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下载.doc
学号 20091402050323 密级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学 院 名 称:教育学院专 业 名 称:小学教育学 生 姓 名:马红鑫指 导 教 师:郑学燕 副教授 二零一三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learningCollege:School of EducationSubject:Primary Education Name:Ma HongxinDirected by:Zheng Xueyan vice-prefessorMay 2013郑 重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第1章 前言41.1问题的提出41.2研究意义41.3研究方法5第2章 文献综述62.1学习障碍的定义62.2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9第3章 小学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103.1学校教育因素造成的小学生学习障碍103.2家庭因素造成的小学生学习障碍103.3小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11第4章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解决对策124.1 家庭教育矫正对策124.2 学校教育矫正对策12参考文献18致 谢19摘 要学习障碍是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学习障碍问题。它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顽疾”,还是导致小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习障碍泛指智力正常的孩子在说、写、读、算的过程中,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所产生的困难。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学习适应性因素等众多非智力因素。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不应一味的批评或放任自流,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其正确归因。给他们选择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循序渐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习障碍。让学习障碍生在教师爱的羽翼下,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然而,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阻碍着小学生的发展,学习障碍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由于它是阻碍学习进步的消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的“顽疾”,还是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异常心理问题的因素。因此,这一“顽疾”如不及时地进行分析及矫正,一方面必将导致他们学业不良,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有的放弃学业或辍学;另一方面还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继续学习及成年后的生活,使其在社会竞争中丧失发展优势。从而来看,小学生学习障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将来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对小学生学习障碍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分析及其矫正。本论文分别从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分析;对策研究ABSTRACTLearning disabilities are most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learning problems.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 stubborn", or cause students appear mainly due to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The child learning disorder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normal intelligence, read, write, that is, ability to obtain the application difficultie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learning disorder children, including family factors, school factors, and their own cognitive factors, affective factors and learning adaptability factors many factors of intelligence.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eachers should not criticize or follow one's own inclination, to use love to persuade them, help them to establish the self-confidence of learning. To guide the correct attribution. Selection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o them,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cept the challenge; help them improve study method, step by step,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learning to overcome obstacles. Let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the teachers' love under the wing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grow up healthy and happy. Now the students are the owner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ut also the builders of the future society and participants. They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long, long body of knowledge. However, adverse a variety of factors that hinder their development, learning disability is one of the factors. Because it is the negative factors hinder the learning progress, the students are learning the "stubborn", or the factors causing abnorm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stubborn" if not timely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hand will lead to their learning disabilities, lose confidence in learning, and even some give up school or drop out of school; on the other hand also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ents to continue learning and adult life, the agency will lose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 of competition. Thus, learning disorder children is quite a complex problem, and is a major problem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futur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e must on learning disorder children scientific, timely, effective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family by the factors of school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orders, school education factors, impact of the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disabilities;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第1章 前言1.1问题的提出学习障碍泛指智力正常的孩子在说、写、读、算的过程中,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所产生的困难。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学习适应性因素等众多非智力因素。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不应一味的批评或放任自流,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其正确归因。给他们选择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循序渐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习障碍,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习障碍生在教师爱的羽翼下,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期。然而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阻碍着小学生的发展,学习障碍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产生学习障碍的学生,如不及时进行分析矫正,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论文分别从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2研究意义学习障碍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学习障碍问题。它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顽疾”还是导致小学生出现各种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分析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方面来说,通过对小学生问题障碍现象和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积极参加学习,也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小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鼓励学生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从理论方面来看,儿童的学习障碍问题可通过智力,感知动作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测查来确定。一般家长和老师,在对孩子学习情况的长期观察中,也能了解孩子的某些学习能力的不足和环境的适应不良。解决儿童的学习障碍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运动,来增强和改善脑神经的组合,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再通过一些丰富的多重感官的刺激,进行视、听、动的综合训练来促进孩子大脑学习管道的打通;另外还要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用行为改变技术给孩子指导、帮助,逐渐增强孩子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同时还要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如注意力、记忆思考力、语言、运算能力,阅读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调整。孩子在专业机构内,一般通过一到三个疗程的训练就能在注意力、控制力、思维力、记忆力、交往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为以后有这方面研究的人士提供微薄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就是笔者所描述的这些内容,它符合中国现代小学生学习障碍问题的普遍现象,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1.3研究方法1.3.1文献法 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网络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提高理论水平,为下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对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行研究和学习,使自己了解更多有关学习障碍、小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当下小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研究的开展和实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3.2观察法本文对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小学小四、五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个别访谈或群体访谈,笔者主要围绕小学生这个群体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根据小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以及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及时总结并论证论点来反映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现状。第2章 文献综述2.1学习障碍的定义 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障碍概念。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在此之后,学术界研究比较活跃,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宗旨,其概念有所不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LD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异常,导致儿童在听、说、读、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这些异常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调、阅读障碍和发育性失语症等情形。但LD一词不包括因视觉、听觉、动作障碍、智能不足或环境、文化、经济等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学习问题。 美国“全国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的定义 LD是指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通称。这些异常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个体内在自控行为、社会认知与交往中的问题可能与学习无能同时存在,但这些问题不在LD范畴之中,同时,LD也可能与其他残障(如精神发育迟滞,情绪紊乱等)或外界不利条件(如文化差异,教育缺失或不良)相伴发生于同一个体,但LD并非后者的直接后果。 美国联邦教育署的定义 LD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口头或书面语言)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出现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 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但不包括由视觉、听觉或运动系统缺陷,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由环境、文化或经济状况引起的学习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日本学者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出现"学习障害"这一用语。从字面上说,它给人以重度缺陷的印象,即“从智力发展水准看,属正常范围,但个人内差中有严重的失常,亦即具有差异这一LD的特殊状态”。 日本学者辰野千寿(1986年)认为:LD儿是指有的儿童虽然智力一般,感觉器官和运动功能也没有障碍,环境方面也不存在问题,却出现视觉或听觉障碍、注意范围狭小、持久性短、活动水平异常高、容易冲动、反应过敏、心神不定等问题,所以,在智慧学习(如读、写、算等的学习)上成绩不佳。这和学业不佳儿童、学业迟缓儿童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这是由脑功能的轻微障碍所造成的。 日辰野千寿.昭和.学习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译 1999年,日本学习障碍以及类似学习上有困难儿童学生指导方法调查研究协作者会议的定义是:LD,一般是指总体的智力发育并不迟缓,而是表现在听、说、读、写、计算或是推理能力等特定的学习和使用方面显示出各种各样显著困难的状态。其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功能障碍有关,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等以及环境的因素不是产生LD的直接原因。 俄罗斯学者的定义俄罗斯特殊教育学者们把LD儿称为心理发展迟滞儿童。心理发展迟滞是一个心理教育概念。学者们认为:心理发展迟滞儿童是从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发展方面的障碍来确定的。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儿童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水平不相符。第二,儿童所产生的学习障碍不是长期存在的,即是暂时的。儿童总是能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用所给的提示或帮助,掌握解题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转移到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上。 我国台湾学者的定义 LD是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与运用上有显著的困难者。LD可能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LD通常包括发育性的LD与学业性的LD,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障碍台湾.刘弘白.学习障碍100问M.北师大出版社1995。 我国大陆界定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在“差生”、“双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义下进行LD的相关研究,很少探讨LD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无能”、“学习障碍”等词语,以“学习困难”的出现频率为最高,这几个概念一直在混淆使用。 一些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界定,时常简化为“差生”或“学习成绩低下”。例如,把智商在正常水平、学习的主要科目成绩不及格或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儿童认定为LD儿,或把因学习差而留级、被教师评定为学习能力差的儿童认定为LD儿。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LD的定义如下: (l)LD儿的总体智商(IQ)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 (2)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 (3)大多数LD儿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行为调节方面的障碍; (4)其原因是个体内在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所致; (5)需要排除由于弱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情绪障碍等或由于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原因所产生的学习方面的障碍。 除学业不良外,比较常见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头无尾,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慵懒、拖沓,学习迁移能力差,易形成习惯性惰性及自慰心理。社会适应技能缺陷,凡是都要依赖别人。缺乏良好彻底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动作迟缓,笨手笨脚,身体协调能力不良,书写笨拙、幼稚,缺少笔画。 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对人对事缺乏兴趣;或学习兴趣肤浅、范围狭窄、兴趣不能稳定持久,易于“见异思迁”,带有情绪性影响。 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多停留在短暂、浮浅的消极水平上,具有游移摇摆的特点,缺乏强大而稳固的动机支持。一般其动机水平低,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不统一。动机只表现在口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 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纪行为、自我控制力差,不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寻求反面心理补偿,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 自我评价差,容易挫折;忧郁、焦虑、窒息感、压抑感,易自卑及封闭。2.2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 学习障碍泛指智力正常的孩子在说、写、读、算的过程中,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所产生的困难。学习障碍区别于生理残疾和智力落后,在学校中,许多生理、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等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表现的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这些孩子的问题属于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学习能力的缺损,其问题表现在与学习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的缺损或失调与生理和智力无关。学习障碍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书写障碍。表现为写作业时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被称为“懒惰”的眼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这类孩子学习时视而不见,考试时竟然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他们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问题体现的是儿童的视知觉的分辨力、记忆力和视动统合能力相对落后造成的。第二类是阅读障碍。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人数最多的,男生多于女生。这类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巴,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他们在下棋和玩电脑游戏方面头脑很灵,但在温书和写作业及听讲方面成绩极差。这类孩子由于不能有效地阅读,随着年级增加,会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第三类是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这类孩子在机械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这类孩子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男女无差别,约0.11的儿童有此障碍。他们可能爱读书,也会讲故事,可解决图形式的逻辑思维任务和空间想象能力差,学习时较为刻板,不能将新学习操作迁移到新环境中。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也正是这个阶段,因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之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往往容易产生学习障碍。 第3章 小学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3.1学校教育因素造成的小学生学习障碍目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给学习障碍的产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3.1.1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存在着一个误区以学生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这样不能以发展的眼光从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去全面的客观的进行评价。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3.1.2教师的影响 教师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学生怀着深深的爱。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他们往往是恨铁不成钢,有时动机虽好但教育方式选择不当。如教育中的简单粗暴或变相体罚;对学生要求过严过急,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处理问题的主观武断,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制造了障碍。 3.2家庭因素造成的小学生学习障碍 不良的家庭教育及环境是造成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造成学生心理发育机制的缺陷。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父母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父母关心、家庭气氛、家庭解体、父母离异、家庭气氛紧张、经济收入,给学生发展来影响。第一,从小受到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娇宠、溺爱、事事依赖别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上学后,他们不想学习,读于懒于张口,写辽懒于动手,回答问题懒于动脑、写作业经常丢三落四、偷工减料。第二,父母教育产生不当所致。有家长教育孩子时简单粗暴,管教过分严厉、动辄打骂、有时孩子成为他们迁怒发泄对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没有安全感,常逃避现实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学习中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出现自卑心理。3.3小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到偏深偏难,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在他们的知识链上脱节太多,学习中的问题积累太多,其表现为不会学。他们缺少学习的方法,对某些学科根本没有入门。我们知道,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前面的学习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的。因此,学习有个最新发展区的理论,学习只能向它的最新发展区伸延,不可超越。旧的知识没有巩固,就不能学好新知识。同时,人的知识与能力又是相联系的。能力要以知识为基础,在获取知识中培养能力。反过来,有了能力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使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差,能力差,学习上有种种困难。造成学生认知障碍的根本原因,是教学中的以偏概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个别学生答出正确答案,就以为大家都懂了。以偏概全的结果是,掩盖了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的真相。另一个原因是,教学中高起点 ,快速度,这就等于放弃了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结果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则在课堂上无事生非,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对学生个体来说,由于认知障碍造成的学习困难,会积重难返,往往能影响该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情感因素的作用,一些学生凭个人的爱憎情感学习,喜欢的学科就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提不起精神,造成偏科。或者对某些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因而不愿学习这些老师所教的内容。学生学习热情的投入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学生情感能否投入,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因为我们发现,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尽管文章很优美,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弦。可有些学生,尽管数学证明很枯燥烦人,他却能学得津津有味,觉得妙趣横生。我们还发现,某学生曾对某学科学习很好,可自从与科任老师发生矛盾后,成绩急骤下降。经了解,原来他对老师有意见,因此上他的课就带有偏见,不愿听讲而做小动作,或者虽然听了,却分神听不进去。结果,老师越批评,他越不愿学,形成恶性循环。 第4章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解决对策4.1 家庭教育矫正对策 有一位教育学家所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可以说是家长亲子建立关系的基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至关重要,因此,家长所具有的素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说父母的素质高与低就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不为!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一般情况下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子女)的教育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应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4.1.1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独立性差是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而独立性的培养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目前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占得比例很大,溺爱会养成儿童很强的依赖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4.1.2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学习障碍儿童的家长有很多问题。这使得他们更可能采取不科学的教养方式或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因此有必要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是对学习障碍矫正效果的重要途径。 对家长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的教育观念,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专项技能培养等。相信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较大的提高。4.2 学校教育矫正对策 目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给学习障碍的产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赞扬,同时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处在成长期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呢?教育本身是一种外力,这种外力要起作用,就要启动学生的心灵,促其获得效果。尤其在新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具有这种责任之爱人类美好的爱。教师不仅要爱那些聪明、能干、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那些因种种原因失去爱而发展成心理上有种种创伤的学生。面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相信和看得起的态度。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无私的帮助他,没有放弃他。教师要用爱心去保护学习障碍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其次,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要定期询问检查,并给予指导,给他们创造进步的条件。严格的要求他们,既给动力又给压力。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在一定的场合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让学习障碍生在教师爱的羽翼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4.2.1 转化教育态度,改进评分标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赞扬,同时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处在成长期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呢?教育本身是一种外力,这种外力要起作用,就要启动学生的心灵,促其获得效果。尤其在新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具有这种责任之爱人类美好的爱。教师不仅要爱那些聪明、能干、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那些因种种原因失去爱而发展成心理上有种种创伤的学生。面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相信和看得起的态度。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无私的帮助他,没有放弃他。教师要用爱心去保护学习障碍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其次,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要定期询问检查,并给予指导,给他们创造进步的条件。严格的要求他们,既给动力又给压力。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在一定的场合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让学习障碍生在教师爱的羽翼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照一贯的优胜劣汰的评分方法,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得到的都是坏分数,而坏分数又常常使学习障碍生心惊肉跳、无地自容。前苏联合作教育学家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因此,教师应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价措施: 4.2.1.1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只要学生能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即可打个好分数;或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到他们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这种评分方法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课堂小测验。因为课堂小测验是一种形成性测验,目的是想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纠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应简单地用分数来“评判”他的潜力,应给他一个改进的机会。如我班有位男生,开始每次课堂测验成绩都不好,有时甚至交白卷,但老师们反映他智力好,只是经常忘记做作业,经了解,原来这位学生迷上了电脑,一玩电脑就什么都忘了,而其家长成年在外又无暇顾及,于是我首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指出他存在的缺点,然后在改作业时,只要他能答几题就给他60分,如果他能在一天内补做完,还可以打高分。渐渐地,他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考试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4.2.1.2鼓励性的评分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如分层作业,只要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高层次的作业,即可加分或打高分。在平时测验中也可采用这种评分方法。以上两种评分方法不局限于作业或测试的评定,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时都可灵活运用。这样学生每一阶段知识的掌握都得到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使其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4.2.2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转化学习障碍的关键 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可改变的外部客观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其内因意志品质差,缺乏自信心。因此,要改变他们的学习状况,就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4.2.2.1增强心理知识指导,优化心理环境,帮助学习障碍生树立自信心 首先增强学习障碍生的心理知识指导。结合学生心理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教学中以“育人先育心”为主线,为学习障碍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增强其成功的心理及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优化心理环境。针对学习障碍生要承受课业负担及作业考试的压力,开展“多给学困生一些爱”的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对学习障碍生不排斥,不带偏见,不讽刺,不惩罚,要关心,体贴,鼓励,支持,信任他们;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他们在良好环境中鼓起勇气,抬起头来,重新开始;在集体内淡化名次意识;在给学生写评语或与家长交流时,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辅导学习障碍生时,多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表现出热情和信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改变现状,参与学习竞争的动力。4.2.2.2指导学习障碍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巩固心指导学习障碍生逐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结合自己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指导学习障碍生学习、树立学习自信心的过程中,应注意三个“引导”。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当学生学习落后时,往往不能正确归因。他们容易以偏概全,自我否定,使自尊心受到创伤,自信心随之动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找出原因,引导学生:一要尊重实际,避免过于自责。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由于存在着基础、起点的不同,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反映快慢的不同,出现成绩暂时的差距,是正常的,是可以弥补的。不能以自己笨,学不会之类的评价否定自己。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导他们客观的分析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紧张还是审题不严,是没有复习到还是复习不得要领,并指导他们加以改进。帮助学习障碍生实事求是地归因,可以使他们把握今后努力方向,产生“我能行”这样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找好参照系。有些学习障碍生自卑感强的自信心不足,是因为他们总是拿自己的缺陷,不足与其他同学的长处比。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调整参照系,确立正确合理的期望目标,引导学生多跟自己的以前比,多跟和自己同一起点的同学比,多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与别人比。这样的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以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最后引导学习障碍生循序渐进,以减少挫折,保持信心。学习障碍生在学习上的自卑感和急躁心理是互相衍生的关系。由于挫折而焦急,由于焦虑再生挫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引导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习障碍生确定可行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低到高,先易后难。这样,使他们能够避免由于盲目和急躁再次陷入挫折。而每一次进步,即使很小的进步也可以使他们在成功的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希望,产生更上一层楼的信心。4.2.2.3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学习障碍生创造发挥自己才能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坚定自信心 缺少成功体验,逐渐形成自卑,是学生学习动力减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文体活动,课外辅导活动,让学习障碍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籍此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是指导学生从厌学转化为愿学的一条重要途径。4.2.3给学习障碍生选择学习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接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