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数学论文:才“预”促“学”知“术”悟“道”.doc

    • 资源ID:2421244       资源大小:4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论文:才“预”促“学”知“术”悟“道”.doc

    以“预”促“学” 知“术”悟“道”摘要:课堂转型,以学定教,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形成有效自学的能力。那么怎样预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预习之后课堂该什么进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笔者根据平时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想法:授“预”之法,有效自学;精设学案,以预促学;巧架支点,以学定教;能说会道,知术悟道。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摸索中,课堂教学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冷静的思考中,有专家提出了“课堂在转型”的观点。潘旭东老师更是明确的指出“教-学”转为“学-教”,要教学前移,能让学生自己学的就让学生自学。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形成有效自学的能力。那么怎样预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预习之后课堂该什么进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下面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授“预”之法,有效自学。预习离不了“看书”。曾经只是简单的一句“请大家预习第几页的例几。”结果有20%的学生当做没有这项作业,另外的学生只是“瞄”了一下例题。学生不会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交给学生“数学预习看书”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去理解教材。对于概念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定义”,就要求划出重点词句,读一读,记一记,无法理解的打上“?”。对于计算类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多位数乘法,要求学生说出例题笔算时的过程,越详细越好。对于解决问题的内容,书中一般都已列式解答,就要求学生说说它所列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看书”,要求斟字酌句,理解文本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然而“书”是静态的,而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各不相同,有的是人为规定的,如“自然数的概念”、“角的名称”等等,有的是前人在多次探索后形成的结论,如圆周率。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动态的。而因此,仅仅阅读课本是不够的,应根据知识的特点配以不同的预习方式:1、实践操作 这一策略较多地用于“图形与几何”中概念的建立。例如“认识千米”,我就让学生课前去操场走上1000米,并进行计时。然后放学时,记录从校门口到家的时间,来推断家和学校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1000有多长。增添感性积累易于概念的建立。又如“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1)找一个形状是长方体(立方体)的物体,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各条边(棱)(2)用土豆或萝卜切一个长方体(立方体)(3)用纸制作一个长方体(立方体)。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长方体(立方体)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其边、角的特点,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2、收集信息这一策略较多地用于“数与代数”中各种“数”概念的建立。在教学“分数、小数”时,为了学生知道分数、小数是怎么产生的,体验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就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找或到现实生活中调查哪些地方见过分数或者小数,收集几个的实例并了解这些数在生活中表示什么意思,为课堂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3、尝试练习这一策略较多地应用于“计算”和“解决问题”。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够使学生对所预习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在预习“分数大小比较” 时,“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你有几种方法?”,有一部分同学看了例题的解答,知道可以通过“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有的则联想起“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子分数再进行比较,还有的把它化成“小数”进行比较,还有的联想到“分数的意义”,取了剩下,取了剩下,剩下多了,取得就少了。通过不同解法的联想,使学生认识到,同一题目,由于思维角度不同,解题方法则各不相同,但结果是完全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二、精设学案,以预促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应如此。要想预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份详细的学案。要求学生在自学预习的时候达到什么目的?这些目标怎样实现(学习策略)?在设计任务时要详细、明确,易于学生操作。例如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的这份学案:(一)学习内容:“直线、射线和线段”(二)学习目的: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三)相关问题:1.仔细阅读书本P35,完成下表。名称图形(画一画)联系(共同点)区别端点个数延长情况是否可度量直线射线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线段2.什么叫角? 3.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 记作: ( ) 1 读作: ( )详细的学案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填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主体精神;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归纳,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三、巧架支点,以学定教预习后,课堂该什么进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才能激起学生再次探究学习的兴趣?因为课堂学习时,很多“结论”早已知晓,学生根本没有耐心退到思维的“零”起点,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站点。怎样能够呈现师生、生生之间精彩的交流以及探究方法多样化的局面,使预习后的探究活动更精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打破思维定势,燃起再次探究的火焰学生在预习中由于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的不同,必然造成不同的预习体验,有的一知半解,有的照本宣科,而有的则已自悟明“道”。不管哪种,都需要一个舞台演绎他们的预习成果。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启发,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并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进行反思,进一而完善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例如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是检测学生预习的结果怎么样。“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无终”,从已学的线段入手,学生已经预习过了,根据字义很容易说出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同时也很明白地阐述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并不自觉地进行了比较。给学生创造了想象、观察、实践的机会,在话语的描述了在头脑里生成无限延长的特征。得出射线的概念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射线?学生受到书本的定势影响,很容易把手电筒的光认为是射线,老师追问:“如果这束光打在墙上还是射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在互相的交流、分辩、补充中学生明白如果前面有物体阻挡,那么物体与手电筒之间的这段光线就是线段,如果前面一直没有阻挡物,则这条光线就叫射线。既明白了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也为理解线段与射线的联系作铺垫。也有学生想到夜景灯(就在滨港路上,每个小朋友都见过),通过联想理解射线的概念。当学生说道太阳光时,我让学生把太阳当作端点,画出太阳光芒四射的样子,学生在感觉有趣的进行动手实践,发现了画不完,从而得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善了知识的构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二)抓住知识的本质,让探究学习成为共同需求。做学问,就应该“沉”入学海,让课堂“瘦身”。 抓住知识的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有了疑问,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知其一又能举一反三,让学生知根知底的学习知识。如学习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从书本得到结论:分母含有分解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可以化成小数。但为什么呢?分母还可以有别的质因数吗?围绕着“规律”的本质,探究就成为此时必需的学习手段。通过举例验证,相互交流补充,学生发现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的分数能化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就能化成小数。学生还发现不是最简分数化小数,分母可以含有除了2、5以外的质因数,而分子也含有同样的质因数,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5的分数可以化成小数。让学生明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点,也明白那些分数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四、能说会道,知术悟道术,是指方法、技巧。道,是指真理、规律。有时通过预习,学生能模仿例题尝试着可以正确地解题,过了一两天后却不会了。其实会做并不代表着理解。学生通过预习,会获得对新知的朦胧感(大部分是一种结果,而具体的过程解释则存在较大的探究空间),多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肤浅的、表面的。这些都有待于在课堂内展示验证、交流讨论、尝试修正等数学探究活动达到解疑释疑。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的本质知识,就看他怎样用自己的话“能说会道” ,进而明白知识的用处。1、举例理解数学概念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学概念,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加深对它的理解,在举例辨析中可以帮助学生区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对“约数和倍数”的解释,书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就a叫做b的倍数, b叫做a的约数。”这是一句高度概括的数学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了。因此,就引导学生采用举例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约数与倍数”理解。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数,2就是6的约数;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 2、实践感受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构建,而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中,小朋友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当场就设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估一估,量一量。选取生活中常用的且感兴趣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可以测量自己的手掌宽、教室的门、自己的身高、步长等等,并在班内进行交流。这一作业的设置,不但熟练了学生的测量技巧,加深了米与厘米的概念建立,而且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有一定意义的、富有兴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不再是没有情趣的纯粹的符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并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总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充分暴露他们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有收获,达到知“术”悟“道”。不要拘束于这堂课的任务有没有完成,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匆匆而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的分配。不要认为讲过了总有学生记住,恨不得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全讲遍,其实追求的只是一个心理安慰。也因此要求我们老师要“围绕着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设计教学,学生什么不懂,我们就教什么。说说容易做做难,这一理念对于我们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参考文献:1. 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者:美 詹姆斯.A. 米得兰顿 波利.戈普弗 翻译:伍新春 张洁 等 2.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彭贤智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3.让学生入木三分地学习 严育洪 小学数学教与学2012.34. 导学案教学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弘文学校     张国良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论文:才“预”促“学”知“术”悟“道”.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