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
四年级语文教案目录1、老师,您好!2、但愿人长久3、古诗两首4、秋天5、习 作 一6、我给江主席献花7、天安门广场8、徐悲鸿励志学画9、10、泉城11、习作212、九寨沟 九寨沟13、田园诗情14、桂花雨15、习作3:16、开天辟地17、普罗米修斯盗火18、说勤奋日期: 年 月 日 _小学 授课教师:_ 编号01课 题1、老师,您好!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授课课 时2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0 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明白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突破重点、难点设想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写两句想对老师说得话或赞美老师得小诗。教学媒体资料、小黑板、录音机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 生 活 动一、 创景激情,自主设疑:(58分钟)1、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相机引导出课题 老师,你好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3、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读,找一找与插图对应的诗句。 2、小组合作勾画出无法理解的句子组内交流。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1、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的辛劳? (1)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师点评。(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教师事业崇高的诗句,用曲线画出来。“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3、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1)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2)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5、 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体会作者的感情。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 各自起笔。3、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谈感受改错合作学习看图找句子找一找读一读理解 比一比合作交流自主朗读自由写诗点评 板书设计 事业的崇高 昨天与今天 铺设大道老师,您好 现实与理想 架起金桥事业的美好 真理和智慧 人才塑造 春晖和朝霞 心灵闪耀教学反思 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 _小学 授课教师_ 编号2课 题 2 、 但 愿 人 长 久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屈指”“眼睁睁”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简单认识苏轼及与本课有关的水调歌头这首词。突破重点、难点设 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媒体小黑板、生字卡片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学生活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月到中秋分外圆,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越是在这样的日子,明亮的月亮,越会勾起远在他乡的人对亲人的思念,古代文人关于明月思乡,就写出了许多优秀诗篇,你会吟诵那些诗句?2、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板题3、简介苏轼4、检查预习情况:(1)看小黑板朗读词语。(2)同学互相纠正,评议。5、分组“开火车”读课文,读通句子。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以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中秋节之夜,苏轼因为思念弟弟,写下了一首诗水个别朗诵诗句静听 齐读听教师讲授自由读词语听同学读 评价听同学读课文读文思考 个别回答教 学 内 容个性化修改调歌头的事。)2、引导分段。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这首诗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心绪不定,他在想些什么? 1、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体会理解 皓月当空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3、说一说你家过节时是什么情景?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辩字组词 宫( ) 尝( ) 悲( ) 隐( ) 睁( ) 官( ) 赏( ) 韭( ) 稳( ) 挣( ) 2、填空 (1)这篇课文写了 在密州做官,过中秋节时思念 ,写下了水调歌头词的经过。 (2)我国最主要的两个传统节日是 和 。五、小结: 你能说一说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分段朗读默读回答补充交流回答体会回忆情景个别交流口答组词个别回答个别回答交流体会教学反思 日期 年 月 日(星期 ) 小学 授课教师: 编号:03 课 题3、古诗两首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授课课时1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背诵。3、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名义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突破重点、难点设想1、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于”、“泊”、的意思。2、 能运用“添”“调”等方法说出诗句的意思。3、 通过意境感悟诗人抒发明的感情。教学媒体挂图、小黑板、磁带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 生 活 动一、 创境激疑、自主设疑(5-8分)1.背诵古诗同学们读过不少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学生背诵,教师恰当评价。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你们知道洞庭湖,峨眉山吗?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被捕,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渺茫,水天相接,气象万千。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西部。秦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3引出课题 洞庭湖、峨眉山景色丰常迷人,留下了美诗佳句。今天,我们一同去享受那里的美景吧!二、研读感悟,和探解疑(5-7)1.自读两首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引导正音。(3)指明读诗句。2听范读3轻声读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吗?稍后大家一起交流。三、多元感悟,合探解疑(10-15)1汇报交流(1)“胡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a. 体会“和”、“镜磨”的意思。洞庭湖湖水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因为湖上无风,迷蒙的湖面就像未经过磨试的铜镜一样。b看看图,读读诗句,你能把作者远望月夜下的洞庭湖景象描绘一下吗?(2)引导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a.看看图,读读诗句,凝神一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b.你喜欢这句诗吗?为什么?引导体会比喻的精妙。(3)指导有感情朗读。(4)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诗人在月夜望洞庭时的所见吗?2学习峨眉山月歌(1)讨论前两句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平羌:江名 影:月亮的影子(2)组织学生用“调”、“添”的方法,看看插图,说说在这样一个秋夜,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夜景? 秋高气爽,峨眉山约瑟特别明朗,约影映入江水,伴随着我顺流而下。(3)随机指导有感情朗读。(4)用同样方法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四、巩固深化,学要延展(8-10)1.我会填: 本课为两首描写( ) 景色的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 ( )在秋天转化途中经( )时所作。峨眉月歌是( )代诗人( )初离四川时所作。抒发了作者球夜行船 时( )和( )的思想感情。2理解与应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的意思是 。诗句中把( )比作( )我能写一句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3你能编一题考考你们学习小组的其它同学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明背诵点评初步了解引出课题自由读认真听轻声读 汇报交流指名说引导体会交流汇感情朗读口头填空指名理解指名说动手编题背诵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 湖月辉映 风平浪静 望洞庭 无风 月夜美景山水 山水一体 色调淡雅 青螺 半轮秋月 月映江水 写景 峨眉山月歌 影入平羌 月映清江景美 思念故友情真 夜入三峡与君惜别 抒情思君不见教学心得:日期: 年 月 日 小学 授课教师 编号4课 题4、秋天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授课课 时1课 时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突破重点难点设想在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绘的秋天的不同事物,领会秋天迷人的景象,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情。教学媒体小黑板,彩图,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生活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彩图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5、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重点品读: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在那儿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板示:秋风飘到_,_。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1)、“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2)、“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深入理解课文意蕴(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指名朗读。(2)、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3)、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4)、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能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两道题来考一考自己吗?试试看,谁编的最棒最好!3、你积累了哪些描写四季的诗? 4、对于今天所学的课文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激起学习兴趣。听读,感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读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举手读,正音。读一读。读读背背。说一说。讲一讲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说一说。举例说说。 激起学习兴趣。自学勾画。 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读一读。听一听。说一说。 抽生答编题展示再次质疑板书设计 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秋风来到_,在那儿_ 秋风飘到_,_教学反思日期: 年 月 日 小学 授课教师: 编号:5 课 题习 作 一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和作用2、能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和生活现象的关注明确自己的心愿3、根据要求,写清自己要设什么节日,并能把为什么要设的原因或怎样度过每个节日的过程交代清楚突破重点难点设想聊聊节日说说愿望写写设想教学媒体资料、小黑板(词语)、挂图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 生 活 动一、联系生活,说说节日(3-5分钟)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节日吗?这些节日以有什么来历与传说?人们又是怎样庆祝这一节日,寄托怎样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呢? 2.交流 3.加入要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二、展开想象,指导说想(1015分钟)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内容?(第一幅画:一个孩子在用竹竿捣书上的鸟窝。第二幅图:孩子们在欢庆丰收。)2.你有没有想到可以设立一个节日?你是怎么想到的?(“爱鸟节”宣传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可以设立一个“丰收节”,让人们感受丰收的喜悦,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收获)。3.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还想设立一些什么新的节日?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在确定自己想设立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你准备开展哪些活动。三、练习写作,集体评议(1015分钟) 1.学生练习写草稿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美好愿望,生动的情景和节日的气氛写下来。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能体现美好的情感与愿望。 学生写书稿,老师巡守。学生生读,自修做草稿。2.交流、评议、补充小组互读互评互助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学出优秀习作在班上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3.学生修改,誊写。四、总结评价,激发情感(68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设置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并为这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的情感与愿望,真了不起!2.同学们设置的节日真不错,我真想成为你的嘉宾,和你一起欢度这个特别的节日!你愿意邀请所有同学参加吗?静听,联系,说交流静听,想观察,说,补充静听,想象,说练习,说项,交流交流,互动静听,识记练习,读,修改互读,互评,互助选,朗读,欣赏修改,撰写静听设置,参加,感受板书设计习作一 美丽的节日设立:说说理由 怎样度过引导:价值取向 关注社会写作:体现情感与愿望教学反思日期: 年 月 日 _小学 授课教师_ 编号06 课 题5我给江主席献花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授课课 时2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媒体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生字卡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 生 活 动一、创境激趣,自主设疑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2、1997年6月30日,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3、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 我在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 当时的献花场合怎么样?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3、请同学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1、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2、学习“等待”一部分。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3、学习“献花”部分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4、学习“忘不了”部分(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a、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b、有感情地朗读。(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1)根据生字的音形义和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展示经典题型,共同选做、订正习题。(2)你还知道那些关于香港的故事,请相互讲一讲(3)与同学讲一讲你的一些难忘的、永远值得回忆和怀念的经历板书: 5、我给江主席献花等待 兴高采烈 秩序井然爱戴江主席 热爱租国献花 热泪盈眶 情不自禁回 忆回 答 认真听 齐读课题 质疑小组合作读文交流、汇报成果分 段展示结果听、思、悟情自学课文画出语句 体会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 比赛读一读听思结合 置身于其中悟情 理解句子 读中悟请 找一找语句理解佳句 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独立设计、展示、选做订正习题 讲自己的经历日期: 年 月 日 _ _小学 授课教师:_ 编号07课 题6、天安门广场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 授课 时1课时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壮观。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突破重点、难点设想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自主 合作 探究教学媒体相关的图片资料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 生 活 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2、提问: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呢?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4、初读课文(1)要求自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并且正音,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进行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默写,反馈指导。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二、 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归纳整理本课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安门广场的?2、小结:广场上的景物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广场清晨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一)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讨论: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最重要?(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1、指名读2、3段,思考: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2、完成课后第四题:出示挂图,指名介绍各个景点的位置。重点理解并且用好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思考:观察点有变化吗?3、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把你认为写出天安门雄伟壮观的语句勾画下来,在你觉得写的好的地方加上着重号。(重点理解“雕梁画栋、蟠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4、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勾画有关语句。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他们有什么特点?(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三)讲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2、抓住重点词指导理解:“向往”是什么意思?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3、齐读第4自然段。(四)讲读5、6自然段1、小声读,思考:这两段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清晨升旗仪式;节日之时。2、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3、出示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提问:你对于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指导朗读: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受来?4、小声读第6自然段,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向大家介绍你的阅读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想像来谈。(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5、朗读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评议朗读: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1、引导学生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自编题目,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做题。2、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3、读写结合。学习按照方位顺序方法“以教学楼为中心”介绍我们的学校。(注意语句通顺,简洁,用好方位词)举手发言指名口答静听自读指名读默写开火车读描红指名读轻读思考全班小结指名读,思考讨论指名读,思考观察,思考小声读,思考体会朗读自由朗读勾画读中评析指名读指名说说训练朗读想像体会齐读边读边思考再读思考指名谈谈指名有感情朗读勾画,谈感受读中感悟朗读交流评议朗读自编题目说话练习写一写板书设计 6、天安门 广场上的景象 5、天安门广场 (宽广、壮观) 广场的象征意义 雄伟壮丽、辉煌 升旗和节日的广场教学反思日期: 年 月 日 _小学 授课教师:_ _ 编号 08_课 题7徐悲鸿励志学画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 型新 授课 时2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2练习概括分段。3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4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本文紧扣“励志学画”,逐一解决读懂课文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教学媒体骏马图小黑板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学 生 活 动一 创景激情,自主设疑。(58分钟)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2欣赏讨论。 课文中的插图“奔马”,徐悲鸿运用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于干笔扫出鬓尼,浓淡干湿变化浑然一体,腹部臂部鬓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来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动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空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志。3.引出课题。 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徐悲鸿的绘画技艺为什么会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它会告诉我 们答案。 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4.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搞清楚哪些问题?(1).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读课文.2.解决疑难字词,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学画的结果?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读,比赛读。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同桌间相互交流,提示。5.了解学生的初读收获。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第三部分:78自然段。7.小结课文怎样分段。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2.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4.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 这是一个过渡段话,承上启下;由叙写徐悲鸿立下宏志过渡到叙写徐悲鸿如何励志学画,奋发图强;而跟下文的具体叙写相比较,这一段又是总写概括。5.默读46自然段,思考徐悲鸿是如何励志学画的?6.在徐悲鸿学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是他奋发图强的词句圈出来读一读,再以小组形式交流一下阅读感受。7.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8.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