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单”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doc
-
资源ID:2420725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单”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单”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1、现状分析:目前,数学课堂大多数教师都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也不利于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学单”教学旨在探讨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服务未来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实验是在借鉴了成功的课改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本着“最本质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和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创造”的原则,使其程序化、方法化、注重可操作性,利于广大师实施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拟解决的问题:(1)如何设计开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载体导学单。(2)如何以“导学单”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手段,构建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数学高效课堂。 (3)如何引导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借助“导学单” 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导学单”的编写形式及过程,形成相对稳定的“导学单”的编写方案和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导学单”设计流程。2、探索出一条以“导学单”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手段,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3、通过实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设计和使用“导学单”的过程中征询师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导学单”设计,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全过程的快乐。 4、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导学单的编制及合理使用四、课题研究对象 学校三六年级学生五、本课题研究手段和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阅教育文献,了解最新教育动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力争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了解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2、调查研究法:每个实施阶段都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数学学科“导学单”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共同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导学单”的构建原则、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探究如何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行之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和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4、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编写“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六、 课题研究步骤、时间规划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1、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2、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3、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实施细则。4、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学习有关“学案导学”教学法、教学理论以及实验方案,对如何设计、编写和使用“导学单”,建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思考。5、确定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讨论课题计划,进行具体分工,明确总体目标和各自的责任。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7年3月)1、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提高。2、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3、相关年级实验教师收集研究资料,同组教师集体备课设计“导学单”,在校内上研讨课若干节,不断完善“导学单”的设计和学案教学中的不足,解决”学案导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研讨不同课型的“导学单“形式及实施方案,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5、比较分析学生运用“导学单”前后不同效果(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心理等方面)6、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教师课堂定位的影响。初步形成 “导学单”的编写方案。7、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撰写本阶段小结。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1、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随笔、心得,论文。2、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研究报告。3、准备课题验收,撰写结题报告。4、汇编课题成果。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一)课题完成的条件 1、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共有8人,其中有7个一级教师。1个二级教师,有较好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责任心强,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2、本课题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愿意并能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保证。(二)课题实验组 组 长:任金花 全面负责课题各项工作。负责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指导和检查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成 员:余新会:一级教师,负责导学单的编写、问卷调查工作。王泽萍:一级教师,负责导学单的编写、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汇报课题进展情况。邹玉荣: 一级教师,负责导学单的编写、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汇报课题进展情况。丁 丽; 一级教师,负责导学单的编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教 学案例的收集、整理与编辑工作。王菊花 : 二级教师,负责导学案的编写、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随 笔的收集整理工作。马玉萍 一级教师,负责导学单的编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学习心得的收集、整理与编辑工作。王芝丽: 一级教师,负责导学单的编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论 文的收集、整理与编辑工作。八、本课题通过研究预期的成果有:通过三年时间的研究,本课题将以论文、教学导学单集、课例集、课题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1、形成研究报告: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结题报告各1篇。2、形成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篇。3、优秀课例实录(实拍录相)4、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小故事、教育随笔、反思等集1本。5、“导学单”文集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