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1.doc
-
资源ID:2538266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1.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磁铁这一单元共有7课,按照内容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第1课“我们知道的磁铁”,主要是引领学生交流、梳理已经知道的关于磁铁的知识,激发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第二部分是2-6课,主要是通过引领学生用实验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磁铁性质的认识。第三部分是第7课“做个指南针”,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制作,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磁现象的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材料的检测,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而且只能吸铁的性质,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用磁铁去辨别一些物体,分辨出哪些是用铁材料制作的,哪些不是用铁材料制作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活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这是因为铁材料具有导磁性,可以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于铁材料的厚薄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挡”住了(磁屏蔽),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活动只对非铁质物体进行研究。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学情分析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不少同学见过、玩过磁铁,觉得磁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对磁铁的研究也颇有兴趣。但对于磁铁性质的了解却主要是来自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同时这些感性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缺乏确切的证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在本单元第1课的学习中,师生共同梳理了对磁铁的原有认识,而这些原有认识可以分为这样三类。如:有一部分原有认识是正确的,得到了确认;有些原有认识得了拓展或完善;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完善,进一步研究。这样的梳理活动,不仅向学生渗透了信息处理方式,还使学生意识到: “认识是不断修正中逐步完善的”,从而为今天的学习做了铺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实验活动,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 2.通过经历“磁铁隔着物体吸铁吗”的实验,知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在实验中,能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能够分析两类材料的各自的特点,并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在用磁铁检测“哪些是铁材料做的”的活动中,能够进一步认识磁铁的磁性,还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有关问题。2.能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并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能够发现并描述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能吸铁的事实,甚至能够提出“磁铁隔着物体吸引铁质物品与距离有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进一步体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意识到“磁铁的磁性”等科学认识是在不断验证、修正的过程中完善的,能够意识到原有认识无论正确与“错误”,都是不断修正、完善的基础。3.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建立在自己分析基础之上讨论交流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仔细的观察,在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通过老师的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有序的用磁铁分别检测实验物品是否被吸引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磁性的概念。难点:对实验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进行分类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能够描述。教学思路通过上节课学生对磁铁性质的认识引入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研究,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磁铁性质的原有认识进行对比,修正对磁性的错误认识。用磁铁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做的活动中,通过验证不同材料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用磁铁来辨别铁质的物体更准确,有些物体还需要分开来测试,更期望学生能发现只要含有铁成分的物体磁铁都可以吸,完善对磁性的认识,更高的要求就是发现磁铁隔着薄薄的黄铜也能吸铁,从而引入下一环节。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环节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期望学生对磁性有更多的发现。教学流程图总结拓展验证和完善磁铁有磁性的活动认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活动验证“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实验活动直接导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贴有物品名称的磁吸、(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片、纸片、塑料片、木片、布片、钢珠、橡皮、塑料尺等实物)茶叶筒(铁和纸相结合的)、水龙头、磁铁、2个相同的塑料瓶(其中一个内盖上固定上1元硬币)、矿泉水1瓶;记录单3份、课件学生准备:1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片、纸片、塑料片、木片、布片、钢珠、橡皮、塑料尺等物品、磁铁;2不同材质的硬币、茶叶盒、小刀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直接导课,简单明确,突出重点。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 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认识。)1.谈话:同学们,我们上次见面时共同了解了关于磁铁的很多知识,如磁铁的形状、应用、各种特殊的性质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在上节课同学们认为磁铁能吸铁、能吸金属等等(投影出示同学们的记录并标出主要词句)。对于这些观点,你是怎样看的?2.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3.提问:如何检验这些观点?学生回答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验证“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实验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分析等步骤得出磁铁有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符合小学科学特点,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1.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1)谈话:做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梳理、引导:要有磁铁,和同学们想检测的物品。(2)提问:有了实验器材,同学们准备如何来做实验?学生回答谈话: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除此之外,老师还有一些提示:(课件)a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验证b验证时注意磁铁的使用方法(图片演示)c一个物体一个物体的进行检测;将检测完的物体按照能吸引、和不能吸引分为两类; d边检测边填写记录单1,所有物品检测完成后,分析能被吸引的物体在使用的材料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e与自己原来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还需要做一些“修改”? (视频投影原先记录)2. 学生实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组内交流,形成共识。4.全班组织交流交流内容(1)你们的发现磁铁吸引哪些物品?不吸引哪些物品?教师根据学生表达及时板书(2)这两类物品各有什么特点?教师梳理并板书验证和完善磁铁有磁性的活动(设计意图:先观察后实验的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去判断更可靠。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1.验证哪些物体是铁做的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课件出示物品),它们是不是铁做的?为什么?怎样证明?学生回答讨论并确定:检验的标准和检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小组活动2.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同步梳理、纠正、评价3.小结:要辨别哪些是铁材料做的,有些材料用肉眼很难辨别,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的识别,有的物体需要拆开分别来试。磁铁能吸引铁,能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做的,科学家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板书)也就是说磁铁有磁性。补充课题:有磁性认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活动(设计意图:扩大一些物体能够吸铁的范围,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1.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出,磁铁隔着一种黄色金属也能吸铁,隔着其它物体也能吸铁吗?大家觉得怎样?怎样用实验证明?生思考回答提出要求:每个小组先商量实验方法,然后根据确定的设计来实验好吗?2.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交流: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发现了什么规律?遇到了什么问题? 教师同步梳理学生的认识、并及时评价与纠正等。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说: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板书)5.应用:(出示盛有水的矿泉水瓶)。怎样不沾水、不倒水,把回形针取出?根据学生说方法,教师演示。三、总结、拓展(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认识事物要有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鼓励和认可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精神。)1. 总结(1)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做了些实验,得到了一些认识。大家看,这两点认识和你昨天的观点完全一致吗?(2)讲述:其实我们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是在不断验证、修改中逐步完善的。关于磁铁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拓展(1)谈话:验证和完善通常是从问题开始的,到现在为止,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你是不是还有些关于磁铁的问题想问?是不是也有一些其他的发现?自己尝试着把它整理出来?(2)学生整理板书设计磁铁有磁性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