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doc
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针对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阅读题研制无视目标梯度和阅读题脱离儿童阅读常态等问题。作者提出“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这一研制阅读题的核心概念,通过探索阅读能力的科学测评,明晰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改进阅读教学。关键词:阅读题;阅读能力;目标序列;常态阅读 阅读题应该考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研制科学有效的阅读题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当前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评价的阅读题,存在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问题一: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提出:“阅读题”没有考“阅读”,考的大多是“基础知识”,一些主观题看起来与阅读内容有关,但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分析一些阅读题,的确没有考查阅读能力,如:“划去不正确的字”、“选择多音字的读音”、“在文中加标点”、“照样子写词语或句子”、“填写关联词”等;还有一些阅读拓展题,如:“你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呢?将其中的一句写在横线上。”(三年级)“我们还读过很多童话,例如安徒生写的 ,格林兄弟编著的 ,张天翼写的 ,叶圣陶写的 ,生动有趣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四年级)这些题目其实在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很多阅读考题游离于试题之外,假若不读指定文章,以上这些题目似乎也能完成。阅读题,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答案就在文章中”,从而引导学生潜心读文,读通、读懂,读出体会,进而迁移运用。这才是阅读能力的考查。问题二:阅读题研制无视目标梯度阅读题的难度能够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层级,但是教师在命题时常常凭借经验、惯性,难以把握阅读题的难度。曾经看到一所学校同一次期末考试中的试题:三年级把句子换个说法“画画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四年级改为陈述句“人类的老师不就是大自然吗?”五年级改成陈述句“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为什么同一所学校,同是期末试卷,三个年级的教师都出现了“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教师们认为“学生总是考不对,我们就多考几次,让学生引起重视。”究竟是该谁引起重视呢?如果不明确同一学段内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不仅在阅读题研制中会出现难度不分,而且也会体现在阅读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无目标梯度。如,曾经在同一所学校同一天听课中看到这样的作业设计:三年级鹬蚌相争“你有什么想对鹬和蚌说的,写下来。”四年级小珊迪“小珊迪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五年级梦想的力量“对于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作业本上。”以上练习设计,除了课文内容不同之外,练习的难易程度几乎没有区别。问题三:阅读题脱离儿童阅读常态王荣生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较低标准之一“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即语文课所教的听说读写,其取向、其姿态、其方式,要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常态的对立面是变态,比如阅读小说,看到第一句,“开门见山”,看到人物出场,“肖像描写”,然后分析“从上写到下,从装饰写到面容”等等,接着进入“动作描写”,又接着过渡到“心理描写”,最后“通过体现了赞美了”。除了语文课、除了语文教师的备课,没有人这样读小说,那么教学内容显然就变态了。有许多阅读题,也犹如上述阅读教学偏离了儿童的阅读常态,儿童很难懂得语文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内在联系,很难把别人的文章当作自己心灵的镜子,也很难用“自己”去阅读,真正成为阅读分析的主人。如:“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是个 句,可以改为 。文中这样写是为了 ”(六年级)这样的阅读题只能是一种“作业式”的阅读方法。阅读,就是从书面文字资料中获取意义的过程。如果不能从文章中掌握意义,就不是真正的阅读者。有时,很多为师者常常抱怨学生阅读题失分多,抱怨学生阅读水平不高。其实,应该冷静思考:评价学生的阅读题是否指向阅读能力评价?阅读题是否在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阅读文本的选择是否吻合学生日常的真实阅读?本文借鉴国外阅读评价的有益经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提出研制科学有效阅读题的三条策略。一、厘清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使阅读题指向阅读能力阅读题没有考查阅读能力,是因为很多教师并不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笔者曾在多个区域让400余名语文骨干教师在一分钟内写下关于“阅读能力”的关键词,统计词频:理解(71.8%)、分析(64.1%)、朗读(30.8%)、感悟(25.6%)、丰富情感(20.5%)、概括(19.1%)、阅读兴趣(17.9%)、提取信息(10.3%)、积累语言(7.7%)、审美品味(7.4%)、探究发现(5.1%)、表达(4.2%),每次总是“理解”、“分析”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越不过“内容分析”这道顽固“魔障”,在阅读题研制中自然就以细碎的字词句段篇的分析理解题为主,命题目的不清晰。阅读能力很复杂。关于阅读能力的定义、结构要素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并不少,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各有道理。笔者依据阅读的心理过程,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厘清阅读能力的要素和层级结构,将阅读能力的“平面化”罗列,变成一种“立体化”的界说,这一界说所描述的层级图犹如金字塔一般。依据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能力可分为由低到高的认读能力、解释能力、概括能力、评鉴能力四个层级,每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发展都以下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基础。与阅读心理紧密相关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策略、阅读兴趣习惯这三要素又构成一个更大的金字塔,将四个层级的阅读能力金字塔包容其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见右图)从纸笔测验的阅读题看,内三角形的四个能力层级更便于考查。 图1 阅读能力金字塔明晰了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层级,阅读题的类型可以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提取信息回答问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与语气、根据语言材料做出合理的推断、评鉴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将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对接课程要求,就可以研制每个年级的阅读题。以上城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期末试题(阅读部分)为例作简单阐述。实用类文本:绿色建筑(文章略)试题1.根据文章内容,“绿色建筑”是指 。短文具体介绍了 、 两种“绿色建筑”。2.文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句子略)。举例子 作比较 列图表 打比方 列数字3.读一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这个句子的作用。命题意图:第1题考查学生能认读文字,按要求提取信息;第2、3题均为评鉴文章的表达方法,且“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是五年级上册阅读学习的重点,第3题画找的句子就是过渡段,能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结构。以考查“阅读能力”为导向的阅读题命题思路能够发现学生阅读能力上的问题,进而改进阅读教学。二、梳理阅读能力考查目标序列,使阅读题紧扣学习目标厘清了阅读能力的要素与层级,为研制阅读题考查阅读能力提供了依据。如何让每个年级的阅读题考查的阅读能力符合学习目标,改变以往的凭经验命题,就需要从课程标准开始,结合现行教材,梳理阅读能力考查的目标序列,将“课程标准”转为“评价标准”,便于操作。1研读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认读、解释、概括、评鉴四个能力层级梳理阅读能力的目标序列 如“概括能力”学段目标序列:第一学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有了学段序列目标,阅读题考查的大致目标范围就不会有问题。2要在学段目标指导下,结合每册教材,制定出具体的学期阅读考查目标如下表是基于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下册的阅读能力目标。 能力要素三上册三下册认读能力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解释能力1.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等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2.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顿号的一般用法。3.能根据要求在文章中检索确认信息。概括能力1.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的,尝试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总起分述的构段、谋篇形式。2.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评鉴能力1.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样的目标细化有利于明确阅读题的研制意图。从纸笔测验角度看,语文知识、阅读方法策略、阅读兴趣习惯往往渗透于四个阅读能力层级中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设计阅读题考查的双向细目表,研制具体的阅读题。三、依据学生真实阅读编制试题,使阅读题回归常态阅读阅读是一个特定情境之下读者与文本“建构”和“交互性”的过程,读者要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借助文字及情境线索,运用有效阅读策略,对阅读内容产生意义,并进行反思。这就是真实的阅读。阅读题要符合学生的真实阅读,就要考虑阅读目的、阅读文本选择、阅读认知过程这些因素。这个方面,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以及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EAP)的评价框架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PIRLS、PISA和NEAP评价框架比较 项目阅读目的文本选择阅读认知过程PIRLS为获取文学体验为获取和运用信息文学类文本信息类文本提取信息、进行直接推论、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检视并评价PISA为实现个人目的为公共应用为工作为接受教育媒介:印刷文本与电子文本文本形式:连续性、非连续性、混合的和多重的文本类型:描述、叙述、论述、论证、指示和记录整体感知、获取信息、形成解释、评价文章内容和形式NEAP为获取文学体验为获取信息为完成任务文学类文本信息类文本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联系自身从三者评价框架比较看,都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非常贴近学生的真实阅读,值得借鉴这些阅读评价经验,使阅读题回归常态阅读。1要依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评价的文本,兼顾阅读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从国际三大阅读评价框架比较看,阅读目的与文本选择是紧密相关的,为文学体验而阅读的是文学类文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的是信息类文本,都是基于学生真实阅读。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看,“为文学体验而阅读的文学类文本”偏多,阅读题也是紧扣文学体验而研制。建议第二、三学段选择阅读评价的文本应该考虑文学类文本、信息类文本两类。2要考虑评价对象的阅读特点选择阅读评价的文本,内容应贴近评价对象的现实生活如PIRLS针对9-10岁学生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文本选择原则,规定文本长度不能超过1200字,应避免与特定文化或宗教的冲突,文本内容也不断进行更新。PISA2009“与时俱进”,将电子文本作为评价对象的一个重要阅读内容,且对每一阶段学生适合阅读怎样的文本都有明确的说明,尤其关注学生是否对文本内容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因此选择阅读评价的文本要有一定的字数要求。除了字数要求之外,选择的文本要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文本。学生了解文本的相关背景,但文章中含有学生不知道的信息,必须阅读文章才能答题。一份优秀的课外阅读试题,首先必须有一篇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愉悦、文质兼美、有所收获的阅读材料。3设计试题的题型、题目内容、题量、评分标准也要依据学生的阅读特点无论是PIRLS、PISA还是NEAP,均采用一项正确、三项错误的单项选择题设计。对于主观题,PIRLS要求学生基于文本建构自己的答案,PISA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NEAP也有简短式与扩展式两种类型。无论怎样的题型都与评价对象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相一致。因此,阅读题的题型要将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结合;题目内容要基于课程标准要求,覆盖阅读能力的各个层级,并有恰当的比例,且所有的题目必须通过阅读文章才能正确回答;题目数量要得当,尽可能准确预测学生答题时间。阅读主观题的评分标准,除了指出要点分值,还要依据学生由表及里、由零碎走向完整的思维特点配以答案示例,为主观题评价提供适当的样例。 参考文献 1吴忠豪.“阅读题”没有考“阅读”J. 小学语文教师 ,2010 (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滕春友、余琴. 从赛课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