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哪杯水多》课堂调查报告.doc
-
资源ID:2522839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哪杯水多》课堂调查报告.doc
从浮于现象到方法落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课堂调查报告哪杯水多一课,以水为载体探究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量筒,体验到借助仪器测量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课例大教研中,老师们两次执教,凸显并改进的问题是“科学探究如何从浮于现象到方法落实?”此处提到的方法,在本课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比较水多少的科学方法;二是初次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立足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一问题,展开课例研究。第一次执教:一、 比较哪杯水多。1、师出示大小两个集气瓶,分别将水倒入瓶中。师:哪杯水多?生:大集气瓶中水多。师:为什么大集气瓶盛的水多?生:大集气瓶粗。2、师出示圆底烧瓶、锥形瓶,再次将两个瓶中倒上水。师:哪个瓶的水位高?能判断出哪个瓶中的水多吗?生交流三种不同意见。师出示两个相同的集气瓶,一个烧杯。师:根据这些材料,谁能至少用两种方法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生交流方法并演示:方法一:把水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中。方法二:把锥形瓶中的水倒进烧杯中,在100这儿(这时学生发现杯上有刻度),师讲100毫升,水倒回锥形瓶;再将圆底烧瓶中的水倒进烧杯中,不足100。师:给你一个集气瓶,能行吗?生:用尺子量。生演示用尺子量的过程。师:这样不精确,我们要精确测量,就要用到量筒。二、学生分别观察并认识量筒,师统一认识。三、用量筒测量液体。师讲解:量取50毫升的水,水倒入量筒中,差一点,怎么办?师演示:再多倒点,多了,再倒出来,又少了,怎么办?师:使用量筒时,要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后,再用滴管。下面分小组量取50毫升水。学生实验至课结束。问题与讨论1、第一个环节,学生交流、演示、并成功比较出两组容器中水的多少,但学生的思维仍停在原有认知上,比较水多少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比较的?这一认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来,没有将学生的思维从表层认识上升到科学方法的梳理。2、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本节课中,教师对量筒的认识、结构特点讲解比较到位,但如何使用量筒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及在测量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胶头滴管的使用,没有指导、演示到位,导致学生分组实验,在初次使用滴管、量筒时,主观随意性很大,规范化实验操作重视不够。第二次执教一、比较哪杯水多。1、师出示三杯水(三个相同的集气瓶)师: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学生观察交流。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杯中水的高度。师:容器中水面到达的位置,称作水位。师小结:在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2、师再出示两杯水(大小不同的两个集气瓶)师:哪杯水多?生观察判断。师: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小结: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师:看来,比较哪杯水多是有一定方法的,我们在比较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板书:标准)当杯子相同,我们的标准是看水位的高低,当水位相同时,我们的标准是看杯子的粗细。3、师出示第三组容器。(圆底烧瓶、锥形瓶)师:这次,哪杯水多?学生猜测,出现三种不同的意见。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原因出在哪?生交流: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无法用眼睛判断出哪杯水多。(板书:杯子不同 水位不同)师: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并交流总结:方法一:用相同的杯子量;方法二:分别倒入一个杯子作记号;方法三:先标记下锥形瓶中的水位,然后倒入一个杯中,再将圆底烧瓶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师总结:看来,在容器形状、大小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判断哪杯水,可以用很多方法,但不管哪一种方法,必须要采用统一的标准,才能准确地进行比较。师:想一想,如果有这样容器形状、大小都不统一的十杯、二十杯水,比较哪杯水多,用我们刚才的这些方法,你感觉怎么样?生:太麻烦了。师:谁有更好的办法?生:倒入一个同样的杯子,用尺子量一量。师:每次都用尺子量,那不如在这个容器上标明刻度,像温度计上的刻度一样,根据数据,很容易比较出来。师:同学们,看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测一测,量一量,这种方法就是测量。(板书:测量)师:前面我们比较哪杯水更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那测量哪杯水多,也需要有一种工具,来测量水的多少,也就是水的体积。这种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就是量筒。(板书;量筒)二、认识量筒。三、正确使用量筒及滴管。1、师:认识了量筒,使用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答:轻拿轻放、放平稳等。师讲解演示:把量筒放在水平的地方。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先用烧杯测量,再倒入量筒中。向量筒里面倒液体时,要用左手握住量筒,慢慢倾斜,口对着口倒入,避免水外流。师:倒入液体后,怎样读数?学生交流,师课件出示平视、仰视、俯视对读数的影响,让学生明确,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陷处相平。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后,要改用胶头滴管添加。师出示胶头滴管,介绍其结构胶帽与玻璃管,并讲解、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2、分组领取器材:一个小烧杯和滴管。学生分组练习滴管的使用,师巡视、指正学生的操作。3、再分发量筒,测量300ml的水。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师出示、认识仪器室中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量杯、锥形瓶。2、观察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诠释与研究:1、纲要指出:“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见,为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科学课中相关的科学方法、操作方法的渗透确有必要。2、探究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直接感知的、分析比较的。要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就不能只浮于现象,而要找到其共性的本质,就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理性的认识,明确量的比较标准要一致,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3、实验器材的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实验安全,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一种实验器材时,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验时,做到规范操作。一是教师在使用、连接或装配仪器等演示操作时,教师自身的动作要准确、有序,语言科学、规范,不能口语化。二是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实验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实验。例如温度计、量筒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教师要做好示范与引导;滴管使用前先捏紧胶帽,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使用后要及时清洗;电路的连接应先连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三是教师在演示时尽量不做反面示范。不可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告诫学生:“这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不能这样操作!”这样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的确,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是从认知、技能和情感多领域、多层面提出的,具有全域性、多维度的特点。作为科学教师,必须重视科学探究中科学方法的渗透,通过提供给学生有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体会科学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