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doc
-
资源ID:2420395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doc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教科书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无论是它的内容、结构,还是表现形式,甚至关于知识的“说法”。换言之,教科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它所呈现的每一个知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应当是最准确的,而每一种表达知识的方式,甚至每一个词语也都应当是最精练的,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会被要求“背诵教科书上用黑体字注明的定义、定理”,被要求“用书上规范的语言表达一个知识内容”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学习过程中供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如果能将教科书“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那就是最成功的教学。在这样的意义下,所以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不同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科书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具备了新的含义。确切地说,教科书正努力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实践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不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数学课中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提出“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的思路。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育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与特征: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2)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数学知识是对广阔现实背景的概括与提炼,教材呈现的往往是学术形态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照本宣科”般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学生固然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本身,但数学知识所内涵的巨大的数学魅力和数学的价值等很难为学生所感受和领悟。所以,教师决不只是充当知识的搬运工,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景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3)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因此,知识可以视为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组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了理论学习,促进全体研究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了学习内容,在每一学期都精选一本对课题研究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的专著,并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大家集中学习。在研究的起始阶段,我们重点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随后又学习了松子评课、课堂教学案例透视、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等教育专著,同时还经常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学术期刊。学习的形式多样,学习的效果明显,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依托课堂,进行过程性研究。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于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属于同一个教研组,所以组织活动比较方便。我们在每学期初都会集中对所教学的整册教材进行疏通,了解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而在具体进行分课时教学时,每人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上课前,我们有时先进行集体备课、再独立备课,有时先独立备课、再集体备课,大家一起研究教材、共同讨论并设计教学方案,课后又一起评课,分析课的得失,研究氛围相当浓厚。通过一堂堂课的反复讨论、研究,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把握了教材,更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把“教”与“研”结合起来,使“教”有了目的,“研”有了依据,二者相得益彰。3、及时总结,反思提高。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主要在教材中例题的二度开发、六年级总复习课的研究这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我们针对教师处理例题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就如何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专项研究,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认识。我们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对例题处理的方法:1、充分尊重并利用教材中的例题。2、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3、挖掘例题的深意,用好用足例题。4、创造全新例题。在复习课的研究上,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以练习代复习的省事方法,不搞题海战、不打疲劳仗,让复习课首先具有复习味,帮助学生疏理所学过的小学数学知识,使知识间建立起网络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四、课题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1、促进了教师教材观的转变。原先那种将教材奉为“圣经”,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旧观念彻底得到了转变。课题组每位老师都能有意识地主动驾驭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树立起了正确的教材观。能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认识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虽然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内容,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地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不仅如此,教师们在处理教材时还能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材观的转变,促进了教法的变革,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不唯书,学生则不唯师。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学得灵活,学得主动。多位学生在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比赛中获得殊荣。3、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或获奖情况对例题的二度开发简便计算为哪般?发表在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五、对课题研究的反思和困惑课题工作虽然一直在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在研究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困惑:1、尽管我们很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但是在遇到一些教学现象时,我们有时也难以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加以分析,有时甚至都无法解决。以后要多一些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在专家的引领下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2、我们的研究重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六年级的升学压力,也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还要迎难而上。3、在学生的主题作业的研究方面,目前我们还仅限于让学生出一些数学小报、写一些数学日记,这方面的空白还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