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五“重”引路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doc
-
资源ID:2420876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五“重”引路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doc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五“重”引路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积极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重氛围营造为学生铺路,让学生参与数学。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充分调动学生快乐学习心理的有效方法。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和谐课堂气氛的首要条件。在课堂上,我常常发自内心的表扬、鼓励学生:“这同学长大了学不好几何才怪呢?你看他通过平移使静止的图形动起来了,想的多好呀!”、“概括得真好!既简练又准确。”、“这个同学有老师的水平,他不仅自己对,还能知道错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些简短的贴心话,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竞猜等多种形式,创设积极、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例如教学“能被2、3、5整 除的数”一课时,我首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依次由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3或5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老师取胜。老师的“神速”判断使学生大惑不解,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师的“妙法”,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在这种“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里,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愉快的进入到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中。二、重问题情境为学生领路,让学生亲近数学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三、重动手操作为学生指路,让学生体验数学。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不但可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硬币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的直径的多少倍?由于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很深,都有“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圆周率约是“3.14”这个对应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既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四、重自主探索为学生拓路,让学生“再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我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我设计了一个例题:“商店卖出5箱水果。每箱12斤,共收入240元。每斤水果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我又组织学生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五、重生活应用为学生扩路,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爸爸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