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2427312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2、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本文是继本册12课为人民服务之后的又一篇议论文,体现了中小衔接的特点。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结构清晰,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开头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通过三个具体事实论证了“只要见微知著、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道理。这种用写法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文最后是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词,正确理解“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查不懂词语意思;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关于发现者类似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小事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与环节分析】一、格言导入,引读课题1、出示格言,请声音洪亮的齐读一下这些格言(出示课件,生读格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失败乃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理解“真理”师: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之为真理,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今天,老师再送同学们一条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提前板书课题),请齐读一下课题(生读课题)。3、作者简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叶永烈)我们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他写的。【环节分析】从学生熟知的格言导入,明确什么是真理,进而导入课题,由熟知到未知,形成自然过渡。作者简介则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字词(出示课件)洗澡 机械 逆时针 玫瑰 领域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同桌互查,然后开火车抽查,齐读。注意“械”、“域”、“锲”的写法和“锲”的读音。2、 本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行文的? 这是一篇议论文,课题就是作者的观点。文中,作者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本文的结构方式就是(总分总)。3、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呢?(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环节分析】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事例,了解本文的结构写法,既符合学生阅读规律,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4、要进一步学习课文,你觉得还有哪些疑问,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呢? 预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句话中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为题目?【环节分析】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好不好?请看大屏幕上的自主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1、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三个事例的发现者、发现的问题、发现的过程和发现的真理,并在旁边写一下批注。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事例在组内交流。四、再读文本,合作探究你最喜欢哪一个事例?为什么?指生回答五、品读文本,集体展示 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下面请把你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汇报的时候,请大家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进行。首先看第一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这个事例体现在第几自然段?(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这位发现者是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2、他产生了什么“?”【板书?】(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这个意思时读四声。3、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终把“?”拉直变成了“!”,由此发现的“!”是什么?【板书!】引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1、齐读。2、课件演示洗澡水的旋涡,了解“顺时针”、“逆时针”。3、他的结论正确吗?(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环节分析】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指导朗读,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师过渡:谢皮罗教授从再平常不过的洗澡现象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探索,发现了漩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那么,第2个事例发现者是谁?(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他发现了什么?(大部分花草遇酸或碱水会变色),第3个事例发现者是谁?发现了什么?(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与梦有关)。其实,这三个事例都说明了一个观点,什么观点?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哪句话重申作者的观点?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课件)1、“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板书:见微知著】2、这句话哪一部分与课题意思相同?(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齐读。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师: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华罗庚 【板书:锲而不舍】问:“锲而不舍”怎么理解?(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齐读。五、拓展延伸、课堂练笔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吗?(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如: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开水壶的壶盖冒气而发明了蒸汽机2、本文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具体事实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也仿照着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练笔,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小故事,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志者事竟成”、“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课件)【环节分析】文以载道,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七、总结同学们,本文的三个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就一定可以找到真理。八、作业超市(课件)1、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九、板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 ! 锲而不舍【教学反思】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的学生最优发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六班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二、举一反三,明确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三个具体的实例后,再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件入手,研学课文,然后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这三个事例的目的就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从而悟出作者的写法。在第二课时时,我又让学生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比较比较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让学生进步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达到“得法”的目的。学生明确文章写法后,我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小练笔: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吗?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生写出了自己的小练笔,令我欣喜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注重了段与段的衔接,和文章事例的写法大相径庭。也有一部分学生能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格式来写,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写法,真正做到了“用法”目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教学中我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情感不够投入。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不够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