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七级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2533242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华师大版数学七级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doc
从生活中抽象 在数学中升华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节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第5节线段的长短比较。本他的特点是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本节课一开始便从学生熟悉的小狗、小猫见到食物后沿直线运动入手,直观地让学生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紧跟着提问是小狗跑的远还是小猫跑的远引出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比较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怎样比较等,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二、学习方式 1、学习方法(1) 借助有趣的情景,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借助情景,提出线段比较的意义。(3) 通过学习动手、动脑、交流,学会怎样利用圆规去比较线段的大小。 2、学习倾向 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感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脑思考。三、学习任务 1、认知起点 (1)线段 (2)怎样度量线段线段的中点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比较线段的性质 2、掌握概念四、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的情景,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知道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等概念。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 难点:怎样用直尺和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1)情景猫看见鱼的运动,小狗看见骨头的运动。(电脑投影动画)提问:“小猫、小狗为什么都选择直线?”注:这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 情景一个人过马路到对面的商店去,但没有走人行道。(显示图片)提问: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有走人行道? 注:引导学生总结、记忆观看图片,回答怎样去比较 ,进行交流探讨、实验操作,从而得出线段的性质,并板书。 (2)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A B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利用情景继续提问:小狗跑得远,还是小猫跑得远? 小狗 小猫 注:教师的提问用来引出比较线段的长短,鼓励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活动:可用度量的方法比较;使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同侧比较;还可用圆规比较。(4)游戏活动: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棍放在桌子上,有的横着放,有的竖着放,让学生观察桌上的小木棍,哪根最长,哪根最短,学生活动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刚才能不能准确猜出小木棍的长短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就可以知道啊根小棍长,哪根小棍短?请同桌的同学借助你们手中的小棍找找用什么方法就可以准确比较它们的长短呢?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理解 、记忆、书面练习、共同小结。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注:引导利用前面的观察,提炼出一般线段的比较方法。指导、板书:1、如图,比较线段AB与AB的长短。方法 :可通过测量。 可将A与A重合,在线段AB的同侧。若B点落在AB上,则AB<AB;若B点落在AB的延长线上,则AB>AB;若B点与B点重合,则AB=AB。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与已知线段相等。如图MN为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长线段与已知线段MN相等吗? 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会画即可,不要求推理证明。 解:如图,我们可以先画射线AB,然后用圆规量出线段MN的长,再在射线AB上截取AC=MN,线段AC就是所要画的线段。4、利用折纸,探索线段的中点。指导、板书:如图:O在AB上,且OA=OB,则点O叫做AB的中点。(即: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注: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图形和相应数量关系之间建立熟练的联系,即由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可以得出AO=BO=1/2AB,OA+OB=AB。强调: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5、随堂练习 观察右图中的几条线段,估计以下,哪一条最长,哪一条最短? 在一张透明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在一起,那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是_。ba 观察下列一组图形,分别比较a、b的长短,再用刻度尺量一直,看看你的观察是否正确。b 6、小结:(指导、巡视,共同小结)(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2)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3) O为线段AB的中点,则AO=BO=1/2AB。 7、作业:P150.3、4。 课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用生活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课堂表现再一次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论取代传统教学中那些落后的观念,让学生个体各种潜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只有当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