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智慧引导策略.doc
-
资源ID:2424077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智慧引导策略.doc
引导于“得法”之中,生成于“有效”之间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智慧引导策略【摘要】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引导的“得法”与否直接关乎课堂生成和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得法”策略不仅体现在“目中有人,尊重学生已有经验”,还要“胸有成竹,强化目标实施意识”,更在于课堂上的“精修细剪”,优化课堂即时生成。引之“得法”,生之才“有效”与“精彩”。【关键词】引导 得法 生成 有效“游春”与“育人”: 课堂智慧引导探悟偶然,读到孔子游春一文,不禁让我兴趣萌生。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是否会在游春时作些育人的文章呢?果然,此时春潮猛涨,泗水生机勃勃,真是绝佳的课堂和时机,老师特意带弟子外出游历。虽说“游春”,但孔子显然别有他意,置花红柳绿于不顾,全神贯注甚至有些动情地看起了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这不免有些令人诧异。其实,这是孔子刻意创设的情境,境中生情,弟子们心求通而未得(愤),口欲言而不能(悱),自是启发的绝好时机。果然,有学生主动提出:“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水到渠成,孔子便理直气壮地实地引发了一场关于“水是真君子”的谈论,又趁热打铁,引导子路和颜回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在言行上做一名真君子。 这真是一次成功的教学,以天地为场,以水为媒,在精心预设中没有告知,只是引导,引导弟子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而价值观的生成却异常自然与有效。这就是2500多年前的课堂引导智慧,余音绕梁,千年不绝。“山多路”与“径分岔”:当前课堂教学引导现状透视 时至今日,引导在课堂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一方面,“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另一方面,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带着独特的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认真审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虽说“蓬山多路”,却是“小径分岔共徘徊”。自甘隐退的弱化:“主体”、“主导”不知如何权衡辩证,自甘隐退,该引导时不引导,移位甚至失位。即使作为,也是小心翼翼,拐弯抹角,设陷阱,钻套子,无形的时间花在无效的弯角中,长此以往,必然使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千人一面的泛化:“你说得很正确”、“不错”、“很好”、“非常有道理”、“你很会动脑筋”等等,泛泛而谈,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针对性与是非标准,真正的思维没有磨砺,学习的质量难以提高。越俎代庖的强化:“老师认为”式的长篇大论并不鲜见,拥有经验和思想就意味着必须拥有高度,为了缩小师生之间知识、阅历的断层差,提高课堂表面的生成质量,不断强化,深化,却没意识到是越俎代庖。观此种种,引导的“得法与否”显然直接关乎课堂生成和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得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采用正确的方法,找到窍门。”立足现状,借鉴几千年来的宝贵经验,我们不禁叩问:“课堂教学引导的正确方法何在?窍门何在?”“得法”与“有效”:课堂智慧引导策略实施课堂的生成,既要遵循原路径(预设),又要将沿途的风景尽数包揽。从哪里出发?去向哪里?从起点到终点到底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为最优路径?老师必先慧眼识之,运筹帷幄,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一、从哪里来?目中有人,尊重学生认知起点学生认知起点就是教学起点,是课堂生成的基石,在课堂上追本求源:“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本节课的教学起点在哪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生成。奥苏伯尔说:“如果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一次,笔者要到一所完小执教乡村四月。由于借班上课,所以在文本的处理上犹疑不定。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春耕的繁忙及春播秋收的生活哲理,预设以“才了蚕桑又插田”拓展其他的劳动场景来举象造境。但另一方面,对学情的把握真是心中无底,现在的很多孩子(包括农村孩子)连农作物都不认识了,更别提干农活了。该班的孩子会不会就是这样?如果没有个体劳动的亲身体验,精心预设的学习围场就只是纸上谈兵,诗的意境和意蕴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教学活动之前有几分钟的师生谈话,我特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以前干过的农活,以此摸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出乎我意料之外并感到欣喜的是,这些孩子不但熟悉很多农活,还曾干过农活,其中一些还是很繁重的活。“我老家在河南农村,我曾经跟奶奶一齐拉着牛犁过田。”“我很小的时候就插过秧。那时,天气已经热了,太阳火辣辣的,晒得背上很疼,脚踩在烂泥里,才插一会儿,腰就受不了。”“我在贵州时曾经割过稻子,割稻子也很辛苦”原来,班级中的很多学生都是来自贵州、河南的偏远农村,童年就是伴随着劳动度过的,那身体力行后的鲜活经验为诗文的学习作了绝好的准备。在后面的课堂生成中,我便不断扩大了开放的空间,将学习的天平逐渐倾斜给了孩子们。尽管他们的理解、表达能力都比试教时的学生要弱,但课堂的生成更为自然与有效,诗境、诗蕴的把握也更深入人心。二、到哪里去?胸有成竹,强化目标实施意识“胸有成竹”一语跟宋仁宗时期一位著名画家文与可有关,后世曾流传“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对照课堂,“成竹”便是“学习目标”,它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有些教师课前明明制定了教学目标,但在课堂实施中却经常形同虚设,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生成的效度。校内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区优质课比赛,执教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为了落实预设目标“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简单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化繁为简,引入课题后便巧设提问情境。生成的三个问题刚好顺应故事叙述顺序,只要把答案连起来就水到渠成了。几次试教下来的效果都不错。但赛课那天,却遇到了问题,第一个学生回答“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时,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说,而是直接读出了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回答完毕,教师未跟进评价,而指名其他人来交流第二个问题。别的学生以为读课文的方式是得到老师默许的,便继续读课文,此时,老师已经感觉到了不妥,却不知道如何纠正这个不良倾向,只能任由其发展。就这样,第三个,第四个,继续读课文。结果,浪费了教学时间,也未将三个问题的答案串连起来,最后只能草草收场,生成毫无效果。教师的引导不力使课堂难以顺利生成,而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施不够明确与果断,目标达成意识薄弱。案例中,目标达成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假如,第一个同学读文后,教师能怀揣明确的目标指引一下:“你找得很准确,读得也很流利,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后面的生成必将回归预定的轨道。目标不明确,实施意识不强,便会使教师的教学貌合神离,心不在焉。教师的“神”游离于文章之外,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怎么能接住学生的乱招、险招,巧妙化为好招呢? 三、怎么去?眼前有课,优化课堂即时生成 明确了路程的起点和终端并不是代表着路程可以顺利行进,不可预约的意外让课堂“总有旁径斜伸出”,是果断掉头还是顺势探幽,教师的引导将决定着课堂行止于山穷水尽,还是流连于小桥流水,抑或是行进在康庄大道上。(一)预前点拨,在“四两拨千斤”中指明学习方向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三万年来,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三万年来,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特级教师虞大明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段:投影片中的句子:师:在这如怨如诉的音乐中,老师和你们一齐来合作读读这些句子,相信句子中的画面会无比清晰地显现在你面前。师读:三万年来生接读:每一组句子的后半部分。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看到了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不能动弹。生2:我看到宙斯派来的鹫鹰在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师:有谁看到了英雄的表情,英雄的目光?生:我看到了他的脸上非常坚定。师:你看到了他坚定的表情,有谁看到他的目光了?生1:他的目光中充满了自信,绝不服输。生2:他的目光充满了快乐与欣慰。师:他没有表现出痛苦,反而变得快乐与欣慰。他的目光一定朝着一个方向,那个方向肯定有熊熊的火光。一定有被火光映照着的幸福的脸。因为他的心里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来,一起读第一节。眼看着学生的感悟将继续围绕句子进行简单的重复,老师果断引领学生将思维进行了转移,才生成了后面的高潮。面对学习轨道的偏离,教师应该明确判断并及时点拨,其中,直接用简明的语言指出问题,指明下步学习的方向,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出现瓶颈或到了高原区的时候,“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会使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用紧张,请你把话重新组织一下一定能够说得更好!”于永正新型玻璃“讲得很通顺,如果把动物名连起来就简洁了。”罗树庚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把这种兴奋和快乐的感觉送到句子中去。”窦桂梅这是我爸爸寥寥数语,却简明有效,在倾听中发现,在筛选中提炼,在扶植中培养,立足“现有学习状态”,却关注“最近发展区”,依据教学情势有时隐在幕后,有时则勇敢地站在台前,以伯乐眼光,必然会让“良驹”成为“千里马”。 (二)顺学而导,在“别样的意外”中趋向目标达成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很多都是无法预约的意外,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学生往往会在师生交往中主动展现其真实学习情况,只要我们理性地观察与分析,深度挖掘,灵活调整教学设计,不但会使课堂化险为夷,还能平添精彩。现列举几种常用方法:掘“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师:通过刚才几处句子的交流,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再默读课文,找找还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说说自己的体会。(全班默读)生1:我从“把山都震得颤动起来”读出夸父真是个巨人。生2:“我想问,这手杖是个什么东东?”(“东东”是个前卫的网络名词,大家都被逗笑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师(紧接了一句):“你想说什么?”生:这手杖是个什么东东,竟然会变成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师(顺势引导):是啊,手杖变成了桃林,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作者用上了这样夸张的想象,让我们觉得神话真是太神奇了。师(继续追问):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这茂密的桃林时,你有什么想说的?仔细思考这位学生的问题,其真正含义是“这手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奇妙的作用”吗?显然不是,课文中写道:“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书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发现,这位学生的关注点其实是在手杖的神奇上。学生是话中有话,而教师则是棋高一筹:她并没有马上让这位同学坐下,而是以一句“你想说什么?”在关键处进行了点拨,从“树木”看到了“森林”,不但挖掘出了学生的隐语,还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不断向学习的深度挺进。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学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老师请学生交流:“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最喜欢孙悟空,他对师傅忠诚,一路上降妖除魔,立下了汗马功劳生2:白骨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了能吃到唐僧肉,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值得学习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坚持不懈”这个词语用在白骨精的身上合适吗? 生:不合适,“坚持不懈”这个词语是个褒义词,而白骨精是个妖精,所以用在这里不合适。师:文中说她做什么事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生:想出计谋吃唐僧肉。生:她这样是在干坏事。生:如果说白骨精的这种精神是坚持不懈,那我们岂不是要学习她害人的精神?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了,那白骨精这个人物我们可以给她一个怎样的评价呢?生:贪婪、奸诈案例中,教师就话接话,引导关键而果断,目的清晰,步步为营,教学情势自然转化。学生是成长中的生命个体,难免会受经验的局限而产生认识及理解上的偏差,涉及到文本的价值观取向,会使学生的价值观移位甚至错误。他们的认识急需老师的纠正与匡扶,教师便可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巧办法来引导与疏通。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本校一位教师在党员骨干示范课活动中执教桥:师:雨,像泼,像倒,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对于全村的男女老少来说,时间就是?全班同学(脱口而出):金钱。(听课老师都笑了)师(再问):时间就是?全班同学:生命。师:此时,对于全村的群众来说,金钱已经不重要了,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眼前对这座窄窄的木桥将要承受的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之重。课堂中,学生未经思考,脱口而出而造成错误的例子并不鲜见。错误尽管不伤及教学本质,却是一道煞人的风景。老师们经常使用的干预方法是“直指错误”,既耗费教学时间,又弄得孩子们下不了台。而案例中,这位老师却利用了这意外的错误,巧妙点化,不但化解了课堂氛围的不协调,还使教学峰回路转,从煞人的风景中看到了别样的美。(三)评价跟进,在“后浪推前浪”中关注后续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一文: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谁来说说?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可以少说整整15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吗?孩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于老师的评价跟进堪称经典。评价跟进又称“接话头”,而接话头是一门不简单的大学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有这样一句话“对话,对话,很多对话,你以为你说的话就是对话了,最难就是接话头,如果不去总结和体验就难以升华。”他曾总结了很多种接话头的策略:针对学习状态,针对学习方法,针对学习质量,针对思维方式,针对情感体验等等。针对学习质量的敞开“那么长的一段话,你不但没念错一个地方,还读得这样通顺,这样字正腔圆,可见平时的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针对情感体验的敞开。“你把自己放进去了,你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你不是在读文字呀,你是在替作者,不,你就是作者,你在向自己的母亲倾诉啊。”寥寥数语,却一语中的,情感为之愉悦,精神为之振奋,兴趣为之浓厚。对当前学习效果的肯定,对下步学习目标的引领,全在这简洁却不简单的话头中,在这课堂生成的表象背后,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学记曾曰:“君子之教,喻也。”意即:“高明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引之得法,生之才有效与精彩。笔者的探索仅仅是这行知路上的一段风景,盼望有更多的同仁来探究这一论题,使我们的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精彩中更加灵动。 【参考资料】1.课堂教学中的矫正性理答方略小学语文教学2008.11 张文彩2.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建设小学语文教学2009.1 陆云 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