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学之教育支出.ppt

    • 资源ID:2563994       资源大小:1.77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学之教育支出.ppt

    教育支出,政府投资教育的理由,1、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效益。一方面受教育者学到知识和技能之后,增强了竞争能力,在工作中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在生活中能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有相当大一部分教育利益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了社会,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民族文化与道德素养,保证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促进了社会交流与经济发展。教育的外部效益决定了市场对它的投入总是不足的。,2、贫困导致了人力资本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要受到每个家庭预算的限制。通常的情况总是贫困的家庭缺少这种投资资源,以致他们的子女无法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从而在人力资本市场上无法公平地与较高收入家庭的子女竞争。这一方面维持并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违背了公平的要求;另一方面贫困家庭子女的聪明才智可能因得不到教育而无法充分发挥,浪费了人力资源,也有悖于效率的要求。,3、人力资本市场是个不完善的市场。贫困家庭能否通过贷款来为子女的教育融资呢?毕竟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私人物品的性质,能产生相当高的回报。但资本市场一般不愿对其进行投资,因为这个市场中的投资对象是没有担保的(子女不是一种可用于担保的资产);另外也没有准确的标准来判断哪些学生是高收益资产,那些不是。,总量分析:财政教育支出/GDP,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率1996年后增长较为明显,2012年终于达到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GDP的4%的目标。2005年,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为5%,巴西4.4%,俄罗斯3.8%,印度5%。,影响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因素,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是否将高中教育纳入普及范围、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2、后中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以外的后中等教育是否由政府提供支持3、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摊政策:日本私立大学较多,家庭分摊成本较大,比重因此只有3.4%,法国大学生学费政府包干,比重因此高达5.6%。,总量分析:财政教育支出/财政支出,一般认为,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0-14%之间为宜。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重大致都在该区间之内或之上。财政部门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但在财政支出/GDP的比重过低的情况下,实现财政教育支出/GDP的比重达到4%的目标还需假以时日。,影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因素,2005年OECD国家平均为13%。排在前面的是墨西哥(23.4)、新西兰(19.4)、丹麦(15.5)和韩国(15.3),而排在后面的有意大利(9.3)、德国(9.7)和日本(9.5)。财政性教育拨款比重占GDP的比重与国家的“福利化”程度有关。例如,欧洲和日本政府承担的“福利化”支出项目较多,公共支出的总量大,因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而墨西哥则相反。,结构分析,财政教育支出在不同教育层次间的比例财政教育支出在不同政府级次间的比例财政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与城乡间的比例基础教育经费中财政支出和社会支出的比例,初中高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对三级教育的支出比例失当,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明显过大,这一状况近年来虽已明显改善,但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生均事业费水平之比仍超过中等收入层次国家的水平。根据理论,初等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更强,改善收入分配的能力更大,在政府的支出排序上,理应比高等教育更受重视。,政府间的财政教育支出比例,世界各国由于财政体制不同,教育支出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中央政府是政府教育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在实际执行中,中央政府通常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一部分教育资金交给地方政府使用。有些国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力,由地方政府决定如何支出,如日美;有些国家,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委托县市办学,如法意。,2006年部分国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财政性拨款的政府间分担,目前中国的财政体制,存在五级政府,级次越靠下的政府,财力就越不足,而由于它们对基础教育负主要的支出责任,就导致对基础教育的支出难以得到保障。由于当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政府正在通过专项教育转移支付的方式,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但这也可能造成基层地方政府进一步丧失主动增加教育支出的动力。,地区间教育支出比例失衡,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后,由于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并未在划分政府间教育事权职责的基础上相应建立起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家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能力与协调机制,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日益突出。2002年,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最高(北京)和最低(河南)的省,差别是5倍;2005年,这一差别(上海和河南)是9倍。,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各地区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初中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的时序变化,小学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的时序变化,1993 年2003年我国各地区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呈现增长的基本态势,而我国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在减小。这说明地区及城乡间基础教育差异主要是由于预算外支出(教育费附加)及私人部门筹措的教育经费引起的。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方式,决定了越是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收入越多;同样,这些地区的私人部门也越是能够为教育提供经费,中国教育筹资来源的变迁,改革以前,中国的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学校财政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预算内拨款。而且,在教育经费的支出中,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往往获得 优先。政府不仅对进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免收学杂费,而且还为他们提供部分生活费。相反,作为基础教育,中小学一般要收取一定的学杂费。,中国在80年代开始了教育财政体制的全面改革。1986年,正式引入了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筹资方式。为了扩充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自1980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农民集资办学,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的新建。根据30个省、自治区和直 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在1981-1991年间,全国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资金总额达到1066亿元。其中,国家拨款占35.5%;多渠道筹资(主要是社会捐、集资)占66.5%。,教育经费筹集的趋势,从世界角度看,私人部门负担的教育经费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私立学校),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但从我国的情况看,教育经费筹集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部分是学杂费和其他经费,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公立学校对学生收取的费用,而企业办学经费却处于下滑趋势。,教育经费各来源渠道所占比例,基础教育中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左方显示的是1995-1997年若干国家对初中等教育的财政支出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不论收入水平如何,该比例都在70%以上,但我国投入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仅为全国对义务教育投入的40%左右。这是不适宜的。2008年已上升至90%。,改善教育支出结构的几点建议,1、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分别采用不同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应该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的模式,由各级政府与民间主体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政府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民间自主兴办的模式。,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支出分担机制。3、建立比较规范的教育支出转移支付制度,改变越是不发达地区,教育经费越不充足的状况,尽可能缩小各个地区间公共教育服务的差异。,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学之教育支出.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