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doc
-
资源ID:2542776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doc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中的课文。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很不普通,她有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大家赞不绝口;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间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姥姥也很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1、姥姥的形象 初读课文,姥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剪纸技艺高超,与外孙的感情十分深厚。深读课文发现,姥姥虽是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老人,但她更是一个热爱生活、内心充满爱的“艺术家”。因为心中有爱,姥姥待人热情,心地善良,有求必应,给乡亲们剪纸,需要什么就剪什么,不知不觉中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她是美的使者;因为心中有爱,她给自己的外孙剪纸,剪老牛、剪兔子,用剪纸拴住了调皮外孙的心,没有打,没有骂,不知不觉中让“我”在剪纸艺术的熏陶中逐渐长大,她是爱的化身。2、姥姥与剪纸 剪纸在姥姥眼里并不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文中对剪纸作品的描述实际上是表现了姥姥的精神世界。姥姥不会骄傲于自己的剪纸绝活,因为姥姥与剪纸已融为一体。3、课文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剪纸”是一条明线,贯穿于课文始终;“我”在剪纸生活中的成长是一条暗线,“从小从那时候起上学了越走越远”,“我”对剪纸越来越喜欢,对姥姥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课文中“我”的视角也一直贯穿课文始终。二、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带来的美好生活;2、感受“我”在姥姥剪纸生活中的有声有色,并与姥姥缔结的深厚情感;3、从姥姥的剪纸中学习“熟能生巧”的技艺来自于勤奋练习,更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4、从“我”和“姥姥”的浓浓亲情里学会感恩亲人,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读课文,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给乡亲们和“我”带来的美好生活,体会祖孙间浓浓的亲情。难点:从姥姥身上学习人生的大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关心亲人。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自学做批注写感想、同桌合作探究等几种方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辅以多媒体课件,通过欣赏图片、播放音乐等帮助学生建立情境,便于感悟。 五、教学主要流程1、回忆亲人,同题类比,导入新课。2、品读16自然段,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品味姥姥的热情善良,心灵手巧。3、品读713自然段,感受“我”在姥姥剪纸生活中的有声有色,品味“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4、回顾全文,升华认识:明白“熟能生巧”的技艺来自于勤奋练习,更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感恩,做一个有大爱的人。5、布置课后作业。六、具体教学过程1、第一环节:回忆画面,导入新课同学们,你最爱的一个亲人是谁?回忆一下,说说他(她)让你最难忘的一个画面。 (指名一两个学生说说,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你们的回忆真让人感动!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姥姥生活的世界。【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出发,便于身心入境,引起共鸣。】2、第二环节:品读16自然段,感受高超技艺,品味“心灵手巧”出示自学要求:默读16自然段,勾画、做批注,把你读到的体会写在相应的文字旁边。学生自学。交流学习成果。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学生围绕“神了!”这个词,抓住以下四个细节展开品读:姥姥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彩纸);剪纸动作的利落(“翻来折去”);人们对剪纸作品的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我”对姥姥的刁难(蒙眼剪“喜鹊登枝”)在品读细节时,适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说说这一部分,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情善良、心灵手巧)【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品读细节让学生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一句话的理解则放到最后的环节中,因为这句话从姥姥的角度来看,并非只包含坚持刻苦练习的单一含义。】3、第三环节:品读713自然段,感受“我”“有声有色”的生活,品味浓浓亲情。听读713自然段:指名分角色朗读712自然段,师则范读第13自然段。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大屏幕循环播放姥姥剪的“牛兔图”以及姥姥剪纸的专心模样。(配乐)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刚才听读的感受。适时点评学生发言,引入到“亲情”的主题。抓住关键字品读。出示自学要求: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找出来和同桌交流一下。确定后再默读课文,把你的感想写在这两个字的旁边,可以写你仿佛看到的画面,可以写你想到的事情,也可以写写姥姥和“我”的欢声笑语学生自学。自学过程中播放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大屏幕展示姥姥剪的牛兔图。交流学习成果。根据学生的汇报,围绕“拴”和“缠”这两个字展开品读。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感想,师生评议,边议边读,读中体会“我”“有声有色”的生活,品味那份浓浓的亲情。“拴”和“缠”的内涵:“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有了姥姥,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于是“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 “缠”字,说明“我”迷上了剪纸艺术,更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因此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再次感情朗读祖孙间的对话,体会“拴”和“缠”的情感延伸牛兔剪纸中所包含的深情。这里的对话以朗读为主,读出感情即可,不必深究。【这个环节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写的读书体会,边评边读,感受“我”和姥姥之间因剪纸缔结的深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反思第13自然段(课文的最后一段)。提问:姥姥对“我”的期待是什么?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指名发言,评议。引导学生反思:姥姥对“我”的思念和她的期待矛盾吗?反过来,“我”会对姥姥期待什么呢?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感受姥姥对“我”的成才期待正是她深深思念的大爱延续,感受“我”对姥姥同样的思念和祝福,表明了“我”的长大、懂事。提问:“我”的“心境”与“梦境”为何总是“有声有色”?有了对前面一个问题的交流,这个问题不会难了。引导学生说说童年里和姥姥在一起的听到了哪些“声”,经历了哪些五彩斑斓的生活之“色”?正是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姥姥对“我”的深爱给了“我”一个“有声有色”的童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里、心中。此时,再次播放姥姥的剪纸作品,播放姥姥清爽的剪纸声,老师引领学生感情背诵第13自然段,感受那份浓浓的思念。【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感情的凝结和升华,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祝福正体现了二者之间浓浓的亲情。通过两次反思,将整篇文章贯连起来,深刻理解文章的要点。】4、第四环节:回顾全文,升华认识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你认为姥姥剪纸技艺如此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快找出“熟能生巧”以及相关句子来回答。在肯定勤奋和坚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姥姥是为了学到高超的剪纸技艺而专门刻苦练习的吗?结合前文16自然段想想。通过交流,学生再次领悟到姥姥的大爱情怀,明白热爱是兴趣的源头,“熟能生巧”的技艺来自于勤奋和坚持,更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根据语境,练习说话。出示原文一个片断: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感情范读中,出示姥姥的图像,播放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学生的情绪被感染:面对即将离世的姥姥,我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了姥姥的剪纸,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会对姥姥说些了么呢?拿起你们的笔,让“我”对姥姥的真情在你们的笔尖流淌。同桌讨论,交流、写对姥姥说的话。交流评价,表达对自己姥姥的感恩之情。【这个环节通过回顾全文,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明白“熟能生巧”的技艺来自于勤奋练习,更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对第二环节学习的深化;同时渗透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做一个像姥姥那样有大爱的人。】5、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小练笔:观察或回忆一位你的亲人对你关爱的语言、动作或点滴小事,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他(她)的依恋与感恩之情。【这个环节通过布置小练笔的作业,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感情认识。】 板书设计: 12 姥姥的剪纸( 神了!) 缠爱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