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并举的古代汉语教学.doc
-
资源ID:2532479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并举的古代汉语教学.doc
关于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并举的古代汉语教学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古代 板书 多媒体 现代技术论文摘要在古代汉语的教育教学中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出现,特别是电脑和光盘技术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类设备的大容量、直观性和多功能性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可能性。光盘的大容量几乎可以储存所有的教学内容并体现所有的教学要求,发挥语言课本所无法发挥的作用。语言总是在现实中使用的,也只有在现实环境中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储存现实环境,使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直观性同时带来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电脑,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目的和要求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占代汉语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信息量小、学习速度慢,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等。充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会给古代汉语教学带诸多益处。例如,古代汉语的文字教学,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会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教学印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如在讲授汉字的起源、“六书”、汉字的形体演变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文字的甲骨文、篆书、隶书形体扫描在电脑中,在多媒体中播放出来,使学生对汉字的性质属性和形体演变产生深刻的印象和透彻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相比较,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文选毕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难以充分展示占代汉语的全部而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大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技术是融文字、声音、图象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秦古文中经常出现鼎、鼐、爵、豆、笾等器物,仅靠语言的描述,往往会产生“一千个人眼里有千个哈姆莱特”的后果。而如果将这些器物精美的图片诉诸:视觉,再加上简洁的说明,那么学生对这些器物形制、大小、功用会有深刻的了解。“宫、商、角、徵、羽”是古人对五音的称呼,靠语言的叙述,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使人如坠云里雾里。而将其诉诸听觉时,这些枯燥无味的字眼就变成了灵动的乐符飞舞在耳边,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纸质原版古籍缺乏的状态下,扫描古籍片段,直观地再现古籍原貌,不仅使学生能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古籍的原貌,了解占籍版本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利用未经断句标点的古籍进行句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理解能力。应充分利用版和网上的古籍资源(如电子版四库全书,其内容极为丰富,包罗了乾隆以前四部范围内的我国古代重要著作),进行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可以”的古今差异,完全可以利用电子古籍的检索功能,直接调印出备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穷尽性地,展现其意义的演变过程(词汇化的过程),从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这些与古代汉语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电子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可以“培养他们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古代汉语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和支持”。古代汉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陆国内一些著名的中习网站,如“网站”(http:wwwguoxuecom)、“国学数典论坛”(http:bbsgxsdcomCn)、“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el1)、“北大中文论坛”(http:wwwpkucnCOm),等等。将现代科技引入古汉语课堂,让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诚然,现代教育技术为古代汉语教学带来很多便利,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传统板书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意义上,板书即黑板字、板图即黑板画,这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板书、板画虽常不被注意,似乎算不什么教学方法研究的课题,但它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教学设备的发展和革新,能否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传统板书教学已经成为少数老先生的专利,所谓现代性和前赡性,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束缚了年轻教师的全面发展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