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doc
-
资源ID:2530380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塌、挣、熄、冶、炼”五个生字:读准“冶、隆、挣扎”的读音;引导学生认识发现“轰隆隆”、“零零星星”以及“熊熊大火”这些叠词的特点并学会积累运用,学会写好带“火”字旁的“燃、熄、炼”三个字。 修改理由: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应力求做到这一点。就本节课而言,引导学生发现叠词特点并学以致用体现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知行结合。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读出灾难深重的语气;再如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读出女娲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寻找五彩石的辛苦和不易之感。 修改理由:此处只要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的目标讲得太空泛,应引导学生对着重能够体现女娲精神的段落读出感情,从而积累语言文字,完成人文熏陶。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词句,并能有条理地叙述故事。 5.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修改理由: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良好体现,应在教学目标中有所落实。 总之,目标是教学的航标,目标明确,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才能有的放矢。【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感受女娲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现女娲精神品质方面的作用。 2.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修改理由同教学目标的修改理由【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文字词句段的演示文稿;关于女娲补天的录像;相关音乐及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搜集关于神话故事的资料以及女娲的其它传说故事。【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生词课件出示:轰隆隆 熊熊大火 燃烧 熄灭 窟窿 挣扎 五彩石 冶炼 (1)指名读词语。 (2)发现描红的词语的构词方式(abb、aabc) “轰隆隆”这样的词语我们平时积累过许多,但像“熊熊大火”这样的词语不多见像这样的词语你能再说几个吗? 修改理由:课程标准前言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曾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即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由文中的词语扩展于课外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由知到行,积累了词语,知行结合。 (3)再观察带有火字旁的几个字,注意它们是左窄右宽的结构,老师范写,学生仿写。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结合提示词说一说? 课件出示:窟窿 挣扎 五彩石 冶炼 修改理由:利用这一行词语了解课文讲了一讲什么事,既能比较容易地把握课文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得以实现。 3.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勇敢、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想象,细致感悟 过渡:是啊,女娲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自从她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一派欢歌笑语的景象,人们过着快乐的生活。然而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边画出描写悲惨场景的句子。 2.交流感受,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山,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交流感受,展开想象。 再自由读课件出示的这段话展开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伸手不见五指。 地被震裂了,许多人掉进了一道道深沟。房屋都塌了。 仿佛看到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听到人们在呼喊。 4.教师小结: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女娲的心情该是多么难过啊!如果你是女娲,你会做些什么? 作为人类之母-女娲,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人们受苦受难的。那她会做些什么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女娲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预设:女娲找雨神求雨将天火熄灭。 教师总结:那我们可以简炼地说女娲先是“求雨灭火”可以吗?(板书“求雨灭火”)然后呢?请你也用四个字说说女娲又做了什么?(造船救人) 修改理由: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总结,既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的指导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2.围绕“找”字,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写出女娲找石非常辛苦? 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修改理由: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感受女娲找石的艰辛,应以此为依托。因此,挖掘出的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特点,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文字学习的能力。 预设:学生谈“零零星星” (1)换词法体会“零零星星”比“零星”更突出石块的碎和散。 (2)指导学生带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学生谈“忙几天几夜” (1)寻找石头的艰难。 (2)指导朗读。 学生谈“找啊找啊” (1)体会女娲找石艰难。 (2)想象写话,感受几天几夜的寻石经历。 课件出示:女娲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为了找到这种纯青石,女娲跋山涉水,走遍了每个角落。她来到(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就这样,女娲历尽艰辛,到处都留下了她寻找纯青石的足迹!几经周折,最后女娲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抓住“终于”体会喜悦之情。 3.小结: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板书:不怕困难)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五彩石找齐了,接下来女娲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 1.指名填所缺少的词语 课件出示: (冶炼 装 挖 泼 端 放)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 )个圆坑,把五彩石( )在里面,用神火进行(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 (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2.利用所填动词复述课文。 修改理由:这一环节由自主发现词语规律再到利用动词复述女娲是如何炼石补天的,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复述课文常常“无从下手”的难度,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文字、运用文字叙述的能力。 3.女娲非常了不起,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课件出示: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4.引读:进一步体会女娲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不吃不喝(生读: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废寝忘食(生读: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在这五天五夜,人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母亲女娲(生读: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5.于是那一天,当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被女娲成功解救的时候,他们由衷的赞叹道:(生)“女娲,你真了不起!” 而现在,每当我们望着天边浮现出五彩云霞的时候 ,我们依然由衷的赞叹道:(生)“女娲,你真了不起!”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为了救人类于水火之中,为了人类继续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天补好了,她甘于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板书:甘于奉献) 板书设计: 31 女娲补天 不怕困难 甘于奉献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