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村村庄规划说明书.doc
大冶市刘仁八镇岩山村村庄规划说明书目 录1. 概述11.1 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11.2 规划依据与原则11.3 规划指导思想11.4 规划期限和范围11.5 上层次规划要求21.6 规划重点22. 现状概况及规划策略22.1 现状概况22.2 现状建设存在问题32.3 村自我建设规划设想32.4 规划策略43. 村域总体规划43.1 规划总体思路43.2 村庄定位43.3 产业发展规划43.4 规模控制43.5 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53.6 道路系统规划63.7 绿地与景观规划63.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3.9 基础设施规划63.10 环境保护规划73.11 近期整治规划83.12 规划实施和管理84. 自然湾建设规划94.1 基本概况94.2 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94.3 规划原则和依据94.4 现状分析94.5 规划布局104.6 道路系统规划104.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04.8 绿地景观规划104.9 基础设施规划104.10 居住建筑布局与设计114.11 近期建设整治规划114.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大冶市刘仁八镇岩山村村庄规划1. 概述1.1 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1.1.1 规划编制背景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此背景下,大冶市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重点是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而进行的基本的房屋、设施和环境总体布局规划。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导控,大冶市城市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一些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尤其是在农村建设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村民新建、分户建房、扩建和改建住宅往往与宏观规划控制要求不符,又缺乏相关规划引导,无法获得批准建设而造成农村危房被迫长期使用或出现违规建房等现象,危及了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待于新农村规划解决。1.1.2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1、承接上位大冶市总体规划以及刘仁八镇总体规划,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总结刘仁八镇村庄建设经验与教训,为村庄规划提供客观依据。2、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为刘仁八镇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借鉴国内其他村庄规划编制经验,以刘仁八镇村庄建设和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重点把握刘仁八镇各个村庄的定位、用地空间的发展与优化、建设时序等关键问题,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规划的适应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1.2 规划依据与原则1.2.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湖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7、黄石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成果要求8、大冶市村庄整治技术导则9、大冶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1、刘仁八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12、刘仁八镇农村经济统计报表(2009年)1.2.2 规划原则1、村民参与,政府引导。所有成果应当及时公开,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充分体现村民意愿和利益,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规划的编制。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整治目标,针对不同类型村庄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3、节约用地、集约建设。鼓励建设公寓式村民居住小区,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省出来的建设用地用于村民发展经济。4、生态优先、注重特色。应注重地域特色,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和古树名木。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5、 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制定适度标准,使村庄建设的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及人口增减相适应。6、简洁规范,通俗易懂。规划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应力求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进而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1.3 规划指导思想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2、适应该村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顺应村庄空间拓展趋势,促进村庄的整体发展。3、立足现实,明确区域职能,对该村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定位,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力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效益并重,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尊重地方特色,保护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把握发展最优方向和途径。5、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要因地制宜,强调规划的弹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村庄发展必须服务和服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规划建设。6、重点协调村庄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村庄的发展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强化以“农林种植”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农业特点,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1.4 规划期限和范围1.4.1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1.4.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即岩山村村域面积,约为792公顷。村域界线界线依据大冶市国土局提供的基础资料为依据。1.5 上层次规划要求1.5.1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了基本农田总量和村庄建设用地总量。本次规划应落实土规中提出的基本农田总量控制,在迁村并点前提下逐步实施土地整理,采取退建、复垦还林、还田等方式达到基本农田保护的指标要求。1.5.2 刘仁八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刘仁八镇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刘仁八镇的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和规模,以及刘仁八镇的总体空间结构和用地发展架构。并提出应限制村庄建设无序蔓延的趋势,构筑紧凑型、集中型的农村居民点。 1.6 规划重点在大冶市总体规划以及刘仁八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村庄建设的规模和标准,科学进行村庄规划布局,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建设时序,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村民提供适合当地特点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合的人居环境。重点解决该村产业发展方向、居民点建设内容和配套设施等布置。2. 现状概况及规划策略2.1 现状概况2.1.1区位条件岩山村是大冶市刘仁八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镇域的北部,西北与陈贵镇接壤,南与东山村毗邻,东接殷祖镇,村域中部陈铜公路穿过,村委会驻地上肖湾距离刘仁八镇镇政府所在地约5.4公里。2.1.2自然环境条件岩山村属于丘陵地形,东、西为高山,中部多为农田耕地,地势总体表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处东经114°51,北纬29°57。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春雨、梅雨期长,盛夏炎热少雨,秋高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多风。年平均气温在16.9左右,日平均气温10;一月最冷,七月最热。全年无霜期261天;雨水充沛温和,年均降雨量1450mm左右。冬季多北风、东北风,夏季多南风、西南风。主要灾害天气是寒潮暴风雨,有时也出现冰雹。在村域西边目前有两座水库王家庵水库和油茶园水库,其中王家庵水库是小二型水库,蓄水量约15万立方米。沿陈铜公路西侧一条宽约10米的河港由南向北穿过村域中部。2.1.3社会经济状况岩山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种植,因毗邻陈贵镇铜山口,北部山体蕴藏较多的矿资源,目前在村域北部有一较大型的采矿区大师铜矿,由于开采设备简陋,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红苕、花生、芝麻等。2009年年末实现农林畜禽渔业总产值767.24万元,人均纯收入4182元。2009年农业收入一览表:单位(万元)总产值农业种植业林业产值畜禽养殖业产值渔业产值767.24486.429.93263.227.672.1.4 用地现状岩山村村域面积约792公顷,村域现状建设用地面积41.1公顷,占村域总用地面积的5.19%。现状建设用地主要由村民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和道路交通用地构成,居住用地面积33.8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27%。村域内主要为非建设用地,总面积750.64公顷,占村域总用地面积的94.81%,包括林地、农业种植地、果园和水域。目前岩山村拥有总耕地资源2592亩,其中临时性耕地933亩,常用耕地1659亩,包括水田1361亩,旱地298亩。村域现状用地统计一览表类别序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比例(%)人均用地指标(/人)村建设用地1居住用地33.844.27%124.92 2公共设施用地1.50.19%5.54 3工矿用地12.341.56%45.55 4道路用地5.760.73%21.26 小计41.15.19%151.72 非建设用地5水域4.050.51%14.95 6耕地172.821.83%637.87 7园地12.51.58%46.14 8林地561.2970.89%2071.95 小计750.6494.81%2770.91 总计791.74100.00%2922.63 2.1.5 人口现状岩山村现有2709人,690户,劳动力1682人,共有15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湾。自然湾村名村民小组人口(人)户数(户)人均耕地面积(亩/人)耕地面积水田(亩)旱地(亩)合计(亩)烟铺朱、南唐朱1126330.53 50.716.1366.83泉口朱2266650.59 121.3536.9158.25王家桥、刘士湾3108400.70 58.3417.3475.68港背胡(东、西)、下胡4201490.15 26.863.5830.44岩山庙(东、西)5160390.38 53.696.8160.5下肖(东、西)6247630.59 119.4127.01146.42上胡7214540.57 100.2221.76121.98胡家上湾8147340.93 122.2613.95136.21胡家下湾9235580.52 106.8515.17122.02上肖10267690.65 151.3621.58172.94饶家山、刘家屋儿11111330.67 52.921.674.5饶华、陈家庄屋12259610.82 170.8142.27213.08西山朱(东、西)13150370.83 97.6327.21124.84柯家湾、卫家湾、陈家湾14119290.75 73.115.688.7毛家湾1599260.67 55.9510.6766.62总共1527096900.61 1361.43297.581659.012.1.6 道路交通现状岩山村位于刘仁八镇的北部,目前村域中部陈铜公路由北向南穿过村域中部,村域内大部分村村通道路已经硬化,但还有一部分道路尚未硬化,多为沙石路、土路,且道路路幅较窄等级很低。2.1.7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现状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有村委会、卫生室,都位于上肖湾。建筑为三层,独立院落式,建筑质量较好。小学占地面积6050平方米,现有7个班级,师生共有119人,建筑为四层,质量一般,有比较简陋的体育场,位于港背胡湾和岩山庙之间。在各个居民点有祖堂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些居民点有较为简易的商店等设施,沿陈铜公路有一些集中的商业店铺。2.2 现状建设存在问题2.2.1 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各居民点发展不均衡,建设面貌差异较大 部分居民点存在“空心户”现象。还存在一些村湾集体空巢,进城打工,逐渐在城市定居,农村住宅长年闲置,或者舍去原有宅基地,另辟新的宅基地,土地资源浪费;一部分自然湾规模小,一个自然湾只有一、二十户,甚至几户,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配套,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现场踏勘和对地形图的解读,村域用地分布比较分散,布局比较零乱,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和集中绿地。2.2.2 建筑形式与村民住宅村民住宅多以坡屋顶为主,大部分为两层。宅基地规格凌乱,住宅宅基地与村内道路间的关系不规则,因而在宅基地与道路之间出现了许多闲置的用地。这些用地被用作堆放垃圾或者堆放柴草、石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村庄景观的破坏。住宅建筑大都散乱,错落无序,现状除部分新建住宅外观别致、造型新颖,达到小康型标准外,大部分房屋为建设较早的毛石、红砖、土木结构楼房或一层建筑,房型老化、陈旧,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2.2.3 基础设施配套整个岩山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目前村民饮水还是依靠自家打井取水,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居民点内的生活污水属自然排放的状态,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环境条件较差,环卫设施缺乏。各居民点内公厕、垃圾收运等环卫设施缺乏,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宅前屋后及公共场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2.2.4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种类相对较少,服务半径不能达到要求,公共服务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增加,以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要求。2.2.5 道路交通 村域内大部分村村通道路路幅较窄等级很低。居民点内道路网不完善,断头路较多。宅前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通行;还有一些居民点内部道路尚未硬化,下雨天出行特别不方便。停车照明以及交通警示牌等一些辅助设施基本没有。2.2.6 经济结构及产业发展通过对各项统计资料的分析,该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传统种植业比重较大;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农民收入不够稳定,导致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种植业季节性较强,效率又较低。2.2.7 选矿开采设备简陋,环境污染问题较突出 村域北部的选矿厂,因缺少管理,选址的任意性,开采完成后的复垦工作都没有认真跟进,开采设备简陋,开采力度并不是很高,同时也对周边的村民生活带来较大的环境安全问题。2.2.8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低 目前岩山村总人口有2709人,常用耕地面积1659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61亩/人,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1亩/人),与黄石市人均耕地面积(0.8亩/人)也相差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2.3 村自我建设规划设想1、预留村经济发展用地。2、规划建设便民商店、停车场。3、改善道路状况,整修“村村通”公路,并硬化路面,改善路况。4、居民住房实行宅基地分配模式,家家户户有独立式住宅。5、疏通村域中部的河港,建设集中的灌溉水利设施。2.4 规划策略本次规划立足岩山村现状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与上位规划相协调,从而确定村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岩山村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中部用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产品循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同时劳动力资源也能得到保障。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效率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旧村居住环境的整治、服务设施的配套、道路系统的完善提出规划要求,并对居住用地、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及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1、通过相关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听取村民诉求,切实满足村民发展需求。细致分析上位规划中的关键指标,实现宏观控制要求与微观主动性之间的协调并进;2、以现有山水体系作为村庄布局的空间构架,形成结构良好、环境优美的村庄景观空间形态;3、以用地功能分区和集约化建设为核心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模式,形成节约土地与发挥土地经济效率之间的良性互动;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庄经济发展提供硬件支撑,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5、充分发挥岩山村的自然环境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文、自然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6、通过分期开发的建设模式保障规划的可实施性,在上位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性质框架下,逐步实现村庄整体空间环境和经济实力的提升。3. 村域总体规划3.1 规划总体思路本次规划立足岩山村现状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与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刘仁八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从而确定村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旧村居住环境的整治、服务设施的配套、道路系统的完善提出规划要求,并对居住用地、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及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1、对村庄的空间形态及居住环境的提升,形成形态结构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态农村;2、对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村庄产业结构升级及满足村民的需求服务;3、充分发挥岩山村的自然环境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4、保障规划的可实施性,在土规的用地规模框架下,以分期开发的方式逐步实现环境空间质量的提升。3.2 村庄定位行政级别定位:基层村功能产业定位:刘仁八北部综合发展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以以农、林全面发展和培育新型特色产业为主综合经济型农村。3.3 产业发展规划3.3.1 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通过对岩山村产业现状的仔细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情况。岩山村拥较大面积的林场,中部农田多为平地,局部坡度较大,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发展高产农田。3.3.2 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对村域整体情况的分析,规划将岩山村的产业布局划分为:在村庄东、西部布局生态林种植区,以种植毛竹和松树等用材树木为主,在坡度较缓区域发展水果种植,在村域中部地形坡度较小的片区发展高产农田,以优质稻生产为主;中西部规划农产品循环产业基地;南侧坡度较大的农田作为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以种植花生、芝麻、大豆等。3.4 规模控制3.4.1 村域人口规模控制1 现状人口情况岩山村现状住户690户,总人口2709人,平均每户3.93人。2、规划期末人口预测据当地人口统计数据,岩山村近十年来总人口未有显著变化。自然增长维持在5.5左右,基本没有机械增长。同时,规划考虑由于城镇化的因素,农村人口将逐步减少。根据大冶市总体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如下表:大冶市城镇化水平预测表 年份项目2004年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2020年城镇化水平(%)总人口(万人)89.9893100非农业人口(万人)18.22023253232城镇人口(万人)32.035.0394252.852.8从以上表格可以分析,2010年2020年期间,城市化水平从42%达到52.8%,相当于每年城镇化水平增长率约2.3%,相应的农村人口减少约2.3%。综合以上依据,规划对村域人口进行了预测P=P0(1+N+M)n式中 P规划期末总人口 P0现状人口 N人口自然增长 M人口机械增长 n规划年份P=2709(1-4.5)11=2578综合以上依据,到规划期末村域总人口2578人,685户。 3.4.2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坚决防止产生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和新的一户多宅现象。鼓励集中连片建设,严格限制居民点无序外扩。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村内有空闲地或原有宅基地已达标的,不再安排新增宅基地。农村宅基地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行有偿流转,引导和鼓励翻新旧宅,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根据人口规模,结合湖北省关于村庄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和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村庄用地规模宜按人均90120平方米控制,一般不超过100平方米为宜。撤并扩建村庄,现状人均低于80平方米的可适当调高1015平方米,现状人均在100120平方米之间的可适当调整,人均不宜超过110平方米;现状用地大于120平方米的应调低到120平方米以内。根据大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09年),按照建设节约集约型社会的要求,彻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大冶市建设用地变化特点,确定规划期间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到2010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降到155平方米/人以内,到2020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降到150平方米/人以内。规划考虑到目前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3.84公顷,人均125平方米,远期控制在人均110平方米。3.4.3 土地利用规划本规划村域用地主要由村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组成。其中总建设用地面积为36.52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755.22公顷。在规划建设用地中,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耕地、园地等。村域规划用地统计表类别序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比例(%)人均用地指标(/人)村建设用地1居住用地28.023.54%108.69 2公共设施用地20.25%7.76 3工矿用地10.251.29%39.76 4道路用地6.50.82%25.21 小计36.524.61%141.66 非建设用地5水域4.050.51%15.71 6耕地185.523.43%719.55 7园地15.51.96%60.12 8林地550.1769.49%2134.10 小计755.2295.39%2929.48 总计791.74100.00%3071.14 3.5 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等级自然湾个数中心居民点(人口250人)上肖、胡家湾2 一般居民点(人口250人)烟铺朱、泉口朱、王家桥、刘士湾、港背胡、下胡、岩山庙、下肖、上胡、饶华、西朱山、柯家湾、卫家湾、陈家湾、毛家湾153.5.1 自然湾等级分类 3.5.2 居民点建设整治实施方法 规划的中心居民点,以现状村庄为基础,适度集聚周边地区村民。在治理现有旧村的同时,扩建部分应与现有村庄在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社会关系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般居民点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行“四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和路障)、“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整合“空心户”, 在调查建筑质量和村民建房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保留、治理、拆除的建筑,确定村庄规划界线,不扩大规模和外延,引导有条件的农民逐渐向城镇和中心居民点聚集。 3.5.2 “空心村”、“空心户”闲置民宅利用规划在村庄走访调查中,有不少自然湾存在“人去房留”的空心户现象,还存在一些村湾集体空巢,进城打工,逐渐在城市定居,农村住宅长年闲置,或者舍去原有宅基地,另辟新的宅基地等原因导致这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规划当中合理确定建设范围,严格圈定用地界线,对旧宅基地实行统一规划改造或复耕还田,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建房用地审批制度,所有新建房户必须先拆老房,收回原宅基地,方可批建新房。3.5.3 村庄居民点迁并1、迁并原则 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化需要,遵循节约用地、适当集中的原则; 距村域公共服务中心和主要道路较远,地处偏僻的居民点向中心居民点和主要道路沿线集中; 住宅分布零散的居民点,需向村域发展重点区域集中; 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居民点,向无自然灾害、靠近公共服务中心的区域搬迁; 被迁并的建设用地转变为耕地,以达到“退房还耕”的作用。2、居民点迁并在村庄整治阶段(3-5年)内,重点迁并各个重点发展村周边的零散户,使之向主要发展的自然湾集聚。在远期的建设规划中,考虑村庄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结构,进行部分自然湾的整体迁并。本次规划迁并:重点发展的自然湾周边的零散户、南唐朱(搬迁至烟唐朱湾)、饶家山、刘家屋儿、陈家庄屋(搬迁至上肖湾)。远景迁并:毛家湾(搬迁至上肖湾)3.5.4 村民住宅建设规划1、住宅建筑布局宜通过不同住宅选型,多户连体,移位错列,高低搭配,长短组合,形成富于变化的院落空间。严格控制独立式住宅数量,防止土地浪费。2、新建住宅的朝向与间距应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火要求,间距一般不小于1:1.2。3、农民新建、改建房屋的宅基地(含附属设施)总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住宅一般以3层以下为宜,总高度控制在12米以内,建议一层层高控制在3.6米,二、三层3.3米。4、住宅要尽可能采用适用于本地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坚固耐用,抗震设防,施工简便,组合灵活,富有特色,易于调改,造价经济。5、村庄可按人均1.52平方米的用地标准结合住宅群落规划布置相对集中的绿地,作为村民民主议事、开展和谐组创建设活动、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场所。6、农村住宅要注意抗震措施。首先场地选择要恰当,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段;其次地基要做牢做稳;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屋顶要轻,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建议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3.6 道路系统规划 岩山村域规划村庄道路系统由三级道路构成,即过境公路、乡村道路、一般乡村道路。3.6.1 过境交通村域中部陈铜公路穿过,目前是县道,道路路面宽约6米。根据黄石重点交通规划,武汉至阳新富池一级公路和碧石至军垦二级公路穿过村域中部,路线与陈铜公路重合,规划道路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两边建设退让控制15米。3.6.2 村域内部交通以尽量维持村庄原有道路肌理、尽量不动村民住宅建筑、尽可能少动村民院墙为前提。必要时应打通断头路,保证有效联系。1、规划村域主要道路岩山大道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两侧建设退让控制5米;村村通道路路基宽4.55米,路面宽3.54米,两侧建设退让控制3米;2、以现有道路为基本骨架,以岩山大道和武汉至阳新富池一级公路组织对外交通;3、内部居民点人行小路开通拓宽为机动车水泥路。 3.7 绿地与景观规划岩山村地势复杂,东边多为良田,西边多为山体,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基础和丰富的景观环境元素。规划形成“山、田、园”共生的生态景观框架。规划充分利用村庄宅间绿化以及原有散布的池塘空间形成以小游园为中心绿地,既能提供村民日常生活、交流的绿色开敞空间,又可有力提升村庄环境质量和标识性。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3.7.1 点式绿化点式绿化指集中的公共绿地。规划在村口设置公共绿地,设置一些小品,进一步丰富村庄的空间景观。植物种植上,选用乡土树种,种植模式以乔木为主,也可种植一些果树,进一步丰富空间。3.7.2 线式绿化村庄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的种种模式。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3.7.3 面式绿化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同时结合公共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形成有机体系。3.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8.1 村委会 现状村委会位于村庄中心,能满足服务与村民的需求,本次规划保留现状规模。3.8.2 教育设施 现状沿山村有小学,位于村庄中心,能满足服务与村民的需求,本次规划保留现状规模。3.8.3 卫生医疗设施 现状卫生室位于村庄中心,能满足村民需求,规划保留。3.8.4 文体娱乐设施 根据当地民情,村民喜欢自娱自乐的实际,规划在各个自然湾里面建公共文化综合活动室,并结合公共活动广场设置体育活动场地,布置一些体育器材和篮球场。 3.9 基础设施规划3.9.1 给水规划1、给水水源现状岩山村各居民点都是用自家打水。目前刘仁八镇已经在腰村的邹清水库建了水厂,水源来自邹清水库,岩山村距离邹清水厂较远,规划由油茶园水库供水,在油茶园水库旁建设高位水塔,可以进行自来水覆盖全村。2、给水管网布置村民生活用水量标准采用平均120升/人·日,三产系数取0.15,以上得出,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采用平均130升/人·日。规划给水管网布置形式采用树枝状的形式,沿村庄主干道铺设供水干管,向规划范围内各村庄供水,主要管径采取150mm左右,次要管径采用60100mm,供水区域之高点供水水压不小于0.15MPa。3.9.2 排水规划1、 污水排放岩山村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系统汇入污水干网。粪便汇入三格式化粪池处理,然后排入规划的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排入附近水渠或灌溉农田。或者各户自建沼气池,生活污水进沼气池经发酵处理后排入农田。规划在每个居住组团的下游集中设置至少一处三格化粪池,各家的粪便污水经水冲厕所通过污水管道汇入所在组团的集中化粪池。污水干管采用低边式敷设,污水支管由干管树枝状接出。污水管网主管不小于350MM,支管不小于300MM.2、 雨水排放村庄建设用地的内部根据地块排水方向,在道路的一侧设置雨水明沟,明沟上口宽为0.4米,底部宽0.3米。雨水由自然地形就近排入水体或灌溉水渠。村民住宅用地内除屋面外,均为家庭种植用地(自留地)或透水性铺砌的道路与场院,因此雨水可全量下渗用于表面植被蒸腾或浅表地下水补充。3.9.3 电力规划1、 电网规划现状电力线已通入各户,规划梳理和完善现状线路。2、 管线规划规划调整在屋上通过的电力线,分阶段逐步改建为道路上空,改善村庄环境。3.9.4 广电通讯系统规划电信系统:规划岩山村的电信线路采用沿路架空的形式。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有线电视信号有省、市光缆转输,村委会要设网络接入点。3.9.5 环保环卫规划1、 环境卫生规划岩山村应建立相应的环境卫生系统,使各种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快速、方便。村庄垃圾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垃圾可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填埋、推肥或转运集中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便要防止造成二次污染。至规划期末(2020年)(1)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0%;(2)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率60%以上;(3)道路清扫保洁率60%;(5)水体打涝保洁率60%。2、环卫设施规划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尽量结合村内公共建筑布置,规划建筑面积30平方米左右。垃圾收集点和垃圾箱: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120米,并在适宜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主要在村民住宅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地布置。3.9.6 防灾规划1、 防震规划根据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大冶为地震烈度六度区,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破坏性地震。(1) 规划将各居民点广场等开敞空间作为震时主要疏散场地,将居民点内主要道路作为主要疏散通道。(2)规划重点加强村域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通信、消防等生命线工程作为抗震设防,按七度抗震要求设防。(3) 村庄内所有建筑都必须符合防震要求,应考虑震时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其抗震加固工程应符合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并密切关注北部山体滑坡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2、 防洪防涝规划防洪应与当地水域、农田水利设施统一考虑。规划确定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目前在居民点建设整治过程中,根据场地竖向设计,严格按照规划的雨水排放系统设置管线,使得内部雨水能迅速排出。在山脚设置截洪沟,在雨季可以组织周围山体上汇流下来的雨水进入截洪沟,顺截洪沟的排水走向快速的排入水塘或港渠,从而避免大量雨水汇集到村庄内及道路上,造成村庄内部的洪涝灾害。3、 消防规划(1)消防通道与防火间距 村庄道路规划应保证消防通道平行距离在160米之内,其宽度不小于4.0米,且道路的设置保证消防车可直接到达每个住宅。(2)消防设施结合给水管道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50米,将公共水塘作为消防备用水源。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小于100mm,管网末端消防栓的水压不应小于0.15MPa,流量不应小于15升秒,在管网压力低的地区应建设集中供水增压站。3.10 环境保护规划3.10.1 环境保护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次保护包括两大方面自然环境的保护(水体、山体、基本农田等)和社会环境的保护(住宅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3.10.2 环境保护措施1、 水体环境重点及保护(1)加强水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不得向水体中直接排放生活和生产污水。(2)对于规划范围内的水体应该按照先截污、后清淤、再修复的顺序逐步提高水体水质。(3)村庄内部或临近村庄的水体可结合村庄布局进行景观建设,包括修建水边步道、开辟滨水活动场所、局部设置亲水平台及修整岸边植物等内容。水体护坡宜采用自然护坡、适度采用硬质护砌。严禁在水上建设餐饮、住宅等可能污染水体的建筑。(4)严格控制水产养殖,坚决取缔水产养殖网箱,逐步减少养殖面积和养殖总量,推广生态养殖方法,进行科学合理混养。2、山体环境保护(1)增加投入,抓好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建设。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分析村庄基本情况,出台相关的林业发展对策,理顺融资机制,增加林业投入。按照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抓好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的发展。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3)进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