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育背景下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对比研究——兼论早教指导机构的教育成效.doc
-
资源ID:2548329
资源大小:215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不同教育背景下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对比研究——兼论早教指导机构的教育成效.doc
学士学位论文 不同教育背景下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对比研究兼论早教指导机构的教育成效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学前教育提交论文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目 录摘要Abstract 一、引言1(一)选题缘由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三)现有研究的不足2二、主要研究方法介绍2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3 (二)问卷的设计、编制、施测、统计3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一)亲子游戏观念4 1.幼儿和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42.家长对亲子游戏的理解和对游戏价值的认知5 (二)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61.亲子游戏的空间82.亲子游戏的时间83.亲子游戏的材料7(三)亲子游戏的内容 71.亲子游戏的获得途径8 2.亲子游戏的类型选择9 (四)亲子游戏的指导 10 1.游戏发起的方式 10 2.游戏过程的指导 11四、现存问题的因素分析 12(一)影响亲子游戏的客观因素 13(二)影响亲子游戏的主观因素 14五、关于推广早期教育规范早教指导机构的建议 15 (一)加大亲职教育,树立正确育儿观 16 (二)完善早教指导机构设置,促进早教事业发展 16 (三)政府加强关注力度,规范早教市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词 19附表 20 不同教育背景下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对比研究兼论早教指导机构的教育成效 摘要:本研究主要对比研究不同教育背景下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和幼儿对开展亲子游戏时表现得更为积极,其对幼儿游戏发展的价值理解更深入;2.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倾向于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并能有效的交叉使用成型玩具和未成型玩具;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能更灵活的选择游戏场地,却比较依赖成型玩具;3.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尽管能更主动地多渠道获得亲子游戏内容,但他们选择的游戏类型却不如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均衡、丰富;4.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进行游戏指导的意识较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强,但与实际指导存在矛盾。虽然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亲子游戏存在不同,然而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早教指导机构的教育成效并不明显,与早教指导机构和早教市场混乱相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现存状况:1.加大亲职教育,树立正确育儿观;2.完善早教指导机构设置,促进早教事业发展;3.政府加强关注力度,规范早教市场。关键词:亲子游戏;早教指导机构;早期教育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arent-child Plays in Familie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Education Institutions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situations of parent-child plays performed in familie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1. Parents and infants from families with a ne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nd to be more active in parent-child plays and generally understand bett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ose games. 2.Parents with a ne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refer to have parent-child plays at home and they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pre-formulated toys with unformulated toys, whereas parents from a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re more flexible about locations but more dependent on pre-formulated toys; 3.Compared with parents from a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ose with a ne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re more active in learning parent-child play designs through various approaches, but the types of plays they choose are less balanced and diverse; 4.Although parents from a ne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nd to b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irection-giving in parent-child plays, but they do not always provide directions in practice.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existing between the parent-child plays in familie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they are not evident. This demonstrates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he services offered by early-education institutions,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regulations in the market of early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poses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1.Promote parental education and help parents understand infant education properly; 2.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of early-education institutions; 3.Increase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s in regulating the market of early education. Key words: parent-child plays; early-education institutions; early-education. 一、引言(一)选题缘由亲子游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家庭亲子游戏,主要是家长从前辈经验、或在一些相关书籍中借鉴获得的,没有专业指导背景下的自发游戏。近年来,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些家长参与早教指导机构中的组织,带领婴幼儿参加以亲子游戏的方式展开的亲子课堂,得到了相关专业人士和机构的指导。在这里,我们将前者称之为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将后者称之为新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家庭亲子游戏进行比较研究,在家庭中亲子游戏的态度、家庭中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家庭中亲子游戏的内容以及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亲子游戏是否存在异同,由此讨论早教指导机构的教育成效,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信息,为今后亲子游戏的研究提供借鉴。(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区别亲子活动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家长(或家庭成员)与婴幼儿在共同的活动空间下,相互交流的行为和过程。亲子教育是指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在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开发潜能,培养个性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既促进婴幼儿发展,也提高父母本身的素质。亲子游戏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亲子游戏是幼儿与父母亲(或看护者)直接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亲子游戏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活动,它通过父母亲昵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主宰活动的进程,使孩子感到有趣、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身心。不难看出,上述亲子活动、亲子教育与亲子游戏都是家庭内成员直接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而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与亲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完成亲子活动与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密切亲子关系有重要意义。2.亲子游戏的理论研究(1)关于亲子游戏价值的研究已有研究证明,亲子游戏有助于亲子双方的交往和沟通,在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且提高其感知觉、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家长在自然的情境中,与幼儿形成玩伴关系,不仅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影响了孩子的游戏,也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和观念。(2)关于亲子游戏特点的研究作为儿童游戏的组成部分,亲子游戏既有游戏的特征,也有其自己本身的特点:情感性、发展性、互动性、随机性。(3)与亲子游戏相关的心理理论李燕燕、桑标(2006)对亲子互动中游戏参与方式情感交流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陈会昌、侯静等(2003)对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智力任务游戏中母亲对孩子的态度特征进行研究。王立新等(2005)对家庭游戏情景对父婴、母婴交流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陈会昌、侯静等(2003)对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进行研究。郑洪利,董秀琴(2004)在儿童游戏辅导中提到亲子游戏治疗法,(Bemard and L·Guerney)将父母纳入其中,使父母获得游戏治疗技巧,并将其延伸到生活之中,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增进亲子关系。3.亲子游戏的实践研究(1)亲子游戏的目标概括来说,目标的设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提高幼儿操作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科学知识、促进幼儿运动发展、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德、感受理解并表达艺术作品。(2)亲子游戏的内容按游戏开展目的划分,有综合活动游戏、动作游戏、操作游戏、社会性游戏、艺术性游戏;按游戏活动对象为根据分类,有以身体运动为材料游戏、以实物物体为材料游戏、以语言为材料游戏、以社会生活为材料游戏、以规则为材料的游戏;按游戏活动开展方式划分,有合作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3)亲子游戏的指导从家长角度研究亲子游戏的指导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家长对游戏的观念需要进一步的改变。在物质上,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在精神上,要给幼儿自由游戏的权利,在游戏里与幼儿保持平等的玩伴关系。也有学者关注到我国农村的亲子游戏发展滞后,可以利用当地民间游戏及有利游戏环境开展。总而言之,亲子游戏有待开发。从早教指导机构的角度研究亲子游戏的指导早教指导机构是指向婴幼儿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机构,包括早教指导服务中心,亲子指导站,亲子园等。虽然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家长的素质,纠正了一些教育误区,但是家长指导策略以及家园合作的问题尚待解决。此外,研究者提出,家长在早教指导机构中学习到的内容要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要求家长要掌握技巧的引导和鼓励,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佳化。(三)已有研究的不足由上观之,我们确实体会到当前对于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的日益关注,相关研究既肯定了亲子游戏的重要性,也对部分地区亲子游戏的相关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问题及解决意见。但在实践研究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从研究内容上看,没有对亲子游戏的目标进行明确和深度分析的研究,缺少实现亲子游戏意义的操作性意见和策略,涉及亲子游戏内容梳理和归类的论述不够全面,针对目前早教指导机构的研究很少。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关于亲子游戏的研究,采取的多是调查法、问卷法、文献综述和实验法。然而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么在大范围内不区分教育背景的进行研究,要么进行个案研究,缺少对新教育背景和传统教育背景的比较研究。对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新教育背景下的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庭亲子游戏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相关信息,为今后亲子游戏的研究提供借鉴。二、主要研究方法介绍(一)问卷调查的目的幼儿掌握游戏的主动权,是自愿自主进行游戏的,不但要关注幼儿主观因素,还有关注客观因素的影响。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是幼儿与其家庭成员,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父母的文化背景、游戏态度以及指导方式等对亲子游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那么,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开展的亲子游戏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他们对亲子游戏的理解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会对亲子游戏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二)问卷的设计、编制、施测、统计研究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来搜集信息,进而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本问卷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在参考西南师范大学尹芳和南京师范大学翟爱萍硕士论文问卷的基础上,自编的问卷,问卷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部分。本问卷的施测是随机对广西柳州市的1所私立幼儿园2所公立幼儿园,以及3所早教指导机构的0-6岁的20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56份,回收率76%,有效问卷152份。问卷的具体结构如下:维度涉及的内容项目数亲子游戏的观念幼儿亲子游戏的态度6家长对幼儿游戏发展作用认识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家长对亲子游戏的理解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亲子游戏空间6亲子游戏和时间亲子游戏的内容亲子游戏的材料3亲子游戏的内容亲子游戏指导策略游戏发起的方式7游戏过程的指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亲子游戏观1.幼儿和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表1.1幼儿和家长对亲子游戏态度新教育背景传统教育背景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独自一人玩1619.8%1216.9%在家里,孩子常常喜欢与父亲玩78.6%912.7%与母亲玩1514.8%2231.0%与父母亲一起玩5466.7%3447.9%总是89.9%811.3%您的孩子经常要求您陪他(她)一起玩吗经常5669.1%3853.5%有时1417.3%2832.4%偶尔33.7%34.2%从不00.0%00.0%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耍3340.7%2332.4%当孩子要求和您一起玩时,您通常会先答应孩子,忙完再与孩子玩4251.9%4664.8%不想和孩子玩,忙完再与孩子玩44.9%22.8%感到厌烦,不加理会22.5%00从表1.1中看到,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幼儿,他们与父母游戏的倾向性是显而易见的,均达到了45%以上,远高于单独游戏或与父母其中一方游戏的比例,这说明在城市大部分的家庭中,与父母双方游戏依然是他们的首选。而幼儿“与母亲玩”的倾向性相对于“与父亲玩”要高,体现了家长性别差异对幼儿游戏态度的影响。50%以上的幼儿是“经常”要求家长陪同他(她)一起游戏的,他们向家长发起游戏的较高频率,表明大多数幼儿是愿意、并积极与父母玩的。从横向来看,新教育背景下的幼儿,他们“与父母一起玩”的人数比例为66.7%,相对于传统教育背景下47.9%的比例来说,他们与父母双方游戏的愿望强烈程度是较高的;教育背景中的幼儿能够“独自一人玩”的幼儿人数比例为19.8%,较后一类幼儿16.9%的比例要高,其独自游戏的能力稍强于后者;并且,他们中有65%以上的幼儿“经常”向父母发起游戏,相较于后者来说他们更主动和积极邀请家长游戏。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A说:“我们(父母)在早教机构的活动中会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机会,回家后孩子或我有时有意无意地就玩起(这些游戏)来了。”面对幼儿积极的游戏态度,家长们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多数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主动的,90%以上的家长都回应了孩子的邀请。与幼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相似的是,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也同样表现得较为主动,40.7%的家长选择“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选择此项的为32.4%,我们可以看出,前一类家长对孩子要求玩的回应也更快、更直接。从调查中了解到,新教育背景下的家庭,开展亲子游戏机会相较于一般家庭要更多。家长在接触和认识更多的亲子游戏后,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与幼儿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和互动。这与两类家长的文化背景也是相关的,我们会在后面的原因分析中谈到。可见,新教育背景下的幼儿与家长,他们进行亲子游戏的机会相对较多,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他们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经验,进而向家长发起游戏的可能性大于后一种幼儿。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幼儿,他们与父母游戏的时间,也许与同伴、幼儿园教师游戏的时间相当,部分幼儿甚至更少,经验积累的不足,使得他们提出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愿望显得比较平和。2.家长对亲子游戏的理解和对游戏价值的认知亲子游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家庭内成员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狭义的指:“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亲子交往的重要活动形式”。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教育背景下的家长,90%以上认识到了狭义的亲子游戏概念,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游戏”,也有少部分家长认识到广义上的亲子游戏的概念。然而在访谈中,听到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对亲子游戏有类似这样的表述:家长B说:“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在情商和智商交流的活动。”家长C说:“亲子游戏就是通过玩和大人多交流,是他认识和智力有所提高。”这说明家长们已经对亲子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他们在理解上更多的注重情商、智商的发展,对亲子感情的交流有所忽视。那么家长们对亲子游戏的理解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关于亲子游戏理解的多项选择题,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差异。表1.2家长对亲子游戏的理解和对游戏价值的认知新教育背景下传统教育背景下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孩子和我都会快乐6580.2%6794.4%会密切双方关系,加深对孩子的了解6985.2%6388.7%您认为和孩子一起玩大人和小孩不同,所以难玩得来44.9%45.6%玩多了,就会失去控制,以后就不会听我的话了22.5%22.8%A增强体质5264.2%5476.1%B认知价值6479.0%6084.5%您认为游戏对孩子展的益处主要体现在C社会交往价值6681.5%6185.9%D情绪发展价值6175.3%4766.2%E审美价值3644.4%3954.9%F个性发展价值5871.6%4867.6%如表1.2所呈现,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在亲子游戏过程中,85.2%的人感到“会密切双方关系,加深对孩子的了解”,80.2%的人觉得“孩子和我都很快乐”。说明此类家长在体验到游戏快感的同时,更重视对游戏促进亲子感情沟通交流的作用。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更多的是注重对游戏给父母和孩子双方快乐情绪的体验,对亲子游戏的作用的重视程度稍微欠缺。在访谈中笔者也发现,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在幼儿游戏带给孩子的价值上有自己的认识。那么,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对于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又有怎样的不同?笔者请家长对六种幼儿游戏的价值进行多项选择,由表1.2中可见,总的来说,家长对游戏社会交往价值和认知价值的认可度,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而对于游戏的审美价值的认可度较低,排在了最后一位。家长们大多都更注重幼儿游戏对他们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以及智力发展的价值。笔者分别按照家长们所选项百分比的高低进行了排序,他们的排序分别是: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C>B>D>F>A>E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C>B>A>F>D>E从两类家长的排序对比中看到,他们关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D和A,即“情绪发展价值”和“增强体质”这两点上。前一种家长对情绪发展价值的关注多于增强幼儿体质的价值,后一种家长恰好相反。这反映出,两类家长在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重视程度不同。此外,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在D和F,即“情绪发展价值”和“个性发展价值”上的认可程度,要高于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可见,前一类家长在游戏对幼儿积极健康情绪的培养,以及个性化、创造性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后者。(二)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1.亲子游戏的空间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家长在选择游戏的场地上比较灵活,家庭与户外二者兼有。随着一些小型娱乐设施的丰富,以及受到户外娱乐场地的限制,小规模的室内游乐场,也成为一些家长的选择。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请家长对“家里”、“户外”、“室内游乐场”三个游戏场所进行排序。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中,55.6%的人将“家里”作为游戏场所的首选,39.5%的人将“户外”作为游戏场所的首选,只有11.1%人将“室内游乐场”作为游戏场所的首选。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中,35.2%人认为“家里”是最好的游戏场所,33.8%的人认为“户外”是最好的游戏场所,19.7%的人认为“室内游乐场”是最好的游戏场所。两类家长的选择,都较集中于“家里”和“户外”之间,对“游乐场所”的选择相对要少。前一种教育背景下的家长,更倾向于在家里开展亲子游戏;后一种家长他们的选择显得更平均一些,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一位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D向说:“参加早教指导机构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所以一些(学过的)游戏在家里玩就可以了。周末去户外的机会较多。”另一位传统教育背景下的E家长说:“我孩子才1岁7个月,在家不知道怎么和她玩,没事做。我或者她外婆就经常带她去逛公园、去买菜,在外面玩。”从上述类似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推测,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之所以能更多的将亲子游戏在家庭中开展,也许是受到早教指导机构室内游戏的影响,在家里进行的游戏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因此家长觉得不需要更多户外的活动俩弥补不足之处;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的游戏是自由甚至有些盲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玩好,因此游戏空间的选择就更加灵活,没有明显倾向性。同时笔者了解到,一些家庭都是“能在家里玩则在家里玩”,“没什么可玩”的情况下选择户外游戏,能主动选择户外游戏的家长相对较少,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对这三个场所没有特别的偏好,是循环选择的。对于“室内游乐场”这一游戏场所,家长的意见则显得褒贬不一: 家长F:“室内游乐场的环境不好,太嘈杂、空气污浊也不卫生,大小孩、小小孩甚至还有很多成年人混在一起,这种环境不利于小孩游戏”;家长G:“那里的游乐设施多,有很多可以给小孩玩的,像摇摇椅、小火车什么的、打地鼠之类,小朋友很喜欢,而且天气不好也可以去。那些设施的颜色丰富又好操作,他们(孩子)玩得开心就好。”;家长H:“还行,就是不能经常去,对小孩的视力不是特别好。还有就是担心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会整天闹着要去。”尽管室内游乐场存在弊端,然而其多样的设施、丰富的电子画面和趣味性的游戏方式吸引了不少的家长和幼儿。室内游乐场所的兴起,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亲子游戏形式、种类有局限性,幼儿游戏的愿望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家长借助这些场所,他们在室内游乐场中“玩得更开心”。2.亲子游戏的时间表2.1亲子游戏的时间新教育背景传统教育背景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总是56.2%57.0%您在空闲时,经常与孩子玩游戏吗经常4454.3%3042.3%有时2733.3%2839.4%偶尔56.2%912.7%从不000030分钟以内(包括30分钟)4960.5%4563.4%您和孩子游戏,一次一般玩多久?30分钟至1个小时 (包括1个小时)2530.9%1825.4%1个小时以上89.9%811.3%受家长工作时间的影响,大多数家庭安排亲子游戏的时间,是在晚饭后或周末家长比较空闲的时间里。那么家长与幼儿游戏的频率是怎样?一般情况下安排多长时间与幼儿游戏呢?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在亲子游戏的时间上存在不同吗?表1.3反映出,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与孩子游戏的频率较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更高一些,这与他们开展亲子游戏的积极性相关。总体来说,两类家长大多都能够保证亲子游戏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包括30分钟),能让幼儿有足够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然而能将亲子游戏持续30分钟至1个小时的家长,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要更多一些。原因是什么呢?一位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H说:“早教老师上课时候会准备很多游戏环境,一节课在40分钟左右,回到家我会按照老师方法去重复,游戏多了玩时间有时就长了。”早教指导机构的课程设置时十分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因此亲子游戏在课程中大量使用,部分能够将早教课堂游戏重复和延续的家长,就能够与孩子开展更长时间的游戏活动。然而我们也在访谈中了解到,家长受职业、年龄的影响,能够将早教课堂内容延伸到家庭的家长不占多数,所以亲子游戏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要占很大一部分。3.亲子游戏的材料玩具是专门给儿童游戏的物品和材料。适当的玩具选择、适机的玩具运用,都影响了亲子游戏的开展和游戏的质量。表2.2亲子游戏的材料新教育背景传统教育背景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总是22.5%57.0%当您和孩子玩时,需要一定的游戏材料吗?经常2024.7%1521.1%有时4251.9%2839.4%偶尔1923.5%1928.2%从不00.0%45.6%商店里出售的成品 玩具2530.9%2940.8%您与孩子玩(游戏)时所使用的游戏材料通常是废旧物品、天然材料或自制的游戏 材料22.4%12.1%两者兼有5466.7%4157.7%从数据的显示来看,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在亲子游戏时选择游戏材料的频率较低;而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在亲子游戏时选择材料的频率高于后者。若认为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选择玩具材料的情况要好一些,也不尽然,能够“经常”选用游戏材料的家长不到30%。这可能与游戏的内容、幼儿的年龄有关,也与家长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有关。关于玩具的种类,根据其结构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成型玩具是结构程度高、功能比较固定,通常只有一种操作方法的材料,例如商店里出售的成品玩具各种洋娃娃、成套积木等;未成型玩具指一些将废旧物品、天然材料当作幼儿的玩具使用,机构度低具有多功能能可变性,有多种操作方法的材料,例如将废旧铁罐做打击乐器等。总体而言,家长们选择成型玩具与未成型玩具“两者兼有”居多,单纯选择未成型玩具的很少,说明由于家长对这类玩具的利用有限,不能将其作为成型玩具的代替物,未成型玩具的运用仍有待加强。相比之下,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更多的选择“两者兼有”,占总数的66.7%;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选择“成型玩具”的人数要多于前者,这表明他们对成型玩具的依赖性更大,而对未成型玩具的使用是很有限的。(三)亲子游戏的内容1.亲子游戏的获得途径亲子游戏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目前社会上对亲子游戏新的认识和重视,市场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网络的相关内容更是举不胜举。那么,如今的家长们,主要是从哪些途径获得的呢?(见表3.1)新教育背景传统教育背景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有关教育书籍、报纸、网站等7491.4%5476.1%您所了解的有关孩子游戏方面的知识是从哪里获得的?与朋友和同事交流5264.2%4259.2%从孩子的老师那儿得到3239.5%3042.3%在早教指导机构中学得4150.6%912.7%从自己小时候的经验中总结或父母教授3442.0%2940.8%表3.1亲子游戏的获得途径显而易见,两种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大部分都从“有关教育书籍、报纸、网站”中了解到亲子游戏的内容,其次是“与朋友和同事交流”。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十分注重对于“有关教育书籍、报纸、网站”等方便、快捷的渠道来获得亲子游戏的内容,他们比传统教育背景的家长更乐于进行幼儿教育的沟通交流,也更善于从祖辈和自己的童年经验中总结亲子游戏内容。这与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整体的文化水平、素质相关。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相比,他们尽可能的从各种途径获得亲子游戏的内容,更在早教指导机构中得到了拓展,这无疑使促进了他们亲子游戏的开展。2.亲子游戏的类型选择游戏是丰富多样的,家长们比较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游戏呢?不同的教育背景,是否影响了他们的选取方向呢?在调查问卷中,家长对备选项中的7种游戏类型进行了选择。(详见表3.2)新教育背景传统教育背景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角色游戏4555.6%4969.0%结构游戏5972.8%5171.8%表演游戏5264.2%5476.1%您和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有哪些智力游戏5770.4%4766.2%音乐游戏3948.1%5273.2%体育游戏5466.7%5070.4%娱乐游戏5567.9%4969.0%表3.2亲子游戏的类型选择 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侧重于选择结构游戏和智力游戏,其次是娱乐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和音乐游戏。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侧重于选择表演游戏和音乐游戏、其次是结构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娱乐游戏和智力游戏。从横向来看,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大多都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孩子经常进行搭积木、搭火车之类的结构游戏。然而在其他类型的游戏选择上,差异十分显著。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较多的开展智力游戏(如看图识物、数字卡片、猜单双数),以及娱乐游戏(如躲猫猫、剪刀石头布);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更偏爱于和孩子玩“表演游戏”(如扮演三只小猪、奥特曼),以及音乐游戏(如表演唱两只老虎、喜洋洋等歌曲)。从纵向来看,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在游戏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偏重,有一部分家长在选择游戏的种类上,略显得单一;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在游戏的选择上就显得较均衡,“玩”的种类更广泛和多种多样。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很有可能受到老师、早教指导机构的影响,在某段时间有针对性的也有可能是无意地,开展某一种、或某几种类型的游戏。而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的游戏内容主要由他们和孩子自己决定,选择标准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影响,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再者,从被调查家长文化素质来看,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他们要高于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家长。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幼儿教育上有自己固有的看法和见解,因此会比较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的游戏。其中,不排除一些对自身知识信心满满的家长,他们的主见和强势,也会影响外界对其的教育效果。当笔者在访谈中向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询问,“为什么选择结构游戏、智力游戏”时,家长这样告诉笔者:F家长说:“结构游戏和智力游戏的材料是现有的,我觉得可以结构游戏可以培养他创造性,让他多发挥想象;智力游戏就是让他脑筋更活、更聪明。”H家长说:“她喜欢弄那些插片(插塑玩具),能做出她想的东西。看书是每天晚上睡前必做的,她喜欢听故事,听多了就能讲一些故事,培养她听和说。” 从这两位家长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此类家长注重的是游戏能培养幼儿创造力,促进其认知语言发展以及能使其拥有快乐情绪。在“家长对幼儿游戏发展价值的认知”调查中,新教育背景下的家长认可度最高的是幼儿游戏的社会交往价值,其次是认知价值和情绪发展价值。然而通过他们选择游戏的类型可知,他们实际上认可的首先是幼儿游戏的个性发展价值,而最能体现、培养幼儿社会交往价值和情绪发展价值的角色游戏,却是家长所选游戏中占比例较少的一类游戏,仅有55.6%,由此看出这一类家长观念与行为上的矛盾。亲子游戏获得途径的丰富,内容类型选择的多样,那么亲子游戏是是否满足了孩子和家长的需要了呢?我们向家长提出了“您和孩子玩(游戏)时,您会觉得游戏内容单一、没有新意吗?”结果并不让人乐观。表3.4亲子游戏的满意程度新教育背景传统教育背景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总是22.5%22.8%您和孩子玩时,您会觉得游戏内容 单一、没有新意吗?经常1113.6%912.7%有时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