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单元主题整合教学案例《看不见的爱》、《父亲的爱》.doc
-
资源ID:2418320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单元主题整合教学案例《看不见的爱》、《父亲的爱》.doc
小学单元主题整合教学案例看不见的爱、父亲的爱 【文本简析】 看不见的爱是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陪着眼盲的孩子打弹弓的故事,赞扬了一位给予残疾孩子无私母爱的母亲。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话语中无不流淌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浓浓的执着的爱! 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以朴实、平淡的笔调描述了不懂得怎样口头表达爱的父亲寓爱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父爱虽然不是直截了当的,但并非是感受不到的。作者善于把母亲细微、体贴的爱与父亲的大咧,甚至近乎生硬、冷酷的爱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来真切感人,合乎情理。字里行间看不出父亲的慈祥,其实在他生硬的态度中,父爱更凝练成一种责任!【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三维目标要融为一体,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体验感悟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留白,引发学生想象体验,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2、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寻常的爱的语句,揣摩、品味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并自主感悟深沉的父爱,从而对父母多一份理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课文朴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深意。【教学流程】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启发谈话:第六单元每一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及长辈的悉心关爱。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爱你的?2、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爱,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份怎样的爱呢?板书课题, 齐读交流你积累的学习方法是?【预设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去体会父母的爱。】二、 合作交流,梳理思路师:看谁这节课的表现能够胜过昨天的自己做敢说、会说的孩子!1、积累展示:交流阅读时摘抄的好词。2、汇报收获:如:课文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3、 交流赏析:触动你的句子。4、将刚才勾画的句子,变成问题,你会吗? 要求:自己边读边思考,可同桌交流,以考考大家、提问题的形式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探究、感悟“看不见的爱”问题一:从“我”的心情的变化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1、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用文中的词语概括。2、学生自读后,组织交流,板书:(好奇) 怔住、沉默、犹豫。(对于“好奇”的心情学生可能感悟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想想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板书)3、再读课文,用上这些词儿简要说说“我”心情变化的原因。4、小结:原来“我”的心情变化与母亲的言行有关。问题二:透过语言、动作,体会母亲“无声的爱”1、学生交流。2、品读句子,随机指导 那位母亲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给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抓住“轻轻”、“安详”,引导学生感受母亲轻柔的动作和平和的态度。反复引读,读出母亲的耐心和韧劲,感受作者的好奇。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用引读的方法点拨理解“顿”、“望”、“轻轻地”的含义。母亲为什么顿了一下,想些什么?为什么轻轻地说?随机指导读中感悟母亲正在努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理解“别的孩子”指哪些孩子?怎么玩?他们与盲孩子有什么不同?感悟母亲说这句话,言下之意她希望自己的盲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这是母亲对孩子的希望。“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理解“总会”,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并不在乎事情的结果,但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平静的语气。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3、师:母亲的一番话,让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接着,请同学们读读议议母亲的另外两处表现,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再来体会母亲的这份爱,并完成以下练习:母亲在陪伴孩子打弹弓的过程中,她始终( ),始终 ( )。生1:她始终轻轻地递着小石子儿,始终安详地微笑着。生2:她始终安详地微笑着,始终没有烦躁。生3:她始终对孩子不离不弃,始终鼓励着儿子坚持下去生4:他始终为孩子递上石子,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做好每件事。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语呢?从“也”字可以读出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师引读过渡:是啊!爱无形,却能令人坚强;爱无声,却能深入人心。通过学习我们都能感受到母亲那坚韧、执着的母爱,看似平淡,但是隽永绵长,渗透进我们的心灵中,伴随和激励我们不断奋进,健康成长。那位失明的孩子感受到了吗?问题三:洞悉孩子的内心1、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孩子的表现,为什么?2、交流:认真地瞄,始终没有停下来。 打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规律。 把瓶子打碎了。 3、小结:因为有母亲爱的支持和陪伴。问题四:想象补白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会是什么场景?会看到、听到什么?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一节。小结:激励是真正引人向上的力量,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母亲用她执着、坚韧的爱,使盲孩子终于打碎了瓶子,“我”被这种伟大、神圣的母爱深深地震撼了。板书设计: 看不见的爱小男孩: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母 亲: 鼓励赏识、执著坚韧【引导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在读中质疑、揣摩、感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四、总结学法,升华认识1、感悟课题,总结课文。母亲的爱男孩虽然看不见,但他已经用心感受到了,我们都被这种伟大、神圣的母爱深深地震撼了,因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神圣的爱。齐读课题看不见的爱2、课题能不能换个名字,起个更好的,看谁起的好?预设:信赖的力量,爱能创造奇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师:我也想改一个,要我写吗?有爱就不会绝望!【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更换课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思考。】五、自主探究,方法迁移1、似水般深沉柔绵的母爱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那父亲的爱你懂吗?快速默读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写的父亲的爱,读后思考并在组内交流:父亲真的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父亲那深沉的爱?花朵的娇艳离不开大地妈妈的滋养;你我的健康成长是父母呵护的结果。想到夜深人静时陪伴你写作业的父亲,想到早起为你做饭的母亲,想到不顾风吹雨打在校门口接你回家的父母,面对这些“无声的爱”你的答案是?2、 诵读小诗:如果说母亲的爱像玫瑰花一样芳香四射,那么父亲的爱则像夜来香一样隐含暗香。母亲的爱常常是开放的,映在脸上,挂在嘴边;父亲的爱则是内敛的,不善于表达。父爱,写在心里,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是世上最美的言语; 父爱,不容易被遗忘,但却容易被忽略,父爱是永不褪色的!3、父亲的爱不易察觉,往往更深沉!尽管父母的爱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我们能够明白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唯有努力地向前驶去!【借助于阅读提示和文后的阅读品味,尝试自主感悟,体验父爱的深沉;同时学着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并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回报!】