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影子银行的“最强大脑”分析.doc

    • 资源ID:2532724       资源大小:100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影子银行的“最强大脑”分析.doc

    关于影子银行的“最强大脑”分析研究结论1、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崛起极大改变了货币数量论所描述的流动性创生机制,表外资产的信用链条无限制地拉长,并未引起货币供给量的相应增加,此时作为后验指标的货币乘数也随之失效。2、影子银行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服务于实体经济或者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业务体系,称为影子银行(实体支持类);二是服务于资本市场专门用于二级市场交易的传统业务体系,称为影子银行(金融交易类);三是衍生品体系所承载的流动性,称为影子银行(杠杆放大类)。3、我们分别测算出了影子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存量余额:至2012年底,影子银行的存量余额为301>.30万亿元;影子银行的存量余额为22.34万亿元。4、在影子银行总规模扩张过程中,其基础货币来源和货币乘数均与商业银行有很大不同:影子银行的基础货币可以来源于金融市场,如发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短期融资券、票据等等,而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影子银行信用扩张的货币乘数远大于商业银行,并且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不受存贷比限制。5、影子银行信用扩张能力极强。由于没有类似法定存款准备金、贷存比率等条件的约束,理论上讲,影子银行体系可以通过类似“贷款-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无限制的进行信用扩张。即便考虑到影子银行在加杠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留存权益资金以及部分的现金漏损,影子银行的扩张能力也是非常大的。6、信用创造了货币而非货币创造了信用,这一点是理解现代金融体系中流动性的关键。风险提示:国内“影子银行”治理、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上升等。我们给予全球视角对影子银行体系概念范畴和一般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指出,就宏观流动性而言,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崛起极大改变了货币数量论所描述的流动性创生机制,表外资产的信用链条无限制地拉长,并未引起货币供给量的相应增加,此时作为后验指标的货币乘数也随之失效。目前我国基本没有纯粹的影子银行机构,很多机构都涉足了影子银行业务活动,成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对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分类的时候,并不能 简单套用FED的三分法。若我们以影子银行体系提供资金的最终投向为标准,结合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划分,可将影子银行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服务于实 体经济或者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业务体系(信托贷款及租赁、委托贷款、非金融企业债券(包括实体经济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等)、未贴现的 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同业代付、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称为影子银行(实体支持类);二是服务于资本市场专门用于二级市场交易的传 统业务体系(非贷款类信托、银行理财产品、买入返售、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管、证券公司资管),称为影子银行(金融交易类);三是衍生品体系所承 载的流动性(利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称为影子银行(杠杆放大类)。我们测算出了影子银行的存量余额,至2012年底为30.30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6.00万亿元、信托贷款2.97万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 6.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券7.67万亿元、同业代付2.89万亿元、非金融股票融资3.33万亿元、融资租赁0.61万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0.59万亿元。若将影子银行各项相加总量为25.36万亿元,显然高估了影子银行的总量。对影子银行各项构成进行交叉持有的加权处理后测算出了影 子银行的存量,至2012年底影子银行的总规模为22.34万亿元。影子银行体系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点:1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可以在实现了同样信用扩张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率。我国现实操作中,表现为商业银行为规避贷存比约束等,通过同业代付,或者从一级市场购买债券等渠道一方面实现了信用创造,一方面降低了贷存比率。2影子银行体系在没有进行类商业银行“贷款-存款”货币扩张过程时,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指标是不受任何影响的。一旦影子银行体系出现了类商业银行货币扩张的信用扩张过程,一定会面临的情况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创造规模大幅高于以前与货币供给规模显著下降同时存在。此时,M2指标的指示性作用将显著下降。3由于没有类似法定存款准备金、贷存比率等条件的约束,理论上讲,影子银行体系可以通过类似“贷款-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无限制的进行信用扩张。即便考虑到影子银行在加杠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留存权益资金以及部分的现金漏损,影子银行的扩张能力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加约束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大幅上升。一、影子银行的概念范畴 1. 影子银行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影子银行(Shadow Bank)是一个很新但影响很广的金融概念,伴随着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被创造和推广开来。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执行 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这一概念出现后,被 广泛地引用和阐发。但至今仍缺乏全面和权威的精确定义。2. 狭义及广义的影子银行概念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一样,是一种信用中介(credit intermediation),其在经济体系中提供三种转化: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从而将全社会的借款人和融资人联系起来,但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而是以与现代金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各种金融工具形式出现。影子银行概念的核心是:充当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融资中介的职能,却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其一,说明其“银行”特性,其二,说明其“影子”特性,这一特性从表面上看是不能接受存款,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不接受官方的监管,因此也无法享受官方的保护。但是,由于对“信用中介”一词的内涵及口径不同,导致了狭义及广义的影子银行概念。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从事的是债权型融资而非股权型融资,所以,狭义上的影子银行指从事债权类业务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将股权投资也算上的话,那么像PE、VC、投资基金等机构就将纳入广义的影子银行范畴。纽约大学的“末日教授”鲁宾就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包括证券经纪自营商、对冲基金、私人股本集团、结构投资工具和渠道、货币市场基金以及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可见,如果按照广义的影子银行定义,几乎可以将绝大部分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活动都划归到影子银行的范畴。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金融自由化改革以来,欧美国家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的边界日益模糊,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结构化投资工具等都同时参与到股权与债权 活动中,甚至商业银行也开始了混业经营。如果商业银行这一概念自身都难以界定清楚的话,那么影子银行作为其对立面,就更难界定了。因此有必要对影子银行的 层次进行细分,以全面把握影子银行的特点和形成的系统性风险。本研究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基本采取狭义概念,不讨论PE、VC、投资基金等这类纯股权投资机构。3. 影子银行的三个层面:机构、业务与工具影子银行的统计口径多种多样,争议也较多,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如前所述的广义和狭义之分;第二是影子银行概念包含多种层面,即机构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工具层面,若指向不清就容易混淆。如之前伯南克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就是从机构层面进行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类金融实体不仅表现为独立机构,也可以是机构的某个业务部门。业务活动层面是指将影子银行定义为一种金融活动或融资安排,采用这个层面定义影子银行,边界最为清晰,最能把握实质。工具层面是指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某类金融工具或产品,比如MBS、CDS等。机构、业务和工具三者是密不可分而又相互区别的,首先,并非只有影子银行机构才从事影子银行活动,在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也往往具有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部门或条线,事实上,从国际和国内的实践来看,很多影子银行业务都是由商业银行发起、主导或者提供信用及流动性支持的。其次,也并非某些所谓的影子银行机构从事的都是影子银行业务,比如投资银行从事的证券经纪业务、股票承销业务,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子银行业务。事实上,纯粹意义上的影子银行机构是非常少的。最后,并不是只有影子银行才使用MBS、CDS等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自身也在大量使用。可以看出,影子银行的多个层面联系,形成一个系统,所以将其定义为一个影子银行体系更为准确。2010年,英格兰银行就是从这个角度,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信用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以美国为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5个大类组成:其一,市场型金融公司,如独立金融公司、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各类私人信用贷款机构等;其 二,结构化投资工具、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通道等;其三,由投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多种机构参与的证券化安排;其四,经纪人和做市商所从事 的融资、融券活动,以及第三方支付的隔夜回购等;其五,银行之外的各类支付、结算和清算便利。4. 影子银行演进的四阶段及特点尽管影子银行的概念出现仅仅5年,影子银行的存在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甚至可以说,影子银行的历史与商业银行一样长。以美国为例,可以将影子银行 (此处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参照美联储纽约分行的划分,Zoltan Pozsar, etc., 2012)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0年以前,影子银行形态主要是传统的信托公司,规模较小,业务活动也相对简单。第二个阶段,1970-1980 年间,特征是金融脱媒。伴随着放松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逐步兴起,金融公司、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及证券化的贷款迅速增加,商业票据、欧洲债券以及垃圾债券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影子银行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仍然占据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1980-2000年间,特征是资产证券化。这个时期,金融部门核心的工作就是将非市场化的资产转 换为市场化的证券。住房抵押贷款及以后的自助贷款和信用卡应收账款,被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上买卖。银行和存贷机构提供系列服务,比如发行、服务、持有以 及贷款分配,其贷款被分销给不同的影子银行机构和大众所持有,影子银行渗入到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第四个阶段从上世纪末开始,特征是高度证券化基础上的交易衍生化。标志是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 法,分业经营退出历史舞台,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的边界彻底被打破,纷纷经营起形形色色的影子业务。更重要的是,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 球化,大量衍生工具如CDS、CDO被疯狂创造并卖到全世界投资者手中,交易呈几何数量暴增,对冲基金、结构化投资实体等影子银行大行其道。到金融危机以 前,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已经超越了传统商业银行。根据克鲁格曼的统计,2007年初,在金融工具方面,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结构化投资工具、拍卖利 率证券、可选择偿还债券和活期可变利率票据等的资产规模高达2.2万亿美元,通过第三方回购隔夜融资资产为2.5万亿美元,对冲基金持有的资产高达1.8 万亿美元,五大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了4万亿美元,整个影子银行系统的资产规模高达10.5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五大银行控股公司的资产总 额刚刚超过6万亿美元,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约为10万亿美元。纵观美国二战以后金融机构总资产的变化情况,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迅速,1990年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总资产首次超过了商 业银行,1994年影子银行的总资产超过了商业银行,继而又于1999年超过了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尽管2007年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有所下 降,但目前在金融体系中仍居于首位,至2013年9月,影子银行总资产为20.94万亿美元,远高于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18.99万亿美元和商业银行的 15.78万亿美元。这与我们在流动性经济学第二篇:金钱不眠中所指出的美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保持了高度一致。二、影子银行业务的一般特点 1. 典型“三高”影子银行业务具有典型的“三高”特点:高风险偏好、高杠杆率、高期限错配。高风险偏好是指,影子银行由于不受节制的盈利冲动,往往偏好于高信用风险、低流动性的长期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往往是传统商业银行不愿意或不能涉足的,比如次级抵押债券,垃圾债券, CDO等。高杠杆率有两种含义,一是资本的杠杆率高,即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其总资产与净资本的比率很高,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的资本杠杆率在破产前的峰 值分别达到了33.5倍和30.7倍,其他投行也在30倍以上,而商业银行一般在10倍左右。二是大量利用衍生产品进行高杠杆交易,比如购买 CDS,CDO等高杠杆产品。以CDS为例,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07年底,CDS 全球市值最少为45 万亿美元,最多可能为62 万亿,是其基础资产的几十甚至上百倍。美国国际集团(AIG)作为全球最大保险公司,就是在CDS 上投资出现巨亏,不得不实行国有化。高期限错配,即借短投长,是影子银行的核心盈利模式之一,使得流动性风险成为其内生性风险。2. 较少监管影子银行从事高风险、高杠杆、高错配的金融业务,但却受到较少的监管,获得与银行相当的收益却不承担银行的成本,这是典型的监管套利,导致金融体系风险积累。需要指出的是,影子银行并非完全不受监管,除了金融危机之前的对冲基金以外,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共同基金这些影子银行机构都是受到监管的,只是不受监管当局对于银行业那样严格的监管。这意味着影子银行无需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费,也无需计提贷款拨备,无需进行大量的信息披露,从而使得其经营成本降到最低,利润最大化。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规避监管的同时也意味着影子银行处于国家金融安全网保护之外,无法受到央行最后贷款人或贴现窗口的流动性支持,投资人无法享受存款保险的保护,这也是影子银行的阿喀琉斯之踵。2008年金融危机中,高盛、摩根斯坦利作为美国5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都申请转变成为了金融控股公司,其核心就是要纳入到国家金融安全网的保护之 下,重塑公众信心。对政府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具有道德风险的做法,实际上在鼓励影子银行去冒险。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恐怕也是最好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已经成为危机之后各方共识。2010年11月,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特纳表示,目前的多数应对措施只针对银行机 构,导致“影子银行”不受监管,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处理“影子银行”问题是全球监管者的“根本性失败”之一。在英国,对冲基金的管理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监 管,包括需要一定从事资产管理的资本和遵守行为准则。美国2009年公布的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要求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都必须在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登记,并向监管机构披露更多有关其资产和杠杆使用的信息。方案强调要建立针对诸如CDS等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全面监管、保护和 披露框架。原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必须把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和其他大型复杂的机构纳入其中。2010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和时任银监会 主席刘明康也公开提出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3. 透明度低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透明度很低。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通过场外交易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这对监管当局和投资人都形成了信息“黑箱”,也助长了其冒险的激进行为。4. 批发运作影子银行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零售的服务模式,采取了类似打包、捆绑、组合的批发销售模式。影子银行不能像传统的商业银行吸收公众存款以获得融资,因 此通过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票据、ABCP等货币市场工具或进行回购交易以获得融资,有时也向证券借贷公司、养老金及保险公司等中长期投资者发行中期票据 及债券,使用的工具大多为批发性融资工具。同时,影子银行的投资一般通过证券市场或者场外衍生产品市场进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高于商业银行。5. 风险传染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影子银行的业务链显得更为复杂。传统银行的中介业务一般在一家银行内部进行,但影子银行往往透过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复 杂的业务流程来进行融资活动,将有风险的诸如次级抵押贷款的长期债务转化为看似无风险的、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复杂流程将各类影子银行编织成了一个网络, 一旦出现问题,风险迅速传染,不仅影响到影子银行自身,而且影响到正规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将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资金来源)-贷款(持有到期)的模式转换为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贷款过程,从转换过程来看,其将中长期、低流动性、高风险的贷款变成了短期、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重要的是货币市场基金拥有更加稳定的资产净值(NAV)。三、影子银行体系的国际图景在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lity Board,FSB)2012年11月18日发布的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2012中,对20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国、中 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元区的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初步统计,样本国 家和地区GDP占全球的86%,金融市场资产占全球的90%。统计中使用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作为影子银行资产估计的保守代理指标,将全部金融机构去掉中央银 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国有金融机构即为其他金融机构。以美国为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共同基金、封闭式基金、GSE(联邦住房贷款银 行、房利美、房地美、Farmer Mac、金融公司、学生贷款协会等)、GSE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池(房利美、房地美、Farmer Mac等)、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证券经纪和交易商、投资公司(对子公司投资、证券借贷再投资担保的保管账户、联邦储备贷款设施、私人或公共投 资项目基金)、金融控股公司。全球范围内影子银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 商业银行霸主地位稳固若按照金融机构进行划分,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机构中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总资产130.23万亿美元,占GDP的 217.73%,是影子银行总资产的1.95倍。从2002-2011年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总量对比来看,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 间接融资体系,基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广义货币量的传统货币分析方法仍然有效,同时正如我们在流动性经济学第二篇:金钱不眠中所指出的,信用货币的 扩张远超出实体经济的增长,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与GDP之比逐年上升,尽管2010年和2011年有所回落,但目前资产总量扩张趋势并未改变。2. 影子银行增长速度趋缓若将全部金融机构的资产都考虑在内,按照FBS的分类方法,全部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国有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 机构(即影子银行),从总资产存量来看,至2011年底央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国有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20.43万亿美元、 130.23万亿美元、42.90万亿美元、12.49 万亿美元、66.61万亿美元,而从各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来看,至2011年分别为7.49%、47.76%、15.74%、4.58%、24.43%。 从2002年以来资产总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十年中各金融机构资产总量保持了扩张趋势。就各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的变化趋势而言,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国有金 融机构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商业银行占比在2008年达到峰值49.08%,2009-2010年略有回落,2011年反弹至47.76%;影子银行体系 2007年达到峰值27.73%,继而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24.43%;央行占比在2007年及以后的占比重增长迅速,有效弥补了其他金融机构资产扩 张乏力带来的流动性缺口,与此同时又向全球市场注入了大量的货币流动性。(参见流动性经济学之一:绑架央行)以200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美国次贷危机前与危机后时期,对比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尽管两者在危机后的增速均有大幅下降,影子银 行仍具有比较优势,其2002-200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5%,优于商业银行的15.74%的增速;2008-2011年影子银行年均复合增长率 为3.92%,仍高于商业银行3.29%的增速。3. 影子银行版图四分天下对于各国影子银行总资产占比,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绝对优势,至2011年底,美国影子银行总资产达23万亿美元,占21个 国家和地区全部影子银行资产的35%,占比较2005年的44%有所下降;欧元区影子银行总资产22万亿美元,占比为33%,较2005年的31%略有上 升;英国占比13%,较2005年的9%大幅上升;日本占比6%,较2005年的7%略有下降。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占比从2005年的91%下降为2011 年的87%,总体而言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子银行游戏中仍是绝对主力。新兴市场影子银行发展迅速,但总资产存量较少,占比均处于较低的边缘区域,至2011年 底,韩国、巴西、香港、新加坡、中国(FSB显然低估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存量总资产,关于中国影子银行的分类、特点和总资产的测算将在下篇报告中全面展 开。)、印度占比仅为2%、2%、2%、1%、1%、1%。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为资本全球化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危机后全球央行的加入使得弹药库的供给约束彻底消失,无限量的供应使得广义 套息资本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通过影子银行衍生产品的放大,资金潮涌足以将任何一个国家推向泡沫的巅峰,亦可将其坠入危机的深渊。全球错综复杂的债务关 系又将各个国家捆绑在一起,周期性波动的叠加使世界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4. 三种形态构成复杂体系以美国为例,影子银行体系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形态:政府资助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和外部银行体系(Zoltan Pozsar, etc., 2012)。政府资助的影子银行体系政府资助的影子银行体系(GSEs)主要包括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s,成立于1932年)、房利美(Fannie Mac,成立于1938年)、房地美(Freddie Mac)。GSEs极大改变了商业银行以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FHLBs提供贷款组合,房利美和房地美将转化为证券化资产。与商业银行体系类似,GSEs通过期限错配投资于贷款和证券,与商业银行体系不同的是,GSEs不吸收存款,而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向货币市场投资 者发行短期和长期的机构债务证券筹资,这些投资者有MMFs 、现金投资者(如固定收益共同基金)等,显然,GSEs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均是批发融资的市场模式。从下图“资产”和“资金”流动图中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首先,由FHLBs 购买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公司提供的长期抵押贷款,建立贷款池;之后由房利美和房地美通过信用保险转移或者转换信用风险,再证券化银行的贷款并发行,最后 由半官方的SIVs 通过GSEs保留的投资组合实现期限转换。过去的30 余年里,此4 项技术在银行和非银行的信贷中介和融资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并在全球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在更广泛的贷款中运用,从根本上将以银行为基础的“发放一持有”的信用 中介过程变为以证券化为基础的“发放一分销”的信用中介过程。政府主办的影子银行体系并不直接参与贷款发放,只参与证券化贷款和融资。这些机构通过证券化参与了银行贷款资产的信用、期限和流动性的转化,但在统计上并未归为银行之列,同时亦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且没有最后贷款人,因此被归类为影子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是指由所有在金融控股公司(FHCs)控制下的银行、金融公司、经纪交易商和资产管理公司及其表内表外业务结成的全球化网络信用中介体系。大型银行运营模式的改变是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型银行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发放一持有”的低ROE模式,转化成为“发放一分销”的高ROE模式,或者通过表外资产管理载体持有证券化的贷款。银行从信用风险集中、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存款、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市场风险集中、以批发资金为来源、收取佣金获得收入。大型银行通过收购经纪商和资产管理公司就可以将传统持有到期、赚取利差的模式转换成更有利可图的创造并发行证券、收取佣金的模式。内部影子银行体系按不同功能将传统银行发放贷款的过程分解为不同步骤,按不同风险和期限将贷款池分档,由FHCs表内或表外的附属机构以最少的资本 加以完成。由于大部分的FHCs是全球性的,这些业务一般都在法律管辖较少的地区进行,例如:贷款的集中、仓储和证券化一般都在纽约进行,而最终产品的资 金来源则来自伦敦或其他离岸金融中心。通过表外证券化和资产管理技术的一系列应用,拥有金融控股附属公司的银行就能以更少的资本发放更多的贷款,大大提高 了银行的ROE。2000年以后,全球主要商业银行ROE均处于大幅上升的趋势,其背后是杠杆率的不断攀升,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均遭受沉重打击,瑞士银行 2008年的ROE一度达到-67.02%。JP摩根、汇丰和富国在危机中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均是要以在2007年之前压低杠杆率降低 ROE为代价的。内部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附属银行发放贷款;附属经纪和交易商设立的表外管道进行贷款仓储、积累管道从货币市场和银行获得流动性资金; 附属经纪和交易商将贷款从表外管道转移到破产隔离的SPV,对贷款进行证券化;从货币市场和银行,为FHCs资产管理子公司设立的、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表 外中介(如SIV)中最安全的结构化信用资产融资。由FHCs的银行、证券经纪和交易商、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各附属机构下设的表外结构或实体等组成的网络,不再只是银行可以向实体经济贷款,提供不间断 的流动性,也能在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银行附属机构直接参与FHCs的贷款发放,其间接参与的业务范围更广。当参与贷款仓储、加工以及结构 化信用证券的分配与融资的附属机构及其表外影子银行在批发资金市场上融资出现困难时,银行附属机构充当着FHCs内部影子银行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尽管 事实上FHCs的信用中介过程除银行以外至少还需要4 个实体,但除了附属的商业银行,其他附属机构及其下设的表外载体都没有进入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和政府的存款负债保险保护制度。银行、经纪交易商、资产管理 公司和影子银行机构之间形成的共生关系使借贷成为贷款发放者、SIV和ABS投资者的一种资本高效、收费可观和高股权收益率的业务。在此过程中的资本充足 性严重依赖全球批发资金市场和债券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任何市场流动性的瘫痪都可能在一夜之间使资本充足变为资本不足,从而引发系统性危机。外部影子银行体系外部影子银行体系是由多元化经营的经纪交易商(DBDs,超大型投资银行)以及独立的金融公司、有限目的金融公司(LPFCs)及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独立、专业化的非银行中介机构结成的全球化网络信用中介体系。与内部影子银行体系相似,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资产负债网络,贷款的发放、仓储和证券化主要在美国进行,结构化信用资产的期限转化和资 金来源一般来自英国、欧洲和其他离岸金融中心。与内部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套利的产品不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更多的是纵向整合产品,从专业化中获取收益。在过 去十多年中,为有效复制金融控股公司基于市场的贷款模式,致力于纵向整合证券化业务(从贷款发放到融资)的DBDs 收购了金融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由于没有杠杆限制,危机前美国的5 大DBDs 集团以比FHCs 高出很多倍的杠杆开展此业务,同时也获得了远高于一般商业银行的ROE。DBDs与FHCs的运作过程基本相似,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由于没有附属的商业银行,DBDs发放的贷款来自附属的行业贷款公司(ILC)和联邦 储蓄银行(FSB)及其附属金融公司;由于贷款仓储需要大量资金,DBDs 通常将贷款仓储功能外包给具有大量存款基础的FHCS和欧洲商业银行;在信用链条的末端,DBDs 没有证券套利管道和结构化投资载体,但有内部的信用对冲基金、交易账簿和Repo 管道,因此,DBDs 比FHCS更依赖Repo市场,FHCs相对平均地以CP 、ABCP、MTNs和Repo方式融资,DBDs对Repo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因为他们通过交易账簿为贷款池、结构化信用资产、ABS 和ABS CDO的证券化管道融资;DBDs 不发放信用卡贷款(FHCs的专属领域),也很少发放合格抵押贷款、FFELP 学生贷款和SBA 贷款,更多地发行次级和不合格抵押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和杠杆贷款。以上描述的是最简单、最短的信用中介链条形式下GSEs、FHCs 和DBDs 的运作过程。实践中,这些过程往往会因为对未售完/不可出售的ABS进行仓储、加工和分配成为资产支持证券担保债务(ABS CDOs)涉及更多步骤而被延长。四、有多少债可以重来:基于中、美、日、德的比较目前诸多研究大量使用M2/GDP来描述和刻画金融深化的程度,进一步分析货币供给总量相对于产出是否在能够保持稳定物价的正常范围之内,而对于国 别之间的比较,此种方法恐有失偏颇,一方面从统计口径而言,各国M2的统计范围不尽相同(表4);另一方面从对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来看,居民、非金融企业 和政府的负债是形成M2增量的主要原因,亦是形成供给和刺激需求的原始动力。因此,我们在以下的总量分析中将使用非金融机构部门的总负债/GDP来对比各 国的总体负债情况。一般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将国内分为四个部门: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含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考虑到流动性分析中货币本身的重要性,我们将创造基础 货币的中央银行单独作为一个部门分析,那么就形成了五个部门: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进而划分为两大类:实体经济部门(居民、非金 融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债务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的通道,无论是直接融资体系还是间接融资体系,其资金的环流总是起于 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体系或影子银行体系层层信用创造链条传导至企业部门、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见图20、图22)。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量则反映了金融 机构部门对实体经济部门提供的全部流动性支撑,从债务与GDP的比例来看,负债形成资产,资产对应每年产出的GDP,这就是宏观中一般的存量-流量关系的 一般逻辑。就债务水平而言,这是一个只有更高没有最高的时代。独立战争后的1790年美国国债略高于7500万美元,债务与GDP之比约为30%,至2012 年底美国政府债务高达14.57万亿,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为91.86%,而国内非金融机构负债与GDP之比为252.76%(图22),如果说美国尚 可以通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收取铸币税从而增加国内非金融机构总债务水平,而日本在此方面也算的上是世界的一朵奇葩,至2012年底国内非金融机构部 门总债务与GDP占比高达470.26%(图23),高企的负债、老龄的人口、封闭的国家、固执的文化,要么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下一个债务危机的爆发点,要 么在通缩的阴影下逐渐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德国的总体情况较为稳定,2006-2007年有所下降,至2012年国内非金融机构总债务与GDP之比221.74%(图24)。我国在2003-2008年债务扩张与GDP的增长基本保持了同步,国内非金融机构总债务与GDP之比稳中略有下降,2009年以来随着刺激经济计 划的逐步推进,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负债快速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一直延续至2012年,至2012年底我国国内非金融机构总债务与GDP之比上升为 197.92%(图25)。2010年以来,非金融机构负债的快速增加并未引起M2的相应较快增加,这正是影子银行快速崛起的结果。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债务链条的拉长使得债务总量统计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部分,一是各部门间相互持有的负债,如居民部门持有政府部门的负债,二是同一部 门的负债总量也存在重复计算的现象,如国内国有企业将银行贷款发放委托贷款给其他企业等。因此,必须将各部门的负债加以具体测算,这也是我们后期需要做的 重要工作。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融资支持的影子银行体系加以详细分析。五、中国影子银行的一般形态及分类对“影子银行”的关注2009年就出现在银监会的工作年报中,2011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将影子银行风险列为银行业2011年三大 主要风险之一(其余两个是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2012年,在银监会的监管任务部署中,影子银行再次被列为与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理财业务并列的四 大重点监管领域。银监会2011年工作年报中,有14次提到“影子银行”,明确指出要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测和监管,列出专栏分析和定义,并划分了 影子银行的范围。银监会认为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 系,不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也就是说,银监会是从机构层面来定义影子银行,认为自己监管的机构都不属于这个范畴,其视野范围中的“影子银行”主要是小 额贷款、典当、担保等准金融机构及民间借贷。显然,这种监测和划分方法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恐无法反映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就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来说,从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社会融资总量存量各项占比无疑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本外币贷款占 比下降明显,由2012年初的89.23%降至2013年2月的69.21%;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承兑银行汇票、企业债券占比显著上升,而股市融资功 能经十余年发展居然低于融资总量的平均增速,占比由2012年初的4.39%降至2013年11月的3.07%,是在融资总量中除银行本外币贷款外唯一占 比下降的组成部分(图26)。总体而言,非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快速增长必然导致银子银行体系的逐渐发展。正如我们在上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影子银行是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信用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而金融工具本身正是影子银行发展的镜像。目前我国基本没有纯粹的影子银行机构,很多机构都涉足了影子银行业务活动,成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对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分类的时候,并不能 简单套用FED的三分法:政府资助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和外部银行体系,其划分方法是给予高度发达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而国内目前并不具备这些 条件。若我们以影子银行体系提供资金的最终投向为标准,结合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划分,可将影子银行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一 是服务于实体经济或者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业务体系(信托贷款及租赁、委托贷款、非金融企业债券(包括实体经济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 等)、未贴现的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同业代付、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称为影子银行(实体支持类);二是服务于资本市场专门用于二 级市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影子银行的“最强大脑”分析.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