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数学论文: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doc

    • 资源ID:2421284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论文: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doc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 内容摘要 冷眼观察我们的课堂现场,小细节里蕴藏大问题。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就像一股强大的课堂动力,激发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凭借着这种力,我们的课堂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关键词 质疑 提问 理答 师生交流 课堂规范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也需要借力。那就是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教师通过“提问回答反馈”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问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交流的普遍形式。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根据课堂现场观察,我们的课堂行为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串问串讲的现象也还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提一提端正师生的问答理念,规范课堂问答,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深入。冷眼看教学现象:小细节大问题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规范的问答行为就像是货郎担上的货物五花八门。1“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 在我们学校搞的一次校级比赛课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短短的35分钟时间里,向学生提了50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抽了78人次的学生回答。这类课在各种观摩活动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它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设计大量问题,搞地毯式轰炸,表面上看课堂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这种超高频次的问答行为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新形式的“满堂灌”在借尸还魂,以“满堂问”的脸蛋悄然出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资料显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行为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约占95%,而学生提出异议及其它类型行为的比重仅占5%。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2叫答随意,方式单一 叫答行为是指(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叫谁答问的行为。目前主要采用学生先举手,老师指定学生回答的叫答方式。这种叫答方式,存在的隐性问题很明显:(1)随意性大。问题提出来了,叫谁答一切凭老师的心情决定。张三李四王五,老师看哪一个顺眼(或不顺眼)就叫谁来回答一下。一堂课上下来,优等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这些问题,只有天知道。(2)机会不均等。作为一种习惯性的叫答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陪衬角色,挫伤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观摩课堂上,一位数学教师在她的叫答中,40多名学生的班级里,有两位同学的发言频次居然高达33次之多,相当于全部问答行为的二分之一,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人为地产生了教学活动的弱势群体,使大量的学生处于课堂失语状态,无形中消怠了学习的积极性。(3)实效性不高。因为,老师基本只提问举手学生,而未举手者回答频次几乎为0。这样做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不够,个体差异未被充分关注。 3理答行为不尽人意。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理答行为几乎成了老师的专利,老师对学生答问行为大多是“一锤定音”。(1)陈辞单一。新课程实施后,为了突显对学生思维的尊重,一夜之间,教师们对学生的理答语言也都以褒奖为主了:“好!” “很好!”“你真棒!” “不错!” “你的理解很独特”一顶顶美丽的高帽子满天飞,不管合不合适,都先扣上再说,而好在哪里,却没有实质性的评价。(2)只重结果。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就说“是这样吗?”“错了,谁愿意帮助他。”甚至还会说“你先站着,谁来替他正确回答?”然后,请另一名同学正确回答后,再说“你听清楚了吗?坐下。”既不关心他哪里不懂,也不关心他为什么不懂,只要有人能说对答案就好了。(3)缺乏提升。除了少数教师会将学生的理答转化为精彩的思维提升外,大部分教师很少出现高质量的提升性理答语言,也很少听到生成性的转问、有发展性探讨的追问。导致我们的教学陷入肤浅的平面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挖掘领悟。4师问生答仍是主流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叫答的对象是老师指定外,回答问题的时间、范围、深度也一般都由老师控制,绝大多数的问答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且基本上都是老师问,学生答,两者很少有角色转换的时候,生生之间的问答更是难得见到。以上的种种教学行为告诉我们,不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已经到了一个危急的边缘。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在我们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规范课堂问答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规范问答行为:追求理性高效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不仅仅是指双方你问我答式的语言交谈,而且还应该包括双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规范我们的问答行为,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讲究提问时机,叫答兼顾全体,理答饱含激情,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1鼓励质疑问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数学的理解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是遵循了科学的教学规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问题意识,保证每节课都有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和机会,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习惯,训练质疑问难的能力,并逐步把问答的主体转移给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消除心理障碍,创设“质疑”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接受式学习,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使不少学生缺乏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往往处于惰性状态。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而遭到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怀疑。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时教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对学生应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同时还常伴随有“老师相信你的能力!”“你提的问题真好!”等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消除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学生提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大胆发问。(2) 创设情境,激发生疑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3)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授人于鱼,不如教人以渔。”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即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提出有深刻性、创造性的问题来。由于年龄特征,小学生要想抓住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如: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与矛盾冲突中质疑,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质疑,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从课题上质疑等等。同进,教师也可以示范并指导学生恰当地、有质量地提出问题。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学会归类,即提供学生相互提出问题、比较筛选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把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类,提高自己的的质疑能力。2讲究提问时机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问答行为,引导学生用心学习、用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明智、聪慧起来。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天地中联想、创造,这正是数学教学的要义。有经验的教师都会精心设计各种问题给学生一股创新的源泉,促使他们的心智、能力持续性地得到发展。但是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 “愤”、“悱”之时。这时的提问将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1)课前巧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前巧妙的提问,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稍加思考,就有一学生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方的、椭圆的行吗?”学生的这一质疑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的概念及性质。理解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现象。正是老师上新课前设置悬念,巧妙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课中巧提问,展开学习感悟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紧紧抓住“1/2的意义”巧妙地设计了提问。当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它的1/2并涂上颜色后,我请学生把不同的折法上来展示给大家看,并问道:“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学生纷纷指出:“因为他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是它的1/2。”更有一生说到:“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可以看得出来,教师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巧妙的提问使学生思维产生了碰撞,对“1/2 的意义”学习感悟更加深刻。(3)课尾巧咭问,提升学习内涵“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中的课尾咭问,对巩固、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课堂教学的“凤尾”之笔,“点睛”之笔。它有利于学生感性的文本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商不变性质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引领提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法运算中的一些特性,你对哪个特性印象特别深?”同学们听了纷纷回味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商不变的性质。接着教师又问到:“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了书上所说的商不变规律,还发现了书本以外的规律,那么被除数、除数增加或减少时,有没有规律呢?你们愿意到课外再去研究吗?如果研究出来了,你们完全可以对书上的商不变性质加以补充或改编。”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把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延伸至课外,这样的课结得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动活泼。总而言之,提问不但要讲究时机,而且更要精心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有利于腾出时间让学生思得深,学得美,品得透。 3叫答面向全体 叫答是问与答行为之间的一个不可小看的环节。同样的一个问题,在如林的小手中叫谁回答,效果是很不一样的。请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精彩纷呈,妙语联珠,赢得满堂喝彩;请了能力平平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不着边际,顾左右而言他,费时费力。所以老师们都喜欢把答问的机会给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久而久之,就出现前文所说的“随意性大”“机会不均等”现象。叫答要做到客观、科学、面向全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量化叫答行为,找出叫答盲点。应该说,我们的老师主观上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客观上也不想落下哪个学生,但事实上,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所以教室中确实存在着被老师的叫答遗忘的角落。再加上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就导致了我们的叫答陷入盲目性,人为地造成了机会不均、教育不公的境地。叫答盲点1是第四排后面的学生。数据显示,被叫答频次最多的是第二排、第三排的学生,约占总叫答行为的45%-60%;第一排和第四排的机会次之,约占30%左右,四排以后,叫答的机会明显少于前面,而且越是往后,机会越少。叫答盲点2是远离走道的1、4、5、8小组学生。走道两边的学生,被叫答的机会多,约占了60%-75%;其余次之。叫答盲点3是远离门口的第8小组学生,20节课中,被叫答的学生没有一节课超过8%的,远远落后于其他小组学生。(2)建立叫答档案,叫到每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避免机会不均,老师们想出了种种招术。有的大声鼓励发言的学生,有的请未叫到的学生把手举高一点,还有的要求学生摇摇手等,这些都是短时间的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叫答档案,规范叫答行为。 老师可以利用点名册,给课堂上被叫到的学生作一个简要的备查记录;第二次上课时,对上一次未叫到的学生优先答问的机会,然后和第一次一样在点名册上作简要备查记录。两节课相结合,仍然未被叫到的学生应该是屈指可数了。第三节课时,我们就要给这几位学生创造机会发言,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表达的喜悦。 建立叫答档案,最大的好处是每两节课,最多三节课,每一个学生就都有了至少一次的叫答机会,从源头上杜绝了叫答的随意性、主观性带来的种种弊端,把关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4理答针对实效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还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告诉他们学习的正确、充分、恰当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进行准确、精当理答的前提条件。理答时我们不仅要评价问题回答的内容,关注回答的效果,还要评价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所以,老师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跳出”文本和预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身心地投入敏感的实践”中,与学生携手一道,共同徜徉于课堂创设的情境,身同感受,情同起伏。只有这样,理答的语言才能发乎内心,不着痕迹。(2)讲究理答的方法技巧抓“错误”理答。一些错误的理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答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抓住“错误”,将课堂导向精彩。记得学生在刚接触补全数列题的时候,有这样一题:( )( )8( )( ),大部分学生都是6、7、8、9、10,有一个学生填了5、6、8、9、10,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问:“6比5多几?8比6多几?9比8多几?10比9多几?”使他明白错在哪里,接着问:“如果你2个2个数,那你该怎么填呢?”他过了一会儿说出了4、6、8、10、12,这样一来,别人的思路都被打开了,3个3个数,4个4个数,还有倒数,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抓“答眼”激情。著名数学教师张齐华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就非常注意理答的艺术,准确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答眼”,巧妙地回应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当时,张老师出示了一块巧克力,要求学生说一说联想到几分之一?当学生说到“1/8”时,张老师用了“你的眼睛真尖呀,如果每人分得它的1/8,这块巧克力平均可以分给几个人?”然后继续追问“还想到了几分之一?”有学生得出“1/4”时,张老师则理答道“你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在同样一块巧克力中找到不同的分数,真是太棒了!”而当学生又说出“1/2”时,张老师则夸奖道“你得到的这个分数,让我们再次领悟到同样的一块巧克力观察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短短的一段理答对话,字字珠玑,情真意切。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感情上的满足。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学习借鉴。(3)提升理答的语言智慧 “语言是有温度的”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了,但体会却是很深刻的。有时候一句看似随意但却恰倒好处、充满睿智的评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曾记得年、月、日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我安排学生从手中1995年到2004年的年历中找出每年的2月份,并说说有什么发现。汇报时一名学生说道:“我发现每年的2月份不是28天就是29天,而且每隔四年就会出现一个29天。”听完这位同学的话后,我说道:”你说得真好!看来你一定是仔细观察了每年2月份的天数,又比较了这10年中2月份的天数,才有所发现。同学们,你们做到了吗?”简单的几句提炼出了这名同学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无形中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通过老师的理答,更容易比较并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就像一股强大的课堂动力,激发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凭借着这种力,我们的课堂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参考文献新课程研究王深根,毛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心与心的交流张平南 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芳 万福 中国和平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论文: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