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教法研究.doc
-
资源ID:2426217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人教版小学三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教法研究.doc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教法研究 一. 系统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1. 内容结构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逐一出示教材图片)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2. 后续内容那么系统的学习小数是在什么时候?又有些什么内容呢?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小学阶段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在四年级下期学生开始用两个单元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第四单元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有(出示书上的标题):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 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 生活中的小数和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4.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第六单元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小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 变化。(1)在92年大纲中有一个注释:“如果小数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2)在2000年修订大纲中没有再这样提。义务教材修订时,就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3)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里)“能认、读、写小数”,在课标实验教材的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4. 这样编排的优点:(1)符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小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之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在三上学过了。(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了一些小数。教材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也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5. 这样编排的缺点:这样安排,三年级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在三年级教学时,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深度、难度,容易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6. 前后对比怎样区分和把握好这个度呢?我对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我们具体地来看一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1)对于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上: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对小数的认识是由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意义而引入的,在动手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而在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是由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引入,直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这样的数存在,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里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写成小数是多少,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是二者的重心不同:本册教材只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不涉及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与组成的认识。而四年级时则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另进一步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和进率,(2)小数的比较大小上:在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抽象出小数比较大小,比较大小的重点放在方法上: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比较时按比较整数的方法进行。而在本册书里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则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如:比较跳高的成绩;比较不同的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大小,总是结合具体的含义进行比较。当然,也可以把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上来,但这绝不是本册教学所求的。(3)小数的加减法: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直接抽象出小数来进行计算,并小结计算法则。在小数的初步认识里的小数加减法也会得出小数点对齐,只不过数位少,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计算方法是联系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如:1.2元-0.6元,则是让学生思考用1元2角减6角等于6角,6角用小数表示就是0.6元。二. 教学目标1. 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 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 联系计量单位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和比较大小都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学习,加减运算的算理也是结合具体内容来帮助理解,对这个教学目标的要求、定位要把握好。三. 编写特点(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四. 教学建议小数的认识与读法1. 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好学习要求。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在认识小数时要结合米尺、结合分数、结合人民币单位、长度单位来认识的。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书上93页的第8题“写出下面各小数”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不知道这是何故,可以适当增加要求。2.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元、角、分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形式,也就是说学生有小数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表现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至于完全正确地读小数,学生还不熟悉。教科书第88页上面的插图画了食品商店的一角,从食品单价引入“小数”和“小数点”。引入小数并指出小数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小数。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可布置学生跟随家长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价。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其他同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3. 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什么?”把学生积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来教学,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4. 要让学生明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通过例1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1)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2)在教学时,可以先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3分米、7分米等怎样用分数表示,引导学生发现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得出这个规律后再从十分之几米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一步一步地来,理解到位。(3)为了更好建立起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补充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再转化到相应的小数;看图写小数和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用线连起来。5. 从扶到放,发展学生的思维把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分数建立起联系后,两位小数和超过1的小数的认识要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逐步建立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书上也是以小括号的形式出现的。6. 要明晰:为什么1米30厘米不写成0.30米,要写作也可以写作1.3米7. P89“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如有学生写成7角70/100元,也是对的。这里可以不要求学生化简。小数的大小比较1. 要结合长度单位等具体的量进行大小比较例2比较小数的大小,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从这几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是把小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一个现实背景中,结合生活实际、结合长度单位具体的量来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的大小,而不是抽象出小数进行比较。2.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在本单元小数的大小比较要结合长度单位等具体的量来比较,但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教师可以出示皮尺,让学生找出四个成绩在皮尺上的位置,以此验证直接比较的结果是否正确。3. 几种方法的呈现先后有别、有轻重之分教师在反馈比较方法的时候,应该是有先后次序的。首先要结合具体的量,让学生从小数的具体含义上来分析理解大小的比较,在这基础上,再呈现直接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方法,也不要强求。重点应该放在结合具体的量进行比较的方法上。4. P90“做一做”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图中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涂色部分表示小数。这道题有点难度,因为题目中的小数没有具体的量,只有正方形图,用图表示小数学生还没接触过,而且这幅图学生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因为带分数还没学,直接用小数来表示,学生要理解题目意思比较难。可以说这道题比八册的做一做还要难,八册的做一做是先写成分数,再写出小数,而且数的大小不超过1。所以在做这道题前,是不是还要补充练习看图写小数的练习?练习这道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个正方形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在空格里填上关系符号。练习二十一第1题,是练习看图写小数和分数,旨在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出现100分之10米,写成0.10米那也是可以的。第35题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第4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第5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成绩分别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的名次。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秒数越小,成绩就越好。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搞错。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比大小,难度很大,建议放在第4、5题的后面练习。第3题的小数不像第4题那样,有具体的长度单位、人民币单位,而是一个抽象的小数,虽然有数轴,可是这个数轴上学生是找不到0.02的,如果画的时候,在0到0.1之间十等份的话,学生或许还能比较容易地找出相应的小数。而且我觉得在小数的初步认识阶段,如果把数轴从0画到1,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零点几是在0到1之间。教材给本单元的定位是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那么这道题是不是超出要求了呢?第9、10题都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综合练习,区别在于第10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作比较。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但是学生在提问题时,往往会提“谁比谁多多少”“谁和谁一共有多少”这样的加减法问题,这样的问题对这道题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不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对题目进行改编,可以问学生:看下面的表格,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第97页的第4题,也可以做一样的处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2. 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例3例4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教学时,除了采用课本的例题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并自己提出问题。再从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例如,把0.8元改写成8角,把0.6元改写成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当然也可以用小数直接计算。学生不用竖式直接口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3. 联系元、角、分的知识理解数位怎样对齐在讲算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在黑板上,一般有两种情况。然后教师在小数竖式的上面写上“元、角”,以便学生看清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便于加减,并感悟其中的算理: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通过联系元、角、分的知识理解数位要这样对齐,不需要讲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小结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可以联系整数加减法与例题,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4. P96“做一做”完成“做一做”的第(3)小题时,学生除了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之外,还可能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可以不作限制,学生大多有能力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可能有学生会列出算式10.5×2,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道题还需要注意的是10公里是指从1站儿童公园到11站工人文化宫,不是10站市体育场。要搞清间隔和站的关系。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思考题,练习时,不必要求每个同学都把答案写全,学生能写出几个都应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