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俗——第六章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ppt
第六章,2,1,3,4,5,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6,7,8,朝鲜族,Exit,哈萨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中国民族民俗,9,练一练,本章按照少数民族人口由多至少的顺序介绍主要聚居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概况及其衣、食、住、行、婚丧、节庆、宗教、禁忌等方面的独特风格,要求同学们了解这些民族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熟悉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及主要工艺品,掌握上述民族独具风格的民俗风情。,学习目标,Exit,想一想,问题导入,小贴士,民俗风情,概况,Exit,满族,目录,Exit,问题导入,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该族在文化艺术方面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著名的文学作家老舍、端木蕻良等;该民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犬图腾;该族住房一般是东南开门,俗称“口袋房、万字炕”,院内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旗袍马褂是这个民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满汉全席”最能代表该族的饮食文化。这是我国的那个少数民族?,满族,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科学文化,农业生产,概况,Exit,满族,概况,Exit,图示,满族,Exit,图示,中文、满文对照,满文的“福”字,满族,Exit,清朝历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就是骑马、射箭和举重,举重一直延续至今。,“空齐”是舞者唱歌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莽势”这一舞蹈是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较有特色的体育项目是八旗兵训练的跳马和跳骆驼。,弦索十三套为民间音乐,在乾隆、嘉庆年间以流行,以琵琶、三弦、胡琴、筝等弦乐器为主。,(图示),“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满族骑射衣着标准,当时武状元的举重石,(详解),(图示),满族,康熙皇帝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帝舆全览图,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著名文学家老舍和端木蕻良。,陶瓷专家唐英在清代创立了“唐窑”,奠定了中国现代陶瓷业的基础。,水利专家撰写的河工器具图说是中国最早的水利专著。,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相声大师侯宝林。,(图示),Exit,侯宝林,满族,Exit,人参,蘑菇,木耳,柞蚕,图示,满族,居住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服饰,特色冠履,宗教信仰,礼仪禁忌,Exit,满族,民俗风情,Exit,影壁,索罗杆,万字炕,满族,Exit,驴打滚,萨其玛,酸汤子,满汉全席,满族,Exit,图示,满族,Exit,花盆底鞋,盘盘髻,图示,满族,Exit,满族,Exit,图示,满族,Exit,满族,Exit,萨满面具,图示,满族,Exit,满族,萨其玛,酸汤子,驴打滚,满汉全席,索罗杆,影壁,Exit,满族,小贴士,Exit,满族衣、食、住、宗教信仰和禁忌等方面的那些民俗风情与该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想一想,满族,想一想,Exit,满族,Exit,满族房屋中的各种类型影壁,满族,Exit,三面炕又称“万(弯)字炕”,满族,驴打滚又称豆面糕,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Exit,满族,萨其玛,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以其松软香甜、入口即化的优点,赢得人们的喜爱。满洲入关后,萨其马在北京开始流行,时至今日,萨其马作为满族饽饽的美味,已经从北方传遍了全中国。但当中热量较高(脂肪含量约54%或一件约200卡路里)。纵然萨其马味美可口,但仍应尽量少吃而为健康着想。,Exit,满族,酸汤子是满族人爱吃的一种面食。具体做法是把玉米泡过后磨面,滤掉残渣后发酵,等有酸味时,用带有圆孔的金属漏斗挤压成面条状,煮熟后配上调料即可食用。其味略酸,如同一种叫做“酸姜子”的野菜,故俗称“酸姜子”。有时发酵时间过长,会略带酸臭味,故又称“臭米子”,酸汤子多在盛夏时食用,是一种清凉解暑的冷食。,Exit,满族,Exit,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重。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留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入席前,先上二对相,茶水和手碟;台面上有四鲜果、四干果、四看果和四蜜饯;入席后先上冷盘然后热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味,搜寻山珍异兽。,满族,Exit,满族旗袍,马蹄袖,现代旗袍,满族马褂,满族,Exit,满族,Exit,民俗风情,知识链接,想一想,概况,回族,目录,Exit,回族,问题导入,该民族的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油香、馓子是逢年过节时各家都要准备的传统食品;菜肴中牛羊肉比重很大,手抓羊肉是该族人民的地方风味名菜;该族的八宝盖碗茶是极好的养生饮品,该族茶俗的显著特点是喜欢饮糖茶;该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清白的颜色,视绿色为神圣的颜色;该族信仰伊斯兰教;实行土葬;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该族的三大节日。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科学文化,农业生产,概况,Exit,回族,概况,居住范围,Exit,图示,回族,回族通用汉语,使用汉文,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于中夹杂着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语言文字,Exit,图示,中文、阿拉伯文对照,阿拉伯文字母表,波斯语字母表,回族,Exit,(图示),(详解),(图示),图示,回族,(图示),Exit,郑和(13711433)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祖父、父都曾到过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故幼时了解外洋情况。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入云南时被俘,入燕王府为宦官,后成为燕王朱棣亲信。因在燕王为争夺皇位发动的“靖难之役”中立功,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被赐姓郑,升内官监太监。次年奉命通使“西洋”,两年而返。前后7次奉使,历时28年,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半岛、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访问30余国,迎送各国使者,促进了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郑和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和科泽科德)。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3年,比麦哲伦早116年。郑和航海图集中反映了有关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地理知识,并为后世留下了中国最早、最具体完备的关于牵星术的记载。,图示,回族,Exit,滩羊皮,图示,发菜(煤炭),甘草,枸杞,贺兰石,回族,居住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服饰,服饰禁忌,宗教信仰,礼仪禁忌,Exit,回族,民俗风情,Exit,甘肃临夏,宁夏同心县,回族清真寺,第一种,第二种,图示,回族,Exit,油香,撒子,油茶,手抓羊肉,回族,Exit,图示,回族,Exit,回族,Exit,图示,回族,Exit,图示,回族,Exit,回族,Exit,回族,Exit,回族,Exit,宗教信仰对回族民俗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想一想,回族,想一想,知识链接,号帽与盖头的缘起 回族同东乡、撒拉、保安等伊斯兰教民族一样,其服饰文化中的宗教印迹十分鲜明。据说穆罕默德穿白色衣服,并曾多次对信徒们说:“你们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所以,回、东乡等民族一直崇尚白色,帽子、盖头、衬衣甚至裤子都喜欢用白布制作。因为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拜宫,要求礼拜者的头部不能暴露,必须遮严,磕头时前额和鼻尖要着地,只有无檐的白色小帽才能兼顾各方面的要求,这就有了男子的号帽。在古代,阿拉伯妇女为适应沙漠地区生活环境,便用面纱遮头护面,为防止风沙尘埃的袭击。后来,这一习俗便成为伊斯兰教教规。我国穆斯林妇女虽大都已弃用面纱,但还要用盖头把头发、耳朵、脖子遮盖起来,既符合了教义的规定,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在回、东乡等伊斯兰教民族的服饰图案中,很少有人物、动物的图案,多为花卉和阿拉伯文字图案,这是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的结果。,Exit,回族,Exit,回族,Exit,回族,Exit,回族,Exit,油香俗称油饼,是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相互赠送,有的家里过节纪念亡人,有了红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气香香锅。说起油香来,还有一段传说:早先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麦地那城里的穆斯林早闻穆圣的到来欣喜若狂。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迎接穆圣。穆圣看到请的甚多,究竟到谁家里去呢?难以决定。最后穆圣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就让自己骑用的骆驼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骆驼停在哪家门口,他就到哪家吃饭,走着走着,那匹骆驼终于停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穆圣就走进了这家吃饭。这是一户贫苦的人家,家里只有老两口男的银须飘洒叫阿龙布,见了风尘仆仆的穆圣来到自己家中异常高兴,连忙端出热腾腾的油香款待尊敬的穆圣,穆圣吃过后非常高兴,连连夸赞老两口的锅灶手艺。从此穆圣在阿龙布家吃油香的事就在阿拉伯国家传为佳话。后来阿拉伯人到中国传教、经商,又把这种作油油香的习俗传给中国穆斯林。现在回族穆斯林把油香做为礼品,馈赠给亲友或阿訇。油香现已成为团结、友谊、幸福的象征,成了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圣洁食品。,回族,Exit,馓子:“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这话一点不假,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写诗赞美馓子的作法:“歼车接成正教导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壁金”。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炸馓子:“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宁夏回族的馓子,素来以股条细匀,香酥甜脆,金黄亮润,轻巧美观,而博得中外人士的赞誉。1985年,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访宁夏在回族家中做客,称赞宁夏馓子酥脆。1982年西北五省烹饪比赛表演,宁夏馓子誉满西安。炸馓子也叫摆馓子,要有娴熟的技巧,回族妇女擅长炸馓子堪称一绝。炸好了,香酥甜脆,炸不好,绵如皮条,回族办喜事炸馓子多由老年或中年妇女掌锅。馓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方便易作,如今不但回族家里广泛作,而且西北信仰伊斯兰教的其它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等都有节日作馓子的习俗。现在馓子已成为回民团结和睦友爱的象征,是欢度节日不可缺少的圣洁的食品。,回族,Exit,油茶,侗、瑶、汉等族饮料。将茶叶用油炒,然后加水煮熬,沸开后滤出茶叶渣,即成油茶。食用时,要配以调料和副食。回族食品。是荞麦面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而炒的一种炒面。食用时用开水搅拦成糊状。多作早餐。著名的有武陟油茶等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回族,Exit,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据考证,临夏古称“木包罕”,河州羊又称“木包地羊”,曾是朝廷贡品,“木包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我州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久食能坛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温肾壮汤,强体提神,补脾健胃,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据说,河州姑娘肌肤娇嫩,靓丽多资,脸上水露露的,“红处红,白处白”,与从小食羊肉有关。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于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选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最著名的有东乡手抓、桶子肉、氽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时,若突出地方民族风味,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单盘上席一般用羊肋条。,回族,问题导入,小贴士,民俗风情,想一想,Exit,维吾尔族,目录,问题导入,该族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并开挖了独特的地下暗渠坎儿井。该民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这个民族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史诗,被誉为东方音乐的瑰宝。该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四棱绣花帽,男子穿对襟长袍,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抓饭”是节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民族风味食品。该族用烤全羊来款待贵客;很少吃蔬菜,夏季多伴食瓜果。请问,这是我国的那个少数民族?,Exit,维吾尔族,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科学文化,农业生产,概况,Exit,维吾尔族,概况,居住范围,Exit,图示,维吾尔族,Exit,维吾尔族,图示,Exit,维吾尔族,图示,赛乃姆,独他尔,达甫,Exit,图示,维吾尔族,古典叙事长诗,突厥语辞书,Exit,图示,维吾尔族,坎儿井,香梨,哈密瓜,Exit,维吾尔族,居住习俗:一般为土坯建筑,房屋呈方形,平顶可以晾晒瓜果和粮食。受伊斯兰教影响,只采用几何图案和花草纹样。大门忌朝西开,墙上喜欢挂壁毯,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饮食习俗:喜食牛、羊肉,很少吃蔬菜,夏季多伴食瓜果。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吃抓饭和烤全羊。主食常见的有馕、抓饭、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沙木沙”)、面条等。风味小吃包括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骆驼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南疆还禁食马肉、鸽子肉。一般未经阿訇宰杀的牲畜和家禽业属禁食之列。爱喝熬煮的奶茶和红茶。,Exit,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男子一般多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的长外衣,维吾尔语称“袷袢”。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多为黑、棕、蓝等深色。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称“赛兰”,外衣外边不系腰带,多穿长袍,与一般人有明显区别。妇女普遍都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和裤子,尤其爱用本民族独创的“艾得来丝绸”。维吾尔族以长发为美,妇女多喜欢留长辫,未婚少女多喜欢梳很多小辫,婚后改梳两条长辫。不论男女都戴的四棱绣花帽,称为“朵帕”。,Exit,维吾尔族,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成员包括祖孙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儿子长大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但是父母身边要留下一个最小的儿子。婚配的过程一般分为介绍、订婚、结婚三个阶段。丧葬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盛行土葬,人死后必须立即埋葬,不能超过三天。,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肉孜节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是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过三天。古尔邦节在肉孜节以后的70天举行,也叫宰牲节。规定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售,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于招待客人和亲友。诺鲁孜节,是维吾尔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太阳历正月初一,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预祝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分为乐曲舞蹈、娱乐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三部分。,维吾尔族,食规:如有来客,邀请客人坐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瓜果,给客人倒茶水或者奶茶。主人给客人倒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不能为了表现客气自己倒茶。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手,认为那样不礼貌。不可将已取的食物再放回盘中;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品等,不能将饭粒掉落在地上,万一掉落地上,不要捡起来放在餐布上。忌踩餐布或从餐布上跨过。不可随地吐痰、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盖等炊具,馕只准正放,吃馕或馒头时,要将其掰开吃,不可整吃。做客时,如有事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不能敲碗碟,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嬉笑和起身走动。待主人收拾完食具,才能离席。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Exit,维吾尔族,小贴士,烤馕和抓饭“可以一日无菜,但绝不可以一日无馕”这句俗话,足以证明馕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曾在古墓中出土过古代的馕。馕的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母,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用馕坑烤制。馕坑呈圆形,以土烧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粒等佐料拌陷烤制的乃为肉馕。馕的名称因和面方法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馅料、烤制方法的不同而异。常见的有肉馕、油馕、芝麻馕、希尔曼馕等50多个品种。馕中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抓饭是汉语名称,维吾尔语称波劳,原为波斯语。抓饭因盛入大餐盘中以手抓食而得名。它是新疆各族人民最喜爱的食物,也是维吾尔族逢年过节和在婚嫁等喜庆日子里,招待亲朋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抓饭从味道上分有甜、咸两种。甜抓饭多为素抓饭,主要原料为米、鸡蛋、黄萝卜、葡萄干、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饭多为肉抓饭,主要原料为米、牛羊肉、胡萝卜和洋葱等。维吾尔族抓饭的食用方法是在客人们洗净手后,围坐在炕上,中间铺一块洁净的餐布,抓饭盛盘端来后,客人用手直接抓食。如今,餐桌多筷子、勺子。抓饭也就徒有其名了。,Exit,维吾尔族,小贴士,朵帕 新疆花帽。维吾尔族佩戴花帽的传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花帽的形式多样,主要有巴旦木花帽、塔什干花帽、金片花帽等十七八种。图案多以新疆花卉、果实等自然形象为素材,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并在上面点缀宝石、玛瑙等多种装饰品。如南疆和田地区生产的塔什干花帽,采用大地散花图案与彩色平绣技术,精心绣制,全帽色彩对比强烈,犹如盛开的花海。和田产金片花帽,采用压、镂花纹,以金片点缀装饰,为女士高档花帽。喀什地区盛产的男士花帽,最富盛名者当推黑花白底、棱角突出的巴旦木花帽,其图案由4个巴旦木纹样构成。独树一帜的吐鲁番地区花帽,充满丰盈的花朵,色彩浓烈鲜艳,在花帽里可谓屈指一数。,Exit,维吾尔族,想一想,同为伊斯兰教的民族,维吾尔族与回族在禁忌民俗方面有何异同?,Exit,蒙古族,目录,Exit,问题导入,该族口头文学以英雄史诗江格尔最为著名,名列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该族能歌善舞,长调民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乐器为马头琴。该族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奶茶是该族必不可少的饮品。当地俗语“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他们热情好客,用“手扒肉”或全羊席款待客人。传统节日除春节外主要是是“那达慕大会”,请问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蒙古族,Exit,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科学文化,农业生产,概况,Exit,概况,蒙古族,居住范围,Exit,图示,蒙古族,Exit,图示,蒙古族,蒙古文字母表,蒙古文书目,蒙、中文对照牌匾,Exit,图示,蒙古族,马头琴,安代舞,马刀舞,筷子舞,Exit,图示,蒙古族,江格尔,骨雕蒙古秘史,Exit,图示,蒙古族,“马背民族”的生活,内蒙古博物馆元代刺绣代表作,Exit,民俗风情,蒙古族,居住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服饰,服饰禁忌,宗教信仰,礼仪禁忌,Exit,图示,蒙古族,复合板式,毡包,Exit,白食,红食,奶茶,炒米,蒙古族,Exit,图示,蒙古族,Exit,蒙古族,图示,Exit,图示,蒙古族,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图示,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独特民俗风情的形成与其所信仰的萨满教有何关联?,想一想,想一想,蒙古族,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Exit,蒙古族,知识链接,三大英雄史诗 我国最引国际学术界注目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指藏族的格萨尔王传(60多部,150万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8部,20余万行)和蒙古族的江格尔(13部,10多万行)。它们以篇幅长和至今仍活在人民的口头上为世界所罕见。其中,玛纳斯以8部、60万字的鸿篇巨制,以动人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玛纳斯家族几代英雄率领柯尔克孜人民放抗卡勒玛克、克塔依人的侵略和奴役,进行殊死斗争的伟大业绩,表现了柯尔克孜人不畏强暴、渴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Exit,蒙古族,小贴士,鄂尔多斯草原上的饮茶习俗 鄂尔多斯蒙古族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他们将砖茶视为上品。宾客来临,热情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砖茶,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主人不斟茶,被视为草原上最不礼貌的行为。人们去访亲、会友,带上一块或几块砖茶,会赢得主任的欢心和赞誉。牧民喝的茶根据熬制时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红茶、奶茶、酥油茶和面茶等。到鄂尔多斯蒙古族家中做客喝茶,要注意座次。客人进入包内分别从左右依次入席,男右女左,贵宾、长辈按主人安排进入主要席位就座。主人用最讲究的描金细瓷龙碗斟上飘香的奶茶,放上少许炒米,双手恭敬地举起,从主席上的客人开始,依次给每人敬一碗。按当地礼节,客人要用右手接碗,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节。主人斟茶时,客人若少要或不要茶,用碗边轻轻一碰勺或壶嘴,主人就明白客人的要求了。,Exit,蒙古族,目录,Exit,朝鲜族,问题导入,该族注重礼节,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著名的民间舞蹈有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最有名的乐器是伽倻琴。跳跳板、荡秋千是该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运动,摔跤、踢足球则是男人们的运动。喜欢穿白色素服,“白衣民族”成为对该族的爱称;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喜辣、酸、甜,泡菜是佐餐的主要菜肴,招待客人的特色饮食是打糕、冷面、松饼等。请问,这是我国的那个少数民族?,Exit,朝鲜族,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礼仪文化,农业生产,概况,Exit,概况,朝鲜族,居住范围,Exit,图示,朝鲜族,Exit,图示,朝鲜族,训民正音,朝鲜语试卷,朝鲜语字母表,Exit,图示,朝鲜族,伽倻琴,长鼓舞,荡秋千,顶水舞,Exit,图示,朝鲜族,花甲宴盛况,Exit,图示,朝鲜族,水稻,烟叶,Exit,民俗风情,居住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服饰,服饰禁忌,宗教信仰,礼仪禁忌,朝鲜族,Exit,图示,朝鲜火炕,朝鲜族,房屋外观,Exit,打糕,五谷饭,耳聪酒,朝鲜族,冷面,狗肉酱汤,桔梗,蕨菜,Exit,图示,朝鲜族,Exit,图示,朝鲜族,Exit,朝鲜族,Exit,朝鲜族,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小黄米或糜子;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Exit,朝鲜族,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称做“长寿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Exit,朝鲜族,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Exit,朝鲜族,Exit,朝鲜族,朝鲜族吃五谷饭的历史由来已久。新罗国时,正月十五这天叫做“乌忌之日”,用五谷饭祭乌鸦。三国遗史第一卷中记载的射琴匣一文,与民间流传的五谷祭内容相同。每逢正月十五,农民用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谷饭吃,还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那一种,便表示那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这种风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吃五谷饭意味着五谷丰登。,Exit,朝鲜族,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鲜族的风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聪,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知识链接,“古克”、“巴基”和船形鞋“古克”和“巴基”翻成汉语即为“坎肩”和“裤子”,也是传统的朝鲜族服饰。古克一般套在“则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绸缎面料,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特别精神。朝鲜族巴基具有裤裆、裤腿肥大,穿着轻松随便,适合盘腿席坐的优点。裤腿系有丝带,以防风寒。同样的服饰以白色布料为“贵”。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Exit,朝鲜族,Exit,朝鲜族,知识链接,朝鲜族“奠雁礼”朝鲜族的婚俗独特有趣,解放前有两次婚礼的习俗。朝鲜族的青年男女相爱结婚之前,要有一个“奠雁礼”,于是伴侣将像大雁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奠雁礼在新娘家举行,同时也将在新娘家举办第一次婚礼。三天后新郎独自回家,再按预定日子把新娘接在家中,举办第二次婚礼。此后,新娘才在新郎家居住。不过现在男婚女嫁逐渐合并为一次性婚礼。,目录,Exit,概况,知识链接,民俗风情,想一想,问题导入,哈萨克族,问题导入,该族信仰伊斯兰教,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的牲畜及动物的血。该族的著名人物法拉比被公认为是在中世纪穆斯林东方世界中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二位导师,科学的起源是其代表著作。该族的大部分人从事畜牧业,他们住的是便于搬迁的圆形毡房,一般向东开门,进门正上方铺坐垫处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他们把马肉当作肉中的上品,招待贵客时,要宰杀两岁的马驹;茶是该族牧民的必需品,有“无茶则病”的说法。请问这是我国的那个少数民族?,Exit,哈萨克族,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科学文化,概况,Exit,概况,哈萨克族,Exit,图示,哈萨克族,Exit,图示,朝鲜语字母表,哈萨克族,Exit,图示,刺绣,黑走马,哈萨克族,Exit,图示,科学的起源,哈萨克族,Exit,民俗风情,居住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服饰,服饰禁忌,宗教信仰,礼仪禁忌,哈萨克族,Exit,图示,豪华毡房,哈萨克族,Exit,茯茶,索古姆,奶制品,哈萨克族,Exit,图示,哈萨克族,Exit,图示,哈萨克族,Exit,哈萨克族,Exit,哈萨克族,Exit,哈萨克族,Exit,茶是哈萨克牧民的必需品,一般吃饭被称为“卡依依苏”,就是喝茶的意思。因为茶中含有芳香油,能溶解脂肪,起消食、提神、清脑作用,所以哈萨克人中流传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甚至还说“无茶则病”。正是由于牧区食肉多,需要奶茶助消化和增加维生素。冬季气候寒冷,夏季干热,大量饮茶,冬可驱寒,夏可解暑。奶茶里既有茶又有奶,又的还有酥油、羊油,既解渴又充饥,真是一种可口而又富于营养的饮料。哈萨克牧民大多饮坚硬的黑砖茶,次为茯茶(压制比较松散的一种砖茶)。烧茶时,先把茶放进壶中煮,放适量的食盐。冬天有的还添加香料(丁香、酥油、胡椒等),味道浓郁。哈萨克人民喝的茶有奶茶,是用砖茶煞成茶汁,然后加上鲜奶和食盐制成。另一种奶皮子茶,是把茶汁倒入碗内,另加熟奶皮(牛、羊、驼奶)制成;还有一种酥油茶,是在茶中加入少量酥油,这种茶更是香味扑鼻。,哈萨克族,Exit,哈萨克人十分喜爱熏肉。按照传统习惯,每年11月一12月间,牛壮羊肥,哈萨克人都要宰杀一些膘肥的羊、牛、马,贮备起来过冬食用。哈萨克族把这种过冬肉称为“索古姆”,这些肉一直要吃到来年春天。熏肉的做法是,将肉按一定的规格划成块,撒上盐,搭在木架上用松柴烟熏干,这样就可保存较长时间。还有一种制法是将羊的内脏掏空,烧掉毛,皮连肉一起剁成块,撒上盐,熏干,可以保存到次年的6-7月份。哈萨克族人制作的马肠,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做法是将马的肋条肉切成条状,调好五味,灌进长约1米的马肠内,两头用畜筋扎好,风干。另将牛、羊瘦肉撒上盐灌进肠衣内,两头扎紧,晾干,称腊肠。马肠和腊肠脂肪丰富,熏烤熟后,味道香美,并能保存根长时间。,哈萨克族,Exit,奶制品的种类及简单做法有以下几种:(l)鲜奶子是刚挤下的牛、羊奶,倒在铁锅里煮熟,称鲜奶子。(2)胶奶子奶牛、羊产养后第一二天挤的奶,这种奶子稠,脂肪多,没有鲜奶甜,但营养价值高。(3)酸奶子鲜奶通过发酵后制成,营养极为丰富。(4)奶皮子是鲜奶煮沸放凉后表面凝积的一层油脂。(5)奶豆腐约用1/4的酸奶倒进3/4的甜奶内,放在铁锅内煮沸,奶子结成小块,用过滤袋挤去黄水、晾干,就成乳饼,形似豆腐干,味香甜。(6)酥油制取乳饼后将黄水灌进盛有酸奶子的皮囊内,黄水对囊内的酸奶子有加温作用,然后再在皮囊内用捣杵杆上下搅动约1小时,囊内的奶和脂肪就分离,脂肪漂在囊的上层,就叫酥油,打出后,加点盐,昧道就更好了。从牛奶中提取的是黄色酥油,从羊奶中提取的是白色酥油。(7)酸奶疙瘩是将酸奶晾干后制成的一种食品。还有一种食品叫“吉尼提”(Jenit),是用奶豆腐、小米粉、白沙糖、炒面、酥油(马油或羊尾巴油)、葡萄干等食物混合制成。“那仁”饭是把羊肉切碎,加上洋葱、面片和香料,搅拌煮熟,是招待贵客的上等食品。另外,还把各种奶制品作为调味品,如把奶疙瘩放在汤面条里,就成为奶疙瘩面条;有的还用牛奶做汤,再放入面条和羊肉,就成为牛奶羊肉面,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哈萨克族,哈萨克族,Exit,知识链接,哈萨克订婚仪式 哈萨克族的订婚仪式是结婚仪礼中的首要仪式,一般在女方家举行,届时男方家人带着订婚礼物前往女方家,女方家举行订婚宴招待宾客,要宰羊款待。一般要宰红毛白头羊或黄毛白头羊,严禁宰杀胸部有黑毛的羊。在哈萨克族看来,宰杀红毛白头羊或黄毛白头羊,表示以赤诚、纯洁无瑕的心来定亲。在订婚宴席上,女方主人还要特意给男方主人端送一大盆煮熟切成碎片的羊尾巴肉、羊肝和酸奶搅拌而成的食物。哈萨克族认为这种食物是富足、美好的象征。订婚宴结束后,双方往来频繁不断,诚恳的往来能够不断加深双方的了解和情感。,Exit,哈萨克族,知识链接,肉孜节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教徒要封斋一个月。在斋月里,穆斯林只要不是病人、旅客、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每天从黎明到日落前,要戒除一切饮食和房事。每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两餐。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制禁欲,畏主守法之人。一个月斋戒期满后,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即行开斋。这一天,各民族部落之哈萨克人都要聚集到附近的礼拜寺中净身礼拜,相互祝贺。这一日就是肉孜节。,Exit,哈萨克族,Exit,知识链接,纳吾鲁孜节 哈萨克人的游牧生产活动沿用自古相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这一天,各家用小米、大米、小麦、奶疙瘩和肉混合做成的饭,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节日器皿招待客人,大家在冬不拉的伴奏下唱歌,并翩翩起舞。在牧区的有些地方,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宰杀牲畜,把羊头献给老人,借老人的嘱咐祈求来年获得丰收。,哈萨克族,知识链接,“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是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青年男女两人一组,比赛开始,二人并辔骑向终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吐爱情,甚至可以接吻、拥抱,即使姑娘生气或羞红了脸,也只能忍受。到了终点即可返程,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姑娘有权用鞭子抽他,小伙子不得还手,特别是那些说话、动作过头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狠狠地几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她就舍不得狠打或只是虚晃几鞭。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Exit,哈萨克族,Exit,同为伊斯兰教的民族,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在民俗风情方面有何异同?,想一想,想一想,哈萨克族,目录,Exit,概况,民俗风情,知识链接,问题导入,达斡尔族,达斡尔族,问题导入,该族的意思为“开拓者”。他们对被称为“波依阔”的体育运用情有独钟,赢得了“曲棍球之乡”的美誉。主要信仰萨满教,将供奉的神称为“巴尔省”,将男女萨满称为“雅根德”。该族用袍子的头皮为原料制作的皮毛最有特色,既保暖耐用,又是猎人狩猎时的伪装。荞面是该族传统的主食之一;奶油和奶皮是该族的高级奶制品,也是用来馈赠远方亲友的最好礼品。该族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离婚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请问这是我国的那个少数民族?,Exit,达斡尔族,居住范围,语言文字,文体娱乐,农业生产,概况,Exit,概况,达斡尔族,Exit,图示,达斡尔族,Exit,图示,达斡尔族,Exit,图示,达斡尔族,Exit,图示,达斡尔族,Exit,民俗风情,居住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服饰,服饰禁忌,宗教信仰,礼仪禁忌,达斡尔族,Exit,图示,达斡尔族,豪华毡房,Exit,特色面食,奶皮,奶油,达斡尔族,Exit,达斡尔族,图示,Exit,图示,达斡尔族,Exit,达斡尔族,Exit,图示,达斡尔族,Exit,达斡尔族,图示,Exit,达斡尔族,Exit,达斡尔族,Exit,达斡尔族,Exit,达斡尔族,知识链接,达斡尔族的曲棍球 达斡尔族曲棍球的球棍,一般柄长0.9米,多用下端弯曲的细柞木制成。球用杏树根或毛毡做成,大小与网球相似。原始的打法无射门之说,双方各划一界线,打过界限就算胜利。正式比赛,需在相聚50米远的场地两端各设营门,球击入营门才算获胜。,Exit,达斡尔族,知识链接,达斡尔婚俗 在男子逃婚这一习俗中,传说达斡尔女子最初也想逃回家,但又舍不得丢弃她的衣柜等物。久而久之,女子出嫁便成为一种制度。订婚后,男方送马、牛、猪和酒等,这叫大礼。达斡尔语叫“恰安特”,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能见未婚夫。结婚前一月还要送一个叫“托列”的小礼物,礼品主要是衣服、被褥等。这时女婿和姑娘可以见面,在一起吃“拉里”粥或挂面。入赘婚比较普遍。婚礼一般在春暖花开时举行,新郎要迎着新升的太阳去迎新娘,希望家庭像旭日东升一样美好。,Exit,达斡尔族,Exit,知识链接,察恩特 为达斡尔族过彩礼的意思。“察恩特”包括:带缰的马一匹,意为联姻之意;乳牛一头,表示感谢女方母亲哺乳养育之恩,还有肥猪九头、酒90斤及野果、奶制品、糕点等物。彩礼由未来的女婿及朋友赶马车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举行隆重的“察恩特”宴会招待送彩礼人及氏族近亲。在“察恩特”宴上还有专门的祝词:“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将这微薄的察恩特献上”等。,达斡尔族,知识链接,萨满的产生和训练 老一辈的萨满死后若干年内要产生新一代萨满。上一代萨满的神灵选中的继承者的家属要请一名老萨满为师。选择冬季或初春农闲季节举行领神仪式,学习掌握当萨满的基本要领。这种领神仪式要举行一个冬春甚至二、三个冬春,直到学者跳的神志不清,就认识是上一代萨满的神灵已附体,便举行吃血仪式,请他的诸神降临来吃血,至此,一个新的萨满诞生了。,Exit,达斡尔族,知识链接,“斡米南”仪式 举行“斡米南”仪式者,须拜一名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