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质疑法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3380.doc
-
资源ID:2512947
资源大小:53.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析质疑法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3380.doc
浅析质疑法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关键。质疑法阅读模式将学生的思维与教师设问相结合,指出其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相关阅读模式,建议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使用引导法与四步渐进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心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出质疑,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也对质疑法阅读模式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法。关键词 质疑 阅读方法 小学教学应用 求异思维 语文学习重在探究、重在实践,并倡导自主、合作、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目标。1就阅读教学而言,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书面信息符号的心理过程。宋代学者朱熹早就提出“读思结合”的主张,“加上朱熹那段话”如果只读不思,就不可能深刻掌握文章的内容,就会流于肤浅;只思不读就不可嫩积累语言,提高语感,也会影响对文章情感、内蕴意义等的体会。关键的问题是“思”从何来。质疑法阅读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答案。其目的在于由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使其在阅读过程中需找疑问的答案,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感受阅读带来的感官享受、体会阅读之妙。一、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一)概念界定与适用对象 1、概念界定质疑法从现有教育学研究来看,2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选取相应的启发形式, 诱导学生提问与答问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概念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引申归纳为:教师发挥在阅读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通过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将学生的思维导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异思维,使其主动质疑、求解,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解惑,从而提升阅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智商与情商。质疑法可以启迪思维,克服思维的惰性,增强其活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易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的问题,收到突出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本中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比较和鉴别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审美感,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愿望,敢于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目前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少创新精神。2、适用对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阶段目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上的作用。因此3-4年级学生是质疑法阅读模式最好的适用对象,阅读不能仅限在传授知识的范围内,还应从阅读与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情感,真正在阅读中体会生活与生命的价值。(二)研究内容1、质疑法阅读模式的特点1) 主体主动性学生在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与能力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在阅读过程中起辅助、引导作用,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发挥主动质疑、主动解疑的作用。2) 锻炼全方位思维方式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克服思维惰性,增强思维的积极性、活跃性,逐步打开创新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3) 师生互动性交流在质疑法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老师可以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延伸、学生可以与老师主动交流。 2、研究方法1) 操作方法研究:采用“四读四练”(即指:初读质疑、细读理解、精读揣摩、熟读背诵诸方面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2) 案例应用研究:采用写上你的阅读文章进行课堂案例应用研究。二、国内与国外阅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一)中外阅读教学模式分析在国外阅读模式的诸多研究中,有四种模式影响较大:一是3自下而上的阅读,由拉柏格和萨姆尔古六十年代初提出的,他们认为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构成,主要步骤:肖像呈现-符号辨认-了解词义-词句加工-短时记忆;二是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是古德曼在六十年末提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主要步骤:扫瞄和注视-选择线索-形成表象-一致性猜测-反馈;三是交叉阅读模式,由鲁姆哈特在七十年代提出,认为阅读者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不断交叉过程,既需作视觉处理, 即对文字符号的处理, 同时更需要作非视觉处理, 即运用认识结构,对包含在文字符号中的语意进行认识;四是相互作用阅读模式,由罗生布拉特于七十年代末提出,认为阅读者的各种经历和体验、阅读的情境以及阅读者当时的心境,都会影响他的阅读理解程度。每一种阅读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都割裂了阅读过程中的认知与感知的相互作用,交叉阅读模式片面强调了阅读理解的主观性,忽视了作品的客观规定性,相互作用模式虽然更符合阅读实践,但在引导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因此,质疑法阅读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弥补目前国外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使用此种阅读模式。(二)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分析 我国古代历来崇尚阅读,从有文字记录开始,国人就如何有效阅读、如何读出美感、如何借助阅读获取更多知识等等疑问展开探索。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常见的阅读方法。1、诵读与唱读读者手持经卷,摇头吟诵成为古代文人经典的阅读模式,眼、口、耳、心等4种器官并用,有效吸纳阅读内容,但是这种吸纳也是有限,读者的思维没有发散、没有创新,不懂求异,个人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的诵读这种模式发展到现代,变成了小学课堂上的唱读,学生们唱着阅读,眼睛看进去,嘴巴唱出来,不经过大脑,不理解阅读作品的含义,体会不到作品的美感,更扭曲了诵读的本质。2、泛读与概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阅读模式的研究大多朝向默读发展。人体所能调动的器官变为了眼、心、手,吟诵的过程变得次要了。默读中,存在诸多阅读方法,其中,泛读即指在对一篇阅读作品做出快速浏览,根据读者的经验寻找关键词,以了解作品大意为目的。概读是快速寻找以找到某一具体信息,可以不了解文章的整体含义。此两种方法均是对文章快速查找,以寻找出文章整体大意或某一信息为目的,针对性强,对文章分析不够、探究不足,也谈不上欣赏。3、精读与批读默读中与泛读对应的是精读。精读是要求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批读是从对文章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实际出发,找出文章中的批注点,对文章做旁批,记下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通过一个个批注点去欣赏文章。批读与精读相呼应,以体现读和写的目标。精读及批读是就阅读过程本身的方法来讲,对阅读前的思维方式引导乏力,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纵观以上阅读方法或阅读模式可以看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定,可概览,也可细品。只是在当前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弊端,如: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品味不足,结论下得太快;探究不足,分歧消解太快;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阅读教学观,倡导对话教学;在阅读教学目标上注重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在阅读教学法上,强调“以读文本”,注重“感悟、积累、运用”,注重语感培养和整体感悟,并提出了各种阅读教学的模式;在课程资源上倡导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质疑法阅读模式的出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以上阅读方法的不足,从教师激“疑”、学生解“疑”入手,强调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拓展思维,使阅读教学由“教材中心”向“开放教材”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师生合作”转变;由“单一的知能传授”向“语文综合性学习”转变。四、质疑法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应用理论1、质疑法阅读模式具体步骤质疑法阅读模式意义深远,有别于就阅读而论阅读的一般性方法,这种方法重视设“疑”与引“疑”的过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突破,不断激发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具体有一些4个步骤:1) 读前设“疑”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设下次阅读文章相关的问题,4这里的“疑”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也可以是知识链条中的“关节点”。“疑”既可以是有疑之“疑”,也可是无疑的“疑”。2) 初读现“疑”学生自己读第一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勤读、勤思、勤问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基本流程:自读质疑释疑。3) 精读质“疑”运用精读的方法,训练学生对文本语言理解,达到对文章内容、对文章结构的质疑。可以从作者对字句运用、文章结构设计与作者的逻辑思维、本章本身的常识性内容等等延伸延展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由学生之间互答,或者老师引导寻找答案。学生在精读文本后,对文章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情感上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共鸣。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起伏点,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赏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通过诵读,体会语气、停顿及情感的表达方式,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感;通过诵读,感受意境、美感、风格,把握形象,体会感情;通过诵读,涵泳品味,“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这里读的形式要多样,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可互相点评。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自己的见解、思想、情感体验融入到朗读当中去,通过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朗读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情感,达到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交流、心灵共鸣。4) 课尾引“疑”阅读教学结束,学生课堂上所有疑问具已解决,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能使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而到阅读教学之外,通过相互研讨、广泛读书、网络咨询等诸多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实践能力,更是事半功倍。所以,学生学完课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反思,然后进行对整篇文章的质疑。2、质疑法阅读模式如何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小学低阶段阅读是学生进入学龄期,正式开始书面学习,形成阅读能力重要时期。而这个阶段往往被忽视,教师更加注重这个阶段识字,通常都是先教生字词,然后讲词义、句子、分析文章;对课文的分析往往有固定的模式: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模式只会把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失去文章所展现的生动有趣、优美感人。低阶段阅读是以后各阶段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应该从这个时期抓起。51) 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我们应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求知的愿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亲切的教学态度,灵活的教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甚至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并善加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经常鼓励学生: 看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就是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切忌因学生某种看似可笑的问题而流露出讥笑或鄙夷的神情,甚至加以嘲讽,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泯灭学生的好奇心。2)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我们要本着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 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做到适度,避免随意。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迂回曲折,以问导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有计划地由自己提问过渡到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其次,可重点暗示,加强刺激,引起注意。人的注意跟刺激物的强度有关。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可以加重蕴含问题的词、句的语气, 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思考时自然地发现问题。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学生的语感加强了,学生“问”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就会从能问进而发展到善问。3、教师如何掌握质疑法阅读模式1) 精读课文,深入文本,体悟主旨。2) 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以由学生之间互相解答,然后教师引导介入。3) 教师适时激励、启发点拨,学生围绕问题(预设或生成的)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感受学习过程,获得学习能力。4) 一般安排如下环节:小组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汇报、质疑,梳理问题,整合问题;讨论、交流、点拨,集体探究,解决问题;小结、读文。(二)质疑法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质疑法时,应根据具体的文章设定具体的质疑方法,上文中提到的四个具体步骤可以不全部体现在某一篇阅读文章中,另外,质疑法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开发,可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训练,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课内外结合。1、读前设“疑” 教师在给学生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前可以安排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山川的相关资料,或图片、或视频、或书籍等等,形式不限,让学生们找寻哪个山川最美?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美在了哪里?让学生们在阅读前做好准备,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阔视野。2、初读现“疑”最常见的应用是对标题进行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既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又能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开端。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 经常推敲标题, 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小壁虎找尾巴 一课, 出示课题后, 让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后再让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小壁虎为什么找尾巴,它的尾巴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能找到吗这些问题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于是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见, 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可使学生逐步养成审题质疑的习惯, 为自学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精读质“疑”1)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一篇课文中重点语句往往是课文的关键所在, 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 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思考质疑,学生能在这些重点语句子中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疑惑之处,这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的体现。如教学跳水 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风平浪静! 这个词平常都是用来形容天气好, 可我觉得有时也可用来形容心情好。我想知道在这里到底指什么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有的说是形容天气好, 有的说是形容心情好, 经过讨论, 最后大家都觉得两层意思都该有:正因为天气好,水手们完成了任务后心情愉快,才可能到甲板上来玩,也才会拿猴子逗乐,才会有跳水这个故事的发生不难看出,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2)对矛盾处进行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 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 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中,小女孩明明不敢抽出火柴点燃,为何却终于抽出一根?别了,我爱的中国 中,作者既然“不忍离了中国而去”,为什么还要做“罪人” 离开呢? 又如在学习凡卡 一课时,学生了解到凡卡的学徒生活非常悲惨,可是从小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来看,他很小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可起码的生活都无保障的凡卡怎么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呢?3) 比较质疑比较是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 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对相似或相反的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在辨析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中写的是邱少云,从以前有关课文来看,照理应写邱少云的心理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心理活动,而要写“我”的心理活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课尾引“疑” 阅读课结束后,对于刚刚读过的内容的了解并没有结束,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对各种事物进行有益的探索。如蟋蟀的住宅中对蟋蟀的住宅一整套建造维护流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质疑又开始了:蟋蟀的住宅能不能被毁了呢?怎么毁的呢?其他昆虫的住宅是怎么搭建的呢?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此一连串的问题引导给学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对比、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三)质疑法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教学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寻求正确的答案,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的自学兴趣。2、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宋代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训练,学生善疑敢证。有的学生善评敢断。如学习荔枝蜜一文时,有一位学生对“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高尚的”,这一句有疑议,他认为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蜜蜂”二字是多余的,应去掉,理由是:后一分句的主语可以承前省略,去掉“蜜蜂”二字不仅不影响文意,而语句更为简洁。这段话是在强调蜜蜂的品质,并不是要反复强调蜜蜂这个小生灵,因而这样反复是多余的。原作的写法,并非不可,而学生敢评敢改,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有的学生善于鉴赏与吸收。如学习白杨礼赞一文后,借鉴了矛盾借物抒情的手法,从新的角度写出了白杨礼赞。作者借白杨在校园这块极平常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形象,赞杨了老师的园丁精神,表现了作者爱白杨,要做白杨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创造性发挥能力增强了。如阅读某一文字材料以后,要求他们在原文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作出符合原文意旨的增添补充。他们思维比较敏捷,完成得既快,又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 质疑法” 教学改变了“架空”分析。它使教学密切联系学习、教材、生活实际,尤其是把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质疑法阅读模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提问与答问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但它还有很多缺欠,需要进一步完善。五、目前阅读教学中需要改善的问题1、对学生的疑问要做出客观的评价与指导1)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3)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4)注重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形成2、回顾阅读阅读课程结束后,要督促学生复习以前阅读的文章。学生重新唤起对文章问题的回忆,重新思考疑问的答案,经过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获得新的收获,也可称之为“反刍”式阅读。3、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毕竟是一种包含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多种心智活动,是大脑对经由视觉摄入语言符号进行感知、理解而获得意义,同时进行情感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复杂心理过程。从感知、理解到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现实中是如何应用的这一列过程来看,质疑法阅读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否跟着教师的引导展开思维训练、学生在满足于自己疑问得到解答后能否跟着其他同学的疑问进行探究也是教师在引导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教师素养在学习过程中, “思”和“疑” 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教给了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要注意的是,在质疑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时间、范围、对象等控制, 把握质疑的时机,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质疑。同时也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 既要拓宽内容、范围, 又要进行范围控制, 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 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总之, 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入问题的天地, 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 各抒己见, 从而更好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六、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随着教学实验的进一步提高,质疑法阅读模式将会有更新的内客。通过对自己和其他老师教学状况的观察与反思,我以为,造成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缺乏开放意识,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反对学生的种种质疑,总是以课前预设代替课内生成,以讲授代替学生的思考;(2)学生缺乏求异思维,老师及家长教授的固定思维模式不易改变,依赖性强,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解、传授。基于上述认识和自己教学探索的体会,我尝试归纳了“质疑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力图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参考文献:1 语文课程标准2杨光 质疑法初探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8.13史耀芳 国外中小学阅读教学模式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3):54曾忠东 “质疑法”教学浅谈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1(4).5郑丽琴 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培养.贵州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