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
-
资源ID:2424373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简介部分(一)标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二)序言:进入新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核心理念,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生,他们天性好奇、好动、好玩,对什么都想亲自看看、摸摸、试试;作为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中,许多教师也注意到了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采用了一些手段,但都缺乏有意识的培养,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性,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敢于动手、学会质疑、学会合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为此,我们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有兴趣的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的训练。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对知识、对智慧的爱,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发展能力,获取知识,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二、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研究的目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面对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严峻课题,小学科学教学的地位、作用愈加突出出来,而在小学(青岛版)科学教材中,这一点得到更重要的体现。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学生的探究能力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学习者获取知识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检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对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所以,要使科学教学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服务,就必须加大学生探究的力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作为研究的问题的主要手段。 科学探究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参加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从而领略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我们发现,有许多科学家就是通过妙趣横生、充满魅力的科学探究中攀上科学高峰的。“好端端的牛奶为什么会酸”,为了寻找答案,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日以继夜地研究试验,最后发现了微生物的新天地。著名科学家通过比萨塔及其他场合许多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值得研究,如:夏天家里的盛水的缸外面为什么有小水珠?为什么控制水中盐的多少,鸡蛋会下沉、悬浮、漂浮?哪些水果可以制作电池?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科学之迷需要探究,有许多科学课题可以探究,有趣的探究科学小实验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智慧的潜能,同时也推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使之能在更广阔的思维活动中拓展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本课题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科学,进行探究活动。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研究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是发展的,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手段、理念有了新的诠释。在小学(青岛版)科学中就有了很大的探索和有益尝试,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实验、探索”,而成为“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的过程。尽管如此,当我们用旁观者的目光来看教育发达国家的小学科学教育时,发现都强调让学生“动手学科学”。再来审视我们的科学教学,发现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关注身边的科学,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并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3、研究假设(1)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景,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增强儿童对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客观事物、现象的探究体验,发展儿童关注、发现、形成并解决问题的意识、态度、能力与情感,让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贯通,最终提升我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2)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我们认为搞教育科研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必须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因此,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了区教研室召开的课题研讨会和区教科室举办的科研培训会,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广阅群书及上网搜寻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然后组织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做好准备。(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优势,以(青岛版)科学教材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尤其是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舍得花时间,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实验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真枪实刀地去搞科学探究。4、核心概念科学探究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综合的、充分联系儿童实际的、以注重儿童亲身体验并以探究发现为宗旨的开放性教育活动。这种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习的主题是儿童自己发现并形成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评价的目标主要是指向儿童的思考和行为的调整;学习的成果注重集体共享。这种活动,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和课内外相结合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教育。它更关注科学发现和发明背后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动因以及它们对人类发展的促进。因此,科学教育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也不是简单的课程易名,更不是分门别类科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以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强调多学科综合、兼容的基础教育。(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是双向建构的过程。如何缩小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这是建构主义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已知和需知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其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我们目前的自然教学中应加强专题性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变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条件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探究性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力非凡的卓越人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是形成能力的决定因素。”走进新课程(三)研究程序1、研究设计本课题以小学三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小学(青岛版)科学教材为研究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为主要领域,了解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技能水平,跟踪调查学生的探究过程技能的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科学探究技能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关的实验数据、成果、资料等,为学生的过程技能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增进孩子们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们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2、研究对象我校三六年级均为四个班,抽取全部三至六年级(1)、(2)班作为实验对象,(3)、(4)作为对比班级。3、研究方法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力。具体研究方法有:A、文献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理论专著的学习研究,加深对小学科学课程和核心理论及内涵精髓的理解与准确把握,凝练和提升他人经验,为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提供理论依据。B、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C、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筛选、总结出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方法策略。D、问题探讨法:根据学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探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上述各研究方法,本着“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研究小组定期召开研究工作会,汇报交流,研讨实验中各种问题,最后将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汇总,撰写了结题报告。4、技术路线(一)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6年2月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规章制度。(二)文献研究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组织课题学习教育理论,召开研讨会,讨论实施研究方案。(三)调查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分析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现状以及影响学生科学探究的不利因素等。(四)证实研究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组织学校开展实验,各实验小组必须在学期初制定实验计划,期末写出实验总结,提出实施方案的补充意见。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写出阶段研究报告。(五)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7月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四)研究发现或结论1、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实验兴趣。从实施过程看,对很多学生而言,对自己能控制实验过程的科学经历感到兴奋,在实验中能解决问题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我们明显察觉学生对学习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也有所变化。调查表明,有58.6%的学生认为自己从以前实验的“旁观者”已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73.5%的学生喜欢“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探究性实验。由此可见,源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变导致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变化,往往比其他外界的新奇刺激引起的兴趣更为稳定。2、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具有创造性。随着活动的进程,教师的指导作用逐渐递减,体现出学生已从学会到会学。从学生的研究报告中不难发现,学生研究的范围、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仪器的选择、完成研究报告的内容等等都是非常丰富、非常有个性、非常有创造性的,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理解了科学知识,明白了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讨了自己关心的问题。更有价值的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深切体验到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当课本上的现成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一部分学生自觉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超前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曾对四(二)班的学生作过问卷调查,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自己认为观察能力有明显提高的约占58%,自己认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有明显提高的约占31.7%,自己认为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有明显提高的约占39.2%。可以认定:科学探究活动研究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深入学习科学乃至其他学科,都具有积极的迁移作用。3、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其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课题研究前的学生调查问卷和全市小学生科学探究小论文、小制作竞赛中不难发现,学生经历了不会问、不敢问、不善问到敢问、会问、善问,从不懂、不会探究到能掌握探究方法的质变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激励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尽可能准备多种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实践的空间,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尝试、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造,让科学课真正成了探究的课堂。4、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求证分析,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并能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这样的探究过程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结论上,探究的成果,无论大小、正误都需要费一番思考,对学生正确的探究,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我们可以采用延缓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究,以保护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5、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认识由最初的茫然转为理解,对科学探究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抵触转为积极实践。其次,教师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层面上的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无论是最初的理论研究,还是后来的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场所。围绕本课题研究,课题组大部分教师都在本地区上了观摩课、研究课,承担了专题讲座、培训,教师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的具体策略的得出,对教师实践科学课堂更有了明确的方向。第三,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们能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实践、反思,并注意总结。课题组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竞赛中频频获奖。(五)分析和讨论经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使我们对科学课标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能力,能使孩子们亲身体验和实际感觉到自然事物及现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性和探究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我们今后继续去研究的问题:对于老师来说针对学生不利于科学探究的行为要敢于否定,一味突出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地位而不于指导;学生什么时机需要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让教师下不了决心;学生探究时空大了,但活动目的不明;学生个个争着探究,但不知从何处入手;实验观察不到位、表达不清楚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去努力研究。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是有益的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快速的,但是,要实现科学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常用方式,仍任重而道远,原因在于: 时间问题。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而目前科学课与其它学科一样,一节课只有40分钟,每周又只有两节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需要。教师问题。问题探究式教学需要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生成性的问题,这一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科学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非常缺乏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与策略。(六)建议1、教师的教学能力、观念要实现根本转变 本着学生探究活动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首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重新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和意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合作与探究,提供简洁而富有启迪作用的指导语,提高具有开放特征的探究活动教学的组织能力;其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挖掘适于学生探究的素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展开更科学的教学过程,摸索出学生探究活动更完善的指导方法。 2、学生探究活动实施过程要循序渐进 。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过程、探究能力需要教师的不断培养,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长的,有的班级需要一个学期,所以不能一蹴而就。三、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本色课堂明天出版社陈忠杰3、新课程课堂教学论南方出版社朱林海丁德潜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菊 徐学福5、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马冬娟6、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慕菊四、附录致谢:本课题组全体成员感谢: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徐文达老师、罗庄区教研室王思龙老师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与帮助。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心小学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