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范生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及培养数学教学论文.doc
数学教学论论文题目: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论师范生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及培养 院系: 理学院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 学号: 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论师范生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及培养【摘要】 数学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载体,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提高师范生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数学教学语言方面存在的口头表达能力差、表达缺乏科学性和缺乏数学语言的语义转换能力等缺陷,提出了增强意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利用视频案例、进行专项集中训练等改进措施。在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品格培养的召唤下, 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 数学教育;教学语言;技能;培养【引言】高等数学教育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而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目前,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不容乐观,来自中、小学校长们的反映是: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总体看来只是“半成品”,需经过35 年的适应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技能缺乏所致。数学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数学教学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抽象概括技能、推理论证技能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是向学生传递信息,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据统计,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教学行为平均占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70 %,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技能的重要地位。本文就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数学教学语言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教学语言技能进行探讨。一 、师范生对数学教学语言技能的掌握现状分析数学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过程中运用教学语言的行为方式, 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在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作为“准教师”的师范专业学生,就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教学语言技能。但从近几年上饶师范学院的试教及实习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数学教学语言技能的水平不十分理想,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缺乏技巧性教师口头语言,指日常生活语言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环境中的运用,用于教学过程的组成,教学内容的衔接、过渡和对学生的评价等,它具有规范性、激励性、反馈性、审美性等特点。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在这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普通话不够标准,少数同学有较重的方言;(2)音量过小,声音含糊不清;(3)语速不当,不能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调控快慢;(4)语调无变化,呆板机械;(5)词汇平乏,有时词不达意、甚至无话可说;(6)语言缺乏逻辑性、严密性;(7)缺乏临场应变能力。2、数学语言表达缺乏科学性数学语言,又叫符号语言,它是广泛使用字词、符号、图形的一种改进了的自然语言,具有精练、准确、规范,词、词义、符号三位一体,直观语言(图形与符号)与抽象语言(词义)互释互译等特点,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2。数学教学就是传播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叙述精练、前后连贯、逻辑性强。在这一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表达不够准确、规范,其具体表现为:(1)随意“删”、“添”定义、定理、或法则中的字句,导致出现以偏概全的不完整的教学语言。例如,将“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这个定理直接说成“等边对等角”,而没有强调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导致有的学生解决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时也错误地套用这个结论。又如,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说成“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认为点到平面的距离除垂直距离外,还有非垂直距离等。(2)错误或片面地理解定义、定理、法则等。例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法则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说成是将“未知数移到方程的一边”,又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a0)”时告诉学生此处“a0”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原方程无意义,造成学生误认为方程ax=b 当a=0 时无解。(3)基本数学语言和句式的表达欠规范。例如,将“过点作直线的平行线”说成“过点A 作线段BC 的平行线”;将“延长线段BC 至D”说成“延长直线BC 至D”;将“过点A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D”说成“过点A 作线段BC 的垂线,交点为D”。又如,将“(2X)3”读作“2X 立方”;将“(a+b)2 与a+b2”都读作“a 加b 平方”;将“以a 为底b 的对数”读作“洛格”等。3、缺乏数学语言的语义转换能力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表现在自身不存在歧义。所谓歧义现象,就是一个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和理解。尽管数学中的句子有时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理解,但这些理解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等价的(故不称作为歧义),可以看作等价转换或同义转换,这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策略,故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语义转换能力。如:ab2-a2b-1=0 的基本语义为a,b 满足一个等式,但它又可以转义为“b 是ax2-a2x-1=0方程的一个根”,还可转义为“a 是b2x-x2b-1=0 方程的一个根”。又如,命题“已知x+2y=5,求x2+y2 的最小值”可以转义为“求直线x+2y=5 的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进一步转换为“求原点到直线x+2y=5 的距离”,这既沟通了代数与解析几何的联系,又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易求3。因此,数学教学时应注意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练习,充分发挥各种数学语言的优势,在转化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方面正是实习生的普遍缺陷。二、提高数学教学语言技能的措施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基本要求(试行稿)规定, 师范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4 个方面。教学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较好地运用自然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并且透过学生的言语活动确切领会学生的情意, 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双向互动交流, 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可见教学语言主要属于口语表达范畴, 又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和载体, 无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如何之高, 都无法替代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基本教学方式。因此, 教学语言技能是师范生多项职业技能的综合产物, 在重塑师范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品格的召唤下, 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师范生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由于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学语言技能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家教委师范司也曾于1993年颁布过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各类教师的个性特点来看, 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划分为达意性训练、适应性训练和生成性训练3个层次。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1、达意性训练教学语言同其他交际语言一样, 都是为特定表达目的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考虑如何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和手段, 准确传达教学信息、实施教学方案、完成教学目标。词不达意, 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达意性训练就是要使师范生的教学语言做到准确、明晰、周密和晓畅。于漪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 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 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受到教育与感染4。其中,教学语言的加工实际需要经历从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再到教学语言两个阶段的转化。教材语言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语言,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实现从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转化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语言进行感知和理解。只有感知清晰、理解透彻,教师才能对教材语言的思想内容加以同化,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教案语言又是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认知能力等进行加工组合而形成的。由于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在教师的预料之中,甚至有些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加之在这一阶段,言语活动、反馈信息、语言调整和教学语言的实现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所以教案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多在复杂多变的活动中进行。要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 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情绪等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语言,并辅以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非言语声音和眼色、表情、手势等动作,从而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显然,实现教材语言到教学语言的转化离不开教师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的协同作用, 也就是需要语文能力结构所包含的4种语文能力和5种思维品质5 。换言之,教师教学语言的形成离不开语文能力, 而且教师语文能力越强, 从教材语言到教学语言的转化越准确,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越能不时地、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由学校教育和生活经验等的共同陶冶与涵融, 所以, 我们要强化师范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意识, 在学生进入师范院校起就开始实施语言的达意性训练, 使学生逐步做到生活语言达意、书面语言达意和职业语言达意, 并将语言的达意性训练贯穿在所有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2、适应性训练语言总是针对特定的言语环境, 并要求语言表达者所表达的语言与这一特定的言语环境相适应,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教学环境等的不同, 他们对教学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取不同的言语手段,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要用不同语言进行教育。例如, 对于将来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学生来说, 适应性训练就是要使师范生的教学语言具有儿童化的特点。所谓教学语言儿童化, 并不是儿童语言。它是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个性心理特征, 尤其是思维发展的水平, 而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过程。6 在小学教学中, 只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把严谨的知识趣味化, 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3、生成性训练教学语言只有在课堂语言环境中实际运用, 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既相对稳定, 又有动态因素。所以, 教学语言不能靠即兴发挥, 更不能信口开河, 而应基于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认识、教学对象的了解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在课前精心设定。但课堂是动态的, 为了适应始料未及的新情况, 教学语言不能死抱既定方针一成不变, 而应具有灵活性。应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改变、完善甚至纠正事先设定的语言, 使之尽可能多地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喜爱。既定的是教学语言的内容, 应变的是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 变与不变的决定因素是教学对象。师范学生教学语言技能的生成性训练, 就是不仅要训练他们认知客观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形式, 而且要训练他们了解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种种变化, 进而学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特别是教学语言环境中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也就是不仅要进行静态语言的训练, 而且要加强动态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的生成性训练是教学语言技能训练的最高境界。由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而在课堂教学语言环境中共生着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其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环境中的学生语言不仅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 而且是对学生语言进行指导和训练的良好契机。言为心声,教师清晰的语言表达是内部思维流畅性的外部表现。课堂上学生能不能积极地进行语言交流,以及语言质量的优劣,与他们思维的门扉是否被开启有关。因此,教师要善于用精巧的设问、生动的语言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的流畅和优美。另外,对师范生的课堂语言要有明确的要求, 使自己的课堂语言逐渐达到: 清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扭捏作态; 流畅前后连贯、干净利落、不罗嗦重复; 准确言辞达意、简明扼要、不夹杂方言土语; 逻辑化思路清晰、论证合理、不强词夺理, 从而为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打好基础。对教师学生教学语言技能的生成性训练, 除了充分利用他们作为学生的课堂语言指导这一契机以外, 还应该加强师范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学用语的指导。一方面, 要指导师范生对照阅读数学教材、教案和课堂实录(或录像), 研究优秀小学教师从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再到教学语言的转化过程,体会其中教学语言的动态变化; 另一方面, 在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 要安排老师听他们的试讲或实习课, 对他们的教学语言技能从达意性、适应性和生成性等多个纬度进行分析和点评, 促进师范生教学语言技能的逐步提高和完善。教学是科学, 更是艺术; 教学有规律, 更富个性。许多名师都有自成风格的个性化教学语言, 有的词采丰华、情真意切, 有的凝练硬朗、深邃缜密, 有的平易中和、亲切风趣。教学语言是教师个体综合素质的外部表现, 教学语言要真正做到既符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又具有个性特征和个体风格, 不仅仅是教师语文教学的任务, 更需要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锤炼。参考文献1刘咏梅.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3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36-41.4陈小英。 用语言粘住学生于漪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J。 中学语文教学, 1994( 2)。5林崇德。 论学科能力的建构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1)。6殷素华。 试论教学语言儿童化训练 J。 课程.教材.教法, 199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