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doc
-
资源ID:2545164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doc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 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 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 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建筑宏伟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美得心醉毁得心碎听王崧舟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随感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话,在听了王崧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我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这课书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比较难以协调的。一般的教师可能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大致会有这两个: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但是,这样一来,有什么样的弊端呢?教师让学生一遍又一遍以欣赏的眼光去读圆明园,去感受圆明园的美,而浑然忘记了国耻,忘记了“曾经的心痛”。虽然文字的魅力体悟了,圆明园的辉煌再现了,但是蕴藏于文字背后的深沉的爱与恨被割裂了,透过圆明园辉煌背后的沧桑被湮灭了,这样的教学,让人感受“课堂中不能承受之轻”。其实,这篇课文教学时学生的情感应该处于“爱于痛的边缘”。对于这样的课文,与其让我们的学生陶醉在曾经的辉煌里,不如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痛彻心肺的体验。总之,圆明园的毁灭既要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让他们体验“毁得令人心碎”。 曾经看过好多老师的设计,试图在他们的课堂上看出将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依然没有看到这样很成功的突破。但是,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新生代教师教学观摩上,终于,从王崧舟老师的课堂里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毁得心碎”。下面,就让我把课的过程大致记录下来。因为课太精彩,也来不及记全,只能根据简单的记录和自己的回忆整理。请王老师和各位谅解。 一、平淡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王老师的很多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小珊迪的故事导入,只有一个地球的年度人物评选导入,长城中的外国元首的题词导入,都给人先声夺人的震撼。但是这一次,他做得很平淡,平淡得以至于仿佛不值得记录。 师:(深情地)同学们,请拿出你写字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圆明园的毁灭。(边写边说)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就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这两两个强盗毁灭了。(板书:的毁灭。)请大家来读课题。再读课题。 此时,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神情都非常严肃。此刻,我们分明感到,老师和学生都有太多的话想说,(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作了预习)但是王老师没有说,学生也没有说。他们,把心里的话儿蓄在自己的心里,藏在最深最深处。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整体感悟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接着,王老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第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是我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课文一开始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 生;两个。 师:(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当打开课文,一跳入你眼帘的就是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悲痛、愤怒、伤心) 是啊,那就来读一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师:其实不可估量的还有你们的心情啊(板书:在两个不可估量后面又加一个“不可估量”)。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略) 师;这篇文章,最后四个字,就是“化为灰烬”(板书)。请大家说说,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 师;是啊,这一切都化为灰烬,你又有什么感触呢?(连着板书两个化为灰烬)。让我们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黑板上出现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不知道各位老师在看到这板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王老师开始板书前面两个不可估量的时候,我纳闷为什么要连写两个这不是重复么?但是当王老师将上述板书全部写出来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惊了触目惊心啊!这么了不起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毁了 然后,王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谈谈除了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分别从建筑宏伟与文物珍贵的角度谈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原因。 纵观这个整体感知的教学板块,我以为王老师处理得比较奥妙。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先谈第一段,接着谈结尾段,然后谈中间,牵引的痕迹比较浓。事实上,我以为此处正是发挥教师引领的妙笔。正如我在本文开头提到,一旦放开来让学生谈,他们很可能陷于对圆明园的自我陶醉之中而忘了这辉煌背后的耻辱。而王老师这样做,正是把课文的情感基调进行总体的定位,在毁灭的前提下谈曾经的辉煌,其情感是痛的同时追忆曾经的爱。这样一处理,整个课堂情感氛围就营造得比较成功,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深情追忆,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紧接着王老师抓课文第三段,很巧妙地带着学生去“追忆辉煌”。妙在何处?其一,问题精妙。王老师先让一个孩子读第三段,其余孩子找找,作者写圆明园连着用了几个“有”字?找到后让学生用一口气说七个“有”;接着王老师又问,要写尽圆明园,得需要几个有啊?学生说无数个有,然后王老师请学生在课文里找依据,说说为什么需要无数个有?学生从“饱览”、“幻想”、“古人诗句”“”等地方找出了七条理由。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让一个学生读课文,把同学们带进宏伟的圆明园中去。几个学生读得不是很到位,王老师配上课件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课文“漫步园内”,有了课件和王老师的范读,学生马上很投入地读了起来。这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在读中学生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第二浓淡适宜。叶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今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还有西洋景观。”这四句话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的。因此王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而后面“读漫步园内”这几个句子则引导反复朗读,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这种有学有教、有淡有浓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四、拓展阅读,引发强烈的内心震撼。 师:请大家再默读课文,关于圆明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提问,主要内容是对强盗的质疑,对清政府的质疑,关于圆明园的其他一些问题5-6个) 师:王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这是我在网上下载并整理的,能解决大家的部分问题。 生(读课外材料) 以下为师生就一些让人震撼的数字进行对话交流。比如,圆明园生肖塑像的铜首,拍卖价将近一亿人民币。比如圆明园是世界上化时最长的园林151年。等等。 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神情激动。 这个板块,王老师也处理得甚为巧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师:就是这样一座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片终,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 师: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这把火烧掉了什么?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写得很有激情也很精彩,无法一一记录。还是等哪个看过录象的有心人来补充吧。) 这个片段是本课教学的最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王老师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事实上是王老师有意在蓄情蓄是为了更好的喷)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 圆明园的毁灭,王老师诗意教学的又一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