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乌拉特中旗水利规划.doc

    • 资源ID:2549114       资源大小:1.08MB        全文页数:15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乌拉特中旗水利规划.doc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牧区水利规划(征求意见稿)内蒙古水事监理服务中心二00九年一月二十二日项目名称: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牧区水利规划审 定:宝力特审 核:常春旻项目负责:乔 威 常春旻报告编写:乔 威 常春旻参加人员:郭东波 韩 平目 录1、综合说明11.1规划背景21.2规划概况22、基本情况112.1自然概况112.2社会经济情况273、草原生态状况与保护目标323.1草原生态历史状况323.2草原生态现状343.3草原生态主要问题353.4草原生态保护措施与目标404、畜牧业生产状况与发展目标434.1畜牧业发展历史状况434.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44.3畜牧业发展目标465、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潜力475.1水资源量475.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615.3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656、牧区水利发展与作用736.1牧区水利发展情况736.2牧区水利地位与作用816.3牧区水利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847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867.1 指导思想867.2 基本原则868 水草畜平衡分析878.1 草畜平衡分析878.2 水草平衡分析898.3 水草畜平衡分析929 灌溉饲草料地发展规划949.1 目标任务949.2 分区与布局969.3 工程规划1009.4 典型工程设计与投资分析10410 效益分析14410.1 生态效益分析14410.2 经济效益分析14510.3 社会效益分析146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48附件:1、乌拉特中旗地貌类型图2、乌拉特中旗降水、蒸发、径流深等值线图3、乌拉特中旗供水条件图4、乌拉特中旗水利工程规划图5、乌拉特中旗草地资源类型图1、综合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牧区水利,兴建人工草场。并要求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这为牧区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快牧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建立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实现牧区水、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牧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恶化的状况,不仅对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且对我国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1.1 规划背景牧区水利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灌溉饲草料地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水利建设,是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牧民生活条件,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畜牧业抗灾能力,保护改善草原生态和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基础保障。针对牧区草原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按照自治区水利厅的部署,对全区牧区和半牧区旗进行牧区水利规划,此次牧区水利规划是以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相关规划衔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受乌拉特中旗水务局的委托,由内蒙古水事监理服务中心编制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牧区水利规划。1.2 规划概况 1.2.1 规划范围此次规划涉及8个苏木(镇),土地面积230962。1.2.2规划水平年本次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1.2.3目标与任务一、按照保护草原生态、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1、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林草盖度达到15 %;保护天然草场2781.30万亩。2、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持续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牧民人均收入翻一翻。3、推广节水技术,加强牧区节水灌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地表水达到60 %以上,地下水达到85%。二、在水草畜综合系统平衡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布局1.根据水资源的分布,综合考虑行政、功能区划,草原生态状况、畜牧业生产布局、交通、电力、农牧业等因素,进行规划分区;2.因地制宜确定灌溉饲草料地的建设规模和模式;3.根据规划分区及建设规模,确定建设内容及典型工程设计;估算工程投资,进行效益分析;4.根据牧区特点,明确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灌溉饲草料地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政策、资金、技术、宣传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2.4建设规模本次规划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33万亩,其中:地表水1.79万亩,地下水7.53万亩。在地下水节水灌溉面积中,规划低压管道节水灌溉面积3.07万亩,喷灌面积4.47万亩。在水源条件比较好,且土地集中,有动力电的地区采用欧润时针式喷灌机组。在现有饲草料灌溉面积上进行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面积6.42万亩,扩大节水灌溉面积0.99万亩。1.2.5总体布局根据乌拉特中旗总体发展规划,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是全面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增强农牧业比较效益、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繁荣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需要。1、稳步推进退牧转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牧区沿边境线向南50km以内为禁止开发区,采取灌区转移、城区转移、供养转移、自发转移、就地转移五种方式,促进牧民身份置换和所从事产业持续发展,做到转移牧民的收入水平、收入增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转移前。对边境线50km以南的草场,采取大户整合小户的方式,按照户均23万亩草场、500600头(只)牲畜的规模,实现划区轮牧,家庭生态牧场模式,率先在全市实现草场依法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突破。2、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 按照“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适度收缩牧区畜牧业”的总体思路,突出发展肉羊、奶牛,加快发展生猪、鸡鸭,重点保护绒山羊、骆驼。在牧区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品种改良和选育,加快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到2020年牲畜总量稳定在180万只上,出栏120万只。建设生态型肉羊产业化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能的标准,建设标准化棚圈、贮草房、贮草棚、青贮窖、贮料库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技术培训中心,吸收农牧民到园区进行专业化育肥和托管育肥。实行北繁南育,利用牧区羊资源和农区饲草料资源优势,实行农牧区资源互补,北繁南育,实现区域性农牧业有机结合,在转移牧区牲畜上,动员引导牧民以联户合作、托管育肥的形式,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对基础母畜进行整群选留,草场上按照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只饲养基础母畜,将2.53月龄的断乳羔羊、老龄母羊和羯羊及时转移到农区异地育肥,或由牧民自己带着羊到农区进行短期育肥;农区要扶持发展规模化育肥户,扩大育肥规模,提高承接牧区超载羊源的能力。3、加快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步伐借鉴和探索集中土地、返租倒包和农民土地入股等模式,鼓励农牧民采取互换、转让、转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将土地、草场向专业大户集中,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场的整合和规模化养植。1.2.6建设模式根据乌拉特中旗水草资源现状、自然地理条件,饲草料地灌溉发展需求,经济技术水平,优先安排现有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工程,本着先地表、后地下、先宜后难的原则,适度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乌拉特中旗禁牧、休牧、轮牧措施的实施,其发展模式主要有:1、家庭灌溉草库伦以牧户为单元,独户经营,适应草地承包经营机制。牧户在自己的草场内打1眼井,灌溉3050亩饲草料地,建设13个青贮窖。户均草场3000亩左右,可饲养300500个羊单位。2、联户灌溉饲草料地在有一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土地平坦的地区,建设集中连片的灌溉饲草料地,规模在1000亩左右,实行联户开发统一经营,解决承包户牲畜的饲草料供应问题,保护和修复天然草地。3、灌溉饲草料基地在乌拉特中旗水库灌区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规模为10005000亩,为周边地区牧民提供饲草料,改善草原生态。1.2.7管理方式1、牧民合作社管理形式该种管理形式是近年来为了响应旗委、旗政府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实施,由牧民自发组织的一种适应当前形式的一种管理体制。例如:“玛拉沁”牧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是由巴音图克木嘎查党支部带领本嘎查牧民创办的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2006年,全嘎查实施整体退牧项目,176户牧民全部迁离世代赖以生存的草场。为了保证牧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嘎查党支部经过充分考察论证,由嘎查干部和党员带头,组织牧民创办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初,嘎查党支部把21户68名牧民组织起来,按每股2万元筹资85万元,并争取到旗、苏木两级政府补贴140万元,在海流图林场购置耕地522亩,创建“玛拉沁”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在管理方面,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定,制定了完善的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运行科学透明。在经营方式上,合作社实行统一安排养殖项目、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初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采取企业化用人用工办法,按劳计酬,入股牧民年终按股分红。2007年合作社来自种养植的纯收入28.80万元,每股分红6776元,人均达到4229元,实现当年见效。2008年,养植的纯收入60.00万元,每股收益1.40万元,人均收入8000元。巴音图克木嘎查“玛拉沁”牧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不仅解决了本嘎查转移后牧民的出路问题,给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引导牧民转变了思想观念,在全旗实施“生态保护、退牧转移”战略后续产业上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2、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形式在联户经营模式下,自主经营,建立用水管理组织,由专人管理水源井及动力设备,费用由经营户按种植面积分滩。3、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管理形式该管理形式主要是在地表水灌溉区,按照中小型灌区的管理模式,依托基层水管单位成立经营实体,全面负责骨干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田间工程由承包者负责管理和维护。1.2.8投资估算乌拉特中旗牧区水利规划,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3305亩,总投资9091.70万元。1.2.9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1、通过饲草料地建设,可休牧、轮牧草地1077.78万亩,使草地得以休养生息,自然恢复,占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7.50%。2、草地生产能力计算到2020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33万亩,相当于增加荒漠草原草地898.15万亩;相当于增加草原化荒漠草地1224.75万亩;相当于增加荒漠类草地1633.00万亩;相当于增加草甸草地408.25万亩;相当于增加沼泽草地244.95万亩。二、经济效益1、产草效益产草效益计算按“按有无对比法”计算,项目建成后水利效益3529.61万元,扣除天然草地效益253.73万元,新增效益3275.88万元。2、草畜转化效益新增节水灌溉饲草料地103205亩,其草畜转化效益为19511万元。三、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新增效益5.40万元,新增饲草料3.34亿kg,可使45.81万羊单位的牲畜舍饲圈养,或使91.62万羊单位的牲畜补饲6个月。到2020年畜均饲草料地0.10亩,为牧民收入稳步增长营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牧民人均收入翻一翻,对加快乌拉特中旗牧民致富步伐,维护长治久安和边疆振兴,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2.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单位面积投资:974.41元/亩;2、单方水投资:3.43元/m3;3、单位亩产量:优质牧草600kg/亩;青贮玉米5000kg/亩;4、户均饲草料地:牧区21.27亩/户;转移牧户28亩/户;5、单位年运行费:194.88元/亩;6、畜均饲草料地:0.10亩/羊单位;7、亩均灌溉定额:地表水350m3/亩;地下水210 m3/亩;1.2.11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1、建立建全领导组织体系2、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专款专用,管理到位。二、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三、强化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新型农牧民1、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2、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四、强化防灾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挖掘农牧业生产潜力1、强化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加强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五、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六、全力打造示范引领试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2、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乌拉特中旗位于巴彦淖尔盟的东北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186km;东邻达茂旗、固阳县;西邻乌拉特后旗;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交界。经纬坐标:北纬40°07-42°28;东经107°16-109°42之间。东西长203.8km,南北宽148.9km,呈不规则四边形。2.1.2地形地貌乌拉特中旗是内蒙高原的一部分。旗的南部边缘较低且平缓,是河套平原北部边缘地带,海拔在1020 m左右,狼山象一道屏障耸立在河套平原的北部边缘。狼山以乌不浪口为界又分为东西两种不同的类型。乌不浪口以西为中低山区,一般海拔在1600-1700m,(最高1912.1 m)。相对高度600-800 m,山体不对称,南侧陡竣,坡角多具山麓堆积,成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北坡较缓,向高平原渐变,成为丘陵及垄岗起伏地区。乌不浪口以东山地较西段低,一般海拔在1400-1600 m,相对高度300-400 m。该段又分为南北平行的两支山体,北部为哈太山,南部为查石太山,两山中间分布有海流图盆地和高台梁低山丘陵地带。高平原由第三纪的砂砾岩和红色的沙质泥岩组成,是古老的基底岩经过下沉、隆起,剥蚀和夷平作用而形成的,属内陆华夏沉降地带的乌兰察布多字型构造系。地表呈波状垄岗及圆顶低丘。在垄岗间有大小不等的凹地和低平地,垄岗和低平地23级高原台面。由于第四纪,狼山的抬升,使高原由南向北倾斜;又因中蒙边境后陵连绵,故整个高平原略具盆地形势。边境地区是分水岭以北内陆河的汇集区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淖尔和宽阔的扇形谷滩地,这里也是地下水的汇集处。整个高平原在海拔11501350 m之间。国境一带不连续的石质残丘一般海拔1280 m,最高索伦山海拔1393 m,相对高度100 m。乌拉特中旗地貌形态类型见表21。表2-1 乌拉特中旗地貌形态类型统计表地貌名称面积km2占总面积%中低山、低山区3302.114.3丘陵区921839.9盆地区11585.0平原地区9417.940.8合计23096100.02.1.3气象乌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的西部,深居大陆内部,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严寒,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秋季凉爽。全年干旱少雨,气温年日差较大,有效积温高,无霜期短。主要气象要素1、光能:本旗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824.9h,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4.4153.3千卡/cm2。光照资源虽然丰富,但利用率低,天然草原以每亩平均产干草4352kg计算,光能利率为0.0230.034%。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搞草牧场和农田的基本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潜力很大。2、热量:全旗年平均气温3.06.8,1月份平均气温-11.716.9,7月份平均气温为19.823.4,极端最低气温-39.4,极端最高气温为37.1。表22 乌拉特殊性中旗不同地区气温一览表 单位:地区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海镇4.5-15.121.937.1-34.4巴音乌兰苏木3.7-15.020.634.5-35.1德令山6.1-13.823.4石哈河3.0-16.919.8-39.4乌加河6.8-11.723.1川井3. 8-15.120.834.8-36.4从表22可以看到,旗内不同地区的平均气温差在34之间。全旗无霜期平均为99129天,山前地区最长为129天,石哈河地区最短为99天,海流图为120天,巴音乌兰、呼勒斯太为110天。结冰期一般从11月1日11月7日(水库和湖泊封冰期)至次年3月25日4月5日,冰层厚0.40.5 m,冻土层最大厚度为1.9 m,最大积雪深0.15 m。无霜期的域分配和热量的地域分配相同,都是从南向北,从西向东递减。3、降水:全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5250.6mm,东部偏多,西部、北部偏少。海流图地区为203.5 mm,山前地区为156189 mm,西北部最少为115141.3 mm,石哈河地区最多为237.5250.6 mm。由于季风的影响。年际降水变化很大,夏季降水约为全年降水的6473%,秋季为1621%,春季为1013%,冬季公占23%。年降水次数为4455次(日降雨雪量>0.1mm的日数),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相差345.2 mm。1979年降水432.6 mm,1972年降水仅87.4 mm。由于降水季节短促,降水虽少,但集中。有时一日的降水量可达全年降水量的1/3以上。海流图日最大降水强度为54.270.0 mm,1小时最大强度为35.667.7 mm。1975年8月5日狼山水库上游地区在36小时内降水600 mm为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4倍,开创了乌中旗境内降水的最高纪录。正因为降水集中,不易被土壤吸收,易形成地表水径流,特别是中低山地区,低山区和丘陵区,地表径流往往形成山洪,造成水土流失。降水等值线图4、蒸发:据多年测定,年蒸发量为12601834 mm(E601),是降水量的1116倍。年湿润度为0.110.26,干旱指数为517,平均7.65。除东南部(石哈河,新呼热,巴音乌兰东南,山前乌加河镇宏丰以东)属半干旱地带,其余绝大部分属于干旱地带。(详见乌中旗干旱指数图)5、风能:乌中旗的风能资源丰富,各地平均风速为2.56.1m/s。一年中平均风速>3m/s的时数(起动风能的时数)北部多达7229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82.5%;中部为4073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46.5。一年中,>8m/s的时数(理想风能时数)北部平均为2382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27.2,中部871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9.90。乌中旗中部和北部,西北部地区(海流图以北,包括乌兰,前德门等地)风能资源丰富,而且日分配可利用风能时数相差不大,便于利用。2.1.4水文地质2.1.4.1河流水系乌拉特中旗以狼山山地丘陵与乌兰察布高原交接处为分水岭,划成两个水系。山脉南侧为黄河水系,北侧为内陆河水系。境内属黄河水系大小沟谷45条,其中主要河流6条,海子11个;内陆河水系主要河流8条,主要湖泊(诺尔)2个。属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是:乌兰补隆沟、罕乌拉沟、乌不浪口子、海流图河、石哈河、摩楞河;属内陆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扎尔格郎图河、乌力吉图河、乌珠尔呼舒河、乌兰依力更河、扎明淖尔浑迪、昌吉高勒、古日班乌兰好来河、包尔呼舒高勒。 湖泊主要分布于阴山山脉以南地区,较大的有哈拉葫芦海、牧羊海、同义隆、神克补尔洞、黑水补尔洞;属内陆河水系的时令湖主要有:桑根达来诺尔、查干陶勒盖诺尔。一、内陆水系:乌中旗分水岭以北是不同的侵蚀基准面的内陆水系。降水为河谷径流唯一来源,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乌兰格日勒嘎查以西,包括川井苏木和杭盖戈壁北部地区气候午燥,降水量少,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土,渗水性较强;只在暴雨出现时方产生地表径流而汇入河谷,河谷下游河床不明显。在中部(中蒙边界)丘陵的前缘谷滩是地表水、地下径流的汇集场所。乌兰格日勒嘎查以东河谷发源地大部分属丘陵,中低山地区,地面坡度较大,降水量较西部偏多,较大河谷中游有410km清水溢出,流量在1040L/s,沿河中下游地带是开辟发展家庭草库伦、饲草料基地的重要地区。二、黄河水系:流域内多为山地、丘陵区,地形复杂、切割明显,地面坡度大,沟谷河系较发育,河床迂回曲折,比降大,在1/301/300之间,出口处形成较大的洪积扇。各大河谷在河段中游有清水溢出,清水流量为20260 L/s。由于流域面积较大,因而清水流量稳定,年际变化不大;雨季较大河谷平均每年发洪水35次,最多达7次,较小河谷也年发l3次洪水,旗内大部分中小型水库修建在各大河谷下游处,是山前洪积扇地区农业的主要水源。较大山沟沟口附近有明显河床,以下逐渐变浅并消失;洪积扇与洪积扇之间的洼地,洪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之间的洼地是泄洪滞洪区;较大山洪通过总排干进入乌梁素海归入黄河或者蓄入水库。2.1.4.2水 文一、地表径流分析:旗内曾设立三个水文站,13个雨量站,15座中小型水库,具有部分实测降水、径流和淤积等资料;几十处截渗流工程也有不完整的清水潜水资料,但由于旗内这些水文资料不齐全,代表性欠佳,地质资料不足,满足不了水文分析计算的要求,故水资源利用平衡推算时主要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乌拉特中旗农牧业区划及收集到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同时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地表径流。 l、年径流补给来源:雪水水源:全旗冬季降雪较少,翌年无积雪或积雪甚微,即使有少量积雪也因春天风多风大、蒸发量大、大部分积雪被蒸发,少量渗入浅层土壤内,雪水形不成地表经流,渗入土层的雪水也达不到土壤持水量的饱和状态,构不成地下水。雨水水源:全旗各地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多年平均三个月降水142.8mm,占全年降水量的6473:6、7、8月份降水27.20次,约占全年降水次数的52%,全旗所有的河水源都是雨水水源,故属降水雨源类河流。 由于河谷径流主要是降雨形成,所以全旗各地河谷径流受到各地降雨左右,总趋势与降雨的地带性分布一致,东部地区偏多,西部地区偏少,南部多于北部。 2、地表径流: 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下渗,植被截留,洼地蓄水量时,便产生坡面漫流,随降雨强度的加大,厉时的增长,地表漫流汇集河槽而形成河槽集流,由于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少,在同一流域内降雨不能连续出现,所以地表径流只有在降雨时才能发生。平时无雨则无地表径流。中低山区、低山区和丘陵区地面坡度大,植被稀疏,在暴雨来临之际,降雨强度大,形成的地表径流挟带大量的泥沙,故习惯上把地表径流称为洪水径流。洪水径流的特点是:峰高、量小、历时短,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来势迅猛。1975年8月5日狼山乌兰补隆沟上游连续降暴雨,形成有史以来最大山洪,历时24小时,最大洪峰流量约为5400m3/s,洪量约为1.70亿m3。3、地表径流深:按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汇编成果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分水岭以北的高平原区多年平均径流深=3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1.5 mm;以海流图镇为中心东西一线多年平均径流深=6 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4 mm;石哈河地区,巴音哈太东南帮靠前旗一带较大,多年平均径流深=11 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7 mm。4、年径流深变差系数及年地表径流深变差系数、偏态系数: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乌中旗分水岭以北内陆河流域地表径流深变差系数Cv13,年径流深变差系数Cv12,偏态系数Cs=2.5Cv;计算时,各分区内用内插法取值。Cv值见表23。表 2-3 乌拉特中旗乡镇苏木Cv值表乡镇苏木Cv值乡镇苏木Cv值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巴音乌兰1.431.59海流图1.34川井1.391.47乌加河1.25呼勒斯太1.271.27德令山1.25新呼热1.461.45石哈河1.32径流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蒸发量)及下垫面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由于各地上述影响因素程度不同,其径流深不一。总的来说多年平均径流深与降水量大小分布规律一致,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也如此,即东部大于西部,中低山区大于丘陵区,丘陵区大于分水岭以北广大平原区,其变差系数则因降雨量大,流域面积大,地表入渗条件好,其值越小。各地地表径流集中发生在59月份,以7、8两月为最,7、8两月地表径流量约占年地表经流量80左右。乌兰补隆历史上罕见大洪水发生在1975年8月5日,海流图河入德岭山水库0.28亿立米大洪水发生在1981年8月1日。2.1.4.3泥沙特征、侵蚀模数由于乌中旗幅员辽阔,各河流流域面积内降雨、地形、坡度、土壤、植被不同以及风速风向的不同,因而各地侵蚀模数差异很大。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局水文总站出版的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手册多每平均侵蚀模分区图及参考乌中旗部分水库不完整的来洪及淤积资料综合分析,乌中旗各地侵蚀模数采用如下:l、内陆河流域区:乌中旗分水岭以北为内陆河流域。且分水岭呈东西走向。分水岭西端向北30km处沿分水岭方向向东平行延伸至川井苏木所在地北12km处,这一带状范围内包括杭盖戈壁最北小部分,巴音杭盖南部、川井中部,带状西部侵蚀模数为50t/a·km2;带状东部侵蚀模数为75 t/a·km2。上述带状向东继续延伸,宽度逐渐加大,至东部桑根达来苏木,带状北边距分水岭40km,其分界在桑根达来饲料地,这一带状范围内包括乌兰南部、巴音南部、桑根达来南部,带状西部侵蚀模数为75 t/a·km2,东部为100 t/a·km2。内陆河流域除上述两部分带状区外,其侵蚀模数为50 t/a·km2。2、黄河流域区:山前平原区的西部侵蚀模数为50 t/a·km2;东部侵蚀模数为100 t/a·km2。黄河流域区的其它地区也呈一东西向的长带状,这一带状西部侵蚀模数为l00 t/a·km2,东部为200 t/a·km2,中部为150 t/a·km2。2.1.4.4水文地质本区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地下水的形成及其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是受多种因素控制和影响的。诸如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从总的情况讲,本区西部降雨量相对偏小,蒸发量偏大,东南部降雨量相对偏大,蒸发量减小。受地形地貌影响,本区分为北部内陆河流域和南部黄河流域两大流域区。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影响,本区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隙水,第三、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一、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l、内陆河流域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全流域范围内,含水层岩性均由含砾砂,砂砾石和砂卵石层组成,由于沟谷宽窄不一,或不连续,且厚度悬殊,富水性相差较大。民井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t/h,局部大于1 t/h,水位埋深15米不等,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矿化度中部较高(巴音乌兰苏木)>2g/L,东西部较低<2 g/L。 2、黄河流域区第四系孔隙潜水在阴山以北部呈枝状沟谷分布,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含砂卵砾石等组成沟谷宽窄不一,厚度分布不均,水位埋深l5m不等,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民井单并涌水量一般小于1 t/h,局部地区1030 t/h,矿化度<2 g/L。 在阴山南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上,含水层连续分布,厚度较大且富水性较好,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砂砾石为主,厚度一般3070m,水位埋深小于10m,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单井8吋口径设计降深涌水量一般大于100 t/h,水量丰富,水质在宏丰以南及乌梁素太以南局部地区矿化度大于2 g/L,大部分地区小于2 g/L,该区地下水除天然降雨入渗外,主要补给靠引黄灌水入渗及山前洪水入渗。 二、第三、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部内陆河流域的川并盆地及东部桑根这来一带。以及黄河流域海流图盆地一带。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砂岩,砂砾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厚度分布不均,一般3040m,顶板埋深4080m,静止水位:930m,8吋口径设计降深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3 t/h,局部大于10 t/h,在巴音杭盖以北,乌兰嘎查以北及桑根达来嘎查东北部局部地区矿化度大于2 g/L,巴音杭盖正北21号孔高达13.03 g/L。在海流图盆地含水层、埋深在盆地边缘由2050m,至中心120160m,含水层厚度较大,般60120m,承压水位425m,局部地段自流如104号钻孔。水量一般大于3 t/h,局部1030 t/h,如同和太国营牧场一带。本盆地东北部水量一般小于3 t/h。矿化度一般小于2 g/L,在同和太牧场局部范围内矿化度大于2 g/L,104号孔高达11.05 g/L。三、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本区的新忽热、石哈河、双胜美一带。含水层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壳及裂隙破碎带以及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层状裂隙水,风化壳深度一般在30m以内构造裂隙可达40147m,随地区而异。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为风化裂隙潜水。 四、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本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是相互转化的,区内的枝状沟谷在季节性地表径流期间,地表水沿河床渗入垂直被给地下水。区内山区出露的泉水是由地下水溢出形成地表溪流式时而潜入地下成为潜流。在黄河流域,阴山山各出口亦有部分地下水沿河床溢出形成地表溪流(清水)。在山前斜平原区,由于引黄灌溉,大量地表水渗入而补给地下水。2.1.5土壤植被乌中旗土壤类型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淡粟钙土、棕钙土,淡棕钙土共有6个土类16个亚类,52个土属217个土种。总分布趋向与草场植被的地带性基本一致。淡粟钙土主要分布在旗东南地区,高平原南端边缘,海流图盆地东南部的平坦地区,处于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东端;棕钙土是荒漠草原发育的典型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在高平原上,东端与淡粟钙土,西端与淡棕钙土互相炙错分布。淡棕钙土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西北部,西南部的狼山山前台地处于荒漠草原西部,并延伸到草原化荒漠中,详见表24。全旗现有林地面积4万亩,其中人工林32728亩,还有不构成林表24 乌拉特中旗各主要土类基本情况表土壤类型面积(亩)占总面积%有机质%分布地带灌淤土6060151.761.227山前平原盐土7339672.131.237山前平原风沙土1559760.450.467山前平原草甸土688580.21.762山前平原、石哈河棕钙土2477850371.830.887高平原栗钙土815273623.631.515狼山东部、巴音乌兰、石哈河合计34496085100地的稀疏灌木633万亩,其中有柠条、梭梭、圣柳、蒙古扁桃、叉枝、园柏、藏锦鸡儿、白茨等,由于过牧和干旱危及到灌木的存在,植株逐步矮化,稀化,有逐渐消失的危险。真正够林地标准的覆盖率仅为0.12%。由于干旱多风加之多年牲畜超载,形成草场退化,水土严重流失的局面。经测定,侵蚀模数为208.5ta·km2553 ta·km2之间,水土流失面积19535.24 km2,占总面积的84.6%已治理流失面积322.46 km2,占流失面积的1.65%。目前开展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分片治理成效显著。2.1.6自然灾害危害乌中旗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就是干旱,其次还有冰雹、干热风、霜冻、大风、沙暴、白毛风、白灾、寒潮、冷雨雪等。2.1.6.1干旱 干旱是乌拉特中旗常期性的,影响极大的主要灾害。乌中旗地处远离海洋的大陆内地,降水不足,气候干旱。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116倍,极干旱年份为35.9倍,半干旱年份为5.3倍。各地平均相对湿度为47-54%,35月为3244%。干旱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和降水蒸发有关,还跟地下水源、地表水、植被、土壤、墒情、植物的抗旱性等因素有关。年度大旱降水量最高仅相当于平水年的70% (所统计的雨情资料80%达到这一标准);据气象历史资料统计,从18821989年在108年中,共发生大旱14年(次),占13,干旱53年(次)。平均9年一次大旱,1.90年一次干旱。若用湿润系数的大小来衡量19541989年的干湿程度,36年中只有1958年、1973年、1979年三年的K>0.3达到半干旱标准,另外33年为大旱年或干旱年,因此乌拉特中旗一般干旱和大旱交替出现或连续出现,机率为91.7%,极少年份能出现半干旱状况。干旱对于牧业生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因干旱而引起缺水,使人畜饮水发生困难,牲畜疫病增多。春旱能使牧草返青推迟,缩短牲畜的饱青期,影响抓膘,造成牲畜病弱死亡。夏旱能使青草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降低,其产量只有正常年份的39-60%,秋旱又能使牧草提前枯死,同样缩短饱青期。由于干旱,青草长不起来,牲畜吃不饱或吃不上,造成灾害。例如,1965年是大旱,降水量只有90.6mm,1966年牧业年度牲畜比1965年减少777469头(只),减少42.8%。1972年是大旱年,降水87.4 mm,1973年牧业年度比1972年减少312271头(只),减少26.8%。在天然草场上放牧,靠天养畜自然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制约,要改善这种被动局面,一是为牲畜寻找新的食源,发展舍饲或半舍饲;二是节制牲畜头数,加速周转速度,使天然草场有“休养生息”之机,防止继续退化。2.1.6.2大风、沙暴、白毛风 乌拉特中旗各地历年平均大风(风速1 72m/s、8级)日数为2874天,最多的年份为60129天,最少34天。风蚀表土使土壤肥力下降,重者引起沙化,使农作物和牧草受到影响。大风还能吹散畜群,刮断牧草。1965年大旱,1966年冬春时节又遇大风,使牲畜死亡461151头(只),死亡率25.4%,损失惨重。因干旱、过牧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在刮7级以上大风时飞砂走石,形成沙暴。乌中旗历年平均沙暴日数为8-10天,最多42天,最少1天,以45月出现最多占

    注意事项

    本文(乌拉特中旗水利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