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doc

    • 资源ID:244907       资源大小:19.5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doc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郑义门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郑义门观后感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间。一个名叫郑琦的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十五世的故事。他的鼎盛时期,我们用文献上的话来说,他的人口达到了几千人,宋代时在一个锅里吃饭,叫“食指三千”。郑氏家族世代繁衍,发展至今形成以郑姓命名的郑宅镇。郑宅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就坐落在这个小镇的中心。宗祠始建于南宋中叶,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如今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氏宗祠坐东朝西,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分为5进64间,其建筑无雕梁画栋之华丽,保简朴整洁之本质,庄严宽敞,古朴厚重。走进宗祠,就像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内有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明皇帝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牌匾,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苍劲古柏,范仲淹、朱熹、柳贯、王锡爵等历代历史名人及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大量匾额、楹联等正可谓翰墨丹青赏心悦目,诗书雅乐神韵悠远。让今天的人们依然津津乐道的,是郑氏家族魅力不减的人文遗风。有一件事很有意思,20XX年全国高考,四川省的文科卷子,古文解读竟然出自明史,是关于郑氏家族一个家长叫郑濂的传记,然后叫考生们来解读,来谈体会,这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对郑氏家族的重视。郑义门观后感2“家风”听起来似乎颇为遥远,但细想,却是触手可及。家风是家中先辈对后辈的潜移默化,是家庭信念的隐形传承。家风传承要“言传”:与儿子谈梦想的时候,总能想到长辈当年对自己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的期许;儿子看到玩具恨不得都抱回家的时候,还是在对其灌输当年父母教导自己的关于人要知足的认知家风传承更要“身教”:二十几年前家门口有人来乞讨,奶奶会给他打上一大碗白米饭加上菜所诠释的乐善好施;长辈用实际行动和“必须要对得起这份工资”所表达的朴素的爱岗敬业;教导儿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首先得自身做到杜绝非分之财记忆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片段,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全方位地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这大抵就是普通人家的家风和传承。郑义门中郑氏家规有言:言传不如身教、齐家而后国治。在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民尽责的一路上,与君共勉。郑义门观后感3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教育。郑义门观后感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20_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20_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奥秘,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颂的荣光,以及它那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中所蕴藏的“学问”,都被归置在研究者的案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别有韵味的古式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看来这些都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宝”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早在初中就熟读的文言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师,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就静静地悬挂在祠堂的旁柱上郑义门观后感5是什么,使这个寻常的人家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的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这么几百年的同居,跟这个家规是密不可分的。支撑“郑义门”的精神支柱,就是这部名叫郑氏规范的家规。这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它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它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国的家训制度,大约有三个历程。第一个是颜氏家训,第二个是宋代司马光的家仪。颜氏家训和家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理论性较强。那么作为中国家训制度的第三个里程碑,郑氏规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比较注重家规的操作性。也就是讲,它把儒学的追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细节。所以我讲这个家族能够三百年繁荣昌盛,跟可操作性的家规有密切的关系。在今天的郑宅镇,我们依然可以不时看到以郑氏家族的“孝”迹为内容的景观。郑氏世祖郑绮,其母亲张氏因患风挛疾,手足不能伸,郑绮日候床边,侍奉饮食汤药,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不稍懈怠。正是这位老人以孝治家的躬行实践,为其后代子孙树立了一个生动的典范。而这,只是这个家族几百年风风雨雨中诸多故事中的一个。家规亮点历史的时钟拨到明朝天顺三年。郑义门,这个响亮在江南大地的名门望族,终于悄然隐退,藏入历史的苍茫暮霭。然而,郑氏家族用十五世的漫长时光身体力行的郑氏规范,却永远留存了下来,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郑氏的祖先们深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168条家规中,有关戒奢的就有17条之多。它谆谆告诫: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勤俭朴素为准绳。它有一个关于我们不能浪费、我们要节俭比如它有讲到你什么时候可以吃饭,达到几个人可以一起吃,如果达不到几个人你不能够开一桌吃饭,等等。郑氏一族齐家思想的体系中,还有一个突出的主题,那就是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应关心他人,和睦乡邻。他采取了很多措施跟周边的邻居搞好关系。比如说他创办药室,周边邻居有生病的人,如果家里穷我可以免费提供医药;他在村子的路边设立茶摊,路过的人肚子饿了、口渴了,都可以获得食物和水;还有穷困的人家,他们也都会给你们东西吃。清廉为政,是历代都倡导的,但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则是郑氏义门的一大特色。这168条家规,有些涉及到廉政廉洁方面,像86、87、88这三条,就是针对出仕当官的人规定的。这三条家规,它就是告诉你,你只要出仕当官,就得奉公守法,不要贪污受贿,你不要来辱没我们这个家族。凭借好学的风尚和孝义的名声,从宋、元到明、清,郑义门约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中,竟没有一人因贪墨而罢官者。现实意义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郑义门,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它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国家”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治国从治家开始。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时至今日,我们回望郑氏义门,不仅仅因为它映射着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孝义治家的功能样态,更是因为,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巨大的进步,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现在讲“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方面要经济建设,一方面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的教育、家规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今天总是在呼唤良好的家风。实际上郑氏家族,他可以给我们隔时空地提供一个借鉴。郑义门观后感心得

    注意事项

    本文(郑义门观后感心得.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