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说课稿.doc
-
资源ID:2518763
资源大小:23.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说课稿.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板书)首先说教材这篇文章作者是当代军旅作家王宗仁,他长期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具有丰富的体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创作的一篇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和前面出现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两篇课文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表现祖国不同地域优美风光的专题。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二、说学情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拉萨,是一方神秘的土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被誉为“雪域圣城”。尽管踏上这篇土地的孩子不多,但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对拉萨有所了解。比如,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故事。换个角度,小学生好奇心强,越是陌生的事物,探究的欲望越强烈。这是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识字学词。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素有、连绵、犹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朗读课文,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尤其是生动细腻的比喻及其表情达意的效果。五、说教法学法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初步感知文本)四问(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熟读文本,查找有关拉萨的图文资料。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七、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启发谈话,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第一步,启发谈话,扣题质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如果有学生去过拉萨,我就引导他谈谈感受,这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如果没有学生去过,我会接着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被誉为雪域圣城的拉萨,(板书拉萨)去感受那里的优美的自然风光。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你对拉萨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借此了解学情,唤醒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比如学生会谈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就为理解课文中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做好了准备。)第二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倒影、仿佛、华灯”等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蓝天)哪句话概括了蓝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总起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抓住中心句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 突出重点、精读感悟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表情达意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充分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版块一、抓住中心句,理解关键词。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思考找出概括特点的词语(板书:湛蓝、透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这里的天空比作了什么?比较阅读,去掉“用清水洗过的”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有这个词语更能表现天空的洁净。)(课标要求,理解关键词句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用清水洗过的”一词的形象生动,以及对于表现蓝天特点的作用。)能不能把后面的半句换成一个词?(引导学生回顾在第6课中学习的“一碧如洗”,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现在语境中巩固词语。)板块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深化感受。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这一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读完以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班级汇报。这一环节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机指导。预设1,动作体验、色彩对比、感受特点学生可能会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两处描写特点的语句。一处是:“鞠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引导学生抓住“掬”这个动词,通过做动作体会“蓝天如水”的特点。第二处是:“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引导学生抓住“白云、草地、蓝天”体会色彩美,读出美感。预设2,接读语句,感受特点学生如果选择第三自然段,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接读进行感受。拉萨的天空蓝的让人神往在接读中感受优美的意境。预设3、举象入境,复沓朗读,感受特点学生如果找到第四自然中的“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我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形成4个语境层次,使学生在复沓朗读中入情入境,与文本展开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寒风凛冽的隆冬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酷暑难耐的盛夏阳光明媚的春日天高云淡的秋日(王崧舟老师说,只有当文本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才能在充满画面感的语境中入境悟情。这里采用的就是图文结合,以境促读,以读传情的教学方法。)版块三、图文对照,深化感受齐读第5自然段,找到比喻句“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了。我会出示拉萨上空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的美丽图景,与文本相互印证,感受这个比喻句的意境。第四步 总结积累、拓展延伸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像文中的比喻句。(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2、小组合作,出一份以拉萨为主题的手抄报,或电子小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中开阔视野,培养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板书:拉萨的天空湛蓝 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