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个案研究开题任务书.doc
南京晓庄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 题 报 告课题名称: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个案研究学生姓名: 刘圆青 班 级: 11学前3班 学 号: 11150702 专业方向: 学前教育 指导老师: 史爱华 教师教育学院2014年10月南京晓庄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所属院系: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方向: 学前教育学生姓名刘圆青学 号11150702指导教师史爱华职 称教授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的界定:1.体育游戏许卓娅(2009)认为体育游戏是以各种身体动作的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儿童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常规教育:姚本风,樊竹均(1999)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教育。陈时见(2002)认为常规教育就是“纪律”,即幼儿园常规就是幼儿园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罗志芳(2003)认为“常规教育就是日常规则的教育”。本研究中的幼儿园常规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3.小班幼儿常规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小班常规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 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 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关心尊重他人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 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课题研究的基本假设:1.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单一。2.体育游戏有助于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理论意义: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集体生活, 在此阶段建立常规尤为重要。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各种活动的能力有限、各种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不高、比较好动、自制力差,有针对性的小班常规是幼儿各种活动的保障。小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建立常规意识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从幼儿园男教师的角度来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在此基础上确定幼儿园男教师可行的常规教育教学方法,充实和丰富体育游戏和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理论研究。2.实践意义:在探索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方法的同时,教师可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教育方案和策略,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提高。针对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给予更多关注,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课题研究现状的述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部分第一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运动游戏对儿童来说是成长的粮食。在培养与锻炼儿童社会的能力,认知的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发展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任务。而幼儿班级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教育方式,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学校是一次重大的改变。研究者以“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常规”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已有研究文献从以下方面展开。一、 关于体育游戏活动的已有研究(一)体育游戏活动的内涵体育游戏是以各种身体动作的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儿童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体育游戏活动的分类从体能的角度考虑,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各种游戏。从使用器械的不同,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滑滑梯、荡秋千、掷飞盘、转呼啦圈、球类、棋类等各种游戏。其中球类游戏又因为所用球的不同,可以分为皮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种游戏。从素质要求分,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柔韧类等。从情节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情节性较强的游戏区分出来,称之为情节游戏;从是否扮演角色形象又可将有些游戏区分开来,称为角色游戏;从合作性与对抗性这两个角度,又可以将有些游戏区分开来,分别称之为合作游戏和对抗游戏。(三)体育游戏活动的特点: 1.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体育游戏之所以在学前儿童中广泛的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得学前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过程中。体育游戏的内容一般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许多游戏中还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2.体育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的特点体育游戏的开展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儿童想游戏,愿意玩,就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自由的玩耍。3.体育游戏具有易学、易会的特点体育游戏是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而发展的一种由儿童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儿童在体育游戏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到进行游戏活动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这就使游戏符合儿童特点,因此这些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就显得比较容易学会,易于开展。(四)体育游戏活动的意义:刘聪(2007)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价值及功能。1.体育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1.1体育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的发展体育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的基本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儿童做这些动作,不仅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这样,练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大多数体育游戏中,大部分体育游戏有助于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由于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此能引发学前儿童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并且在他们游戏中情绪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也即在反复练习,使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学前儿童体质、发展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目的。1.2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体育游戏可以丰富学前儿童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大多数体育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使儿童们能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同时体育游戏对于发展学前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说话的胆量的锻炼。在体育游戏中,儿童没有压力,可以大胆的说话;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在一起游戏伙伴们之间可以很好的沟通并很快的结成朋友。其次,在体育游戏中,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可以使学前儿童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这就大大提高了学前儿童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此外,体育游戏还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想象、记忆、判断等能力。1.3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体育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体育游戏中,一般都需要若干名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并且他们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也促进了学前儿童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儿童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体育游戏对儿童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学前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多了或少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了等等。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儿童学会了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儿童都不断地更换角色。游戏伙伴中会很自然地产生“领袖”这些“领袖”也会很自然地被淘汰,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教育了学前儿童要平等待人,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克服任性、娇惯、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气。1.4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良好个性积意志品质的发展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娱乐性,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当儿童在游戏中获胜,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中,儿童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学前儿童产生挫折感,但有趣的体育游戏又吸引着学前儿童,使他们能忍受遇到的挫折,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培养。在游戏中,为了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参加游戏的每一个学前儿童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需要学前儿童学会自我控制。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上,学前儿童也在学着控制自己的喜好和行为。因此,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2.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管理中的价值运用体育游戏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还有利于学前儿童的教育管理。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2.1有助于合理安排学前儿童的一天的活动对于学前儿童一天的活动包括许多环节,主要包括,体育锻炼、游戏、进餐等等。在安排一天的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一是活内容上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的过渡要自然,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的种类丰富,可以根据学前儿童自己的要求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将零散的时间很好地利用起来,同时也提高了学前儿童的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2.2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和家长的关系体育游戏可以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桥梁。体育游戏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在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请教,家长通过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体育游戏,也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这样就会使儿童和家长的关系更加紧密。二、关于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已有研究(一)关于幼儿园常规教育1.幼儿园常规的界定1.1常规常:恒久或经常的意思。规:规律、规矩的意思,而“常规”一词又同“常轨”。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苟能卒志毕力,守遵常轨,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常规便是:通常的规矩、法则或秩序。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二是医学上称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本研究的常规指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并釆取固定模式,逐渐养成相应的规律和习惯。1.2幼儿园常规我国学前教育界对幼儿常规的理解有很多,例如:张其龙(1991)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刘碌(1999)认为“常规是儿童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王玉(2002)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张永英(2006)认为,幼儿常规主要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各种规则纪律,如“走路文明、姿势自然、不抢先、不推撞、不在室内奔跑、说话有礼、找人帮忙说请你'等。罗志芳(2003)认为常规教育就是“纪律”,即幼儿园常规就是幼儿园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郭洁(2002)认为幼儿园常规是幼儿纪律的专门称谓。2.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2.1以生活、学习、活动、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常规教育李力(2007)认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依据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活常规指“幼儿园正常的班集体活动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惯的幼儿提出的一些共同要求,包括盛洗、就餐、睡眠等方面。”活动常规指在大量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幼儿自发的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循活动规范的要求,这些规范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玩具材料等等。” 学习常规则是指“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与李力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柳斌和张艳娟,柳斌(2003)将幼儿园常规教育分为教育常规和行为常规,教育常规等同于学习常规,即指教学或学习活动中的常规。而行为常规包括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幼儿行为规范、值日生制度、活动区规则等。张艳娟(2008)将幼儿园常规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各类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安排,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制度,幼儿基本的行为规范。2.2以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常规教育除了将常规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生活、活动、学习、行为这几方面外。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将道德教育列入常规教育内容之中。张念宏(1988)认为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除了学习、生活习惯还包括思想品德方面。侯莉敏(1999)认为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包括公共规则、集体规则、交往规则和基本道德准则。3.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作用对幼儿园常规教育作用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是对幼儿园常规执行的主体幼儿的作用,二是对规则制定的主体的作用,大多数学者都是兼顾两方面来谈常规教育的作用的。例如:王文英(1986)认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作用有:首先,科学合理的常规,可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二,培养幼儿遵守常规,可将知和行统一起来,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第三,持之以恒的常规培养和训练,可使幼儿建立动力定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培养幼儿学会遵守常规也是为长大后遵纪守法打下基础。田莉(2011)认为,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和谐协调,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磐的生活氛围。吴坚丽(2010)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可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所以说,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秩序,还是对于幼儿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5张燕认为常规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 展,同时,常规也是就是一个教育手段,它可以促进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刘嵌(1999)认为常规教育发挥着三种作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4.常规教育的特点幼儿园常规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其中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常规具有:4.1强制性幼儿园作为一个组织,需要一定的规则、规范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应该遵守的规则。在幼儿园中,常规往往带有强制性,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或者从幼儿的安全、健康等方面考虑,需要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达到教师的期望。由于幼儿身心特点的发展规律,不能很好遵守常规,教师不应一味采用强制的方式实施常规教育,而应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基础,寻求适合幼儿习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常规教育方式。个体差异性: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常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符合幼儿的实际,有针对性。制定的规则如果不合乎幼儿身心特点和规律,幼儿不仅难以理解,而且也很难遵守。4.2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的原则,就是指在实施常规教育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出与之相应的常规要求,并随着幼儿常规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而相应改变常规的要求,让幼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遵守规则规范并提高自身水平。换句话说,就是纪律教育的实施要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尊重学生:在幼儿与常规教育的关系上,常规的内容、性质、制定、执行、评价等方面都应该以尊重幼儿的发展、个性、独特性为基础和前提,多说“应该”,少说“不许”。幼儿园常规教育也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教育。幼儿园常规存在于幼儿园各个活动之中,其目的是实现幼儿个体的发展。在身心需要和特点,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在关注常规的特点时,更应该考虑作为常规教育对象-幼儿的身心需要和特点,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5.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方法幼儿良好常规的建立,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实现的。而怎样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并促使常规的内化,不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观点。5.1运用外部手段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王会群(2006)认为采用游戏拟人化、编故事等幼儿易接受的方法进行常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隋新云(2009)认为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使幼儿常规习惯得到培养,利用儿歌、歌曲及故事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给予幼儿肯定、赞赏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习惯。陈央儿(2004)认为可以通过发挥隐形教育的方法来进行幼儿园常规教育比如:教师环境标识和材料提示、音乐等可以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朱家雄等(2002)提出了具体丰富的常规教育方法,比如:行为模拟练习、游戏法、儿歌、表扬与批评、故事与情景讨论法等等。杨敏(2010)则认为应该运用:示范模仿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常规;运用夸张的比喻;发挥大红花的魅力;个别教育,来进行幼儿园常规教育。侯丽敏提出了讲解示范法、榜样激励法、活动强化法以及角色扮演法四种方法。念儿歌是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基本方法是一让幼儿反复诵读有关儿歌,一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2运用理论来指导幼儿常规教育崔新玲和李雪莲(2010)认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方法可以结合蒙台梭利纪律教育理论,首先,为幼儿自由活动创建"有准备的环境",精心准备并布置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注意引导儿童活动,让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其次,重视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最后,在常规教育中慎用奖惩。蒙台梭利认为,奖励和惩罚是与外部纪律观相伴生的。奖励和惩罚都是强化的手段。其作用只是短暂的、表面的,有时甚至是消极的。6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内容包括卫生常规、行为习惯常规和学习活动常规。卫生常规可以细化为进餐常规、喝水常规、盟洗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常规可以细化为入园常规、礼貌常规、坐姿常规、午睡常规、上下楼梯常规、散步常规等;学习活动常规可以细化为教学活动常规、晨运及早操常规、游乐场常规、沙池常规、体能游戏常规等。7.小班常规教育的困境及原因郑三元(2006)在幼儿园常规教育过程中, 为了适应规则, 幼儿必须放弃哪怕是非常有趣的想法。目前常规教育主要采取“防范式”, 即教师处处防备幼儿, 生怕幼儿做“错”什么。常规教育将幼儿的主体性教育的内容抽空了, 使得“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原因:(1)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 (2)将常规视为对幼儿行为的限制。(3) 过于强调规则的利他性。遵守规则, 意味着替别人着想, 同时要限制自己不合规范的行为。(4) 教育方法失当。三、关于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进行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研究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的文献没有找到,基于此,本研究有必要性。课题研究的目标分析:1. 分析当前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探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内容构思:第一部分:前言一、选题缘由二、研究价值三、概念界定四、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某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现状描述第三部分:通过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第四部分:通过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反思课题拟用的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自己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运动。尽管学术界对行动研究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已被人们逐步认识,即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研究者和实践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又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3.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而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2014年78月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搜寻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阅读、整理2014年910月 开题报告对文献进行再整理,准备开题报告2014年11月12月 课题研究撰写的准备阶段准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调查问卷,确定论文撰写的基本思路2014年24月 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撰写阶段在实习所在的幼儿园进行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撰写2014年5月 论文答辩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1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8.姚本风,樊竹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常规教育浅探J.学前教育研究.1999,(3).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98页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1).郭旭.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纪律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 (04), 21郑三元.田景正.幼儿社会行为问题定性的两个层面及教育效果J.幼儿教育,2005,(12):14-15.陈群.幼儿园班级活动规则下儿童精祌的缺失.学前教育研究,2007,(4).李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构建及实施原则研究D.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07.李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构建及实施原则研究D.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07.李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构述及实施原则研究D.安徽省:淮北煤炭范学院,2007.李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构建及实施原则研究D.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07.柳斌.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第2M页张念宏.教育西科辞典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第126页侯莉敏.论幼儿规则教育J.教育导刊,1999, (3): 1314.王会群.贯彻纲要重视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J.当代幼教,2006(5).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J.内江科技,2009(2).周卫.严格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J.广西教育,2004(31).郑名,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和批判J.教育研究,2006,(4): 90-92.谢春玫.重视常规教育一提高人才素质J.沪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尹丽英.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一杭州义桥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第3742页.王文英.必须重视幼儿的常规教育J.幼儿教育.1986(12).田莉.日常活动中幼儿常规管理策略J.考试周刊.2011(33).指导教师的审阅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签字: 年 月 日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