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专 项规划.doc

    • 资源ID:2540157       资源大小:1.33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专 项规划.doc

    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专 项 规 划(20122020年)江 苏 省 水 利 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三年十月前 言黄河故道地区地势高亢,防洪除涝标准不足,水资源匮乏,水利、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民生活相对贫困,在苏北平原地区形成一条狭长的绵延近千里的 “贫困带”。为实施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故道地区农村经济,2012年11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对水利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灌溉保证率不小于8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小于0.60。为推进实施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省水利厅组织编制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专项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在分析黄河故道高亢地区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黄河故道地区发展对防御洪涝、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水利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建设重点和工程投资。该规划是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文件。目 录1 黄河故道地区基本情况11.1 演变历史11.2 自然地理概况21.3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21.4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32 水利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41.1 水利建设现状41.2 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83 水利规划的总体思路113.1 规划范围113.2 指导思想113.3 基本原则113.4 总体思路124 水利规划目标与布局134.1 规划水平年134.2 规划目标134.3 规划布局145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155.1 防洪除涝165.2 水资源配置245.3 农村水利规划275.4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315.5 管理规划356 投资规模及实施意见377 保障措施487.1 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487.2 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487.3 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水利建设和管理投入487.4 落实土地利用等保障政策497.5 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建设和开发环境49附件:水文水利计算11 杨庄以上段12 杨庄以下段181 黄河故道地区基本情况1.1 演变历史由于黄河挟有大量泥沙,易淤也易冲,历史上呈现 “淤积、决口、迁徙”的特点。在有记载以来的260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大体上以河南孟津为顶点,北抵天津、南至淮河的大三角洲区域,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夺河,经今河北沧县入海。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向南摆动,由泗水入淮河。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至利津一带入海。北宋初期,决口不断,至1048年黄河向北改道,经今河北青县入海。1128年,南宋东京(今开封)守军为抵御金兵扒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改道由泗水入淮河、济水分流入海,至此黄河由北入渤海改南入黄海。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主河改道向南流,全面夺淮入海,以后近700年间主要在南面摆动。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再次向北改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向南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再次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今天的黄河故道即1855年黄河北徒后留下的故道,也称“古黄河”、“废黄河”。1935年对杨庄至滨海七套之间的老河槽进行了疏浚,并在小鬼滩以下另辟中山河至套子口入海。1952年兴建杨庄闸,同期兴办了张福河分洪道,黄河故道自此分为上、下独立的两段。1961年兴建了滨海闸,成为黄河故道的一个固定的入海口门。90年代初开挖了徐洪河,又将黄河故道上段分为相对独立的两段。1.2 自然地理概况黄河故道西起河南省兰考东坝头,流经豫、鲁、皖、苏四省,至江苏省滨海县套子口入黄海。江苏境内黄河故道自丰县二坝,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共14个县(市、区),全长496km,堤距平均3km左右,最宽处11km,最窄处140m左右。黄河故道沿线地势高亢,是淮河与沂沭泗水系的分水岭,是一条明显高于两岸的“悬河”,河床高出两侧地面46m,有些地段达8m。故道滩地纵向高差大,坡降陡,自西向东渐降,西部二坝附近滩面高程为46m左右,中部杨庄附近为16m左右,东部沿海地区滩面高程仅为2m左右,总高差40余米。由于河床高出地面威胁两岸地区特别是沿线徐州、宿迁、淮安市区和泗阳、涟水、滨海县城的防洪安全。黄河故道地区地势高亢,流域狭长,自西向东呈条带状,水系相对独立,以杨庄为界分为上、下独立两段。上段自丰县二坝至杨庄闸全长326.5km,其中徐州段196.7km(含安徽境内24.2km),宿迁段114.3km,淮安段15.5km;流域面积1204.8km2,其中徐州市884.9km2(含安徽境内192.8km2),宿迁市296.9km2,淮安市23km2。下段自杨庄闸至滨海闸全长169.5km,其中淮安境内63.2km,淮盐交界段38.8km,盐城境内67.5km;流域面积323.1km2,其中淮安市80.8km2,盐城市242.3km2。1.3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黄河故道地区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界处,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的过渡性特点,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水较充沛,霜期较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炎热而多雨,常伴有台风、涡切变等恶劣天气。废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30mm,汛期(69月)降雨占年雨量的6070%,多年平均蒸发量1560mm,多年平均气温14.0,7月份最高,平均27左右,1月份最低,平均-1左右。区域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超过2230小时,无霜期220天左右。废黄河沿线地下水位高低分布基本上与河道的地形变化相一致。滨海闸多年平均入海水量19.92亿m³,最大入海水量59.27亿m³(1963年),最小入海水量0.0964亿m³(1978年),日均最大流量634 m3/s,闸上最高水位5.42m。黄河故道地区属黄泛冲积平原,土壤由黄河泛滥裹挟的泥沙堆积而成,全线表层分布为510m的黄泛沉积物,沉积层粗细相间,砂粘互层,变化明显,颜色以灰黄色为主,浅层土以亚砂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为主,产状水平,层理清晰,层厚较浅。黄河故道地区土壤中粉细砂含量高,粘性低,抗冲能力差,易冲刷坍塌。1.4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江苏省黄河故道自西向东,横跨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区域内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也较为优越。黄河故道地区由故黄河泥沙冲积而成,地势高亢,水资源匮乏,砂性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无雨干旱,雨后包浆,水利、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易涝易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总体较为滞后,农民生活相对贫困,在苏北平原地区形成一条狭长的绵延近千里的“贫困带”。据统计,省重点扶贫乡(镇)、村数量分别占故道地区乡(镇)、村总数的39.7%和18.2%。黄河故道高亢地区土地面积为2323.5km2,其中徐州市993.87km2(含大沙河地区300.67km2),宿迁市301.77km2,淮安市192.79km2,盐城市835.08km2(含淤黄河地区227.37km2、翻身河地区365.41km2)。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黄河故道高亢地区耕地面积为165.83万亩(其中旱地120.47万亩,水田45.39万亩),林地36.0万亩,水域40.5万亩,荒滩5.74万亩,居民及其它用地100.42万亩。黄河故道高亢地区总人口385.65万人,其中居住性人口265.56万人,生产性人口120.0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5.5亿元,粮食总产量118.18万吨,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447公斤/亩。故道沿线各县(区)农民人均收入7847元,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少的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62%,生活在故道高滩地上的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地区平均水平。2 水利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1.1 水利建设现状多年来,杨庄以上段陆续兴建了一些闸、坝等梯级控制建筑物,已形成分段分洪、分段蓄水的布局,各河段承担区内及上游段下泄洪水。杨庄闸以下段除承泄高亢区自身洪水外,还承泄部分淮河洪水和渠北地区涝水。1、杨庄以上防洪除涝工程杨庄以上段中泓全长326.5km,其中徐州段196.7km(含安徽境内24.2km),宿迁段114.3km,淮安段15.5km,局部没有中泓。近年来,通过城市防洪、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徐州市已治理长度99.7km(含安徽段12.7km),宿迁市已治理长度21.78km。徐州市、宿迁市已治理段和淮安市中泓已基本满足10年一遇排涝要求。杨庄以上段堤防总长653.0km(两侧,下同),其中徐州段393.4km(含安徽境内48.4km),宿迁段228.6km,淮安段31.0km,局部高滩及低山丘陵区没有堤防。徐州境内市区段(铜泉界铜云界)长度38.5km,大堤基本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其余已治理段大堤防洪标准已达20年一遇,子堤已达10年一遇,未治理段则达不到设计防洪标准;宿迁境内目前基本依靠子堤挡洪,市区段(七堡洋河)长度40.5km,其中七堡南海路桥10.9km,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南海路桥洋河29.6km,达不到设计防洪标准;淮安市境内大堤已达20年一遇,子堤达不到10年一遇。杨庄闸以上段自上而下开辟了大沙河、郑集河、丁万河、白马河、魏工分洪道、张福河共6条分洪道,除张福河在淮安境内,其它分洪道全部位于徐州境内,宿迁境内没有分洪道。黄河故道沿线建设了梁寨、王月铺、胡集、大坝湖、六堡、杨洼、水口、下洪、吴湾、崔贺庄、白马湖、清水畔、二堡和庆安共14座水库,其中崔贺庄、庆安为中型水库,其余为小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及部分小型水库都有分洪削峰作用,除白马湖水库尚未完全建成外,其余水库总库容为1.5亿m3。大沙河是黄河故道在我省境内的第一条分洪道,自丰县二坝至沛县上级湖入湖口,全长61.5km,主要承泄省界以上豫、鲁、皖三省共1658km2的黄河故道来水,1988年后开始挖河筑堤,沿线建节制闸,成为两岸40多万亩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地,也是丰县、沛县城区的重要水源地。2、杨庄以下防洪除涝工程黄河故道下段自杨庄闸至入海口,中泓全长169.5km,其中淮安境内63.2km,淮盐交界段38.8km,盐城境内67.5km。两岸堤防总长330.5km,其中左堤164.3km,右堤166.2km。淮安境内市区段(杨庄闸老坝村)长度15.4km,大堤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其余大堤已达20年一遇,子堤已达10年一遇。盐城境内废黄河地涵以上基本达到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排涝标准,地涵以下由于泓道淤积,水位抬高,堤顶超高不足,达不到规划标准。中小河流治理中已实施的河道疏浚工程位于废黄河地涵以下,设计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下段堤岸险工患段多,影响防洪安全。杨庄闸以下河道除承泄高亢区自身涝水外,还承泄部分淮河洪水和渠北地区抽排的涝水。分泄淮河洪水由杨庄闸控制,规划分洪流量200m3/s,最大流量500m3/s。渠北排水主要是茭菱一站、二站、杨湖站、周门站、单港站、北沙站、大套一站及中山河北岸排涝泵站汇入流量,设计总流量284m3/s。废黄河通过地涵与通榆河立交,地涵设计流量500m3/s。入海控制建筑物中山河闸于2007年建成,位于滨海老闸下游约8km处,设计日平均流量600m3/s,满足20年一遇行洪要求。盐城市淤黄河是中山河开挖之前的黄河故道,自淤黄河进水闸至挡潮闸全长43.8km,主要承泄南干渠至张弓干渠之间的涝水,可分排部分黄河故道涝水,在永兴庄附近建有拦蓄、控制水资源的节制闸。翻身河是位于中山河与淤黄河之间的一条引水、排涝河道,自翻身河进水闸至挡潮闸全长35.3km,主要承泄南干渠至北干渠之间的涝水,可分排部分黄河故道涝水。中小河流治理中淤黄河下段16.35km、翻身河上段29.2km河道疏浚工程已实施,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3、水资源工程根据调查统计,黄河故道沿线用水主要为农业、生活及河道生态用水,还有少量工业用水。黄河故道地区地势高亢,水系相对独立,本地水资源量不足,从高亢区以外引水十分困难,可用水资源主要有降雨、拦蓄地表水、人工补水和地下水等,降雨、沿线梯级控制和水库拦蓄的地表水是高亢地区主要水源,也可通过闸站从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大运河、通榆河向故道地区进行补水,浅层地下水也可作为农业灌溉应急用水。由于中泓不贯通,河槽库容偏小,梯级拦蓄工程不完善等原因,地表水拦蓄能力不足,补水泵站用水高峰期无水可补,只能错峰补水,且泵站规模偏小及河道引水能力不足,高亢地区缺水仍然十分严重,经常发生旱灾,解决高亢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刻不容缓。根据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黄河故道地区地表水功能区划共15个,其中徐州市7个,宿迁市3个,淮安市2个,盐城市3个,水功能区划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保护目标除徐州市丁楼闸李庄闸段为类外,其它区划均为类。黄河故道高亢地区水质现状总体良好,普遍为类水质,徐州市区段有时为类。(1)杨庄以上杨庄以上主要依靠中泓梯级控制拦蓄自身地表径流,沿线提水泵站进行补水。自上而下已建的梯级控制共15座,分别为徐州境内的周庄闸、丁楼闸、李庄闸、程头橡胶坝、温庄闸、峰山闸、古邳黄河闸和宿迁境内的皂河地涵、船行枢纽、古城橡胶坝、陈圩闸、大兴闸、泗阳橡胶坝、新袁闸,以及安徽境内的萧县三大家闸。沿线补水泵站(涵)共13座,分别为徐州境内的刘集站、大孤山站、王山站、古邳站和宿迁境内的皂河站、七堡枢纽黄河站、船行站、张圩站、大碾站、郑楼站、金湖站、张渡站、运南北渠首,总设计流量为152m3/s。黄河故道沿线已建设14座水库,全部位于徐州市境内,除白马湖水库尚未完全建成外,其余水库兴利库容为1.15亿m3。由于水资源匮乏,杨庄以上高亢地区灌溉保证率不足75%。大沙河沿线水资源匮乏,沿线建成阚楼闸、夹河闸、华山闸、鸳楼闸、李庄闸共5座控制建筑物,形成6个梯级河川水库,除拦蓄地表径流外,主要依靠3条途径分段补水,设计补水流量42m3/s,一是通过郑集河、郑集南支河、梁西河从不牢河引水,经沿线郑集站、范楼站、梁寨站提水补库;二是通过丰沛运河从南四湖引水,沿线经沛城站、邹庄站提水补库;三是通过杨屯河从南四湖引水,经灌婴站提水补库。(2)杨庄以下杨庄闸以下段水源除拦蓄自身径流外,可通过杨庄闸、活动坝水电站引洪泽湖水,引水流量60m3/s;通过大套站抽通榆河水进行补给,补水流量50m3/s。在涟水县城以东3km处正在新建古黄河节制闸,可增加蓄水量,改善水环境。杨庄闸以下段水资源较充沛,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1.2 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江苏省早在2003年就确定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2011年进一步明确全省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全面达小康,关键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苏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关系到苏北能否如期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同时也决定着全省“两个率先”的进程。围绕“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为促进苏北地区快速发展,江苏省先后出台多项促进、支持苏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59号)、江苏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苏发20128号),均明确提出要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7月,省政府通过关于支持苏北地区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在已有政策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等六大关键工程,重点解决苏北发展的薄弱环节,确保苏北振兴,实现全面小康。黄河故道地区是全省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区域,是苏北平原地区绵延近千里、土地严重沙化的“贫困带”,是苏北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难点。黄河故道地区线路长、面积大、人口多,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可以为苏北地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和保障。省相关部门及沿线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故道地区治理和开发,对故道地区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规划,加快故道地区治理开发和跨越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黄河故道地区地势高亢,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防洪除涝标准不足,水资源严重缺乏,供水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故道地区水利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挑战。一是防洪除涝标准低,中泓不通畅,洪水出路不足,险工隐患多。故道沿线部分河段堤防标准不满足要求;河床为砂性土质,易冲刷、易淤积,河槽摆动性大,水流紊乱,陡弯逼近堤防,险工患段多,威胁两岸及滩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局部河段因淤积而缩窄、抬高,行洪断面不断减小,加上局部河槽内筑堤围田、筑坝成塘,阻水严重,徐州丰县段中泓基本无河槽,严重影响行洪排涝与灌溉。黄河故道汇水区域狭长,高程落差大,采取分段分洪是合理的,但宿迁境内黄河故道总长114.3km,却没有一条分洪出路,迫切需要开辟分洪道。徐州境内魏工分洪道设计流量不能满足分洪要求,需进一步完善。二是中泓梯级蓄水控制工程不完善,槽蓄库容不足,蓄补水能力不足,水资源严重缺乏。故道地区地势高亢,水系相对独立,从高亢区以外引水十分困难,杨庄闸以上水资源主要依靠中泓梯级控制拦蓄自身地表径流,沿线提水泵站补水。由于中泓不畅通,河槽库容偏小,缺少梯级控制,以及现有梯级控制不完善等原因,地表水拦蓄能力偏低,加之补水泵站及输水河道补水能力不足,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沙河是两岸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地,也是丰县、沛县城区的水源地。近年来上游来水偏少,水库蓄水量明显减小,水源主要依靠郑集南支河、丰沛运河、杨屯河及沿线泵站补充。因为该地区处于江水北调供水末梢,调水线路长,用水高峰期补水流量无法保障,主要通过大沙河调蓄错峰供水,由于调蓄库容偏小,供水量不足,沿岸农田经常发生旱灾,根据统计1995年以来发生较严重旱灾的年份达6年。三是农田水利及配套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灌排能力不足,灌溉水利用系数低。黄河故道滩地农田灌溉主要通过泵站从中泓提水,泵站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当时农田面积小、需水量小,设计标准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不适应当前工情、水情,经常发生无水可灌、有水难灌的现象。由于引排水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严重,灌排沟渠淤积严重,引排水能力严重不足,经常发生遇旱缺水、遇涝受淹的现象,杨庄以上农田灌溉保证率小于75%。故道滩地砂性土壤渗透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差,“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普遍存在,水资源渗漏及浪费较为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粗放低效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部分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影响群众生活水平。故道地区水利、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收入水平低,制约着沿线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四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故道土壤以砂土、粉砂、粉土为主,砂粒含量一般在60%以上,粘粒含量很少,一般在10%以下,极易冲刷。故道泓深滩高,河滩纵向高差大,流速大,水流挟沙能力强,在暴雨和径流冲刷下,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堤坡、滩面、河坡雨淋沟随处可见,有些雨淋沟又深又宽,已成为安全隐患。除局部工程护砌、林草防护外,水土保持设施缺乏,林草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面积大,约占区域总面积的85%左右,水土流失以雨蚀、风蚀为主,有“风来起沙,雨来流沙”之说。顺坡种植等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加剧了水土流失。五是管理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设施和经费缺乏。故道地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基本按照行政区划分片管理,以县(区)、乡镇管理为主,部分小型设施由沿线各村自行管理。由于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管理资金缺乏,人员不足,设备维修养护不及时,影响正常运行。黄河故道堤顶大多没有防汛道路,与周边交通道路的连接也不畅,汛期一旦出现险情,将影响防洪抢险。沿线水文设施、防汛仓库、管理房屋、防汛道路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防汛抢险、工程管理的要求。3 水利规划的总体思路3.1 规划范围水利规划的范围主要是黄河故道沿线高亢地区、大沙河、淤黄河、翻身河地区和沿线分洪河道。黄河故道高亢地区即故道淤积形成的高滩地,具体包括故道大堤和堤内泓道、滩地及大堤外侧高滩地,城区段以现状防洪堤为界。3.2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黄河故道地区发展目标及其对区域防御洪涝、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新要求,以构建水利保障体系为核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黄河故道地区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水利改革和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节水,有效保护水资源,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促进黄河故道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3.3 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从支撑和保障黄河故道地区区域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出发,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防洪保安、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按照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2、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加强保护。按照高亢地区实际情况、水利建设现状、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设水利工程措施,做好水利改革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协调好区域水情与淮河流域水情的关系,妥善处理城乡水利发展的需求,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3、改革创新,加强管理。按照水法规定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防洪法规定的防洪管理的原则,深化水资源管理和防洪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和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形成完善的水利发展体制和机制,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3.4 总体思路按照黄河故道地区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一是巩固和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加快堤防、中泓整治和滩地治理,全面提高故道地区防洪保安能力。二是在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实施扩挖中泓、完善梯级蓄水工程、补水工程、高效节水工程,进一步增加外调水源,应急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故道地区水资源调蓄能力和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满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三是加强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设施建设,强化城区段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和管理,保护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四是通过深化各项水利改革,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强化政府对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 水利规划目标与布局4.1 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4.2 规划目标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水利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灌溉保证率不小于8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小于0.60,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本次水利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与淮河流域相适应的区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重点解决黄河故道地区存在的防洪排涝标准低、水资源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水土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满足故道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用水需求,为故道地区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水利基础支撑,促进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防洪除涝。到2020年,徐州境内市区段(铜泉界铜云界)长度38.5km,大堤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余段为20年一遇,子堤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宿迁境内基本依靠子堤挡洪,市区段(七堡洋河)长度40.5k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段因滩地居住人口近30万,人口多,群众强烈呼吁提高滩地防洪标准,加固外大堤拆迁赔建工程量大、投资大,故道城区段、中小河流段治理均采用子堤挡洪方案,因此,宿迁境内市区段以外的子堤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淮安市区段(杨庄闸老坝村)长度15.4km,堤防设计防洪标准按杨庄闸分洪200m3/s和故道20年一遇及渠北地区抽排,其余段按杨庄闸分洪200m3/s和故道10年一遇及渠北地区抽排。中泓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杨庄以下段考虑渠北地区抽排(10年一遇)。徐州境内大沙河和盐城境内的淤黄河、翻身河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黄河故道滩地农田排涝标准为510年一遇。分洪道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水资源配置与节约用水。到2020年,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满足故道沿线高亢地区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要求,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0,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3、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在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和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灌排能力,满足农业开发、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到2020年,农田灌溉供水保证率不低于80%;解决故道地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6.45万人,城乡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4、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区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位控制在红线水位以内;故道地区15个地表水功能区和主要饮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保护目标;通过完善水土保持设施,防治水土流失,林草植被覆盖率不低于28.5%,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4.3 规划布局在不改变原有分区分段治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工情、水情和黄河故道地区综合开发的新要求,结合工程现状和地形、水系特点,合理确定黄河故道地区水利规划总体布局。1、防洪除涝杨庄以上完善分段治理、梯级控制、分段分洪的规划布局,加固堤防,扩挖中泓,加固险工段,续建和完善大沙河、魏工分洪道,新辟五河、成子河分洪道,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杨庄以下重点实施堤岸险工段处理,废黄河地涵以下中泓拓浚,堤防加固,拓浚淤黄河、翻身河,通过畅通排海出路,提高防洪除涝标准。2、水资源供给通过新增及完善梯级控制,结合中泓扩挖,增加蓄水库容,提高地表径流拦蓄能力,增加水资源拦蓄量;新建、扩建补水泵站和引水涵闸,疏浚引水河道,进一步加强与微山湖、骆马湖、不牢河、中运河、徐洪河、民便河、二河、通榆河等周边水系的连通,提高为黄河故道高亢地区补水的能力,保障综合开发的水资源需求。3、农村水利按照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要求,新建、拆建、加固中泓两侧提水泵站,完善滩地农田灌排沟渠及配套设施,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大力建设防渗渠道,适当发展喷灌、滴管等高效节水示范田,建设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地表水厂、地下水厂及配套管网设施,解决高亢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4、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加强湿地资源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水生态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充分发挥湿地的水生态功能。加强饮用水源地及保护区的治理、保护和管理,确保供水安全。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管理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环境。5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根据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现状、规划目标,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水利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如下:5.1 防洪除涝1、主要任务防洪除涝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建设,通过加固堤防,扩挖中泓、完善分洪道等措施,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建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为黄河故道地区开发提供安全保障。2、水文水利计算(1)杨庄以上段黄河故道杨庄以上汇水面积为1204.8km2,河道长度为326.5km,根据工程现状和汇水区域狭长的特点,杨庄以上分为9大段16小段分别单独进行水文水利计算。水文资料采用沿线古邳、泗阳闸等27个雨量站2010年前的降雨统计资料。根据水文水利计算成果、工程现状及规划布局,杨庄闸以上主要控制点规划流量、水位详见表1。表1 黄河故道杨庄闸以上各控制点规划流量、水位表(水位:m;流量:m3/s)控制上下游1%2%5%10%备注位置水位流量分洪水位流量分洪水位流量分洪水位流量分洪二坝上下45.21044.9344.4644.03周庄闸上42.5027315042.0023615041.6018715041.30149140郑集河分洪,泄入微山湖下40.7312340.218639.663739.139丁楼闸上40.502157040.001687039.501057039.006860丁万河分洪,泄入不牢河下37.7114537.249836.473535.018温庄闸上35.504329335.003479334.202489333.5015370崔贺庄水库分洪,水库泄洪入房亭河下34.7133934.2025433.7415532.6283峰山闸上34.5041116034.0031716033.5020212632.5012090白马河分洪,泄入房亭河下31.6525131.2415730.807629.5030黄河闸上30.8041116030.5029616030.3017712029.0011080庆安水库分洪,水库港洪入徐洪河下29.1925129.0813628.645726.6430魏工上29.0033633629.0021121128.6011211226.507373魏工分洪道分洪,泄入徐洪河下0000仓集闸上29819625716122.0020411320.00157112经五河分洪入洪泽湖下1029621.039119.3645众兴坝上25725722922920.4919419418.35120120利用成子河航道,分洪入洪泽湖下0016.97016.370瑶河闸上15615613713716.311311315.59090经张福河分洪入洪泽湖下0000根据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大沙河闸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3月),大沙河10年一遇设计流量901m3/s ,20年一遇设计流量1360m3/s。据此推算10年一遇水位为36.0m44.39m,20年一遇水位为36.544.54m。成子河航道已根据黄河故道原规划(1994年、2005年)流量完成设计,根据初步复核,成子河航道满足原规划分洪流量要求,在充分利用航道分洪的基础上,反推五河分洪道规模。根据分析,五河分洪道1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131185m3/s(故道分洪112m³/s、沿线汇水1973m³/s ),20年一遇设计流量139204m3/s(故道分洪113m³/s、沿线汇水2691m³/s)。成子河分洪道1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139184m3/s(故道分洪120m³/s、沿线汇水1964m³/s),20年一遇设计流量216274m3/s(故道分洪194m³/s、沿线汇水2280m³/s)。(2)杨庄以下段黄河故道(中山河)杨庄闸下汇水面积为323.1km2(盐城市境内242.3km2,淮安市境内80.8km2),河道长度为169.5km,水文资料采用沿线淮阴、滨海闸等9个雨量站2010年前的降雨统计资料。杨庄闸以下除承泄高亢地区自身涝水外,根据防洪调度指令还需承担淮河流域分洪200m3/s和渠北地区284m3/s涝水的任务。分泄淮河洪水通过杨庄闸控制,控制分洪流量200m3/s;渠北地区涝水通过沿线泵站抽入,抽排总流量284m3/s,按各泵站流量、位置相应汇入。计算工况:排涝规划按区间10年一遇降雨遭遇渠北地区抽排,渠北抽排流量284m3/s,不考虑杨庄闸分洪。防洪规划考虑四种工况:一是区间20年一遇降雨遭遇渠北地区抽排;二是杨庄闸分洪遭遇区间20年一遇降雨;三是杨庄闸分洪遭遇区间10年一遇降雨及渠北地区抽排;四是杨庄闸分洪遭遇区间20年一遇降雨及渠北地区抽排。根据模型计算成果,现状工情地涵以下泄洪出路不畅,水位偏高,地涵下水位为7.66m,高出设计水位0.66m,主要原因是地涵以下河道标准低、过水断面不足,因此需对该段河道进行整治,以满足行洪排涝要求。沿程规划最高水位以不超过现有建筑物设计最高水位进行控制:杨庄闸闸下14.29m,古黄河节制闸上11.5m、节制闸下11.3m,废黄河地涵上7.5m、地涵下7.0m,中山河闸上4.5m。根据模型计算成果,规划工情下需对地涵以下53km中泓进行拓浚后才能满足规划要求,拓浚后地涵上最高水为7.23m、地涵下最高水位为6.83m,中山河闸上水位3.89m,地涵规划最大日均流量471m3/s,中山河闸规划最大日均流量595m3/s。沿程规划控制流量、水位见表2。表2 黄河故道杨庄闸以下规划水位、流量表(规划工况)序号站点桩号(km)最高水位(m)最大日均流量(m3/s)故道10年一遇+渠北抽排故道20年一遇+渠北抽排杨庄闸分洪200+故道20年一遇杨庄闸分洪200+故道10年一遇+渠北抽排杨庄闸分洪200+故道20年一遇+渠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专 项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