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精品论文].doc
-
资源ID:2598193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精品论文].doc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幼儿心理教育论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摘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已日益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现代的健康教育观,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家园合作,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儿童一直以来,儿童发展问题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在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现象、问题、困惑和挑战也随之出现。目前,在关注儿童智力发展的同时,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是每一位家长梦寐以求的,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已日益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我们应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一树立现代的健康观,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前,人们常常将健康的概念理解为“不得病”、“身体没毛病”。随着社会发展和各种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生理健康;第二,心理健康;第三,道德健康;第四,社会适应健康,这构成了健康的整体概念。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乐观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协调、生理心理年龄一致等方面。健康的内容是全面的、完整的,任何只注重儿童的生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建立,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儿童,更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儿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一般来说,幼儿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11、动作发展正常。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2、认知发展正常。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如一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且不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该儿童的认知能力属于偏低。在幼儿期要尽量避免任何有损于大脑的伤害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免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3、情绪积极向上。积极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协调性。儿童情绪正常,对受到别人的爱抚、关心、体贴、照顾感到幸福,从而心情愉快。反之,就有心理障碍。不良情绪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儿童产生种种行为问题。4、人际关系融洽。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吃、睡、穿脱衣鞋等生活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需要的玩具,独生子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的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热情勇敢、自信主动、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则表现出冷漠自私、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行为。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9%,最为常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到幼儿教育观、健康发展观和评价标准中,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二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在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幼儿限制或保护过多,或过于放纵,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目前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突出的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差、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个别幼儿甚至性格孤僻等。幼儿身心发展的稚嫩性使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需要在多样化的途径中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肌肉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都在迅速发育着,而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是以儿童接受足够的刺激为基础的。游戏正好是为儿童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动。游戏玩起来自由、随意、开放,内容变化多端,这正好符合了儿童发展的要求,使得儿童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刺激而迅速发展。在体育游戏中,幼儿通过攀、爬、跳、跑、投之类活动,不仅能促使身体生长、体魄强健,逐渐增强儿童运动的灵活性、平衡性及协调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坚持到底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尽管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游戏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般的一模一样,而是对现实的概括反映。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医生并不是给他看过病的那个医生,他扮演的是他概括了不同医生以后的一般意义上的医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概括。他们反映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能理解的、体验最深的人和事,通过想象将现实改造成符合他意愿的假想的情景,从而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游戏是从人性深处流淌出来的旋律,游戏是一种“心”的活动。游戏使幼儿食欲旺盛,睡眠质量提高,儿童经常在户外参加游戏,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抵抗力、自我保护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会玩得开心、情绪愉快,乐观的情绪又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二)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3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精心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如语言课中的表演活动,通过讲故事、猜谜、表演故事情节等,让幼儿在掌声中增强自信心,获得分享、合作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科学活动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扩大幼儿接触社会的范围,逐步提高幼儿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及乐观向上的性格。艺术活动是陶冶幼儿美好心灵的天地,为幼儿创设表演区、美工区、绘画室和音乐室,定期组织小音乐会、联欢会、美工作品展等,让幼儿展现自我、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实践证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各领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只要教师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无论进行何种活动,都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4(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儿童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儿童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儿童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前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如: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健康教学活动是无法真正达成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目的的。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43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只有保教结合,渗透身心健康理念和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三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育最为迅速、最为旺盛的时期,这里说的发育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发育,还指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健康的心理在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中,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幼儿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是与某些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直接相关的。目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自卑心理严重,不仅存在于某个幼儿园,而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学习和工作事业,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21世纪所需人才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将直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个性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影响。5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幼儿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四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也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的课题。幼儿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言行有较大关系。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明确各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时反映幼儿在园表现。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使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集体活动,定期对家长进行有关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正确的教养方法,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训练,还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家长密切合作。与此同时,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还需要教育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在纲要总则的第四条里明确指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中突出了以环境的创设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环境,还有活动环境及精神环境。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更好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环境,必须要建立一种充满关爱的“互动关系”的环境,为同伴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与家长之间,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提供充分互动的机会。4五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在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第一,开展个别辅导。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第二,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生活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要实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6健康心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没有了它,幼儿的生活、学习都无法正常进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我们应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5徐秀玲.浅议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2007,(5):56-57.6潘海燕,杨再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