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稿: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doc

    • 资源ID:2423705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稿: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doc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稿: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一单元教材的基本分析: 第一单元包含三篇课文,一则习作和练习1。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及庐山的云雾。纵观这几篇课文,我们就能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创造这些美景和奇迹的勤劳智慧的人们激情的讴歌,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在练习“学用字词句”部分呈现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与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了相似块,一幅中国地图就完全可以将其与课文教学融为一体。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则能够与庐山云雾一文紧密结合,共同学习。课文描述的是我国的地理风貌,口语交际“聊聊春节”表达的是我国的风俗人情,其实这不都是对祖国深厚文化的解读吧?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如果我们从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我们不妨把这一单元定位为“祖国在我心中”。二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三篇课文虽题材有所不同,但是共性特点鲜明:语言精美,结构清晰,情感丰富。在教学中要能引领学生捕捉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和积累语言,并借助契机运用语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特点,迁移总分或总分总等结构的段的写法。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熏陶。三单元教学目标分析:1.能够批文入情,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语言。2.明确文章结构特点,能够充分吸纳文本语言,进行有效迁移。3.以图为媒,理解文本,训练生动有序的表达。4.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激发起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四篇目教学分析:长城和运河 1、 文本解读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接着以“奇异”一词引领描述了观察到的鲜活的图景。“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长城由东向西,撇出凝重雄伟的阳刚一笔,运河自北到南,划出恬静平和的阴柔一捺。这两个独立的点划,在首都北京交汇,构成一个大写的“人”,一阴一阳,一撇一捺,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魂”。而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祖先。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思维能力怎能不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2、 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3、 教学资源运用(1) 搜集长城与运河的资料进行交流。(2)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并且进行语段训练。(3) 补充阅读人教版教材中的长城一文。(4) 欣赏歌曲长城长。(5) 搜集其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进行说与写的训练。4、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交流资料。熟读课文,随文理解词语。感悟第一部分,感受长城的“奇异”与“不朽”。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感受运河的的“奇异”和“动人”,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5、 课时教学构想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观看图片)词语积累: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跌宕起伏(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2、指导读这四句诗3、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指导读诗句4、(引入补充材料长城)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6、(穿插介绍史实)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人侵入山海关依然轻而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8、解读“不朽”。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国歌中不是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9、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10、结合图,以“万里长城是不朽的诗篇”为开头练笔。供词: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一、抓“绸带”感受“美丽”“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二、扣“奇迹”领悟“动人”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资料交流)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隋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8、小练笔: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9、指导读诗第三部分:结课解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出示地图:一、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隋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二、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三、读诗、背诗。6、 课时作业设计修改看图写话 继续交流资料 阅读长城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奇迹?搜集交流(要求图片结合文字)。(开个交流会) 美丽的南沙群岛1. 文本解读“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个偏正式的名词性短语,中心词是南沙群岛,美丽是用来修饰南沙群岛的。南沙群岛的美,美在它的物,美在它的景,也美在它的人。课文先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那里生息繁衍的情况。然后分别从物产富饶和景色迷人这两方面具体描绘南沙群岛。寓情于景,流露出作者对南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章是作者多量信息的一种概括,这种简洁的概括,需要学生去思考,去丰富。我们的教学重点也许应该放在这点上,即让概括性的语言还原成图像,这样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如何的美丽。这篇文章关于“美丽”的词汇是非常多的,比如“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星罗棋布”、“蓝色宝库”、“迷人的世界”“蓝玉”、“翡翠”、“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些词汇一定能够把孩子的大脑洗的更美,在美的享受中,他们肯定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肯定在理解中产生未来去开发、去旅游的期待与冲动。阅读教学中,当文中的美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后,成为他们有价值的记忆后,随着时空的变化,那种阅读之后的创造才能够出现。教学中可以结合第一篇长城和运河,因为其中“祖先”是两课的焦点,当然这也是教材主编的意图,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孩子在阅读之中,知道一些中国史。2. 教学目标分析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3. 教学资源运用相关图片或视频补充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搜集资料了解南沙群岛相关资料,了解“波斯湾”4.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两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2、读悟结合,品味出南沙群岛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3、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5.课时教学构想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质疑课题,整体感知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留连忘返?等等。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3检查自学情况:以词串为线索完成生词教学和主要内容的梳理。星罗棋布搏击风浪生息繁衍蓝色宝库难以计数用之不竭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渺充满魅力4指导写字第二课时重点展示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是第2节的中心句,而其中“巨大”一词更是体现了南沙物产之丰富。教学中,我就是围绕这一句,并紧扣“巨大”一词引导孩子通过三遍读感受南沙物产富饶。一读:理解“巨大”。师:这座“巨大的蓝色宝库”究竟有多大?默读2节,用横线划出能体现“巨大”的词语。(生默读圈划,并到黑板前板书自己所圈划的词语。)品味:难以计数 极为丰富 用之不竭 仅二读:展示“巨大” 师:听了小朋友们对所圈划词语的理解,老师对这座“蓝色宝库”的巨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能通过朗读这一节告诉老师这是一座多么巨大的蓝色宝库吗?三读:内化“巨大” 师:听了刚才小朋友们的读,老师的脑海中对这座蓝色宝库有了一些模糊的画面,但是这座宝库究竟有多大,比如说有多少鱼类,蕴藏了多少石油等等,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想知道吗?(师出示一段补充资料: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南沙海域分布的鱼类大约有1500种。另外分布海参20多种,海贝250多种。成年的海龟长达1米,体重达200公斤。分布在各个岛屿的鸟类有六十多种。已探明石油储量200亿吨,发现油气构造200余个和95个油气田。)师:小朋友们,读完这段话,有什么话想说吗?师:能再读读2节,这一遍地读相信和前面两遍地读,感受一定有所不同。(生自由读,指名读,结合读给予具体评价指导。)“巨大”、“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是一组比较抽象的数字,孩子们“数也数不清”之类的理解,是一种基于字面意思的肤浅的理解。资料中一组组数字是对这组词语最好的诠释,孩子们通过对这组资料的阅读,他们发出的是由衷的感叹,我想这是对“巨大”最形象具体的理解,也是对这组词语最有效的积累。 “南沙群岛也是个迷人的世界”是第3节的中心句,而其中“迷人”一词更是体现了南沙风景之优美。教学紧扣“迷人”一词引导孩子通过两遍读在脑海中再现两幅“迷人”的画面。一读:感受色彩缤纷的画面。师:小朋友们,你见过的风景中,认为哪些地方最迷人?师:大凡迷人的地方都与它们多彩的颜色分不开。下面就让我们睁大智慧的眼睛,用心去发现南沙有哪些让人陶醉的颜色。(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看到哪些颜色。)师:看到哪些让人陶醉的颜色?能通过填空告诉大家吗?(也可出示图片)(师出示一则填空短文:()的天空,()大海,()浪花,()的龙虾,()的燕鱼南沙群岛真是一个()的世界啊!)师:除了看到刚才所说的那些颜色,你还看到哪些颜色?师:能通过读,把你眼中绚丽的色彩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二读:感受动感纷呈的画面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用心的感受、观察、朗读,告诉老师一个五彩缤纷的画面,但是老师觉得这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如能通过你的朗读,让画面动起来,就更好了。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再次用心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看看你的脑海中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动态的画面?(师出示一则填空短文:龙虾在(),燕鱼在(),海鸥在(),海龟在(),连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师:你还会看到些什么?第3节的教学,通过两遍阅读,让孩子由感受静止的画面到感受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画面,使阅读“活”起来。这就是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读中,逐步加深对南沙群岛是“一个迷人的世界”的感受。使读得层次清晰,读的训练扎实,层层深入下去,孩子在层层的读中,也在心中自主建构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6.课时作业设计小练笔背诵积累语段摘抄精彩语句,说说好在哪里。当小导游,介绍“南沙群岛”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庐山的云雾文本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省略号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搜集图片或视频,制作课件搜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补充阅读描写云雾的文章,欣赏比较。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生词。3、交流资料(文、图)了解庐山,初读课文,感受云雾之美。第二课时1、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2、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5.课时教学构想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2简介“庐山”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检查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4全文共有几自然段?开火车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5讨论交流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三、指导书写生字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扣“飘飘欲仙”读悟第一段。二、扣“千姿百态”读悟第二段1.出示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2、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3、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4、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5、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交流。6、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7、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8、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9、指导朗读。10、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11、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12、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三、扣“瞬息万变”读悟第三段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读文。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指导读词、读文。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句式训练,突出生动详细)5、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6、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四仿结构特色进行练笔。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令人心旷神怡。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同样有充满了诗意的地方,试着将你曾经看到的一处美景写一写。6.课时作业设计 默写生词 背诵课文 仿写语段,用上“流连忘返”搜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中办展览会。 课外做小导游,向自己身边的人介绍庐山的云雾。 练习11.文本解读和目标分析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教学的重难点。成语教学与课文庐山云雾结合进行,指导学生理解熟读成诵。2.教学资源运用制作课件补充含简称的成语或其他生活中的常见语句。补充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研究比较。搜集与春节相关的古诗。 3.课时分配、目标设置和课时构想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1出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2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3了解有关内容: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6找朋友游戏。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1出示句子。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2交流。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返、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一、写好钢笔字1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返”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返”陡;“处”字一捺更陡。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5注意写字姿势。二、读读背背。1熟记8个成语。(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2)指导记忆。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一、口语交际:聊聊春节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2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3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4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5指名说。4课时作业设计选择练笔:从成语中选择几个完成一则练笔。 结合春节风俗,记录一件自己经历的事。 习作11.习作解读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它包括四幅图和一篇看图作文穿棉衣。根据图意短文共写了四段话。第二部分是对例文的评析。编者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凭借例文,向学生提示了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注意点。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紧扣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提出习作要求和注意点。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练习。它和观察一幅图习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图的图意,再连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在做这件事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就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多幅图形成整体印象,并透过画面适当展开想象,写出的习作语意要连贯。 2.教学要求: 1).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 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3.课时分配与课时构想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 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 阅读全文。 6. 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 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 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 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小熊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小熊是怎么劝阻的。 4. 观察第三幅图。 小熊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小熊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5. 多幅图教学注意要点:整体着眼教学生把握正确的观察顺序抓住细节教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静图变“动画”教学生合理联想,发展思维愉快的旅程教学生教育自己,快乐写作在看一幅图的基础上过渡到几幅图,作为中年级在观察多幅图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先忙着一幅图,一幅图地看。教师要让他们先连续观察几幅图,因为几幅图连在一起就交待出一个完整的情节。我们教学生学习一篇记叙文不是先让他知道梗概和主要内容吗?看图也是。先把这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把表达的大概情节抓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一幅幅具体细致地看,这样练习才能掌握观察几幅图的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稿: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