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有效性的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2425197
资源大小:159.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有效性的研究报告.do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一) 背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研究人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因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老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看,出现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现象,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结果为: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为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从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看,出现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以本为本”,死啃书本,不愿涉足到课外阅读;出现阅读肓目性倾向,没有目的,单凭兴趣,内容单一;出现阅读无思想倾向,读而不思,不懂阅读方法,囫囵吞枣,高耗低效。从教材的客观局限看,虽然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研究人员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现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法(1955版)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架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桥梁,架设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在提高师生、家长课外阅读认识的同时,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现实意义1、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现在,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也在呼吁不要把读课外书变成"地下党活动","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华罗庚说:"历史上繁重每一个发明创造家都不开自学,光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是创造不出新的东西来的。"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2、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认为这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个“学会”的基础就是“学会学习”,它是上述四个“学会”的前提条件。可见“学会学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何等的重要啊!而“学会学习”的根本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者学习时间有限与知识成几何级数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面对爆炸的知识应付自如,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超人一筹。基础教育专家指出: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义务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鉴于此,课外阅读就成为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渠道之一。总而言之,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有利于改变我校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阅读量不足、面不广、质量不高,看书前没有计划,随意性极强,没有目的性;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等学生 课外阅读的现状。从研究人员方面看,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研究人员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有利于研究人员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上的有效指导,以及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落实,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这便是我们这个课题的全部意义所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辅助手段(包括研究人员和学习伙伴以及其他学习工具)的帮助,实现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是说明书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是认知的主体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研究人员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其建构更加有效,研究人员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4、“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就会事半功倍。三、研究概念界定1、课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较为狭义的概念,偏向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偏向于研究人员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偏向于学生、文本、研究人员之间的对话。2、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整合,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四、研究构思(一)研究内容1、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阅读选择之路,并且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实实在在提高其阅读水平。在课题的实践期间,我们将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特色,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教材,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整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恰当的补充和延伸,巩固课内的知识经验,实现能力的迁移和提高。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跨出应试教育的重围,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认识复杂的世界和多彩的人生,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学做真人。2、研究人员提升关于课外阅读的理论知识,站在理论的高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能对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施过程评价,以评价促发展。研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内容广泛丰富,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修辞手法的,处理不好会杂乱无章,必须本着“系统性”原则统筹构建,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目标体系,本着“重点性”原则逐一攻破。研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类型。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关键。研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时机。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我们拟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进行整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落实,活动的落实,指导的落实,检查的落实,以及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协调配合。(二)研究目标1、激发课外阅读动机,培养课外阅读兴趣。2、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探索对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施过程评价,以评价促发展。3、研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内容、类型、时机。4、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寻求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课型及操作策略。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宿城区陈集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2、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测评法、经验总结等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步骤1、研究时间:2009年12月到2010年12月。2、具体步骤:第一阶段(2009年12月到2012年2月)(1)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实验班级,做好组织发动工作。(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4)举行开题会。第二阶段:2010年3月到2010年10月,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1)课题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验过程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记录存档。(2)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实验实施的反应或评价。(3)2010年下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题教学观摩及论文的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4)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5)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第三阶段:2010年11月到2010年12月(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并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最后指导。课题的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12月到2012年2月)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对此项研究课题,学校提供了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由课题研究人员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还对课题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比如:课题研究月总结制度,每个月课题研究小组都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一步任务;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比如:学习与反思的制度。要求课题研究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课题实践;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行动,总结、提炼、升华。二、重视研究人员素质的建设,不断提高研究水平。1、加强学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认识实验课题的意义,以及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实验人员明确他们所承担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激发研究欲望,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有明确的奋斗方向,能遵守严格的工作要求。对基本科研理论与科研方法的培训。帮助研究人员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对研究内容相关理论的培训。帮助研究人员提升对“课外阅读”理论的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整合,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2、加强学习与反思,使实验研究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学习的形式多样,重在效果,重在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因。应该说目前学校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感召下,学校学习氛围浓郁,研究人员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每人都购置了学习笔记本,积极自学。笔记中不仅有摘抄,还有研究人员的体会与随笔。再一种形式就是学校组织的互动式学习。形式如下:由研究人员轮流选择学习材料,印发给教研组内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先自学,把个人学习体会写在学习材料的“学习心得”栏目中,再由教科室组织集中学习,交流等等。在重视学习的同时,学校还特别重视研究人员的反思,因为反思能力已成为新课改形势下研究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公式:研究人员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研究人员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不断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提升认识。为保证研究人员的反思质量,学校还提出了教学反思的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即时性。要及时反思,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第二、持久性。即坚持经常写,把写反思看作是必须的事,就像医生写病历一样,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只有坚持,才会把研究人员闪亮的智慧之珠,穿成精美的教育之链。第三、理性化。反思重在提炼与升华。所以,反思不要长篇大论,但需要研究人员用犀利的眼光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去剖析问题,用凝练的语言提炼、升华经验与认识。3、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专业引领已成为研究人员专业成长的三大支柱。学校特别重视研究人员间的团结协作、互补互足,积极为课题组成员创造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因为这项课题研究,虽然大家都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也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谁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经验与方法,这更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思维火花的碰撞,相互启发,彼此借鉴,共同提高。(三)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对二至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我校中高段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为下一阶段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其具体事项如下:三、调查实施调查目的全面地了解本校中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学生阅读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的比例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调查内容问卷调查表12道选择题,涉及的内容有:每日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对象、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以年级为单位,每班随意抽十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陈集小学46年级部分学生。调查步骤本学期第3周问卷调查。第4周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分析。四、调查结果与分析关于阅读时间、阅读量。问卷4:你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1)20分钟以上。(2)20分钟以下。(3)有时有,有时无。人数118年级 20分钟以上 20分钟以下 有时有,有时无。 三、四年级 20% 20% 60% 五、六年级 25% 35% 50% 从以上调查数字表明:各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这样一来,阅读量也就明显不足。另外几道关于阅读情感的题目,也反映出这一特点。由此可见,老师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有益读物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形成良好的读好书的风气做大量工作。关于阅读对象。本次问卷调查有两道选择题是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和对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的了解。从每个年级数据汇总分析来看,五年级以前,仍然以童话、故事类书籍为主要读物,五年级则开始对以文学类中外名著为主的阅读发生兴趣。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学生看消遣类的,如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的人数较多,看知识性书籍、名著的则偏少。这样势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促使我们思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对象的选择应该如何引导。关于阅读习惯。本次问卷调查有三道题涉及学生的阅读习惯.从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60%的学生不能认真阅读并摘抄好词佳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问题,只有40%的学生能通过查工具书解决. 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教辅书、尤其作文书比例较大,名著不够,阅读面较窄。学生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阅读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庭藏书不够或根本没有,学生借阅图书渠道不畅。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硬件所制约)学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仍需进一步落实、完善,建议设立奖励机制,扎实检查,使每一项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个学生。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有待指导、完善。(二)改进措施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校内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如低年级的“亲子阅读”、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交流、读书成果展示,阅览室的开放,校图书馆的定期借阅制度的建立,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目的推行、展示等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家长会、请专家讲座,宣讲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重要性。这样,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勃勃兴趣油然而生。完善“落实”机制。从很多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经验表明,建立、完善“落实”机制是多么重要。本校也将推行以下落实机制。一是时间落实。学校安排的阅读课要落实,保证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不能挪为他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机械性抄写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二是指导落实。研究人员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散文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三是活动落实。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让每一项活动都落到实处。四是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三)制定读书计划实验研究人员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及课题分工的主研内容,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草稿,包括实施目标、推荐书目、具体操作过程及活动评价,并打印一份张贴在教室中,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组织各实验研究人员就制定的课外阅读计划草稿进行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定稿,最后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对每一次的读书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以下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实施目标】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形式只靠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措施之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量和识字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这是四年级本学期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因此本学期要求四年级学生以每天阅读365夜故事书这本书和与教材相关的作文选为重点,使课内课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全面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以成语故事、小学生古诗精选、安徒生童话等儿童读物为辅助刊物,增加孩子们的语文课外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分阶段分要求实施。所要达到要求如下:1、学生准备一本课外阅读摘录本,进行摘录。2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报纸摘抄和读书摘抄。3 、能阅读老师指定的读物,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能大致了解内容 。4、研究人员向学生介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若干名(郑渊洁、张天翼、秦文君、冰心等)背诵自选段落10段(300字左右)、背诵指定古诗15首 。5 、通过开故事会、朗诵比赛、新闻小擂台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推荐书目】1、必读书目:365夜故事书和与教材相关的作文、小学生古诗精选(寻隐者不遇,悯农,登鹳雀楼,江雪,回乡偶书等)。2、选读书目: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这两本书通俗易懂,儿童刊物,能激起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与平时的成语积累有机地结合。3、选读报刊名称:校刊,中国少年报,处州晚报雏鹰希望。课题的实施第二阶段(2010年3月到2010年10月)3月研究人员:1、动员; 2、研究人员阅读作品并拟订阅读反馈表,编写教学课例设计; 3、研究人员收集推荐作家的个人简介及作品简介。 学生:准备摘录本 相关活动及展示:摘记本的摘记格式展示4月1、指导阅读指定书目一。检查学生摘录本记录情况。 2、推荐作家一。阅读指定书目一;每天完成摘录本。 优秀摘录本评选及展示 5-6月1、指导阅读指定书目二。检查学生摘录本记录情况。 2、指导写读后感,进行评讲。 1、阅读指定书目二每天完成摘录本 2、交流读书体会 3、完成读后感一篇 1、优秀摘录本评选及展示。 2、作品朗诵比赛。 9-10月1、指导阅读指定书目三。检查学生摘录本记录情况。 2、指导写读后感,进行评讲。 3、推荐作家三 1、阅读指定书目三;每天完成摘录本。 2、交流读书体会 3、完成读后感一篇 优秀读后感评选及展示。 【活动评价】1 、选出一些摘录认真同学的摘抄本向大家进行展览。2 、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进行学生摘抄交流。3 、班级 开展讲故事、朗诵比赛、阅读能力竞赛。4 、学期结束评出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实践研究后的反思一、激起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研究人员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研究人员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2推荐图书要加深研究人员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研究人员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研究人员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研究人员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C、研究人员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研究人员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研究人员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4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研究人员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二、明确整合的对象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由于语文课本受教时和阅读量的限制,所选编的课文十分有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外的相关阅读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供或推荐更多的有价值的相关阅读内容。一是内容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择一些与精读课文内容相近但观点不一的相关阅读素材,让学生阅读、对比、讨论、辨别,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人物相关。即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与精读课文中所写的人物有关,使精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对学生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三是文体相关,根据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运用与精读课文文体相同的文章进行相关阅读,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同类文章的技巧。四是作者相关,当学生学了某位作家的一篇作品时,他们常常会对作家本人或作家其他作品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作者相关的阅读指导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五是背景相关,诗与词是古人擅长运用的两种文学体裁,自诗经、唐五代词以来,诗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感慨时政、抒发情感。要理解他们有一定难度,而写作背景则是学生领悟诗人词人情感的重要参考资料。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离不开老师在课内外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因文而异,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又与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不能强求一律。我们认为可以多介绍一些阅读方法,供学生选择。我们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三读法,会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学会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作卡片,甚至进行再创作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三、内外整合,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离不开老师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就需要研究人员有效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起到互相迁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1、指导原则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研究人员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研究人员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研究人员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2、指导课型(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研究人员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4)交流评论课。这是研究人员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3、指导模式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围绕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学习任务的开放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教材和课外读物进行整合,并把基于书籍、网络等支持下的课外阅读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划分为超文本整合式、问题指导式、互动拓展式、专题探究式等四种教学模式。(1)超文本整合式该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双方充分利用课外读物的共享性、非线性、交互性等特点展开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既源于文本(教材)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沟通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解决了阅读资源短缺、信息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超文本整合式阅读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如下图:课外阅读大环境学习程序围绕课文,超前链接浏览精读课文,应用内化资源拓展课文,延伸专题阅读交流共享信息,整体感知丰富智力背景,加深理解浏览欣赏信息,促进体验问题导向阅读,释疑解惑加工处理信息,语言积累课外资源运用策略该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大环节,其中只有第二个环节是在集中教学时进行,并要求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课外资源的运用策略。围绕课文,超前链接浏览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往往要求学生超前预习课文,一方面要求其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并作出适当的筛选和整理,以便在集中教学时共享和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这样在初读课文时广泛浏览课外资源,既是增加阅读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良机,研究人员则及时进行搜索方法的指导,并渗透信息的选择、信息的处理方法指导。精读课文,利用内化资源在集中教学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每一部分时,既是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利用和内化课外资源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习课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运用课外资源整合教学。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利用课外资源开展语文阅读集中教学:交流共享信息,整体感知;丰富智力背景,加深理解;浏览欣赏信息,促进体验;问题导向阅读,释疑解惑;加工处理信息,丰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时就要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课外资源来理解有关语句。在集体讨论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先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上下文、课外信息资源来展开讨论,综合处理有关信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而一旦学生遇到困难,或搜集的资源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时,研究人员就要适时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