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一课一练) 第 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 二、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目前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4、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 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5、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6、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 )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7、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 )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8、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活情景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 C、用兽皮缝制衣服 D、吃上了熟食 第 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第6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二、拓展延伸: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三、梳理结构: 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 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粟 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A、种植粮食 B、饲养家禽 C、制造陶器 D、定居 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 ) 会种植粮食 会饲养家禽 会制造陶器 会建造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 使用磨制石器 A、 B、 C、 D、 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灰烬堆 磨制的石刀、石斧 骨针彩陶片有房屋痕迹(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第 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 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尧、舜、禹 “禅让制” 2、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3,、懂得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学习重点】: 黄帝是-人文初祖【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懂得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第1113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二、巩固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 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 B、尧 C、舜 D、禹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 上述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后人称他为什么?(2) 他“平定蚩尤乱”关键性战役是什么?第 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习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在人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02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商西周 二、巩固练习: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 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 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7、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第 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学习目标】: 1、懂得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2、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学习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对汉字的演变、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3031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2、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我国文字可考年代。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13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 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什么时期走向鼎盛?2、 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3、青铜时代 4、金文、金文内容、作用二、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 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 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 D、这些人是罪犯 7、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青铜器 陶器 石器 A、 B、 C、 D、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9、我国的青铜冶炼历史上已有( ) A、3000多年 B、4000多年 C、5000多年 D、6000多年 10、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 ) 农业 手工业 畜牧业 商业 A、 B、 C、 D、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和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和历史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通过看课本P35-P37,完成以下问题。1、春秋争霸的目的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 、 、 、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通过看课本P37-P39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七雄 、 、 、 、 、 、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 。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二)巩固训练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葵丘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A. B. C. D.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 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学习评价商鞅等历史人物。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学习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习难点:认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0-P41,完成以下问题1、铁农具: 开始使用, 得到了推广,我国开始进入 时代。2、牛耕: 使用牛耕, 时期逐渐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铁农具、牛耕推广的意义:阅读课本P41-42,完成以下问题1、 商鞅变法背景(原因):2、 目的:3、 时间:4、 主要内容: 5、 历史作用: (二)巩固训练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3、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4、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 D.军功大小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第10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学习目标:1、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结构、作用等情况。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和诗人屈原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4、学习评价屈原、李冰等历史人物。学习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结构、作用。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通过阅读课本P44-45,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时期:主持人物:地位(作用或价值):(2)杰出的工匠: (3)神医: 四诊法: 2、通过看教材P45-47页,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古代在文学方面成就。最早诗歌总集: “楚辞”的创造者是 ,他的代表作是 (2)艺术方面成就:(二)合作探究问题:江堰水利工程是谁住持修建的?它在今天还有哪些价值?(三)巩固训练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2.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诗人是( )A.宋玉 B.屈原 C.李白 D.杜甫3闻名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和地点是( )A.19世纪末的河南安阳 B.19世纪末的河南商丘C.20世纪初的陕西西安 D.世纪初的河南洛阳4.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燕国 C.楚国 D.秦国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也叫“铭文”。6.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 )总结出来的。7.楚国优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千古传育的抒情长诗 第11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联系起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 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看课本P49-50,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思想:文化:教育:2、阅读课本P50-51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张(二)合作探究: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什么叫百家争鸣: 孔子在教育方面成就,对你学习有什么意义: (三)拓展延伸诸子百家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四)用列表方式总结本课的内容: 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主 张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五)巩固训练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颜子 C.孟子 D.曾子2.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姓李名耳 B.道教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D.春秋楚国人3.“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韩非子 B.墨子 C.孙膑 D.孙武4.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出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 墨子5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学习评价秦始皇等历史人物。2、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巩固措施及其作用学习难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57-58页内容,回答:秦灭掉六国而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经过:2、秦朝建立:时间: , 建立者: 都城: 3、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4、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为了加强统治,政治上秦朝建立什么制度?你能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讨论)5、阅读5860页内容,归纳为巩固统一,秦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经济上: 文化上: 思想上: 民族关系:6、说说秦朝的疆域,并试着设计一下秦朝疆域示意图。(二)合作探究1、我们的问题:2、老师的问题: (1)、战国时期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秦统一天下是赢政一个人的功劳吗?(2)、结合当时的实际,分组讨论一下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它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哪些损失?(三)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2、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始皇是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 )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 D长平之战以后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A蒙恬B.李斯C淳于越D赵括6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长江 黄河 珠江 淮河ABCD.二、材料分析题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三、问答题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4课 “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修养生息政策及结果的简单情况。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能力。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62-63页“秦的暴政”一目,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阅读63-64页“陈胜、吴广掲竿而起”一目,回答:(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爆发时间: 爆发地点:建立政权: 结果:起义意义:(2)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统治。 巨鹿之战:时间: 作战双方: 特点:秦朝灭亡:时间: 率军进驻咸阳3、阅读65页“西汉的建立”,回答:(1)、楚汉战争:(2)、西汉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4、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结果怎样? 西汉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二)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战役中决定了秦朝成与败的是 ( )A. 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 B. 长平之战与巨鹿之战 C. 城濮之战与巨鹿战战 D. 长平之战与涿鹿之战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国人暴动.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刘邦起义3、世纪星学校初一(4)班集体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他们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中央集权制.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 刑法残酷.秦二世的残暴4、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陈胜、吴广. 项羽. 刘邦. 赵高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A. 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 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C. 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 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6、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学习目标:1.了解王国问题的出现及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教材6768页“王国问题的解决”一目,思考(1)王国问题的出现: 制与 制并存。(2) 建议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 平定七国之乱。(3) 接受 建议,颁布“推恩令”。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1、“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 汉景帝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商 西周 秦朝 西汉 ( ) A. B. C. D.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祖二、简答题 1、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搜集一下有关汉武帝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其一生作出客观评价。 第18课时 秦汉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先进的科技成就纸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地理、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地动仪。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科技领域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成就造纸西汉 东汉蔡伦 数学东汉 天文东汉 医学东汉 麻沸散和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 五、巩固训练:(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6、华佗给一个人动手术,病人因疼痛无法配合,华佗应该( ) A、强行动手术 B、打麻醉针 C、给病人喝“麻沸散” D、打晕他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文化 学习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的宗教、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学习难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 佛教的发源地:传入时间:主要教义:2. 道教的兴起时间、创始人:主要教义: 3.简述史记的内容:地位:作者:五、巩固训练:(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关于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