中班活动(三)教学名称:爱变的小花伞教学目标1能画出小花伞,并运用想象力变形为一只大公鸡。2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加强想象力。教学材料:粉色小花伞、伞变形后的图片(两张)、签字笔(每人一只)、画纸教学过程:过程一:教师拿出一把粉色的小花伞,引导幼儿说出伞是由伞面、伞顶、伞柄组成的。过程二:教师拿出将伞面变化成另一把伞的图片,幼儿依次说像珊瑚、蛋糕、山、黄瓜等。过程三:教师拿出将伞柄变化后的图片,幼儿依次说出像小花、金鱼、孔雀、章鱼、蜗牛等。过程四:教师用笔画出一张变形后的小花伞,请小朋友自己画一幅变化的小花伞。强调不要忘记伞顶。过程五:教师将幼儿作品全贴到黑板上一一点评。过程六:教师在小花伞上添上鸡冠、鸡翅膀、鸡腿、鸡爪、鸡眼机变成一只大公鸡,请幼儿将自己作品也变为大公鸡。过程七:教师一一点评。1纸张形状及颜色固定化,限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的纸张形状几乎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而且颜色也几乎都是白色,这似乎已经变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定势,然而这种做法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减少了幼儿大胆作画的灵感和机会。2单色作画,缩小了幼儿的色彩想象空间。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幼儿大都喜欢多种色彩鲜艳的作品,单色作画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对色彩的渴望和把握。在笔者对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的观察中发现,很多幼儿总是用单色涂色和作画,而很少使用混合色。这是因为教师要求幼儿用签字笔画出物体形状,这样使用起来方便教学还可以节约时间,但色彩对幼儿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幼儿大都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单色作画会降低幼儿作画的积极性和兴趣、阻碍幼儿的色彩想象空间,压抑幼儿绘画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五)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出发,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教师和幼儿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一位好的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幼儿大都喜欢与老师亲近,认真学习老师教授的内容。他们更喜欢老师表扬自己、夸奖自己、与自己互动。好的师幼互动是教学内容良好完成的润滑剂。但是在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幼儿拿着画笔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画时,教师只是简单的拉着幼儿的手直接帮其画出来;教师大多数时间和固定的幼儿进行互动,其他幼儿互动的频率较少。究其原因,就在于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的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教师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没有从心底认可幼儿的能力,对幼儿的想法不够理解和支持,良好的师幼互动就无法完成。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重要表现。教学评价既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判断、监控和调节,也是对幼儿学习效果的判断,它贯穿于幼儿园教学的全过程。在观察中笔者发现:评价趋于简单化、表面化。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持续时间短且简单化,评价行为往往在瞬间完成,超过10秒的评价极少,评价行为多以“真棒”“真厉害”“画的真好”“宝宝真聪明”等较为简单、表面的评价为主,情感投入不足。 2.教师的个体评价对象比较固定,有少数幼儿情绪较为低落。 3.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基本是当众且远距离进行的。.第三章 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指引着教学过程,制定有效的教育目标,可以指导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甚至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判断教学是否有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目标制定首先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了解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以及发展的步骤。其次,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最后,教师在认真观察、仔细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符合本班大部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目标,且应当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出符合幼儿实际操作的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应该“精而简” 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尊重幼儿内心发展规律、幼儿美术心理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表现形式、认识特点都不大相同。科学研究发现,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大都只能持续二十分钟。教师设置的内容过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必然会要求过多的时间来完成内容,幼儿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精而简内容,“精”,即教学内容要经过精心推敲,既要尊重幼儿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又要能够激发幼儿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有所“学”;“简”,则是设置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让幼儿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特定的可知、可感、有声有色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乐在学习中。例如,美术活动“ 画树叶”中,教师可以准备“魔法师口袋”,创造树叶的“魔法情境”。让幼儿将手伸进口袋,用触觉体验各种树叶的大小、形状、脉络,想象并用自己的想象和记忆用自己喜欢的画笔和材料画出来,幼儿的体验和记忆会特别深刻。在教学中,抓住幼儿先天好动、好奇、充满活力、幻想这个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幼儿主导作用,培养幼儿自信心,进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在美术绘画中,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小树、奇思妙想的“家”等,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自我创造的价值。 幼儿十分喜爱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里有各种各样活泼可爱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教师创设童话情境,利用童话故事引导幼儿作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使绘画更加有趣,同时也更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2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美国著名的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康奈尔有这样一本书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的一生中与大自然相关的一个个小故事。大自然对幼儿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性。幼儿喜欢在大自然环境中,嗅着优美的花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了解大自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活动。动物、植物就在幼儿面前,形象如此鲜活,教师只要适当进行引导,幼儿就可以创造出一幅幅令人惊叹不已的画来。而且,在大自然中的经历,无疑会在幼儿的脑海里形成特别深刻的印象。也许,有点老师会说大自然太远不安全之类的。然而,在笔者看来,大自然未必就一定是荒郊野外,它也许只是幼儿园里的一隅,或者是离幼儿园非常近的公园。只要那里有自然的物质,譬如一片落叶,一枚果子,一群蚂蚁,一棵树,几朵花,都可以构成孩子绘画的主角。孩子们围在一起,老师教导幼儿如何观察,如何下笔,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材料画出一幅美好世界。 3开展欣赏课,开拓幼儿视野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那些美丽、幼儿感兴趣的作品。孩子的视野还不够宽阔,了解的东西较少,所以就要求教师多开展欣赏活动,让幼儿多观察,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为自己的画面充实材料。这样还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追求。(四)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画面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给幼儿提供自由轻松的氛围,教给幼儿各种事物的创作技巧,并通过一段时期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熟练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练习。教师可以提供红、黄、绿、蓝、橙等有色彩的纸,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幼儿诸如三角形、圆形、梯形或不规则形状等类型的纸张,让幼儿自由发挥,给其充足广阔的空间插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驰骋,尽情描绘出内心的美妙世界。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要过分的干涉,让他们用自己所喜欢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包括最喜欢的和最擅长的,也鼓励幼儿用最不喜欢和最不擅长的手法去练习、去表现,去追求心中的美好世界。(五)发挥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评价活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于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从而将幼儿置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形成了不对称的师幼互动关系。其实,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这样的定位,那么,她们会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与需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以幼儿作为课堂的重心,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教育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自评和他评,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等。评价时,注意广泛收集信息,既包括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包括对幼儿的活动成果或作品的观察和评价,使评价不局限于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这样,通过评价帮助幼儿正确的认识自我和欣赏自我。教师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欣赏的姿态来赞赏孩子,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尽量找出好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赞美,以增加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结语 历时三个月的毕业论文已经告一段落。经过自己的探索努力以及韩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热情帮助,本课题研究已经基本完成。通过本次课题,让我懂得如何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研究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从整体上理清,问题的从发现到解决的基本思路与步骤,还有获得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正确教学的心得。 通过这次毕业论文,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幼儿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并且检验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虽然在这次论文编写中对于知识的运用和衔接还不够熟练。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这三个月的编写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系统提高和扩充的过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即将毕业,借这个机会,向四年中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致谢。参考文献:1艾国英.对幼儿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2(42).2陈亚西.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3).3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4付荣.幼儿美术教育初探J.神州,2012(8).5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J.美术时空.6顾亚芬.有效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2(9).7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9雷静.用智慧去记录,用心去追随J.科学论,2012(8).10李静.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管理研究,2012(2).11刘铮.幼儿美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2(3).12刘延梅.幼儿园集体教学J.学前教育,2003(3).13卢燕秋.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误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2).14孟亚莉.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J.群文天地,2012(6)下15唐莲.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三个误区J.师苑文谭,2010(8).16王磊,刘晶波.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课程”选题的研究状况及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8(2)17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8吴小丹.生活与童趣: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对接J.现代阅读,2011(12).19许卓娅.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幼儿教育,2001(11).20叶平枝.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0(06).21朱家雄.从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