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毕业论文.doc
毕业论文湖南省第一师范姓名: 性别:女学号: 身份证: 提纲摘要:一、 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 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全面发展 三、 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四、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五、 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 论小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 心理素质 道德素质 身体素质 学生学习 教育家 审美意识 想象力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区别于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又非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是情感和意志道德的教育。素质教育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影响人的心理素质,以推进人的全面均衡发展,而音乐教育则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音乐艺术的特殊在于它的非语义性、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这是其他科学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概括性很强而又相当抽象的艺术学科。同时,音乐本身又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体验与想象、情感与理智、活动与思维的统一体。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训练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方面具有特殊功能。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学生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学生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在崇高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 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兴趣素质全面发展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音乐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世界名人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他们的论述中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精辟论述。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作家泰戈尔也是位作曲家,是印度国歌的曲作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得多得多。”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有巨大的作用。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一)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如在上音乐课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学生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学生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学生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学生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学生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幼儿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学生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章婧尧、刘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学生听到共产儿童团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解放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学生。有一次我让学生听一首钢琴曲,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生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学生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一年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学生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学生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学生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小学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学生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学生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学生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孩子播放学生喜欢的音乐,学生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林仪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 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学生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学生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学生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了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小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学生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学生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了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音乐渗透于学生的一日生活,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让学生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学生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三)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儿童歌曲来自孩子生活,反映小学生生活。引导孩子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学生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歌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学生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通过对该歌的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孩子多方受益。 二、 语言 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生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孩子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学生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 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学生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节日赛马的欢快、热烈的景象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学生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学生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孩子的生活,美化孩子爱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第一,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实际上,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教师往往偏重于作品中的音乐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这无形中也造成大量教育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此外,在音乐技巧的练习中,教师们也应该注意通过演唱和演奏的训练过程,培养儿童的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仅仅注意儿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的愉悦身心、调整情绪的作用要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第三、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教学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四、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在美育诸手段中,音乐艺术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并为古今中外大家所共认,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利工具。”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慢轻重有节的音响(即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传进学生的耳朵,使之唤起美的感觉,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一首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和演奏技巧上,还是从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上讲,足以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从中领略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进而激发自豪感。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实践表明,人的气质有很大可塑性,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气质影响很大。音乐教育对不同体质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活泼好动的人,让他多听多唱比较安定、庄重的乐曲,以克服其傲慢的特点;对于不好动的人,让他多听比较活泼的音乐,以克服其保守的特点;对于容易暴躁的人,让他多听温柔和谐的乐曲,以克服其粗鲁的特点;对于过分胆小的人,多让他听激烈雄浑的乐曲,以克服遇事退缩不前的弱点,等等。有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和音乐交朋友交流思想使我更加沉着、精神专注,对心绪很有帮助。”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人的性格、情趣、个性的形成参考文献:1幼儿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2幼儿音乐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3学前教育研究中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策略和技巧一文4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朱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