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doc
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幼儿园课题组我园自2007年10月申报市级课题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我园从课题资料的收集、修订申报材料,制定总方案、子方案到相关测评、实施教学阶段,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研究,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总结经验,以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现在把前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实施措施: (一)完善课题研究网络系统 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是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教科研工作落实到实处的必要条件。为了“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合理建构了课题研究网络系统,机构设置,人员分工明确,具体如下: 1、机构设置 (1)成立“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由园领导、园各年级教师组成。 (2)确立课题信息系统:课题组成员确定资料员,收集课题理论资料和实验情况资料。 2、人员分工: 课题策划和组织:周唯英。 课题组组长:彭小琴、周唯英理论研究及收集整理资料。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各班教师进行研究工作,调查、了解、记录、辅导本班幼儿开展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研究的指导:市教研室庄春梅老师、常州市妇女儿童教育培训活动中心顾清老师、区幼教理事会吴亚英、姚建琴老师指导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以上这些为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证。 (二)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内涵质量。课题组要求全园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首先有总体的把握,在实践中进行恰当的操作、评价。每学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活动,实践课题实验。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技能,课题组注意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每半月一次课题理论学习或课题研讨活动。我们还邀请了市教研室庄春梅老师、常州市妇女儿童教育培训活动中心顾清老师、区幼教理事会吴亚英、姚建琴等老师分别进行了现场指导与讲座,对每位教师进行艺术形式的简单技能培训,如:折纸、编织等。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还让每位教师有了新的艺术理念。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现在课题研究网络向全园教师覆盖,让全园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全园形成了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三)营造氛围,优化民间艺术教育环境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设了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如:我们在一楼设有“绣编坊”、“草编屋”。大厅两侧也挂着师生精美的折纸作品两条具有民族气息的中国龙,让全园师生及家长欣赏和品评,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二楼我们开设了民族一条街,有茶馆、小吃店、豆坊、民族舞蹈表演,老鼠嫁女、布衣阁、农家小院等,孩子们在这角色扮演非常开心。三楼我们创设了纸艺乐园,让孩子们利用纸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如:折纸、剪纸、纸编、纸粘贴、撕纸等,我们利用这些操作平台,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趣中学、乐中学,以此培养幼儿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每一个班级还创设了不同自主性游戏区,有“剪纸乐”“贝贝工作室”、“巧手屋”“小舞台”“我行我秀”等等,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剪、折、编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自己的空间,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四)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1、激发幼儿参与民间艺术教育的兴趣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幼儿是实验对象,研究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民族艺术,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幼儿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例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积极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幼儿在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时,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表现得十分好奇和喜欢。我们在纸艺乐园里,挂满了老师精心制作的纸艺、编织作品,有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有不同风格的窗花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原来用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啊!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触摸真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多角度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通过民间艺术作品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根据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选定欣赏内容。我们常常留意相关的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更是处处留意收集各类民间作品。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打下基础。我们还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并一起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并展开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民间作品充满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在欣赏的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新思想,用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力。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和运用民间艺术的技能。 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民间艺术作品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各项活动的教学目标,目标制定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提高幼儿的技能和审美能力。如小班从撕纸开始,接着开始无意识剪、沿纸剪、按意愿剪,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在剪纸活动中,我们不仅会教给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但同时又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又如大班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时,将与家长共同制作的高跷、铁环,进行各种比赛活动。(3)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民间游戏中一些数学游戏如:“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 “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可以让几个幼儿一起玩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还有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杆、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杆、推车等多种玩法,“踢毽子”游戏,幼儿创造性地玩出了单脚踢、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多种花样。(五)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家园配合工作 1、开放课题的半日活动,让家长知道课题研究的过程及重要性。 2、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幼儿园及全社会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最新目标及教育信息。 3、我们定期开展与社区的联谊活动,将幼儿的纸艺、编织、民间作品进行展览。 二、课题中期研究成果及体会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是业务素质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彭小琴、周唯英老师撰写的方案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于2008年6月在市学校主动发展项目评选中获一等奖,周唯英老师的论文新纲要与幼儿的艺术教育-幼儿染纸手工教学初探在常州市新北区社会事业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孙丽丽的论文城镇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获新北区论文评比三等奖。民间游戏开展情况多次在新北区教育网上报道,民间游戏小班的舞龙、舞狮;中班的民族一条街;大班的纸艺乐园在市优质园评估验收中获得好评;老师们撰写的课题心得、论文,定期张贴在教室的家长园地、幼儿园的宣传橱窗。使得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我园特色活动的最新动态,做到了家园同步。目前,小班幼儿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舞龙、舞狮表演,中班幼儿能够折叠六角形,并剪出漂亮的图案,大班幼儿已经能较熟练的掌握了打陀螺、走高跷、滚铁环等表演技巧。通过活动增强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对美的感受力及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 课题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本课题研究的困惑 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诸如怎样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怎样将研究从实践层面上提升到理论层面上;各年龄段幼儿教学要求的难度该如何把握,重、难点如何突破;如何更进一步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使民间艺术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中去等。 2、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1)组织课题组教师不断进行有关民间艺术教育的理论学习和探讨,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每周一次幼儿纸艺、编织活动;每周两次民间游戏活动。(全园参与)。并把民间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3)、每两周一次的研究活动。(4)、每月一次的交流研讨活动。(5)、每学期一次的总结、展示活动。(6)、每学期一次的亲子纸艺、编织制作及每学年度的亲子纸艺、编织作品展评活动。(7)、纸艺、编织特色环境的创设,班级活动区、纸艺、编织主题环境等能体现幼儿园特色和班级特色。(8)、全园每年举办一次纸艺、编织艺术节。面对种种困难,我们坚信“办法绝对比困难多”这一充满敬业精神的哲理,齐心协力,不断学习,力求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幼儿园崭新的面貌,教师队伍积极进取,追求创新,幼儿好学、乐学。展望未来,我们踌躇满志,继续探索特色兴园之路,为建设一支研究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把幼儿园办成具有鲜明特色教育的名园而继续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