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者 论文.docx
做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者摘要:陶行知对于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是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是否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状态,是否“打动心灵深处”,其在著述中对真教育做如下定义:其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句话的本意更偏向于“师德”的论述,所强调的是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或者教育学生时要用心与用情,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样用情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事实上,这一论述对于课堂教学也是同样存在积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陶行知“打动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对于课堂教学的启示。关键字:陶行知心心相印课堂教学情感价值目标情境设置一、“打动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真教育”,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有效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生产劳动经验的社会活动,狭义的、具体化的理解,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依据陶行知的论述,真教育需要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互中达到的一种相互融合的课堂状态,即“心心相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教师与学生在情绪上将处于一个愉悦和亢奋状态,外放于行为,则显示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有效实现。clj二、打造“打动心灵深处”的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地点达到“心心相印”的师生相互交融的极佳状态,存在如下几个难点:(一)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学预设是教师主体地位的体现之一,但是教学预设的存在也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呈现出“心心相印”的状态,往往是教师用心,学生“走心”。但是,课堂中,如果教师放弃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主客体角色互换,则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无秩序和无目的,整个课堂教学将会呈现混乱的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定要做好自身角色定位,在I主客体的地位上做好研究和准备。(二)教学环节设计的开放度问题教学环节的设计决定了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流畅性与整体性,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课文的导入到课文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必须环环紧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文本,在环节设计上做好预设,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学生思维跟着老师走,教师思维跟着教学预设走,整堂课的活跃度和开放度不够的情况,“心心相印”的心理状态便难以实现。(三)教学过程中情感价值目标的实施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心心相印,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情感价值目标的实施过程则显得尤为重要。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价值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加以实现,教师基于教材文本内容所设定的情感价值目标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心心相印”的状态。教师对于情感价值目标的设定及实现往往处于一种“一厢情愿”的状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感受到了什么情感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状态及时感知的,这对教师的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打造“打动心灵深处”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心心相印”这种课堂状态的出现极大地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陶行知在对“真教育”的论述中,也强调了教师在真教育的实现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要“从心里发出来”,所以课堂教学也要从“心”开始,立足于“心”。(一)课前交流、课文导入要用心用情教师与学生的课前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铺垫,事实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将交流的环节融入到课文导入中,以互动的形式,活泼生动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学习。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教师与学生极易建立起感情交流的纽带,这一纽带的形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在一节课中是否愿意用心与老师交流,课前交流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心”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交流互动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为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准备,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学习兴趣激发,有利于形成“心心相印”的课堂状态。(二)情感价值目标的设定与实施过程要“心连心”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情感价值目标的设定依托于文本,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为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设定好情感价值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实施情感价值既定目标。情感价值目标的设定,首先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中挖掘作者情感。其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文本中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概括地说情感价值的目标设定要基于文本,其实现目标的途经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将文本中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此促使学生的“心”与老师的“心”相连。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文中乡下孩子透过天窗仰望星空的情景为引,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星空下看到的想到的,再回到文本,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乡下孩子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整个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显得流畅、生动和具体。(三)教学环节设计有目标,课堂交给学生要放心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明确和清楚的知道此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效果、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使关于句读理解,也可以对情的感受,但是这样的目标不能限制你的教学组织形式,恰恰想法,每一个环节的目标的设定是固定的,但是实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体现在每一个环节设计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当环节设计的目标足够清楚,那么教师就应该足够放心的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与老师是心心相印的。当一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有始有终,整个教学既不会松散混乱和无目的,课堂的氛围将是活泼的,教学是高效的。(四)教师在设置的情境中要融情、倾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是常用的方法,情景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也要有利于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此教学情境中,也要让自己融入到这个情境中,而不能做一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只有教师自己与学生同样融入情境,才能够与学生一样“感同身受”,才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老师:同学们喜爱听音乐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大家在听歌曲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用心感受歌词中的情景。(放歌曲)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么?你在歌中听到的想到的景色美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也很美,让我们一起沿着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调,嗅着乡间的芬芳,继续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乡下人家)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老师:来,深吸一口乡间弥漫着迷人芬芳的空气,让我们继续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乡下的美丽景色还多着呢!那就我们自由闲适的在乡间小路走一走,赏一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到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你看见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一一处的风景你最感兴趣?请你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生自主阅读,师走进学生中看看)生读完后发言生:我最喜欢雨后春笋的风景。老师: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请乘客们带好你们的“知识”行李,到站下车!下课!案例中的情境设置非常自然,不生硬。开头音乐很好的营造了氛围,很好的创设了乡间之旅的氛围,课堂的收尾依然是回到乡间之旅的情景设置上教学内容与设定的情景乡间之旅浑然天成,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师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饱和的、相互交融的。“心心相印”对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既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要重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学环节中注入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情绪,才能够出现“心心相印”,才是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参考文献:1宋秋前.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J.教书育人,2011(35):24-26.2孙梓铭.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现代交标,2019(14):175+174.3周斌.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教学改革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10下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