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ppt
孔子与老子,黑龙江省七台河实验高中,历史教师赵同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岳麓版新教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2、知道老子,分解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2、知道老子:,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第课孔子与老子,第课孔子与老子,教材地位,孔子、老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之源,是我国思想文明史上的文化丰碑。本课的学习是为今后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史奠基。,第课春秋孔子与老子,第课战国百家争鸣,第课汉代思想大一统,第课宋明理学,第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必修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6课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第课孔子与老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产生的背景 孔子和老子重要思想主张教学难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内涵 正确评价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认识这两位老先生吗?对,他们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与老子。你们看,孔子仿佛在谆谆教诲我们:“学而时习之”;老子象在对我们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他们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怎样?他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他们的思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第课孔子与老子,导入:,第课孔子与老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从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历史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一、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宗法分封制度遭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诸侯士大夫崛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周天子渐失天下共主的地位。,。,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发展。,面对如此的局势,两位先哲在思考:怎样才能让社会安定下来?于是思想产生了。,趋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政治:,趋势:,第课孔子与老子,二、孔子的学说,孔子生平,孔子思想,评价孔子思想,孔子塑像,第课孔子与老子,孔子生平简介,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没落贵族。多岁时,已博学多才,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但年轻时只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空、司寇。周游列国多年宣传其政治理想,却备受冷遇;晚年,返回鲁国,全力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整理文化典籍诗书 礼易乐春秋,被后世称为“六经”。其言论由弟子们整理编成论语。,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1、下列不属于孔子整理而成的典籍的是()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D,2、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D,第课孔子与老子,“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德”为政以德“改”改良政治“鬼”敬而远之“庸”中庸之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今孔子邮票,第课孔子与老子,1、孔子之“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及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实现仁?,1、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即庄重、自尊。宽即宽厚,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信即诚实,讲信用,不说假话。敏即勤快、认真。惠即帮助他人。),2、“恭、宽、信、敏、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第课孔子与老子,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第课孔子与老子,第课孔子与老子,2004年田世国救母,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仁”?,第课孔子与老子,全身心的帮助失学儿童的丛 飞,第课孔子与老子,在“215”大火中,胡 茂 东勇闯火场。,第课孔子与老子,材料一: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礼记王制 材料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为政 材料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材料二反映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材料三四五,他主张如何实现“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2、孔子之“礼”克己复礼,“礼”,克己复礼: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定。,“贵贱有序”,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第课孔子与老子,仁和礼是什么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与“礼”相互制约。,意为: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第课孔子与老子,3、孔子之“德”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4、孔子之“改”主张逐步改良政治,第课孔子与老子,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5、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1.中庸的含义:(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6、孔子之“庸”中庸之道,第课孔子与老子,康熙帝为北京孔庙题,孔子杏坛讲学图,第课孔子与老子,孔子之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在中国,第课孔子与老子,台湾故宫博物院孔子像,于丹讲论语,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日举行孔子像揭幕仪式,武大校园孔子像,孔子在世界,第课孔子与老子,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孔子在柏林,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第课孔子与老子,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依据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图片材料,对孔子思想进行全面评价。,孔子思想的影响,影响,对中国: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世界: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本人:孔子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都遭到冷遇。,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时期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提示: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合作探究,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历史必修()教 材 分 析,课堂小结,“仁”“礼”“德”“改”“鬼”“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坚持不懈、学思结合、当仁不让、学而时习之等。,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思想影响,积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世界文化史上重要影响消极:礼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历史背景,政治:宗法分封制度遭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经济: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发展起来。,孔子学说,趋势:奴隶社会走向瓦解。,1、是可忍,孰不可忍。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 语 名 句,第课孔子与老子,我喜欢的孔子老子的名言,2007全国卷: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A,高考例题,2007北京卷: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前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A,高考例题,1.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D.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自我测评,A,B,3、孔子的思想中自相矛盾的一组是()知之为知之因材施教贵贱有序有教无类 A、B、C、D、,D,4、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孔子的思想进步性质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C,5、下列不属于孔子“仁”的学说的一项是()A、“仁者爱人”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爱惜民力 D、贵贱有“序”,D,6、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礼”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B、其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C、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D、“礼”对孔子来说没有阶级性,D,7、下列关于孔子的天道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否定了神的存在B、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C、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D、把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8、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D、调整社会人际关系,A,A,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10.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C,A,13、下列对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C、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14、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C、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D、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D,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课孔子与老子,孔 子 拜 谒老子 图,第课孔子与老子,老子的学说,老子生平,老子思想,评价老子思想,老子李耳,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第课孔子与老子,老子生平,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第课孔子与老子,老子之“道”,“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的道的思想。回答:,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道”的论述,“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提出,有什么积极意义?,什么是道?,第课孔子与老子,老子之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静制动”、“以弱胜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弱胜刚强。,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辩证法的论述,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第课孔子与老子,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政治方面的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之政治主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具体含义是什么?,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评价老子思想,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积极,消极,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堂小结,“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积极: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消极:“小国寡民”的消极避世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思想评价,老子学说,第课孔子与老子,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老子中的名句:,我喜欢的孔子老子的名言,1、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3、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严刑酷法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2、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C,D,A,课堂练习,5.老子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B,D,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D.法家,A,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的新方法思想 B.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C.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D.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8、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事物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C,B,老子和孔子的阶级立场,1、下列对孔子思想中“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的要求 B.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精华 C.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少暴政以利于其统治 D.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老子和孔子都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2、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 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D.“克己复礼”“无为而治”,D,老子、孔子离我们而去已有二千多年了,但他们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奉为座右铭的许多人生格言,若追寻来源就会发现,竟是如此的历史悠久!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儒家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永恒的价值。愿我中华文化在扬弃中,愈来愈繁荣昌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