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生活 · 游戏 · 情境 ——小学一级数学的几点做法.doc
-
资源ID:2420315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 生活 · 游戏 · 情境 ——小学一级数学的几点做法.doc
生活 · 游戏 · 情境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几点做法 【内容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联系生活,设计游戏、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兴趣,激活思维,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关键词】:生活 游戏 情境 做法新课改于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应运而生,为根本改善“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应试教育状况而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新课程一线实践以来,我们积极提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将课改的这一精神融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各种游戏或活动情境中体验身边的数学,并获得学习快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联系生活,设计游戏、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兴趣,激活思维,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一、生活“生活即教育”,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讲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化。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1、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无不来自于生活。例如,我在教学高矮时,联系师生高矮,让学生直观感受高矮,并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比高矮的方法。如先让一个高个子学生上台与老师比一比,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再请一个比这个高个子矮一些的学生上来,再将老师、高个子学生和刚才上来的稍矮一些的学生三人来比较,并让全体学生思考“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引导学生理解高矮的相对性,能用高矮来描述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教室里的师生资源来进行教学,不仅学生知道了高与矮的意义、怎样去比高矮、体验了高矮的相对性,而且感到学习轻松自然,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比大小中,让学生将数学书的封面和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封面,进行重叠比较,学生很明显的发现了比较结果,并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拿数学书的封面和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封面,和黑板的面比较,这时学生都发出“黑板的面大,数学书的封面小”、“ 黑板的面大,数学课堂作业本的封面小”,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拿手中的文具盒与课桌讲台比较大小,说说“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利用课堂内外,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而达到预设目标。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育者只是一味地把学生看作盛知识的容器,盲目地、不断地向容器灌输,那么知识就容易停滞,无法灵活运作。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2、善于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成功在于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教学了15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找找身上的1、2、3、4、5,找找身边的(教室里的、家里的)1、2、3、4、5学生可来劲了:“我有2只手”、“我家有3个人”、“我家有1条可爱的小狗”、“教室里有2盆花”、“教室里有4只畚箕”、“5把扫把”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回答,令老师不得不佩服孩子观察的敏锐性。在以后的数字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学了图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看上去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看上去是正方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的物体?学生马上对照我们所学的在教室里寻找起来,一会儿就找出了许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巩固认识图形方法,一举两得。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又明白了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二、游戏数学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赋有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练中长才干。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有一句精譬的话:“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瘘。”苏联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从古到今教育家都认为游戏能激活儿童的创造力和生活力,在游戏中创造无限的想象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到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过渡期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擅于动脑筋,将数学教学转化成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得有声有色,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去用心地体验数学,并能获得无限地快乐,从而喜欢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整理了知识,并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例如学了数的组成之后,我设计了“拍拍小手对口令”的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和一组成二;你拍二,我拍二,二和二组成四”或者是:“你说一,我对二,一和二合成三”课前经常与学生拍拍玩玩,并且通过接龙游戏轮流拍拍说说,既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如:在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时,我设计了邮递员送信的小游戏。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当信。全班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发多个信封,并在信封上表明组号。在黑板上画好010号信箱,进行小组比赛。每个学生都送几次,看谁又对又快,不把信送错送丢。那么多封“信”,要找到得数与自己信封上数字相同的“信”放进信封,并投进信箱。有趣的形式把学生都吸引过来,尤其是几个学生为了同一封“信”发生争执时,个个都像“小老师”,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服对方,整个课堂都热了起来。这个小游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还有各种各样其它常用的游戏有找朋友、夺红旗、猜一猜、比一比,走迷宫等。把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游戏中,学生没有了心理压力,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教学重点、难点会不知不觉被突破,这样,既巩固了旧知,掌握了新知,又可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三、情境“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情境教学”是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习,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1、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情境有:例如:开火车、找朋友、摘果子、当导游、争名邮递员、夺金牌、漫游数字宫、闯关寓枯燥的数学知识于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能极大地激发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创设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分类时,我创设了到超市帮助售货员整理货架的情境:出示了许多学生认识的商品图片,把这些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分类并讨论。然后再进一步争当优秀摆放员,想一想什么商品应放在哪里?为什么?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技巧。教学元、角、分时,也可以创设一个“文具商店、售货员”的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元、角、分的单位换算等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制作简单易行的课件,或将可爱的动植物图片放入其中,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的经验基础,学生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表明,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施创新教育是十分必要,效果是令人满意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课堂游戏情境是学了10的加减法后的“排队游戏”:我随机请了10位小朋友排队报数,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有的说:“我发现了从左(右)往右(左)数,第九个是 ,第10个是 ”(这是从数的顺序说);有的说:“我发现了队伍中有5个男生,5个女生,5和5组成10;”(这是从数的组成说)有的说:“我发现了,4个小朋友扎小辫,6个小朋友不扎小辫,4+6=10”;有的说:“我也发现4+6=10,但我是发现4个小朋友穿红色衣服,6个小朋友不穿红色衣服”;有的说:“我发现1个小朋友戴眼镜,9个小朋友不戴眼镜,所以1+9=10”;有的说:“我发现2个小朋友是带红领巾的,8个小朋友不带红领巾的,2和8合起来是10,2+8=10”;(这是从分类,数的组成以及10的加减法整合,还有的从高矮上说:最高的是谁,最矮的是谁等,学生参与性极高,争着发表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发现,这大大超出了我设计此游戏情境的知识范围,也让我再一次深有感触:孩子的想象是异常丰富和活跃的,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就会想办法支起整个地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创新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催化剂。游戏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而情境的设置能将教学与生活、游戏活动进行整合。事实上,更多时候生活、游戏、情境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割,而是有机融合的,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