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doc

    • 资源ID:2512113       资源大小:8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doc

    学校代码107221012024107密级学号G622.0分类号公开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有关车辆保险的小议rove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Writing题 目(中、英文)Analysis of the plight of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作者姓名所学专业学科门类指导教师 小学教育教育学二一四年五月成绩评定提交论文日期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对“三农”问题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想要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而小学教育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发展农村的小学教育事业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农村小学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老龄化严重,教师和学生的流失严重,留守儿童问题,小学“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加有利于缓解和解决农村地区在小学教育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更好地发展。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困境;措施AbstractAs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increased capital investment to the countryside, farmers and agriculture . However,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o vigorously develop rural education. Rural education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rur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road masses of farmers,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t present, rur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areer has achieved a certai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eachers' serious aging, loss of man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from" junior high to study and analysis, etc,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us more conducive to ease and solve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aspect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promote rur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to better development.Key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difficulties; measure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1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1(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偏低1(二)小学教师的流失加剧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短缺2(三)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生源流失严重2(四)农村部分留守儿童教育上出现的问题3(五)农村小学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六)农村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4二、农村小学教育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法5(一)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加强师资培训5(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完善“教师轮岗制”6(三)适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7(四)家庭、学校、政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8(五)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撤并布局结构8(六)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家庭教育方式9结 语11参考文献12谢 辞13前 言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前,我们在看到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老龄化严重且整体素质偏低,教师的流失严重,小学生的生源流失也较为严重。另外,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及撤点并校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输入大批年轻的教师提供具体的策略。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偏低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到了70%。因此,中国要想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人才优势,农村地区的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农村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对农村儿童的培养成了重中之重。首先,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教学。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增大。城市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生活条件好,待遇高,而农村交通不便、居住环境差、生活水平低、待遇差等等,再加上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适应能力低,责任感低下,爱盲目攀比,缺少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缺乏同情心,而父母也希望将子女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提前托关系,找后门,给子女铺好了前方的路。所以师范生毕业后即使会为了抢工作名额而挤的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去农村教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农村考出来的孩子,为了出人头地,所以也在城市里苦苦挣扎,回到自己家乡的也是屈指可数。他们虽然是大学生,但是一般在学校学习教育理论的时间多于教育实践,很多学生到学校后一时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所以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整体素质偏低。其次,农村教师队伍基本饱和。一方面,农村的小学教师编制基本饱和。因为随着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录用了一大批小学教师,而且近些年小学的入学高峰期已经过去,农村小学人数大大地减少了。从中小学新编制标准看来,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师生比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总体而言小学教师是饱和的。但是从农村学校的实施情况看,教师却仍然是紧缺的,特别是缺少音乐、美术、计算机等科目的专业教师,许多学校一名老师可能会带许多课程。另一方面,没有有计划地补充新教师。由于大部分县区财政比较紧张,他们往往以教师编制饱和为托词,不给教育部门补充教师的编制。另外,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在农村教师中,尽管也有师德优秀,教学水平高的人。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专业水平低下,教研能力弱,视野狭隘,教学能力差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中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比例很高。尽管他们通过函授或自学取得了一定的学历,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二)小学教师的流失加剧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短缺首先,农村的教育条件落后,工资待遇低直接导致小学教师的流失。农村的教学设备和工作环境相对于城市而言比较落后。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很少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农村任教,即使有年轻教师分配到农村从教,因为待遇低或其他原因,农村学校也很难留住这些学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老教师,所以当这些老教师退休时,就很难有年轻教师补上。剩下任教的年轻教师以女老师居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农村热情洋溢的教了几年后,会考虑到个人问题,一方面考虑在事业上做出一番贡献,另一方面考虑创建家庭问题,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不可能在农村待一辈子,所以选择了离开农村。有的年轻教师即使完成了终身大事,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住房、孩子上学等现实问题面前,还是选择了去待遇较好的县城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任教,而这些教师往往都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其次,许多优秀教师为了子女的前程,千方百计外调。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希望,因此,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教师们看到外出务工的子女们能在条件完善的城区学校学习而自己的孩子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山区学校就学,心里感到不平衡,因此他们为了孩子的前程可能会千方百计地外调。(三)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生源流失严重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本来应该是更多的学生在学校读书,但事实是农村地区小学的就读率在降低。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所谓“计划生育”政策指的是:从1983年实行至今,国家规定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孩子的时间和数目,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实施初期,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第一,有利于劳动就业。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新生人口的数量就会减少,那么每年进入劳动适龄的人口就会减少,这样就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让劳动适龄人口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当人口数量过多的时候,我们可能只会关注人们的温饱问题,通过这一政策实施后,全国人口明显下降,这时,我们可能更多得会将注意力放到人口的质量上,因此,国家会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第三,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实施之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农村家庭几乎每户都会生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孩子,加上当时物质比较匮乏,所以农民们都过着清苦的生活。计划生育实施后,农村地区每个家庭的人口骤然减少,这样不仅减少了家庭消费,而且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家庭经济。然而,如今计划生育的消极影响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目前,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教育抚养孩子的经费较多,少数农村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多数则选择只生一个孩子。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人数的减少。其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许多农村学生转学。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家长们逐渐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经济能力的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去上学。所以会出现学生转学的状况。主要有三种流向:农村学校的学生流向县城学校或县外民办学校;县城生源流向省市学校或民办学校;农村学生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就读,流向市外省外。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使得大批的学生由农村流向城市。(四)农村部分留守儿童教育上出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父母照看,前往东部沿海地区打工挣钱,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农村地区出现这样的一群孩子“留守儿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为1亿3000万人, 2005年的抽样调查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在这些人中约有4000多万个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出现以下的问题: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出现厌学、逃课、辍学现象。根据有关的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亲友监护的。祖父母们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几乎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和监督。加上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较少。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家长的妥善监护和学校的监督,逐渐出现厌学、逃课、辍学的现象。其次,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防范意识,极易受到意外伤害。依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群体中,流动儿童占的比例最大,其次就是留守儿童。另外,近年来,频频传出留守儿童被性侵的新闻。2013年2月,河南爆出了留守儿童被性侵的新闻:一对父母带着一个小女孩出现在杭州滨江区妇幼保健院,该女孩11岁居然大肚如箩,进过检查证实已怀孕近8个月。原来该女孩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被同村一中年男子强奸。最后,留守儿童特别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由祖父母或亲友监护,使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长期的亲情缺失记忆使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孩子极易形成内向柔弱的性格。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遇到事情就会感到无助,久而久之就会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性格变得内向。第二,孩子极易形成自卑心理障碍。看到别的同学的父母陪伴在身边,而自己却常年见不到父母的面,得不到本该属于自己的父母爱,他们逐渐地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倾向。孩子会逐渐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由于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感情上缺少沟通与交流,孩子逐渐疏远父母,与祖父母或亲友监护人的关系甚至比父母亲,从心理上怨恨父母,认为父母太无情,不能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苦衷。(五)农村小学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撤点并校”,指的是于90年代末已经存在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教育改革,主要是对全国农村中小学进行重新布局。具体来说,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 村小及完小,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有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小学减少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农村之所以会撤点并校,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首先,由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有些学校一个年级甚至只有十几个学生,但是他们仍然使用着本应该是几十个学生的教育资源,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通过这一政策可以扩大学校的规模,造成规模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农村孩子到城镇学校上学,可以让农村学生共享城镇的教育资源,间接促进城乡的教育公平。“撤点并校”本是一个改善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 许多地方被撤点的学校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比如,通过前几年国家对乡村小学的资金投入加大,这些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更新,教学楼已经翻修一新,如今通过撤点并校,许多学校被闲置下来。其次,学校撤并,导致许多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同时小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学校撤并后,一些农村孩子不得不去乡镇上学,乡镇离家至少二三十里路,车费,住宿费,伙食费,一年需要不小数目的费用,这无疑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负担加重则直接导致了农村大量学生辍学。学生离家较远,在上学回家途中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最后,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情感缺失。为了解决学生们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许多寄宿学校应运而生,导致许多孩子年龄很小就得离开家人在外住宿,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这就促使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六)农村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个人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余一切教育的基石,是伴随着一个人毕生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优化孩子的心灵,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养成孩子优秀的品质。我国拥有13亿人口,从人口数量,家庭数量和学生数量来看,农村都占据着绝大多数。因此,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地区。尽管目前我国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部分存在“教育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家庭教育并没有受到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的足够重视。因为他们大多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听话、有没有挨批评、有没有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等浅层次的问题上。某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教好,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另外,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花费家里大部分的收入。而且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比较困难。因此,部分农村家长逐渐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许多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第二,没有和谐的家庭氛围,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家长多数时间忙于农活,疏于照顾孩子。农闲时主要是看电视、玩扑克、打麻将等休闲娱乐活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难免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另外,有些农村孩子出生于单亲家庭,由于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在体力精力、经济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压力,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上经常照顾不周。又由于同伴甚至外界的歧视和偏见,单亲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第三,农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没有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农村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持有很高的期望值,然而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比较低,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他们简单地认为分数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指标。经常对孩子指责打骂多,鼓励说服少。二、农村小学教育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法(一)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加强师资培训2014年,预计全国应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达到了727万,相比去年增加了28万,被认为是“更难就业季”。而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基层大部分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其他系统内正迫切需要一批年轻的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多是由一些年过五六十岁的人担任乡村医生,他们没有学习过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只是通过短期的培训就执证上岗了。面对大学生难就业和偏远农村地区缺少年轻专业的人才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呢?针对这样的矛盾,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首先,比如“三支一扶”政策。主要指的是2006年国家人事部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他的目的是鼓励应往届的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然而,根据报名人数来看,许多地方报录比较低,比如有些地方招录乡村教师4名,然而只有1人报名。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还是不愿去农村工作,因此,政府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从而激励大学生回到基层工作,同时应该加大对“三支一扶”的宣传力度,逐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其次,比如“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从2006年8月开始,陕西省启动了这一计划,主要是在全省58个贫困县试点实施“七大工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工程、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法检队伍建设工程、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工程、支农支教支医工程、学历教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等,以此来改善农村基层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至今,陕西省已经实施此计划8年,为农村基层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全国其他的省市和自治区也应该效仿这种模式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下基层工作,来促进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招录教师方面。最后,比如“教师招聘考试”,顾名思义,它是由学校或者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来选拔教师的一种方式,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招录了许多年轻的应届毕业大学生,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当地的教育事业繁荣发展,这种方式也值得许多其他地方去学习。另外,针对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首先,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我国人事部规定:从2012年起,在册在编的事业单位职工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80课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所以,每年寒暑假许多教师都参加此类课程培训,但是有些地区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应该重新重视起这类培训,确保它们落到实处,可以加强培训考核管理,加强证件发放的流程。其次,通过函授和网络课程等自学方式来提高乡村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素养。教师可以上网查阅与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最后,要加强城市和农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把这些优秀的教学经验应用到农村学校的教学中。也可以邀请城市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对农村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完善“教师轮岗制”农村小学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差,工作条件艰苦,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因此,首先中央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发展小城镇的经济,找准该地区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等方面,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中央财政补助下,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例如,某些农村地区存在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政府应该立即补发教师被拖欠的工资,并且做到按时足额;另外,政府应该积极落实农村教师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福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一批优秀教师,激励他们更好的为该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其次,应该有步骤的实施“教师轮岗制”。所谓教师轮岗制,指的是有计划地在不同学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师交流教学。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学校教学条件落后,教师的学习深造机会较少,而城市的教学条件比较成熟,教师接触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机会更多,这就难免造成城乡教学质量的严重不平衡。实行教师轮岗制正是为了将城市学校中优秀的教师引进到农村,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引进农村小学,提高农村的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能够开拓农村教师的眼界,让他们亲眼目睹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三)适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学校甚至只有几十个学生,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继续恶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可以适时地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0.2%提高到了11.6%,这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鉴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而计划生育政策还在实施。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逐步地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其次,逐步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尽管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第一,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资料显示,2009年北美和西欧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平均达到5.7%,丹麦占8.28%,瑞典占6.97%。和其他的国家相比,我国投入教育的经费占GDP的比例是较低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到2012年达到4%。教育投入是保障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政府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农村小学才能正常运行,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才能留住学生。第二,应该加强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帮扶机制。鼓励城市学校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传递给农村学校,定期组织城市学校的教师去农村学校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育方法。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和工作待遇。农村地区学生的流失最终原因是教师的素质偏低,教育技能不足。 (四)家庭、学校、政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出现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解决好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从家庭角度来讲,外出务工的农民应该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家庭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和栖息地。有条件的务工人员最好将子女带进城市,就近在自己工作的附近就学,这样不仅可以安心工作,还能够更好地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孩子留在农村厌学、辍学现象的发生。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的务工人员,平时应该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其次,从学校角度讲,第一,应该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袋。档案袋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父母联系方式、学习成绩等。档案袋的建立可以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当留守儿童在身心方面出现问题时及时查阅,有利于教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也有利于学校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第二,学校应该长期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联系。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即监护人会。另外,可以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后教师及时进行家访。第三,学校及教师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安全教育,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第四,教师应该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防止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从政府角度讲,可以适当调整城市人口管理制度,逐渐消除户籍差别,让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权利,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另外,教育部门应该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借读费和择校费。各省市应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工作,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避免其受到意外的身心伤害,从源头上根本杜绝侵童类事件的发生。 (五)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撤并布局结构我国针对农村小学实施的“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是为了优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应该结合当地对这一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教育资源浪费,经济负担加重,学生人身安全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应该有效地利用被闲置下来的教育资源。实施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是为了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运用到最急迫的地方。为了避免造成国有或集体资产的流失浪费,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案。比如,可以将闲置下来的教育资源随学生和教师调到新的学校。另外,可以采取转让使用权和出租的方式将闲置下来的教学楼租给私营业主兴办幼儿园,超市等,也可以将其作为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用来为农民建立娱乐场所和健身场地。其次,当地应该加快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常识教育。撤点并校之后,离家二三十里路的学生不得不住校,这就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因此,许多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选择去城市打工。为了遏制这一辍学现象,除了增加农民收入之外,政府还应该对这些住校的孩子进行经济上的补贴。对于那些没有住校,每天继续穿梭在来往学校路上的学生,应该对他们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对于那些住校的学生应该对他们开展饮食安全和财产安全教育。同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习活动。最后,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逐步解决农村寄宿小学生的情感缺失问题。从小学寄宿制学校来说,应该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提供条件和设施。比如,在每个宿舍安装一部电话,方便孩子与家长交流。另外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积极创设愉快、和谐的生活环境。从家长角度来说,要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及与周围同学的相处是否融洽。(六)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对于城市的家庭教育状况,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更加令人担忧,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农村地区的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当好孩子的这个第一任老师,农村地区的家长应该多多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多读一些育儿和如何更好教育孩子的书籍,逐渐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仅要关心儿童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家长要多多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生理发育特点,进一步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建构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第二,农村地区的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尤其是要经常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发生正面的冲突,要逐步建立一种互信互爱的夫妻关系。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即便发生了矛盾也要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自信、开朗、热情、情感丰富细腻等特征。其次,父母要选择一种最优的教育模式。民主权威性即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这种教育方式既可以让父母跟孩子间产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在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的同时又对孩子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促进孩子的积极成长。最后,父母要为子女树立起榜样。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端起权威的架子,有错就改。第三,农村家长要转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长要懂得交谈的艺术。交谈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家长在与孩子交谈时一定要循循善诱,不能挖苦呵斥。其次,家长要懂得表扬、奖励的艺术。通过表扬和奖励能够培养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表扬应该以精神嘉奖为主要的方式,再辅之以物质奖励。再次,家长要懂得对孩子道歉的艺术。家庭生活中常会发生家长说错话,办错事,或者冤枉孩子的事情。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家长如果做错了事情或者错怪了自己的孩子应该主动向孩子道歉。这样既能让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意识,还会更加信任、亲近父母。最后,家长要懂得批评的艺术。批评是家长为了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品质进行矫正,让他们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批评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不能对孩子横加指责。家长在批评方式上应该先肯定对的,表扬以前的,再指出错误的,如今的。 结 语 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对教师老龄化问题,教师流失,学生流失,留守儿童,撤点并校,家庭教育等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鼓励农村大学毕业生支援家乡教育事业,加强师资培训;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完善“教师轮岗制”; 适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家庭、学校、政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撤并布局结构;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促进农村地区小学师资,生源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那样受到优越的教育,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1 陈敬扑.基础教育的矛盾与对策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2 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3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3):4-7.4 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5 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的教育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6 吕红梅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2005(6)7 焦小英关注农村教育资源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J当代教育论坛,2008(2)8 王菊梅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河南教育,2007(3)9 陈坚、陈阳.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问题研究J.中国教师,2008,(4).10 王红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八年之痛2009年4月1日南方农村报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谢 辞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想起四年前第一次踏进这个学校的自己,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来到这里,四年之后即将离开这里,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有许多同学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我想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熊晓春老师。熊老师用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细心地工作作风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熊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从开始的论文选题到后来的开题报告,以及再后来多次的修改论文至最后的论文定稿 ,熊老师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其次,毕业即将来临,感谢四年来传授我们知识的每一位老师,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收获。正是由于你们的认真和敬业,我们才能够掌握许多的专业知识。最后,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虽然我们即将各奔东西,去追逐我们自己的人生和理想,但是请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未来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努力。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