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756.基于和谐理念的儿童游戏文化的重建探讨.doc

    • 资源ID:2547284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56.基于和谐理念的儿童游戏文化的重建探讨.doc

    基于和谐理念的儿童游戏文化的重建探讨成果概述: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游戏文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植被”,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营养素。游戏能给予儿童完整与和谐的生活,提供了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为教育提供一条向童年生活回归的道路。反观现实,儿童游戏文化却逐渐消逝在儿童的生活世界。我们的研究旨在架构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开发多元的游戏资源,创编各类游戏活动,引游戏进课堂,创建游乐大校园,以此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让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一种游戏的氛围,也就是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生态。我们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1.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创编,在合理传承与理性创新之间寻求和谐。在课程开发与创编过程中,我们坚持多元渠道和深度开发准依托,坚持合理传承和理性创新为准则,从传统游戏、乡土文化、健康体育、艺术科技、学科等领域广而开之,坚持对传统游戏的深度开发,合理传承传统游戏文化中的优良元素,并结合现代生活合理融入新的游戏元素。2.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让童心飞扬,创建游乐大校园。我们在通过多元途径开发游戏资源的基础上,以校园人文环境,游戏环境建设为核心,以“童心,在游戏中放飞”为基本设计理念,大力推进“游乐大校园”的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环境的游戏文化含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性、创造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3.“游戏式”活动课堂的构建:在游戏性与教育性之间寻求和谐。“游戏式”活动具有教育和游戏的两重性,通常是将教育内容适当的融入到游戏情境中,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方式。我们努力将游戏元素放在适合游戏表现的地方,对适合游戏的学习内容进行游戏化处理,并采用板块选择和线条渐进两种形式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通过研究,在理论层面,我们构建了游戏校本课程体系,概括了游戏式活动课堂的研究模式,探究了游乐大校园创建的若干策略,这些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儿童游戏文化重建的操作模式之中。在实践层面,我们发现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家庭、课堂生态,能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内涵,激励了儿童多元学习兴趣,培养了儿童健康的体魄,塑造了儿童健康人格,唤醒了儿童向善向美的良好品性,提高了儿童探究力、实践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他们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和谐理念 儿童游戏文化 消逝 重建 一、研究缘起:审视儿童游戏文化的消逝现象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把儿童盼望“玩”,盼望“游戏”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贪玩、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却越来越不会玩了,也越来越没有时间玩了,儿童游戏文化逐渐消逝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试看下面几处“不和谐”现象现象一:“铃!”下课了,又到了学生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可是,操场上和走廊上却没有几个快乐的身影。大部分学生呆在教室里做作业,或大声喧哗,或呆呆地望着窗外,或无聊地趴在桌子上,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和快乐。调皮的同学想尽办法恶作剧,同学间经常出现打架。下课的十分钟也成了老师们提心吊胆的十分钟。看着孩子们无可奈何的呆立、重复而单调的猜拳,作为老师,有时真觉得心痛。现象二:放学了,孩子们做完了家庭作业,又到了快乐活动的时间。可是,没见多少欢腾的身影。有的孩子马上打开电视机,专心致志地看起来;有的孩子打开电脑,双手开始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有的一个人摆弄着奥特曼和巴比娃娃;有的缠着家长陪他一起玩;有的又开始完成家长布置的另外作业现象三:女同学三个一群群,五个一伙的玩跳绳、跳橡皮筋等游戏,嘴里不时念着一些根据影视故事、电视广告等中的情节、人物和台词改编的念词,如“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后面的尔康追紫薇,皇上爱香妃,气得皇后像母猪。”“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等等一些不健康的顺口溜,现象四: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六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短短的升旗仪式还没结束,一位三年级的女生脸色煞白,由另一位女生扶着向医务室走去。没过一会儿,又有好几位学生由同学搀扶着向医务室走去这样的事几乎每一年,每一个夏天的每一个星期都会发生。简单地说来,我们眼中的儿童不会“玩”或不能“玩”,身心发展很不和谐:他们或者缺乏学习激情,情绪低落,童年“老成”;或者体能下降,压力感强;或者学习浮躁,缺乏静思,缺乏对自然的好奇心,创造力低。是什么造成儿童身心发展的这种不和谐现状,使得游戏消逝在童年生活中,从而拿走了他们的幸福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余生活的单调,造成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图1 三年级部分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统计我们曾经调查了三年级150个学生的课余生活,大致呈现以下情况(见图1)。网络瘾癖、勤于影视追星追风、懒于体能健身活动、喜好暂时快感性活动,已经成为孩子课余生活的大部分,课余生活单调、枯燥、无奈。 “看着今天的孩子,我总会生出一点怜悯。他们不光缺少玩的时间,就是玩起来也很可怜。他们和机器玩,和从来没说过话的玩具动物玩。他们很少气喘吁吁,大笑大叫。他们经不起输,更谈不上风度。人本来是应该和人玩,和活物玩的。电视屏幕上的动物,即使是叫人开心的唐老鸭,毕竟不给人以实物感。”儿童没有了经常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体验主动追求的乐趣。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使儿童的生活受到压抑,过早的成人化,相对缩短了成长的过程,使儿童丧失了通向自然的童真、童趣的状态。他们没有了维护和传承游戏文化的条件,儿童的游戏精神也随之消逝。2.唯智是举的教育倾向,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利社会、学校、家庭,凡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外部因素,无不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少老师、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定位上,仍然是学好功课,将来能够升学,而对学生的品德、能力、素质明显关注不够。升学、就业的压力过早地影响到小学生身上,各种兴趣班、课后辅导、作业或集体活动的时间抢占了孩子无拘无束做游戏的时间。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儿童丧失了在一起游戏的时间和机会,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利,制约了他们生动活泼的发展。失去游戏的童年,儿童失去的也将不仅仅是童真,童稚,童趣,更为可怕是自由天性和创造勇气和灵感。“一个有活力的儿童会给人们这样一个印象:他自己正生活在一个适宜的环境, 即有助于他自我实现的环境中。如果儿童没有这种环境,他的心理生活就不能得到发展,而一直会处于懦弱、异常和孤独的状态。这样的儿童会成为一个麻木不仁和不可思议的人,表现为空虚的、无能力的、任性的、令人讨厌的和脱离社会的。”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单中惠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87.这种适宜的环境就是游戏环境,一种游戏性的氛围。游戏自由、自主的特性,为儿童去探索和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活动提供了可能,主动性在游戏过程的体验中才会慢慢地苏醒。3.游戏活动缺少教师的参与引领“游戏文化”大多是孩子的自主文化,缺少教师的参与引领。动作,体育教师没教过;念白,语文教师没编过;旋律,音乐教师没唱过他们是自生自灭,自我衍化的!没有教师的创作成分,没有师生的互动生成,教师没有指出什么样的游戏是安全的,怎样的童谣是健康向上的,目前的动作如何改进,才是更科学更合理的孩子的“游戏文化”没有价值引领的主线,小范围的有序状态总掩盖不了大范围的盲从与无序。4.传统游戏被遗忘,儿童游戏资源匮乏“现在,每当我走进弄堂,会诧异孩子们都到哪里去了。很少能看见捉对厮杀、舞枪弄剑的场面。现在,没有钱是玩不了的。没有人养蚕、养鸡鸭鹅、养蝌蚪了。现在的孩子们被一扇扇家门分割了,被作业和课外艺术活动分割了。他们的手不再脏兮兮的,口袋里不再藏着各种不伦不类的东西,也很少闯祸。他们只有纸上的竞争。孩子们无疑比过去听话多了。他们不再聚集起来玩上一玩。” 陈村.童心.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92.此外,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现实世界之外的虚拟世界,电脑游戏代替了以往的现实的游戏形式,儿童不必面对面交流,不再需要尊重对方的意愿、情感,交流、适应、妥协、谈判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多余,过关游戏、暴力打斗游戏,一切理念都贯穿着自我意志的极度膨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个人乃第一,快意为中心,成为情感释放的唯一宗旨,也是儿童文化人文精神本质的重大变迁。传统游戏文化被遗忘,虚拟代替现实,这是教育的迷途,是童年生活的迷途。占20%占27%占11.3%占41.7%图2 关于长辈游戏逐渐消失的原因调查分析这不禁想起我们自己的孩子时代。那是物质匮乏,所有玩具只能自己做的时代,那是一帮孩子随时会集合在一起,唱山歌,捞鱼虾,丢手绢,打陀螺的时代。最低的成本,最多的孩子参与,最大限度的童年快乐。现在的孩子,只需要在电脑面前呆着,似乎就战天斗地了。我们那时候玩的是真正的体力游戏,集体游戏。而现在的游戏,现在的童年,现在的孩子,还有那样的集体快乐吗?还有那种真正可以完全放松地体验的童年游戏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传统游戏的逐渐消失?为此,我们曾对本校一至五年级的30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见图2)。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重视不够的占27%, 认为家长不够支持的占11.3%,认为现代游戏的风靡占41.7%,认为传统游戏自身的缺陷占20%。哲学大师迦达默尔在其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到:“游戏是一种本体存在的形式,是本体的普遍存在状态,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作为本体,无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游戏,他都生活在游戏的生活之中。” 弗洛伊德说:“每一个正在游戏的孩子的行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也提出关于游戏的理论,认为人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一种活动能够使失去的大量精力重新恢复,游戏就是这种使精力重新恢复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童年生活怎能没有游戏?有一句话说得好:“啊,母亲,培养并抚育游戏;啊,父亲,保护并留心游戏。”儿童游戏文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植被”。重建儿童游戏文化生活,给孩子们构筑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儿童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关系到我们民族国家的今天与未来。我们的教育者也是时候把游戏当作儿童未来生活的胚叶了,在孩子们游戏精神的充溢时期,走向儿童,走近儿童,用游戏进行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心灵沐浴。二、概念界说:探寻游戏的教育价值概念界说1.文化和儿童文化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ure”。“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中的“文”就是知识的结构性积累;“化”就是教化与人。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与儿童的游戏及游戏文化紧密相关。2.游戏和游戏文化在辞海中,游戏被定义为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主体参与互动。荷兰文化史学者胡伊青加认为,游戏具有文化的生成功能,即文化一开始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 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游戏,游戏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特定文化的表现和传承方式。儿童游戏文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植被”,游戏文化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因此,我们倡导要构筑和健全儿童游戏文化。3.游戏文化和儿童文化有儿童的地方,就一定有游戏。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艺术的、幻想的、非功利性的世界,“无论他是游戏着,工作着,还是进行着其他活动,往往都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和心境来行事,以游戏的精神来观照外物和自己的活动。” 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01,(1).因而,崇尚自由、平等、非外在功利性、充满诗意逻辑和游戏精神的游戏文化,体现了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儿童游戏的诠释就是对儿童的诠释,对儿童游戏文化的解读就是对儿童文化的解读。儿童文化就是游戏文化,游戏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倘若儿童没有了游戏的机会,就没有了满足游戏愿望的可能,也就使游戏不再是儿童主要的基本活动形式,人类游戏潜能的生命力就难以得到保存。当儿童游戏文化和学校文化、成人文化冲突时,学校教育应从观念和行动上改变不重视游戏的做法,让游戏真正成为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让儿童的生活能凸显出游戏文化的魅力,让家庭和学校都充满游戏的氛围和气息,给儿童一个有游戏的童年,复归童年本真。游戏的教育价值无疑,游戏一旦被视为童年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趋向,它便成为是儿童天性和童年精神的代名词,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与生活方式。游戏能给予儿童完整与和谐的生活,提供了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为教育提供一条向童年生活回归的道路。1.给予儿童一种完整与和谐的幸福生活游戏给儿童提供了机体运动的、情绪情感的、认知的、社会交往的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所构成的完整生活,同时这种完整生活也是和谐的。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在游戏中,既有想象、直觉、兴趣、意愿、爱好、情感、意志等主观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又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存在的理智判断和逻辑思考;在游戏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游戏是儿童成长的历程;在游戏中,儿童既有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有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游戏中,儿童既有对客观知识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有做人准则的道德规范的实践与演练,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崇尚和体验。学校教育应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还儿童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2.弘扬一种自由与创造的游戏精神儿童世界充满童心、童真、童趣,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快乐的本质。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是一种真正的人格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和结果和谐统一的非功利性精神。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受压力的束缚,不被功利观念所左右。怎么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儿童都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享受着做出决定的自由。游戏主题的提出、游戏过程的展开、游戏手段的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体现着游戏者的自由意志。在游戏中,儿童常常借助于游戏,并在游戏中以梦想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建构着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游戏的精神存在乃是儿童天性的表达与呈现,正是因为游戏的精神作为贯穿了整个儿童期的天性表达,游戏才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无需外力驱使而频频自发的基本活动。当游戏成为儿童的一种天性,游戏便成为儿童不可被人为侵犯和剥夺的神圣天权。任何无视儿童游戏及其游戏精神的幼儿教育及教学,都势必步入压制甚至窒息儿童天性的异化之路,我们的教育在根本上应为儿童营造一种适宜于其成长的游戏情境与氛围。3.唤醒儿童内在的向上、向善的生存力量儿童是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自我、发展天赋的。因此,引导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去主动建构其品性,是学校教育的一条捷径。作为以育人为目的的学校教育,有必要顺应儿童的这一天性,有责任对学生的游戏活动进行引领和提升,开发一些符合本校特色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发掘儿童自身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唤醒儿童体内天生向上、向善的生存力量,让真善美在儿童心中根植并自然成为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在小学阶段留下走向幸福人生的“暖记忆”,依靠自身感悟的良好品性走向希望和幸福的人生之路。三、设计操作: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设计理念1.珍视儿童天性,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儿童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伟大的生存性力量与创造性力量“本能的缪斯”。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开发丰富的游戏资源,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让儿童体验发展的愉悦,才能还教育以本来的美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儿童的多元发展,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2.关注情感需求,构建丰富和谐的校园生活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的内在条件首先是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儿童学习主要不是要获得熟练的行为方式,而是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中的“情”即同情、体验。“感”即感觉、感受。我们所开发与实施的游戏活动以情感体验为特征,关注儿童多方面的情感需要,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游戏生活,使学校生活远离粗放、简单、机械、刚性,赋予儿童以完整而和谐的童年生活。3.尊重生命成长观,追求个性和谐发展我们认为游戏既是儿童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儿童成长的历程。给予儿童天赋的游戏权利与机会,鼓励儿童游戏精神的释放与挥洒,让儿童获得诗意的幻想、好奇的探索、兴奋地雀跃与欢笑的自由与空间,把儿童的目光所投、兴趣所指、需要所及作为生成课程的源泉,乃是教育教学与童年生活相互嵌入与相互吻合的必由之路,乃是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旨在架构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全面地认识游戏的教育功能,开发多元的游戏资源,创编各类游戏活动,引游戏进课堂,创建游乐大校园,以此重建儿童游戏文化,让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一种游戏的氛围,也就是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生态,把游戏从玩耍功能,逐渐发展成体育的、智育的、德育的、美育的多元的功能,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内涵,激励儿童多元学习兴趣,培养儿童健康的体魄,塑造儿童健康人格,唤醒儿童向善向美的良好品性,提高儿童探究力、实践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操作内容1.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创编:在合理传承与理性创新之间寻求和谐开发要求:遵循“四化”在儿童游戏的开发过程中,遵循这样四个“化”:传统化:传统游戏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育人过程中有它的精妙之处,它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快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它和现代游戏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以传统游戏为主线,对游戏项目进行主题改造、项目改造和内容改造,设计出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乡土化:在利用本土特有的课程资源,将游戏活动和地域文化进行融合。比如在纸制游戏和地域文化的融合系列游戏活动中,通过纸与生活、纸与文化、纸与环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纸的不同用途,不同特性,再生纸的制作过程,体验用纸变出不同物体的快乐,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料,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孩子关注和传承本土文化、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校园化:以校园为活动基地,充分地利用校园让每位儿童都能够有机会分享到游戏的快乐,构建具有时代特点、人文气息,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体系。课程化:游戏多来自于学生的自发生成,常根据影视故事、电视广告等改编而成,其中包含着舞蹈律动的韵味,折射着追星族的时尚,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很多时候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甚至缺乏知识品味而具有低级趣味。游戏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也是课堂生活的延续,不应与课程孤立分开,它需要一定的目标定位,需要教师的关注、介入与引领,需要学科的渗透,需要生生的互动。只有主动参与,多方联手,才能建设积极向上、愉悦生动、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文明色彩的儿童游戏文化。开发途径:在多元渠道与深度开发之间寻求和谐。传统游戏领域:转陀螺、踢口袋、抓石子、老鹰捉小鸡、编花篮、跳绳、拍皮球、跳皮筋等众多项目的老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在享受老游戏带来的原始快乐中,回归自然,接受文化薰陶,感受健康生活。游戏教材1:大家一起玩画片小小画片真可爱。画片游戏更有趣。看仔细了,我的最远! 哈哈,还是我厉害! 唉,我输了一张! 让我教你玩一玩。我还会“飞。”这是“打。” “摩”也很有趣。这叫“拍。”“挑”我也很拿手。 来场比赛最精彩!这是大人们小时侯玩膘的画片,我们学着来做做吧! 图3 “三代人的游戏”调查表做画片,玩画片,我们的课余生活真丰富!儿童游戏在我国源远流长,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传统儿童游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游戏与玩具、玩物相结合,如摔跤、拔河等角抵游戏;斗蟋蟀等斗戏;棋类戏;球类戏;弹弓、射箭等射类游戏;水戏:掩雀、捕蝉、捉蜻蜒、养蝈蝈等豢养类游戏;抖空竹、踩高跷、放风筝、陀螺、秋千、踢毽、竹马等杂类游戏;捉迷藏、过家家等嬉戏类游戏;吹戏;手戏和院戏等,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游戏。这些传统游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由自主进行,富有生活情趣,多具地方特色,具有迷人的魅力。在传统游戏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调查活动(见图3),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民间采风,网上查询。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汇集到一起编集成册。好多家庭的三代人同时参与了这一收集整理活动,真是人多力量大。伴随传统游戏开展的玩具,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随地可寻的玩具材料,既能节省财力,又能使儿童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了儿童娱乐的需求,也促进了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乡土文化领域:“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钱理群)开发乡土文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乡土文化情境中学习,加强学生对生活、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游戏教材2:与纸同行“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富阳记录了中国悠久的造纸历史,一方面它促进了富阳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给富阳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许多问题,更值得人深思的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元书纸即将在富春大地上消失。我们抓住这一系列为社会、为富阳人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现状确定“纸制游戏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这一主题,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中、高)分成三个阶段开展活动:纸与生活、纸与文化、纸与环保。纸与生活:纸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和纸相处的经验,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纸不仅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活动1:纸的大集合根据已有经验说说对纸的认识,知道纸有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活动2:找一找,哪里有纸发现生活中的纸类用品,观察人们如何使用纸制品。活动3:纸箱和纸初步探索各种不同玩法,享受玩纸箱的乐趣。活动4:和纸玩游戏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纸的特性。体验在游戏中获得胜利的喜悦。活动5:报纸真好玩练习运用报纸玩各种游戏,训练身体大肌肉的运动技能。学习与他人配合进行游戏。活动6:纸会变魔术学习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集观察各种不同的纸制品并了解纸的不同用途。体验用纸变出不同物体的快乐。活动7:卫生纸怎么来的了解卫生纸的特点和制造过程,学习正确使用卫生纸。活动8:纸是大力士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愿意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进一步学习做实验记录的方法。活动9:多变的剪纸花欣赏剪纸艺术,享受剪纸的乐趣,发现、了解对称关系。活动10:我用纸儿做玩具用不同材料的纸制作各种玩具,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纸与文化:充分利用造纸文化村的文化资源,在游戏中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活动1:行实地考察造纸文化村,了解古手工造纸的基本流程,活动2:开展了走进神奇的纸文化活动。我用废纸作原料现场造纸;孩子们分工合作造纸(如图4),并尝试在造纸过程中解决问题(见下表):造纸流程遇到困难 解决办法操纸图4 学生造纸活动剪影吸水压平加热烘干揭纸活动3:参观永泰造纸厂(富阳最大的造纸企业),了解现代的造纸工艺。采访路人,给古手工造纸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提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纸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的思想感情。关于古手工造纸的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建议是:建议1 建议2 建议3 建议4 纸与环保: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造纸业使我们富阳的经济飞速发展,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它在促进富阳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富阳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许多问题。通过采访专家(采访部门:环保局、水利局、电视台、报社),了解富阳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建议,采用文字、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等表现。图5 与纸同行游戏场景及作品与纸同行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用途,不同特性,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探索了纸张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化。他们体验了用纸变出不同物体的快乐,培养了爱惜物品的情感,树立了废物利用、节省资源的观念,了解了一些爱惜纸张、节约用纸的方法,欣赏剪纸艺术,享受剪纸的乐趣,享受玩纸的乐趣,用纸创作成功的喜悦(如图5)。此外,他们学习了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学习用有条理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不同材质的纸的感受,能仿照原有情境创编故事。此外,让孩子们了解了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并通过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广泛的人际交往的机会、真实地了解社会的机会、培养团队精神的机会、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体验科学研究艰辛和快乐的机会、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资源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正越来越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它是游戏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如能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必将让乡土文化在游戏活动中焕发奇光异彩。我们尝试着从下列维度去开发校本课程,并在这些课程开发过程中创编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开发领域具体选题自然领域富春江变奏 新沙岛、月亮湾之旅 触摸富春山居 富阳的田园牧歌 富阳的花草树木 富阳溶洞和地理的研究社会领域风雅龙门 富阳的通讯产业初探 富阳的桥,立体的歌 富阳的灯 杭州野生动物乐园 两董和场口文化新城古文化文化领域富阳的戏曲 茶 纸 富阳的琴棋书画 富阳的文化人 难忘国耻的红色之旅随着乡土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偏好性”等特征的被揭示,“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被认识,乡土知识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健康体育领域:体能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乃至生存都是十分重要的,体育与生活领域的游戏在儿童游戏中占有核心重要的地位。小朋友们可要看仔细咯!竹竿舞简介: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特色之一。活动时分为打竿者和跳竿者,跳竿者可以是单人、双人、三人、六人以上的集体表演。打竿者一般是8人。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跳竿者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游戏教材3:快乐竹竿舞瞧,同学们跳得多带劲,想不想也来加入呀!别担心,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只要记住一个口诀就可以了,如果敲竿的节奏是“开开,合合”你的脚步就是“点点,缩缩”。赶快试试吧!健康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又富有兴趣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科学地开展健康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儿童体能,开发儿童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儿童生活,还能培养儿童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例如“跳绳”就能训练儿童全身运动,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坎、麻花阵、旋风、跑跳、蹲跳等,“贴人”训练儿童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羊顶角训练儿童单腿跳跃的动作。如“快乐竹竿舞”游戏在进行中,“跳竿者”与“打竿者”之间应协调一致,可以采用口诀提示法,如“点点,缩缩”等。“打竿者”竹竿要放得低,靠近地面一些,“跳竿者”能双脚轻松自然地在竹竿中跳进跳出,要求儿童有较好的动作协调能力。此外,这样的游戏活动一般需要23名以上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拍手”(2人),“人、枪、老虎”(3人),“跳皮筋”、“铁人三项”等则需多人参加,满足儿童合群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艺术与科技领域:结合艺术造形与游戏,可让儿童边做边玩,由玩的过程中渐次提升其造形能力、想象力,并再创造新的游戏。结合自然探究与游戏,可让学生边思考边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儿童体会自然的真、社会的善、艺术的美,还带领儿童由其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与理解人与自己、社会、自然的关系。小制作游戏:制作游戏是一片可以开垦的乐园,可以是科技类小制作,也可以是艺术类小制作。那些符合小学生认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制作小游戏不但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还能使他们品尝成功的愉悦,感受生活的乐趣。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制作游戏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种类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般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易操作的游戏进行制作。例如在研究色彩飞扬内容时,学生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五件小物品来制作,它们分别是挂件、线球、手链、毽子、百合花。这些小制作的材料特点是都可以在小商品市场上买到,价钱便宜,色彩丰富,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制作出五颜六色的漂亮小物件。就拿做线球来说,他们用红、黄、绿、蓝、紫、黑、白七种颜色,从单色、双色、混色分门别类地做出了色彩丰富的线球,特别是双色和混色,进行了多种搭配,暖色系列、冷色系列、反差强烈系列等,整个制作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图6 色彩飞扬活动剪影制作产品即制作游戏中,随着一件件精美产品的诞生已经将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以及积极的思维、高度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了,这种获得成功的愉悦,链条式传递给后一环节。例如在色彩飞扬一课中,正因为有着多姿多彩的自制作品,后面的环节一步步走向高潮,精彩动人,特别是商品模拟交流会,学生的情绪简直到了沸点(如图6),他们用自编的广告语推销自己亲手制作的产品,随着一件件产品的卖出,他们的心情也越来越高涨。节庆类游戏:在每个节庆到来的时候,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9月开展“名人和他的老师”故事会,“假如我是老师”演讲,敬师卡制作比赛,唱给老师的歌演唱会;10月开展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我最喜欢的风景名胜手抄报展览等,中秋节前后,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月亮的传说故事会,六一节开展各种各样的游园活动。益智游戏:此类活动比如下棋,除了象棋、军旗、五子棋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走棋闯关活动。如结合品德生活中的明辨是非题,学生设计了“文明棋”、“学习棋”、“环保棋”等。右图是学生自制的环保棋,玩法是两生掷骰子,如果先掷出点数5,两人就讨论评议“给花儿浇水”是对还是错,评议结果是对的,就前进三步。继续掷骰子,掷出点数3,前进到11,继续评议“随地吐痰”是对还是错,评议结果错误,就后退三步。学生在玩耍休息的同时,进一步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外,学生订阅的小学生天地、小学生世界、小学生时代上也有许多有趣的闯关游戏。如“极地漫游”、“漫游非洲”等。科普游戏: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包含材料的准备和选择,科学的猜测、设计方案,验证猜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弘扬科学精神,营造一种爱科学的氛围。下面是一个学生在做“淀粉的踪迹”这个小游戏的实验记录:食物来源:自己家早餐吃剩的:牛奶、豆浆、面包、稀饭、花生米、咸菜;向同学收集的和家里的蔬菜、水果、零食:小馒头、瓜子、青菜、花菜、马铃薯、苹果、桔子;菜场去捡点菜主丢弃的:豆腐片、芹菜叶、番薯、玉米粒。实验器材:碘酒1小瓶,滴管1个(眼药水瓶),镊子1把,一次性塑料杯2个(一个放有淀粉的食物,一个放没有淀粉的食物)。实验检测:把吃剩的食物分别放在一张白纸上,彼此分开一点距离排成队,再把各种蔬菜、水果切下一小片也排好队。用滴管吸上碘酒后,在每种食物上滴一滴。结果:这些食物变成了蓝色这些食物没有变成蓝色牛奶、豆浆、面包、稀饭、豆腐片、番薯、玉米粒、小馒头、马铃薯瓜子、青菜、花菜、花生米、咸菜、苹果、桔子、芹菜叶我的发现:那些粮食、豆制品中有淀粉的多,水果、蔬菜中有淀粉的少。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变浓了,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探究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享受到了开展科学游戏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科资源领域:游戏文化的创造,不仅需要教师的先期开发,更需要教师组织下的师生互动。没有教师的引领,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没有师生的情感交融,便创造不出鲜活而有现实意义的游戏文化作品。所以,从学科教材资源出发,寻找学科知识与游戏文化的结合点,将学科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充满情趣的活动形式,是游戏资源开发的必要途径。案例1:奇妙的七巧板链接教材:过程设计:1)了解“七巧板”,激趣:看人教版第五册教材P40页。2)认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基本图形是哪个?·观察: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生:小正方形正好是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7个图形正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3)实践活动一:设计一副七巧板。(如下图)步骤:仔细观察七巧板,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折一折,折痕处用尺子画一画;裁剪;涂上不同的颜色(颜色可以自由选择)。4)实践活动二:练习拼图·看书P40页第5图,说说拼成的图形是什么?·教师打开七巧板拼图游戏软件,选择性演示一些图谱(比如下图),让孩子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分别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练习拼图:要拼什么图形?需要哪些图形?(可以模仿课本的图形拼,也可以自由创造)·提升:欣赏一则关于七巧板拼图的趣味故事5)实践活动三:创作七巧板作品·创作一副七巧板拼图作品,为你的作品取好名字,并编一则小故事。故事中要求说明你用了哪些图形。·家里有电脑的孩子推荐玩玩七巧板拼图游戏。教材编排的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与模仿操作活动,老师在使用教材时没有简单的处理,而是挖掘七巧板所蕴涵的情趣合理优化了教材,从认识七巧板到设计七巧板,从分析拼图到尝试拼图。孩子的学习热情很浓厚。孩子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童真童趣,是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有情趣的活动材料使孩子的这种童心激发有了可能。学科游戏又称教学游戏,是智力游戏中的一个门类,它是围绕各个学科知识编创的一种游戏。学科游戏具有启发学习兴趣,复习、巩固、灵活应变和创造性地应用学科知识,培养观察、计算、思考、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等动能。以其内容可以分为语文

    注意事项

    本文(756.基于和谐理念的儿童游戏文化的重建探讨.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