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NA01网络标准化.ppt
第1章网络标准化,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RCNA,2,本章内容,OSI七层参考模型概述数据封装和拆封过程TCP/IP协议栈常见的TCP/IP协议,3,4.传输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1.物理层,面向用户应用,面向数据传输,1.OSI的核心是两个终端用户在远程通讯网络中的通讯可以分成层,每层有自己的功能集。2.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靠,OSI七层参考模型,4,应用层,应用层的作用主要是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从而使得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Word,http,ftp,telnet,dns,dhcp,smtp,pop3,5,表示层,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 表示层是各节点应用程序、文件传输的翻译官。,6,会话层,会话层的作用主要是在网络中不同用户、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护通信通道,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会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会话层的责任主要有:对话控制同步,7,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区分上层服务,8,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服务点编址 分段与重组 连接控制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9,网络层,网络层位于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将分组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这可能要跨越多个网络(链路)。传输层负责将完整的报文进行端到端的传输,而网络层则确保每一个分组能够从它的源端到达目的端。,10,网络层的主要任务,逻辑地址 路由选择,11,特点:1.路由器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广播域 2.路由器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冲突域 3.路由器能够识别L3的控制信息,L3的设备-路由器的特点,1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把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可以被物理层传输的帧,数据链路层直接控制着网络层与物理层的通信。,13,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组帧 物理编址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接入控制,14,L2数据,01010100001111000,传输媒体,物理层,从数据链路层,L2数据,01010100001111000,到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15,数据链路层的构成,MAC层管理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也被称作MAC地址。LLC层主要负责对各种网络协议进行封装,使得协议能在物理线路上传输。LLC帧在传输不同网络协议的时候是需要SAP(service access point,服务访问点)来区分的此外,LLC层为上层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公共接口,进行流控制。,16,数据,源地址,帧检测序列,类型,目的地址,可变,2,6,6,4,XXXXXX XXXXXX,由厂商分配给设备,由IEEE分配给厂商(如:锐捷网络00-D0-F8),前导位,MAC 地址,8,单位:字节,Ethernet II的帧格式,17,特点:1.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在一个广播域内 2.交换机每个端口带宽是独立的 3.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冲突域 4.交换机能够识别 L2的控制信息,1,2,3,L2的设备-交换机的特点,18,物理层,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并检测电压发送和接收带有数据的电气信号。物理层包括物理上连接网络的媒介,比如连接网络的线缆。物理层是不提供数据的纠错服务的,但是在物理层上能对数据的传输速度作一定的控制,并能监测数据的出错率。在物理层传输电气信号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位流或比特流。,19,物理层所涉及的内容,物理层关心的是以下的一些内容: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位的表示传输数率位的同步线路配置:设备与媒体的连接。物理拓扑:星状拓扑、环状拓扑、总线拓扑,等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20,A,B,C,D,特点:1.所有端口同在一个广播域内 2.所有端口同在一个冲突域内 3.所有端口共享带宽4.广播式转发数据,L1设备-Hub的特点,21,计算机或路由器,Hub或交换机,异种设备之间:直连线,1、可将常用网络设备分为两种:终端设备(Router、PC、Server)与中心设备(Switch、Hub)2、异种设备连接用直连线,同种设备连接用交叉线。3、锐捷网络的设备能够自动识别直连线和交叉线。,Hub或交换机,同种设备之间:交叉线,Hub或交换机,同种设备之间:交叉线,直连线:568A-568A或568B-568B,交叉线:568A-568B,L1线缆-常用双绞线,22,允许接入网络资源,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提供网络互联,在媒体上传输比特;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对数据进行转换、加密和压缩,提供可靠的进程到进程的报文传输和差错恢复,将比特组装成帧;提供节点到节点方式的传输,各层间的联系,23,物理通信,设备A,设备B,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对等协议(第7层),对等协议(第6层),对等协议(第5层),对等协议(第4层),第3层,第2层,第1层,第3层,第3层,第2层,第1层,第2层,第1层,数据通信过程,24,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数据,数据,传输层报头,数据,网络层报头,数据,数据链路层报头,0101110101001000010,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数据段Segment,数据包Packet,比特Bit,数据帧Frame,协议数据单元,端口号,源IP+目的IP上层协议,源MAC+目的MAC,将数据帧转换成高低电平,即“0”或“1”代码,数据封装,25,设备A,设备B,L7数据,L7数据,H6,L6数据,H5,L5数据,H4,L4数据,H3,L3数据,H2,010101000011110000101010,T2,传输媒体,数据通信过程,26,数据,网络层报头+传输层报头+数据,数据链路层报头,传输层报头+数据,网络层报头,数据,传输层报头,0101110101001000010,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表示层,应用层,会话层,拆封,即封装的逆过程,数据拆封,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传输层,Internet层,网络接口层,协议栈:利用一组协议完成OSI所实现的功能。TCP/IP协议栈:是一组由不同的协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协议栈。,TCP/IP协议栈,28,TCP/IP中的协议,IP 数据包格式,主要用于:1.测试目的端的可达性(ping)2.测试到达目的端的路径(tracert,pathping,traceroute,扩展ping),ICMP(网际控制消息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32,ARP的几种情况,TCP(传输控制协议)属于面向连接的网络协议UDP(用户报文协议)属于无连接的网络协议,应用层,传输层,Internet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TCP/IP传输层,34,TCP/IP寻址,主机 A,1028,23,源端口,目的端口,主机 B,应用客户端使用的源端口号一般为系统中未使用的且大于1023目的端口号为所进行的操作。如telnet为23。,源/目的端口号,36,常见的端口号,FTPTCP 20,21TelnetTCP 23HTTPTCP 80DNSTCP,UDP 53TFTPUDP 69,Well-known端口:0-1023注册端口:1024-49151动态或私有端口:49152-65535,TCP 段格式,源端口号(16比特),目的端口号(16比特),顺序号(32比特),应答号(32比特),窗口大小(16比特),校验和(16比特),其它TCP控制信息(如SYN,ACK等),数据,20字节,发送 SYN1(seq#=100),接收SYN,发送SYN1,ACK1(seq#=300 ack#=101),建立连接,ACK1(ack#=301),主机A,主机B,接收SYN,ACK,TCP三次握手过程,1028,23,SP.,DP.,102,Seq.,302,Ack.,1028,23,DP.,101,Seq.,301,Ack.,1028,23,SP.,DP.,102,Seq.,301,Ack.,1028,23,SP.,DP.,103,Seq.,302,Ack.,SP.,TCP的工作过程,hostA,hostB,Window size=3发送 2,发送方,Window size=3发送 3,第三个数据段被丢弃,Window size=2发送 4,Window size=2发送 3,ACK 5Window size=2,接收方,TCP窗口数的应用,Window size=3发送 1,Window大小为发送方或接收方的缓存大小。,UDP 段格式,源端口号(16比特),目的端口号(16比特),其它UDP控制信息,数据,校验和(16比特),8字节,UDP应用在对延时比较敏感或不要求确认的数据传输时。,42,内容回顾,OSI七层参考模型概述数据封装和拆封过程TCP/IP协议栈常见的TCP/IP协议,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