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探究——让科学课更加富有魅力.doc
-
资源ID:2419846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教学论文:探究——让科学课更加富有魅力.doc
小学教学论文:探究让科学课更加富有魅力 关键词:明确的探究目标、有效的探究过程、关注探究结果摘要:现在的课堂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已经深入老师们的思想,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素养的提高。但是,通过我对科学课的实践和观察,我发现有些教师对于探究活动的认识和操作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正文:案例现象:“老师,我们下一节课还做实验吗?”“老师,我们还要准备什么材料?”一群孩子围着老师唧唧喳喳问个不停。这是科学课后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们对科学课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学科,问其原因,就是科学课可以做实验!是的,正是探究,科学课的核心,给了学生无穷的兴趣和乐趣,这就是科学课的魅力!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现在的课堂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已经深入老师们的思想,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素养的提高。但是,通过我对科学课的实践和观察,我发现有些教师对于探究活动的认识和操作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一、 探究目的不明在三年级上册认识水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基本性质并且初步接触液体与固体的概念。老师在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酱油、蜂蜜、白纸、小烧杯、玻璃片、木块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了问题:水和食用油、牛奶、蜂蜜、木块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看到的形状等。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二、 动手才是探究随着探究理念在科学课堂上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些教师对于探究学习的方式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探究学习就得动手做,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做”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课上看似热热闹闹,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学生的探究能力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在这种导向下,学生也只对实验室里的器材感兴趣,认为只有使用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才是真正的实验,才是探究活动,而对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或者其他现象则兴趣不高。三、 探究不能坚持在小学阶段,有许多观察和种植活动,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在这种探究过程中,首先需要老师的持续的不间断地指导,学生的探究才能够有始有终。如:在验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时,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了3盆黄豆,以观察不同的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起初孩子们兴致勃勃,采集土壤,选种子,播种,浇水,接下来的时间是观察黄豆苗的发芽生长情况等,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孩子们的兴致逐渐低落,导致整个种植活动有头无尾,探究最终不了了之。四、探究效率不高在一些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由于老师课前准备不足,或者学生准备不足而导致的小组活动低效甚至无效。如:在一次课堂上,老师想让学生认识“溶解的饱和现象”,由于课前老师没有进行实验,对尽快出现饱和所需用的水量认识不足,课堂上学生用了大半杯子水进行实验,结果迟迟不能出现饱和的现象,课堂显得又乱又低效。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有价值,更充分地彰显科学课的魅力呢?一、教会学生提问题,形成明确的探究目标学生喜欢在科学课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老师少讲一点,更喜欢老师多给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爱提问,但刚开始时提问的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乱提瞎问”的现象。 如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一课中,在学生欣赏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的岩石后,教师尝试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希望学生能提出“岩石有什么作用?”、“岩石有哪些特点?”等指向性强、可研究的问题,但学生往往会提出“岩石从哪儿来的?”、“岩石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颜色?”、“岩石为什么会有大小?”等课堂上无法研究或者价值不高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提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作为学生科学探究起始阶段的研究重点,让学生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认清“真问题”与“假问题”。具体操作步骤是:老师先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小组想研究的问题;在学生选择问题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岩石有哪些特点?”等问题的小组很快就确定了用看、摸、用刀子刻等方法来研究,但研究“岩石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颜色?”等问题的小组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时再让学生重新选一次问题,学生就会选择能研究的“真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学生慢慢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整理问题。在科学探究的“观察、提问、猜测、验证、结论”等研究过程中,“真问题”的提出是关键环节,事实上,一个“真问题”的提出就是一次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二、动手与动脑并重,指导有效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在指导儿童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关注探究结果,重视探究后的提升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的学习难以得到思维的提升。如果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只是停留在认识现象的表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以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分析及归纳,从而培养思维能力,确保实验探究的有效性。1、指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设想与实践,各自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现象,鼓励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认识提炼出来。在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维变得清晰直观且丰富多采。例如,有学生总结电磁铁的磁极时说:“电磁铁也有磁极,钉尖是南极,钉帽是北极,磁极可以改变?”显然这前半句只是他在实验中看到的一次直观现象的结果,对他的总结,教师不能简单的予以否定,而是让同学们讨论修正,重新概括。有学生修改说:“磁极是可以改变的,钉尖不一定是南极,钉帽也不一定是北极。”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大家说正确、说完整。最后有的学生总结出了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发生改变,电磁铁磁极就发生改变;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磁极也发生改变。这就达到了应该达到的目的。2、设计科学合理的记录单 ,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分析数据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忽视了对现象的分析思考。对实验观察得到的数据的分析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亦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方法之一。如:四年级上册谁热得快一课中,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学生得到一系列的实验数据。纸的种类刚开始的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黑色25><33><36><37><38><39>白色<24><27><28><29><30><30>面对众多的数据,学生仅从表面无法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再从统计图中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深色比浅色升温快”的结论。四、积极引导,把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课,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仅仅依靠科学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在一节课内要完成一次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往往是很困难的,一个探究活动的时间常常会超出我们的预计范围,可能在探究的深度上造成成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课外延伸的探究。如: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探究腐殖质的形成,制作肥料;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原因;种子发芽等等,另外一些养殖、种植活动都需要学生们课外进行持续的探究。 五、教师参与活动,坚持过程全程指导教师不但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要求每位学生栽培一棵植物时,教师也要栽培一两种植物,放在学校里和学生一样坚持管理、观察记录,把观察结果填上,张贴在教室里。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教师亲自参与,给学生起做示范作用;二是如果有学生种植失败,可以让其继续观察记录;三是教师参与种植饲养活动,能引导学生坚持完成这一观察研究活动,起到激励作用。总之,践行科学教学的探究性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既要做教书匠,又要做思想者,且行且思,且思且改,引导学生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参考文献:1科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2005年版;2管建林以个性化学习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科学课 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