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单元习作要素的文本读写结合训练例谈 论文.docx
-
资源ID:2430295
资源大小:40.5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指向单元习作要素的文本读写结合训练例谈 论文.docx
指向单元习作要素的文本读写结合训练例谈摘要:文本的教学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字的阅读、归纳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更不是单一地品词析句、感悟文章的内涵、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更应寻找可落笔的单元主题要素的“留白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即是给予我们以正确的方向与指引。关键词:习作要素;读写结合;教学做合一部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专门设计了习作单元策略,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让教师在教学中有标可循。教材选取两篇能集中体现本单元习作要素的精读范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范文领航。学生在具体习作过程中也有“葫芦”可画,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难度,解决了以往作文教学中的瓶颈,很有梯度。但是,习作教学又不可拘局限于单一的习作策略单元及每单元的习作平台,更宜链接生活,教学做合一。一、捕捉情节点,链接想象写。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学生想象的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得以发展、升华并达到无障碍运用。选入教材的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谋篇布局和写作的技巧值得借鉴、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进行迁移仿写。以部编六年级上穷人为例: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最精彩的写作特色是以桑娜抱回死去邻居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后内心矛盾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穷人“不穷”的可贵品质。师: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体会了海上的风暴之凶猛与室内温暖舒适的环境对比,请大家找出体现桑娜家贫穷的句子。师:再请大家深入思考,如果让你描写桑娜家的贫穷,你会怎么写?学生:会像第一段那样直接描写,房子的破败,房顶上没有瓦,破了大洞.学生:食物的缺少,吃了上顿没下顿.学生:衣物没有,除了书上的光脚没鞋,我还会写他们几个孩子合穿一条裤师:体现桑娜家贫穷的除了第一段的直接描写,还有第二段的哪些句子呢?学生: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再现这个家的贫穷。师总结:这就是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的独具匠心之处,除了直接描写,还有桑娜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师:当桑娜在沉思中为家庭的贫穷、为出海打鱼的丈夫未归而感到担忧时,渔夫在又冷又黑的海上经历着什么呢?他又在想些什么呢?请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从直接描写海上的风暴和侧面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突出这个夜晚的可怕。学生凭借桑娜这个“例子”,有了“葫芦”,有了参照,还愁画不出“瓢”来?学生创作片断如下:风,吹了又吹,船,摇了又摇却始终没有打到鱼。渔夫沉思:妻子每天都忙于家务,他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出海。孩子们一年四季穿着破破的衣服;去哪儿全光着脚,一不小心脚就被割破了;家里穷得只有一-张床,往往得挤在一起睡觉。不过,日子还过的下去,没什么可抱怨的。只听“刺”的一声,渔网又被撕破了。渔夫胆战心惊,浑身发抖:“哎,老天啊,让我们活下去吧!开恩吧!”由此可见,深入解读文本,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在例文中找寻写点,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迁移补白,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也更利于形成学生的真正习作素养。二、抓住生成点,巧引练笔源。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有效渗透习作,融合读与写呢?以部编六上第9课竹节人一文为例:导读部分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之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在引领学生快速通读全文后,我们不妨锁定39段,进行精读:怎样写玩具制作指南呢?课堂上,我提出如下学习要求:L同桌可以互读,也可以自己默读,还可以小组内分别读。2.玩具的制作指南可以用图片、文字、摘录关键句等多种形式呈现。交流反馈时,有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震惊了全班同学,如下图:当全体学生面对着这张思维导图震惊之余,我灵机一动:“你能为这张思维导图添油加醋吗。现在,你就是本文作者,拿起笔来,把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写卜来吧?别忘了写出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哦学生们兴高采烈,拿起笔刷刷刷写了起来。有学生这样写道:小小的竹节人,看着简单,制作的过程却让我大伤脑筋。首先,我得把写大字用的毛笔杆多准备几支,还得瞒过妈妈,把她的纳鞋底线“捎出来”几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就开始大显身手啦。拿起毛笔杆,扬起削铅笔的小刀,我“锯锯锯”,先锯出寸把长的两截,这是脑袋和身体。找到长的那一截,小心地挖出一对小眼。真倒霉,手一抖,不小心把“眼”挖大了,这一截笔杆爆了,门口商店里的老头又要咧嘴笑啦,因为我又要去买毛笔喽!这一次,我更加小心翼翼,眼睛一动不敢动,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稳住了,别慌别慌。”慢慢地,小眼钻好,手臂装上去,接下来的工序就简单多了,八截短的做好,用纳鞋底线连接,四肢成功!完美!我的竹节人大功告成,下课后可以在小伙伴们面前咽瑟了。批阅着这一段段文字,我的内心甚是欣慰。孩子们所写的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自己曾经历过的真实情感体验呢?语文课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习作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留心,何愁拉不近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我们教者可以更好地立足文本,依托教材中文章的写点,让学生勤读多思,习作、迁移,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习作的奥秘,积极修炼、蜕变。三、借引资料源情感升华写。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部编六上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是伯牙鼓琴,简洁的文字叙述了伯牙与子期间相知的知己情深,子期离世,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决绝。除了文后的资料袋介绍这一段友谊的史书记载及相关的古诗名句外,我还让孩子搜集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教学中,出示:“伯牙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我引导:“伯牙不复鼓琴,他断了的是琴弦,可断不了的是什么?”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结果孩子搜集的资料与教参上的不谋而合: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一段文字,表现了伯牙对子期的无限思念。能否让学生扩充写话呢?本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和搜集的资料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依托这一情感升华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师:伯牙破琴绝弦,是因为他志在太山时,再无人赞曰一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师:志在流水。也无人赞日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师:天下这么大,让伯牙哪里再去觅得这样一个知己呢?难怪他在第二年的春天,在子期墓前破琴绝弦,写此悼歌。能有感情地读一下吗?师:这首悼歌,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生说大概意思,师相机纠正翻译不准确的词语。)师:伯牙的心情绝对不是我们读到的这短短的83个字所能表达的,他也许会在坟前(手势作引导)一一生:用手抚摸坟上的泥土。师:也许还会(作抬头看天,以手掩面)一一生:仰天大哭。师:还会有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呢?像刚才那样,继续说下去。生:跺脚、伏在地上,伤心的张不开嘴巴,不停地念叨子期的名字师:这就是此刻破琴绝弦的伯牙啊,你能把这首悼歌加以想象,写下来吗?资料不仅是拓展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情感的辅助手段,也还可以是进一步挖掘写点的深泉,更可以是训练学生习作水平的桥梁。紧扣写点,巧妙利用补充的资料,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能避免语用训练的单一化,表面化,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四、联系生活场,情动而辞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On版)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课外生活多姿多彩。从写作的取材上来说,丰富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再拘泥于枯涩和局限;从智力发展的层面而言,在丰多姿多彩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得以提升,学会了用心观察生活,感受自己周围的世界;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说,以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体验作契机,引发他们描写真实生活的冲动。生活从来都是最好的“无声教材”,是最好的“文眼”,是习作的“源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抓住文本中与学生生活场景相似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习作氛围,探寻习作的“文眼”,唤醒学生习作的冲动,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譬如:部编六上草原课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舍与蒙古族的朋友相识不过短短数日,分别时却依依不舍,虽然语言不通,但心意相融,在你的回忆中,有过与朋友这样难舍难分的时刻吗?想一想把这个美好的瞬间写下来。”这个问题一抛出,一片寂静,孩子们都已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中一一学生L六岁时与爸爸单位同事家的孩子同住一个部队大院,可后来他先回了湖南老家,他坐在装满行李的卡车上向我再见,我跟在车后面奔跑,到现在都记得那天的太阳(说到这里,孩子流泪了,全班同学静默)学生2:暑假回了乡下老家,和伙伴们玩了一个多星期,嘴上说着回来常联系,可是我们都知道,开学后要忙着学习,哪能常常联系呢?分别时,大家都哭了(孩子们有的在抹泪)师:我们都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是很多时候,距离确实拉开了彼此的思念,但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把这份牵挂,向远方的他诉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妨拿起手中的笔,写下那一次难忘的分别。片段: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但分别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很不是滋味儿。暑假,我去湖南玩了六天,最后一天时,我们要回去了。可我很舍不得走,舍不得与朋友分别。即使我们彼此都说明年再见,可这一去,就是一年啊。我今年六年级了,这一年中要忙着小升初,想到这些,我的心就目送着朋友们离去的身影,我心里顿时涌起一种新的感觉,而且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一一酸。此时,我特别想冲上去,一把抱住他们,叫他们不要离去。渐渐的,眼泪已经在眼眶中大打转了。终于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所有堆积在心中的情感都恨不得一下子爆发出来。我想哭,想大声呼喊可终究,还是忍住了。哎,看来分离,真的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啊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引领学生透过文本,透过语言内容和情感迈向言语表达,探寻生活这本书的“文眼”,于“无字句”处读书,从肤浅层面的阅读走向深度的体悟,习得习作的方法,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描摹生活的本领,引导他们去亲近自然、感受世事变迁,用心去聆听这多彩的日子,采撷丰富生动的习作素材,蓄积真实有意的习作情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畅享语文学习的趣味与雅致。参考文献:1 .陶行知文集江苏凤凤教育出版社陶行知359页2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