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促进师生有效交流营造和谐语文课堂.doc
-
资源ID:2423627
资源大小:4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促进师生有效交流营造和谐语文课堂.doc
促进师生有效交流,营造和谐语文课堂摘 要 语文课堂中师生交流活动主要涉及师生之间提问、回答和回应三个方面。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包括: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列表,确定关键问题;实施提问时合理把握等待时间、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回应时注意倾听和有效追问等。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交流语文课堂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组织内容进行讨论,引发学生的回答,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回答做出反应。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一、重要性探索:有效交流的特征根据高尔(1984)的研究,有时候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通过表述,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化、外显化,发言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可以向他人学习,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话,相互质疑,提出对方表述中的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语文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主要涉及提问、回答和回应三个方面。有效交流应具有这样的特征:当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学生能积极地思考问题,乐于并善于发言,认真倾听,相互质疑,促进认识和思维的发展和提高;而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提问技巧,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回应,组织好学生的探讨活动,挑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二、现象扫描: 貌似和谐的背后有效交流非常重要,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从交流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 (二)死气沉沉而参与不够(三)偏重技巧而情感失调造成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的一条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一:大多数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发现有学生举手,就开始请学生发言。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不是积极动脑,而是消极等待,把自己置身于交流之外。问题二:大多数教师往往请自愿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问题三:师生一对一的交流。一问一答,看似层层深入,实则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三、对策研究:唱好三部曲面对这些不和谐现象,解决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师生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试着从师生心理层面作出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寻求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从整体上来讲,提升教师的交流能力,纠正学生交流中的不良行为,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主要包括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实施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对学生回应时的倾听、引导和追问等。(一)优化问题1.制定问题列表教案中预设的问题问题类型关键性问题1关注课文中的一段对话,你有问题的地方吗?低层次、发散型说说课文中你读不懂的地方有哪些?“我”为什么非要把鲈鱼留下来?从课文中找相关的句子。2父亲为什么盯了好一会儿?低层次、发散型3“涟漪”是什么意思?低层次、收敛型4这条鱼,哪些地方特别诱惑人?低层次、发散型5儿子非要把它留下,你从“过了好长时间拉上岸来”看出什么?高层次、收敛型6“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我决定留下的第三个原因是什么?高层次、收敛型爸爸为什么要把鲈鱼放掉呢?7难道父亲不知道这是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鱼吗?难道父亲不知道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钓起这鱼吗?难道父亲不知道现在无人知道吗?高层次、收敛型8以一个十一岁孩子父亲的身份把他当时的想法写下来。高层次、发散型9鱼放掉了,除了这条鱼,我真的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吗?高层次、发散型在备课时,教师预设很多问题,如果仔细思考、归纳提炼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没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在课前列出需要问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对课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活动的展开。以钓鱼的启示为例,进行说明。(见上表)三个关键性问题集中于教材的主要目标:感受在夜晚的湖中小岛上钓鱼的情趣,体会、理解父亲让儿子放掉大鲈鱼背后的深层意思并受到有益的启示。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2.确定问题类型提问的目的不同,问题的类型也不同。根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思考水平,问题可能是低层次或高层次的。根据答案所需要的思考方向的不同,问题可分为收敛型和发散型。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适当加强高层次的问题设置。努力体现提问设计的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3.完整表述问题问题的表述要清晰、完整,尤其是一些开放型的题目,答案往往是多元的。老师特别要强调表述时的完整性。4.做出预设答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和回答问题时,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科学知识性错误或模棱两可的评价,对每个学生的答案都加以肯定。如有的学生在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对文中人物进行点评时,有的同学说:我真佩服白骨精啊,她能想出三计抓住唐僧。教师也给予肯定。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还有一方面是备课时没有对教材或教案中的问题做好预设答案,心中没底。(二)实施提问1等待时间的把握当教师提出一个自己深思熟虑的问题以后,教师应该思考一下学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并做出完善的答案。同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时间,以便对自己的原有答案进行重新考虑和修正。等候时间太长,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太短则影响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从教学实践来看,等待时间的增加对于学生的回答会产生较大的影响:l 提高参与度,举手的人更多;l 想得更全面,回答得更准确;l 回答更自信,愿意做出更多回答。不过,在等待的时间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七嘴八舌。由于缺少深入思考,发言的内容往往比较肤浅。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立即请学生发言,反而助长了学生一种浮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思维向着纵深、全面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问题。具体的措施:明确规则。明确告诉学生,“老师不请坐在位置上随便发言的同学回答。”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用行动落实自己的规则。友善提示。比如“你再思考一下,你一定会想得更多、更全面。” 委婉批评。我们不宜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妨先表扬他们发言很积极,同时委婉地指出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同学的思考,没有尊重别人的学习劳动。2.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学生自愿回答的方法。有效地交流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请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更应该关注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请他们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有助于教师了解全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给全体学生一个公告,发言的学生除了举手的同学,老师也会邀请不举手的同学发言,采用随机抽取同学回答,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第二,对于那些胆子特别小的学生,在上课前罗列出名单。如果让他们发言,在发言之前告诉他,老师待会儿邀请他发言,让他作好准备。问题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确实有困难,教师或小组同学在讨论时可以帮助他拟定答案。第三,建立一套鼓励发言的评价机制。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回答问题举手积极、正确率高的个人和小组可以获得智慧小星星奖励。3有效交流的一般流程: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指出,我们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创新思维。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摸索出以下交流的流程。提问等待随机回答等待反应、重新做出引导(三)积极回应1学会倾听倾听体现着接纳和尊重。它是实现有效交流的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取决于教师倾听的艺术掌握如何,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共鸣性有多高。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理解而不是评判,努力理解学生这种想法的由来,询问这种想法的来源和依据,寻找价值之处。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要用眼睛注视着对方,从神情和体态中获取言语之外的信息。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而不是简单的说“好的”、“不错”等话语敷衍学生。教师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2及时追问(1)提示,让学生有的放矢。案例1:燕子师:“在蓝天的映衬下 ,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句中写细线为什么不用“几根”,而是“几痕”呢?(生沉默)师:(急)我们通常都说“一根线”、“两根线”,这里为什么用“痕”呢?好好想一想。生:电线只能用几痕,不能用几根。师:(尴尬)因为电线很高,从远处看去,不太清楚,所以用“几痕”。大家清楚了吗?生;(齐):清楚了。(但脸上仍然是一片茫然。)教师提出:为什么不用“几根”而用“几痕”?目标很明确,但是,又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思想和行为制约:读书只能理解这个词。忽视语言环境,孤立地理解词语,是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直接针对目标提问的方式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师生沟通在目标和方式上没有达成协商,因此,这是无效的沟通。案例2:燕子师:这一节中还有两个字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生认真默读课文。)师:请读读第二句。(生仔细读第二句。一会儿,有人举手)生1:这里的“痕”字用得好。我查了字典, “痕”表示颜色很淡.说明电线颜色很淡。生2:我有补充,因为电线在远处,又有点高,看不清楚,所以(生2一时语塞)师:体会得很好.但是意思还没表达完整.再用心读读课文,看看插图,你一定会说完整的。(生2看书沉思,其他同学也在思考,有的已经举起了手。但老师仍在等待。过了一会儿,生2终于举手了。)生2: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了一丝痕迹。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表达的效果,方向明确,但留有一定的空间;提问的方式比较委婉,没有强迫性,暗示学生能够回答就是能干,回答不了也不要紧。因此,学生既能够明白教师的意图,又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符合学生的学习预期和学习规律,交流就能够顺利完成。(2)引导,让学生豁然开朗。案例:搭石教学片段:教师: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学生沉默。(似难以表述)教师:请联系课文说说。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教师:有人跌落水中吗?有人踩了脚跟吗?那一定有人指挥吧?学生:没有,没有,都没有。教师:这就叫协调有序。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协调有序”了吗?学生:“协调有序”就是动作非常整齐;学生;“协调有序”就是非常有次序;学生;“协调有序”就是很有秩序。(3)争论,让学生多元理解。在落花生教学时,教师说:“人到底要做怎样的人呢?有人说,苹果、石榴一样的人不好,注重外表,应该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可也有人说,苹果、石榴一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外表美,又有用。不是两全其美,怎么不好呢?“下面,请大家说说你的看法。”学生1:我认为做花生一样的人更好,对社会有用。学生2:我认为做花生一样的人更好,不追求外表的华丽。学生3:我认为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更好,既有外表美,又有心灵美。(全班笑声)学生4:我同意第三位同学的意见,苹果、石榴的美不是我们刻意去获得的,现在既能让大家赏心悦目,又有实用价值。何乐而不为呢?学生5:可是这样就过于哗众取宠了吧?学生的发言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学得所作的描述和思考,这时教师继续追问:“那假如一个人长得又漂亮或者说很帅气,又对社会很有贡献,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人?”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这里表现的并不是评判者,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解决矛盾的方法。最后学生们普遍认为:假如能两全其美,当然更为理想。但是千万别成为只有外在的美丽而没有内涵,对社会毫无贡献的人。(4)协商,让学生积极回应。当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行动形成冲突时,如果教师简单粗暴地批评,有可能把冲突扩大化、严重化。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理解,采取协商、折中的办法,学生就会采取积极的回应,师生冲突通过协商和调节得到解决,就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笔者在上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几个平时爱发言的男孩充满羡慕地说:“假如我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就好了。”在表示了自己也有这种同样的想法之后,老师肯定了他们的诚实。同时,在课堂上尽量把思路往如果能给他人带来那样的幸福的人一定是更了不起的。老师多么向往成为那样的人。课堂结束,再问学生:你现在还仅仅想拥有一个富有的哥哥吗?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主要涉及优化问题、实施提问、积极回应三个方面。有效的交流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现状的反差,让我们更加坚信这项研究的价值。整体把握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列表,确定关键问题;实施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注重回应时的倾听和追问,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当然,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措施和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探索、提升。参考文献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版.2 朱华贤老师博客.3 美加里·D.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 易东平, 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26228.4 美Donald R. Cruickshank . 教学行为指导 M. 时绮, 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 326333.5 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8.8.6 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