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阅读 悦读——略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
资源ID:2537311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精美教学论文范文 阅读 悦读——略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阅读 悦读略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使“阅读”成为一种“悦读”,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并尝试解决问题,促进知识、能力、习惯和情感等方面的整合化。【关键词 】: 内驱力 读书人 读书乐 读书果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六年级不少于150万字。”新大纲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并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这无疑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而提出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使“阅读”成为一种“悦读”,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并尝试解决问题,促进知识、能力、习惯和情感等方面的整合化。因此,我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一个愉快的读书人,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一、激发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利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白雪公主后,教师可介绍格林童话选。结合课堂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内驱力被调动起来,阅读注意力就会提高,理解和记忆也会随之增强。每堂语文课下课前两分钟我都要跟学生进行对话:你们喜欢看什么书;为什么喜欢;说一说书中你喜欢的人物,你能当众讲一讲书中的故事吗这样学生就会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深深吸引,因此一到课间,就随处可见学生非常投入地阅读的身影。还利用早读课五分钟时间读一段名著,读到精彩处早读课下,此时“急知下文”已成了学生最强烈的精神需求,纷纷借阅,这本书快读完时,另一本书又接着开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心灵火花被点燃,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调动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二、教给阅读的方法。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如何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3、领悟读书要求。要求:(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大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2)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5、学会写读后心得。我们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而且要求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不仅记下文章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还要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积累了许多知识,大大提高了语文素养。三、体验读书乐班级的书香来自各种有益、有趣的阅读活动,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乐于与他人交流,交流时感觉到与他人的差距,促其阅读,促其积累,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班级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评选规则如下:1、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及正确率,任抽一篇当众阅读;2、比一比看谁说的书名多;3、能当众讲一段书中的故事。没被评上的也可申请当选“读书小星星”,只要具备以下条件:1、每周阅读一本有益的书;2、在你阅读的书中任抽一篇能正确、连贯地读给同学听。条件具备了可奖励一只鲜艳的“读书星球”,即彩色贴纸,并标上“读书小星星”,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品尝到读书无比快乐。四、展示读书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广泛地阅读,还要重视对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功能。为了保持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特地开辟一块墙报阵地,展示“读书大王的风采”,没被评上的家长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决心争当下期“读书大王”。对学生不仅让他们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还应该让他们接触身边的生活,引导他们阅读感兴趣的报刊,教给他们做手抄报的方法,评出优秀的“小编辑”;在班会上举行优秀手抄报展览、生活知识问答、讲述自编童话故事、颁发“讲故事小高手”喜报;组织学生到其他年级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使每个学生都能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自由航行,自由想象,在理解、记忆、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只要学生一步步攀登这“阶梯”,去书海中自由地遨游,就会拿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