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doc
-
资源ID:2423999
资源大小: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doc
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内容提要】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关键词】评价 激励 成功 自信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为人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可是我们的好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下,在人生刚刚起步的小学阶段,就已经丧失了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 一、民主化评价,让学生建立自信 民主化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对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让学生建立信心。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镇长杰克逊大叔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师生对话,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我请学生谈谈对“富翁”的理解时,有的同学说:“因为哈默拥有尊严,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他就是一个富有的人!”有的同学说:“哈默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执意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他可真有骨气!他就是富有的。”同学们边听边点头,这时,李轲维举起手来,他说:“哈默是拥有尊严,拥有尊贵的人格。但是我对哈默有意见。”学生能发表有个性的见解,何尝不可?我点头示意让他继续。他说:“哈默,我觉得你太固执了,假如杰克逊镇长真的没有活让你干,你难道真的不吃,等着饿死吗?你也可以先吃完,再干活,这样知恩图报也不是很好吗?”这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我知道是学生独特的体验。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给予了李轲维肯定性的评价:“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先吃完,再干活,这样知恩图报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毕竟一个健全人格的人需要有尊严,也需要学会感恩。只是哈默选择了前者,我们就尊重他的选择吧!”他满意地点点头,坐了下来。自信心不是凭空建立,它的建立有赖于孩子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扬教学民主,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使他从精神上站起来,从而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二、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机灵、勇敢的雨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雨来和敌人进行宁死不屈斗争的场面。因此,我在语文课中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命令”一下,大家忙开了。表演时,大家十分投入,顺利地完成表演。但由于有些学生是初次上台表演,神态不太自然,表演扁鼻子军官的学生还忍不住露出了笑脸。表演之后,我先要求表演的学生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表演人物的看法。演扁鼻子军官的胡祺恒说:“军官在哄骗雨来时是假惺惺的,应该皮笑肉不笑,还得有狡猾、阴险的一面。可是我在表演时露出的笑容太灿烂,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心态。如果那时我不笑就好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较全面地指出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比如:胡祺恒虽然表演不够,但学起扁鼻子军官的强调有板有眼。因此,在教学中,在自评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作业,可以开展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你觉得自己做的怎样?”“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那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还有那些要改的,怎么改?”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评价中提高评价能力,在能力发展中增强学生的自信,不断进步。三、延时性评价,让学生充分自信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 “一锤定音”,很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从而缺乏自信,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或特殊情况,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让学生充分自信。 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子,他的成绩在班级中只处在中下水平,为什么呢?我在上课时观察到这样一些现象:每次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都表现得很不耐烦,嫌他说话罗嗦,表达不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他对自己的判断,影响了他对自己的信心。因此,他有时明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在其他学生的质疑声中放弃了自己的观点。那天,我执教夜莺的歌声,在学到小男孩和德国军官的对话时,有学生质疑,“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是谁?”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课文,想想这些鸟儿指什么。一时之间,学生的发言各种各样,有的说那就是鸟儿,是小男孩在森林里的伙伴;有的说鸟儿就是指村子里的人;有的说小男孩装傻,胡说八道这些都是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文本肤浅的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说:“森林里的鸟儿有许多种,小男孩为什么挑那些不讨人喜欢的鸟来说呢?”正当大家陷入思考的时候,王磊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觉得那些鸟儿指的是一些小男孩讨厌的人!”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一句话已让大家哄堂大笑。此时的我特别的冷静,看着王磊红扑扑的脸袋,不知所措的双手,我什么也没有说,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大家见老师如此平静,也立即鸦雀无声。他振振有词地说:“我认为那些鸟儿并不是村子里的人,因为村里人是小男孩的乡亲,男孩不会把他们形容成那些鸟儿。恰恰相反,那些鸟儿指讨厌的人,而小男孩最讨厌的人就是德国士兵、军官。”他的回答让全班同学无不叫好。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多好的见解啊!我们刚才差点丢失了这次学习的机会。”再看看王磊,正绽放他那灿烂的笑容呢!我庆幸,我的“无声”胜过了“有声”。正是因为我运用了延时评价原则,才让更多的同学有了倾听的机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对王磊同学刮目相看。因此,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容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充分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四、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享受自信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享受自信。和许多班级一样,我们班也有学困生。不同的是,我们班的学困生很快乐。不是因为在平时,我给那些孩子特别特别多的关爱,而是在课堂中抽出仅有的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钟的时间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信心。因为我知道,他们也是班中最坚强的孩子之一,在一天的学习中,他们比别人更累,更管不住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班里有一名学困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所以就变得调皮起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可越是这样,大家越不喜欢他,他对学习没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可是在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父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牺牲,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我震撼于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机会终于来了!一次语文课上,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我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一站起来就抓抓后脑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今天胡永昌同学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继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 让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激励中享受自信。参考文献:(1)熊生贵语文(小学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3) 艾.B.哈里斯 托.A.哈里斯 保持自信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